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若谷
「你可能忘記了歌曲的名字,但是每當旋律響起時,一定會喚醒你塵封的記憶。」10月26日,愛奇藝自製的華語名曲競演綜藝《這樣唱好美》上線,並邀請了蔡琴、金培達、謝娜、戚薇、李承鉉、劉憲華、陳立農等七位來自不同年代、不同領域的藝人組成「比心團」,以全方位的視角,品鑑最美女聲。
經典的華語歌曲對於每個人都有著特定的意義,或是陪伴我們趟過生活的泥塘,或是陪伴我們追逐夢想,或是一家三代人的共同記憶……在這樣的背景下,選手們在《這樣唱好美》的舞臺上演繹著屬於她們的經典歌曲,詮釋著「好美」意義。
首期節目看點迭出,高校組的趙安妮雖然剛上臺時很緊張,在演繹《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的過程中卻表現自如,這樣的反轉表現讓嘉賓們紛紛點讚;因接連在影視劇中飾演反派角色而飽受爭議的李依曉,希望能夠站在舞臺展示真實自我,她與嘉賓的互動將節目氣氛推向了高潮;有著公主夢的蘇楚力從上場開始就上演了一出音樂劇,而主持人張紹剛和嘉賓便是音樂劇裡的一部分,張紹剛幽默回應:「我拒絕承認,我太卑微了」;還有新生主持人李璐爾帶來唱跳表演《對你愛不完》,精準復刻郭富城的表演風格,燃爆全場,李承鉉稱其為「最有自信狀態的一位女聲!好美!」
該節目可以稱得上是「未播先火」,播出前微博同名話題#這樣唱好美#閱讀量已達2億。節目上線後,播放熱度5623,同名微博話題達3.4億,飆升60%,#李依曉曼娘再上身#、#劉品言再唱櫻花草#、#陳立農是仙劍劇迷#等15個話題引發了大量討論。除此之外,還登上愛奇藝綜藝熱播榜、飆升榜、真人秀榜、音樂榜、愛奇藝出品榜五大榜單榜首。
在這一系列優質數據的加持下,《這樣唱好美》這一節目品相可見一斑,外加是以綜藝內容形式傳承華語經典音樂這一特殊理念,其無論之於愛奇藝綜藝領域的「音樂力」版塊還是之於華語音樂,都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差異化打法帶動用戶下沉打造全齡段國民綜藝
在此前的節目發布會上,愛奇藝副總裁、節目開發中心總經理姜濱分享了《這樣唱好美》早期在幕後製作所面臨的一大考驗:「如何通過傳承音樂的經典做到用戶下沉,讓更多的人到網際網路上來看這樣一檔有歡樂度、有經典傳承、有女性生活色彩的的綜藝。」就此來看,《這樣唱好美》除了要抓住平臺主流的年輕用戶群體,還要發力用戶下沉,吸引全齡段的用戶。而節目首期內容或能剖析其方法論。
從陣容上來看,《這樣唱好美》集結了高校組、職場組、媽媽組、歌手組、演藝組、網絡達人組等六大類別下的八十餘位「好美女聲」,以17-35歲之間不同職業身份的女性選手為主。其中,在首期節目裡,曾在《綠光森林》飾演蘇菲、《仙劍奇俠傳》飾演阿奴的劉品言,是唯一以原唱的身份在現場演唱的選手,其演唱的《櫻花草》在現場掀起了一波回憶殺,連最小的嘉賓陳立農也表示自己看著劇長大的。經典歌曲往往承載著一代人的集體回憶,「情懷殺」這一招總是百試不爽。
從歌單上來看,源自於30—00年代華語流行名曲。在首期節目中,高校組和演藝組先後進行競演,演唱了《給我一個吻》《秋意濃》《望著天空的女孩》《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天涯歌女》等八首跨時代的經典曲目,比心團的嘉賓蔡琴可以說是經典歌曲類「行走的百科全書」,歌曲的相關背景和表達的情感都是信手拈來,對經典歌曲相關的知識進行科普。
這些歌曲演繹的背後,也展現出不同行業女性多元的魅力。就以首期節目為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曼娘飾演者李依曉在唱、演之間轉換自如;羅奕佳俏皮演唱《給我一個吻》,唱跳表演活力滿滿,劉憲華大讚其氣息穩,全場獲得七個心;主持新人李璐爾在即興互動中大顯主持功底;還有日本小姐姐七穗不僅歌曲唱的好,軟萌可愛的性格也十分惹人喜愛……這些選手性格上各有鋒芒,歌曲演繹上各有千秋。
整體來看,首期節目通過多元化的選手和多層次的嘉賓打造最優組合,並將情懷殺、熱門話題等元素進行有機搭配,經典音樂相關知識的科普穿插其中,用戶在觀看中亦是寓教於樂。
除此之外,在後續賽制上,還將融入海選突圍賽、團戰、個人戰、神秘公演等多種賽制模式,並開啟線上線下助力通道,通過「現場嘉賓+網絡投票」的形式,提升用戶的節目參與程度。
因此,在首期節目中所呈現的這一系列差異化的打法,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可覆蓋各圈層用戶,讓更多受眾特別是年輕人在網際網路的娛樂世界中觀賞到有娛樂性、經典傳承意義和女性生活色彩的綜藝,為節目的全齡覆蓋、助力用戶的下沉提供了可能。
經典音樂回潮隱藏價值集中釋放
根據國際唱片協會所發布的《2019音樂聆聽報告》顯示,中國人最喜歡的十大曲風,老歌(Oldies)排第二。從某種程度而言,《這樣唱好美》所引領的經典音樂回潮這一風向是眾望所歸,且承載著極為深遠的行業意義。
「有沒有那麼一首歌,會讓你輕輕跟著和。」在每個人的記憶裡,都會有那麼幾首揮之不去的歌曲。愛奇藝節目開發中心製片人、小怪獸工作室負責人吳寒表示,愛奇藝希望通過不同女性演唱經典歌曲的形式去傳遞、傳頌這些華語經典歌曲,讓那些優秀的音樂作品重返市場,讓大眾特別是年輕用戶去發現、重溫這些經典歌曲,感受歌曲中所蘊含的力量。
經典音樂是同一時代背景下情感共振、集體共鳴的載體。在過去,經典音樂大都是在當下電影中出現,以回憶殺的形式迎來「第二春」。比如,《港囧》裡曾在開篇穿插多首粵語歌曲,在《致青春》裡重新唱火了《紅日》,但翻紅歌曲數量有限,大多數優秀的經典歌曲在行業的迭代中,被遺忘在了時光的長河裡。
在讀娛君看來,以《這樣唱好美》這一綜藝形式來傳承華語經典音樂及其所包涵的人文精神,在這一季節目將會演繹近200首經典歌曲,如掘金者般讓經典曲目再現光芒,極大地提升了歌曲的傳唱度,助力經典音樂煥發新生,在為經典音樂的傳承與推廣做出貢獻的同時,或將重新定義當下音樂作品的準入門檻。
畢竟,隨著短視頻的飛速發展,如今的音樂市場已被碎片化的網絡歌曲等所佔據,此類歌曲創作周期短,更迭速率加快、品質良莠不齊,甚至「洗歌」這一行業亂象亦是愈演愈烈。
經典音樂之所以能夠傳唱至今,作品品質是基本保證,亦為當下的音樂創作樹立了標杆,從某種意義而言,這是經典音樂與當下快餐音樂的隔空對標,或將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助力提升音樂作品準入門檻,重振大眾對音樂的審美標準,健全音樂消費生態。
「我覺得我有種使命感,要傳承這些經典。」這是比心團嘉賓蔡琴參與節目的初衷。不得不說,在經典不朽、音樂常青的美好圖景背後,《這樣唱好美》則是將這一圖景展現於世人面前的主力推手。
天時地利人和助力愛奇藝音綜全布局
《2019年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顯示,中國音樂產業市場規模不斷增長,2019年網絡音樂用戶規模已超6億,產業總規模預計將超4000億元。隨著音樂產業的快速發展,充分滿足用戶需求、多維度挖掘用戶價值已成為趨勢。這也意味,在未來包括綜藝在內的「音樂+」屬性的內容產品都極具市場前景。
近年,音樂類綜藝已進入垂直時代,愛奇藝在音樂綜藝這一版塊也在持續加碼,已有聚焦說唱文化的《中國新說唱》、面向樂隊迷的《樂隊的夏天》、主打歌曲原創的《我是唱作人》等多檔頭部綜藝,如今又新推出傳唱經典歌曲的《這樣唱好美》,在「音樂力」這一賽道上又增一員實力不容小覷的猛將,而它的到來,亦是極具天時地利人和。
所謂「天時」,從播出時間來看,該節目可以說是在音綜賽道上錯峰而行,完美避開與其他音樂節目的隔空打擂,是被演技類綜藝霸屏的四季度一股清流,這對於一檔新生的音樂綜藝而言,無疑是在先決戰場獲得了優勢,為經典歌曲「第二春」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所謂「地利」,從華語音樂的市場環境來看,儘管華語經典音樂具有廣泛受眾基礎,但當下在其傳承、發展這一維度一直處於缺位的狀態。
此番愛奇藝創新推出自製華語名曲競演綜藝《這樣唱好美》,致力於以優質綜藝內容反哺音樂產業、推動經典文化持續發展,填補了網綜領域對於華語經典音樂領域的空白,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所謂「人和」,前文已對八十餘位來自不同行業的選手已有闡述,而在嘉賓方面,邀請到了華語樂壇殿堂級歌手蔡琴獻出「綜藝首秀」是一大驚喜,而「比心團」嘉賓整體年紀從50後到00後,年齡層次分明,代表著不同時代的音樂審美,比心點評環節亦是火花四射,或將助力於打通全民圈層,有望成為具有全民影響力音樂綜藝。
總的來說,《這樣唱好美》這類大眾化音樂綜藝的推出,使得音綜版塊的核心受眾用戶不斷下沉、去中心化地擴散,逐漸從圈層向廣譜過渡,最終隨著節目口碑的提升,也將助力愛奇藝在音樂綜藝這一賽道上的全布局構建。
*原創文章,轉載需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