單口相聲八大棍兒,張壽臣整理傳承,郭德綱王玥波版本流傳最廣

2020-10-16 天津往事

80年代電臺播放的單口相聲,主要是劉寶瑞的《連升三級》《珍珠翡翠白玉湯》《山東鬥法》等。多年前,郭德綱和王玥波分別說過很多單口相聲,並把相聲「八大棍兒」普及給年輕一代觀眾。「八大棍兒」到底包括哪些相聲,是從哪來的,誰說得最好呢?

「八大棍兒」其實是統稱,不止八段,主要包括《君臣鬥》《馬壽出世》《宋金剛押寶》《康熙私訪月明樓》《張廣泰回家》《姚家井》《解學士》《碩二爺跑車》《大小九頭案》《古董王》《張乙住店》《賊鬼奪刀》《後補三國》《吳三亥抗糧》,以及發生的天津《槍斃劉漢臣》《白宗巍墜樓》《槍斃任老道》等。

張壽臣 馬三立等人

清末民初,單口相聲在相聲園子裡,起到了一個穿插串場的作用。相聲大會多是對口相聲表演,觀眾進來,花一個大子兒,聽兩段相聲,計時收費。演出到了飯口,演員得吃飯,觀眾也得出去吃飯,但場內還有一些後到的觀眾,人家還不餓,這個時候演出不能停,你一停,這些觀眾都走了,就有演員上來說單口相聲,這個時候表演最多的就是「八大棍兒」。

為什麼呢?因為「八大棍兒」有人物、有情節,故事扣人心弦引人入勝,而且還有包袱兒,逗樂,可長可短,有伸縮性,如《姚家井》,其中就有《瑞子出逃》《李子清悔婚》《瑞子回京》《瑞子參軍》《瑞子完婚》《趙三豐搶親》《齊御史斷案》等多節故事,可以說一段就結束,也能連著說好幾天。凡是說「八大棍兒」的演員,都得有比較深的評書功底,要會使評書的扣子,留懸念,還要會抖相聲的包袱兒。

演員在園子裡說單口,等吃飯的演員回來了,園子裡的觀眾也見多,如果觀眾愛聽單口,演出效果好,還可以再演一節,反之則戛然而止,把場子交給說對口的藝人。

侯寶林 劉寶瑞 馬季

過去的老藝人,說「八大棍兒」比較早的是馮昆志,他是朱紹文的徒弟,住在北京朝外大街元寶胡同,既能說單口,還能說對口。他的三個兒子——馮振聲、馮少奎、馮文秀——也會說單口相聲,大兒媳的妹妹德淑珍,是最早的女相聲藝人之一。馮昆志帶著這一大家子人去了齊齊哈爾,全家披掛上陣,被稱為「家庭班社」,是最早的相聲世家。常家、馬家、侯家,都晚於馮家。馮家相聲被稱為「馮家門」,東北著名相聲演員楊振華、金炳昶、常佩業等都是「馮家門」相聲的傳人。

過去天津有位相聲藝人叫李少卿,曾在銀行工作,因酷愛相聲辭工,在地道外撂地說「八大棍兒」和單口笑話。他的相聲力求嚴謹,絕不敷衍遷就,而且他擅長書畫,正草隸篆四體皆精,常常在地上用白沙子撒字作書。

劉寶瑞的師父張壽臣,表演的單活、評書很多,他是評書說得最好的相聲演員。年輕時他隨萬人迷李德鍚在各處演出,向李德鍚學了許多相聲段子,就包括單口的《五人義》《楊林鏢》《三怪婿》,也包括「八大棍兒」。

50年代,張壽臣記錄、整理自己的單口相聲,以文字形式問世,最早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兩本小冊子,一本《小神仙》,內收《小神仙》《抬槓鋪》兩段單口,另一本《吃西瓜》,內收《吃西瓜》《娃娃哥哥》《楊林標》三段單口。隨後,張壽臣口述的《五人義》《麥子地》《化蠟扦》等單口相聲,也在京津書刊上發表。1958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張壽臣《單口相聲選集》,收錄單口相聲十七段,另有「八大棍兒」一段《姚家井》。(文:何玉新)

郭德綱

王玥波

相關焦點

  • 就單口相聲而言,郭德綱是否已經超越了劉寶瑞?
    不開玩笑的說,郭德綱的單口相聲水平可稱得上四個字————「當世一絕」。為什麼這麼講,首先我們談論的是單口相聲,而不是評書。老郭幼而失學(自稱),8歲學藝,是評書開的蒙,後來學的相聲,後來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
  • 就單口相聲而言,郭德綱是否已經超越了劉寶瑞?為什麼?
    相聲最早就是一個人講得,從張三祿把八角鼓改成說口為主之後,到天橋八大怪的朱紹文,相聲八德,張壽臣等大宗師,都是以單春(單口)為主要業務的。雙春(對口)的誕生是因為徒弟說單春的時候,師父怕他出錯,所以躲在人群裡面給他遞話或者帶頭笑,說白了託兒。
  • 可嘆劉寶瑞之後相聲界再無「單口大王」?看郭德綱能否擔當重任!
    在中國傳統相聲中,單口相聲歷來是被老觀眾所鍾愛的。從脫胎於評書的「八大棍」到後來老藝人們編演的段子無一不是兼具扣人心弦的故事性和出其不意的包袱。能不能說好單口也成為衡量一個相聲演員表演水平的標準之一。
  • 兩個時代的單口相聲大師,劉寶瑞和郭德綱作品對比
    看到我寫這個題目,很多人可能會以為我要拿劉寶瑞和郭德綱的單口相聲比個高低勝負,其實這和關公戰秦瓊一樣沒有什麼意義。劉寶瑞有劉寶瑞好,郭德綱有郭德綱的優勢。單口相聲方面,那個年代好像很少有人在說單口相聲了。感覺好像是把單口相聲這個相聲品種給丟了。
  • 相聲釋義-單口相聲(也叫單春)
    相聲種類之一。一段相聲按照表演人數的多少可分為單口相聲、對口相聲和群口相聲。由一個人表演,自捧自逗,叫做「單口相聲」,相聲藝人又稱之為「單春」。單口相聲主要以喜劇性的故事情節取勝。相聲自誕生伊始,張三祿及朱紹文、沈春和等均表演單口相聲,是相聲最早出現的表演形式。
  • 知識點:相聲段子最初是沒有名字的!看一代相聲宗師張壽臣怎麼說
    在中國相聲史上,張壽臣與馬三立毫無爭議的被尊稱為一代宗師。兩人泰山北鬥級人物對於相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挽狂瀾於既倒的作用。張壽老在世時,曾是整個相聲界的精神領袖,不僅規範和傳承著門內行規,更為相聲的發展脈絡起到了引導作用。
  • 相聲百年恩怨之張壽臣:真正的相聲老祖,與馬三立勢同水火?
    大家好,今天是「相聲百年恩怨」第二篇。這篇文章講一下相聲界兩位大宗師級藝人的恩怨糾葛,就是張壽臣和馬三立。 如果說70年代以後相聲藝人管馬三立叫「老祖」是崇拜到不知道怎麼稱呼了的話,那張壽臣絕對是名副其實的「相聲老祖」。
  • 德雲社班主郭德綱算不算相聲大師,相聲大師又有什麼標準呢?
    公認的幾位相聲大師在相聲的傳承和改革上都有功績,張壽臣,劉寶瑞整理創造了多段單口相聲,在單口相聲的表演上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巔峰,侯寶林提倡文明相聲,在相聲革新和發展上做出了突出貢獻,讓相聲從地攤登上大雅之堂,還走進了人民大會堂為國家領導人說相聲,因此被稱為對相聲有功的人,馬三立的相聲藝術在於把傳統精神的全面把握與深刻繼承發揮至極致,以俗入雅,形成了自己獨特風格的馬氏相聲
  • 如今相聲界單口相聲最好的,是郭德綱?還是孟凡貴?或是方清平?
    當今相聲界論單口相聲說得最好的有三位,他們是:郭德綱,孟凡貴,方清平。單口相聲是在民間笑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它既有相聲的特點也繼承了民間笑話、故事、評書的藝術手法。它故事性強,情趣橫生,因而在社會上也得到廣泛流傳。
  • 「單口大王」劉寶瑞最器重的弟子!畢生致力於傳承恩師相聲精髓!
    「單口大王」劉寶瑞的藝術生涯得到了所有相聲愛好者的一致認可,甚至不少觀眾給予他「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高度讚譽。作為一代相聲宗師張壽臣的弟子,劉寶瑞也的確做到了不辱師門。能與侯寶林、馬三立以及恩師張壽臣並稱相聲大師,足以見得他對於相聲行業的貢獻功不可沒。
  • 王玥波、郭德綱相聲合輯賞析,重溫經典,笑料滿滿
    郭德綱王玥波臺上可勁的造,包袱甩個不停,吃飯時別看啊相聲:謙哥不厚道,跟老郭合夥「欺負」王玥波,爆笑郭德綱 王玥波合說的相聲《菸袋鍋大鼓》,更多相聲小品名家作品您可登陸我們的官方平臺:3030相聲小品
  • 郭德綱自認成不了相聲大師並非謙虛!在張壽臣面前他只剩自慚形穢
    曲藝理論界將1949年之前創作表演的相聲定義為傳統相聲。而老觀眾都知道,舊社會流傳下來的傳統相聲中有精華也有糟粕。比如諷刺鄉下人的《怯洗澡》《怯拉車》,另外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拿殘疾人抓哏,像《結巴論》《學聾啞》等等。
  • 如何評價郭德綱的單口相聲《煉丹術》?
    馬未都曾評價過,郭德綱的單口實際上比對口相聲說的好,這些年郭德綱說的單口相聲相對較少,尤其是在《坑王駕到》問世前,老郭一年也就在鋼絲節的時候說幾天單口相聲,而且還總是挖個大坑。老郭在未成名前在錄過很多單口相聲,尤其是《醜娘娘》、《大話劉羅鍋》,不過篇幅最長的還是根據古代小說集,馮夢龍的名著《三言二拍》改編的《今古奇觀》系列,其中這個《煉丹術》就屬於《今古奇觀》系列的一個小故事,一共六回,共計時長172:41,這個故事也是出自《三言二拍》中的《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丹客半黍九還 富翁千金一笑》。
  • 張雲雷抓哏惹禍,張壽臣單口也使「臭活」,這麼做了才是大師範
    張雲雷的抓哏風波暫時風平浪靜了,對於年輕的相聲演員,很多觀眾還是抱著中肯的態度,希望有錯改錯無則加勉。相聲起源於撂地兒,是和觀眾面對面的一種表演形式。郭德綱在《論50年相聲之現狀》裡也說過,當年聽相聲的是什麼人?
  • 劉寶瑞經典單口相聲集
    劉寶瑞(1915年-1968年),北京人,中國相聲第六代演員,師從張壽臣。其相聲作品借鑑吸收了獨角戲、評話、電影、戲劇等姐妹藝術的優點,大膽革新創造,形成了聲、容、情、神兼備的獨特藝術風格。尤以單口相聲見長,被譽為「單口大王」。劉寶瑞對新相聲的創作、傳統相聲的挖掘整理、單口相聲表演藝術的發展與提高均作出了重要貢獻。
  • 他是壽字輩最後一位去世的老藝人,師哥一手捧紅相聲大師侯寶林!
    當然這其中還包括今天要聊的這位壽字輩相聲前輩張春奎先生。張春奎師承「相聲八德」之一的劉德智。在這八位中劉德智的歲數較小,聲望也不及萬人迷、周德山、馬德祿等人,但要論身上的能耐也絕非泛泛之輩。當初「相聲八德」的說法,正是從第三代相聲藝人中推舉出的八位業界翹楚。
  • 脫口秀、單口喜劇、單口相聲、評書、落語的區別
    上周結束的《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可以說是2020最火的一檔網絡綜藝,不光是平均每期一點五億的播放量,以及每期都有選手上熱搜。香港黃子華的棟篤笑,周立波的海派清口都屬於單口喜劇,另外德雲社現在很多青年相聲演員的表演,其實也屬於單口喜劇,因為就是碎包袱一通扔,既沒有結構也沒有框架,除了大褂之外跟相聲一毛錢關係也沒有。而單口相聲跟單口喜劇既有相似之處,又又很明顯的區別。
  • 郭德綱說單口相聲也很吸引人,他的單口水平已經超過劉寶瑞了嗎?
    幾乎人人都知道,相聲演員中人稱單口大王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劉寶瑞。劉寶瑞的作品連同他別具一格的聲音,早已成為中國人記憶中的經典。這些年來單口相聲已經很少聽到,人們平時聽到比較多的,還就是郭德綱。十多年裡郭德綱表演過《白犬墳》、《濟公傳》、《白宗巍墜樓》、《張廣泰回家》等一系列優秀單口相聲,儘管其中也挖過不少坑,但由於其趣味性,還是吸引了眾多相聲迷。於是有一種說法開始出現,郭德綱表演的單口相聲,是不是已經超過了劉寶瑞?
  • 立春當勤奮,郭德綱發預告,長篇單口相聲要安排上了?
    立春當勤奮,郭德綱發預告,長篇單口相聲要安排上了?文丨悠悠閒雲原本很多人都希望春節的假期能更長一點,曾經有人不是提議,把春節假期延長到正月十五?德雲社一直有封箱和開箱的演出,也算是德雲社最隆重的演出了,幾乎全體的演員都會到一起亮相。如今德雲社的封箱和開箱以及綱絲節的演出已經是一票難求,就這樣大型的演出中,德雲社的主力隊員都會出現在現場。帶隊的就是郭德綱和于謙。今年的封箱演出就很熱鬧,去年德雲社開箱演出是正月初九,基本上每年應該都是在正月十五前後,一直流傳下來的傳統也是正月十五過完,年就算是結束了。
  • 張壽臣為何瞧不上徒弟中的單口大王?劉寶瑞愛徒一語道出真實原因
    劉寶瑞小的時候非常喜歡相聲,經常往相聲場子裡跑,不僅聽還會記。剛開始跟老藝人崇壽峰學藝,後經人介紹,才正式拜了張壽臣為師。」然而拜師以後,這個徒弟卻並不被張壽臣看好,主要因為先天條件欠佳。據劉寶瑞的弟子寇庚儒回憶:「劉寶瑞先生五音不全,要論說學逗唱的話「短一門」。因為他唱不了,唱什麼都跑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