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書法作品四幅,皆博物館館藏,兩幅真跡,您能看出哪兩幅為真

2020-12-04 陳天哲

天哲按:劉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號石庵,清朝政治家、書法家,大學士劉統勳長子。祖籍安徽碭山,出生於山東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寧府知府、內閣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職,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聞名於世。劉墉的書法造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學大家,被世人稱為「濃墨宰相」。 嘉慶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時年八十五歲,追贈太子太保,賜諡號文清。

主要成就

政治

劉墉出身名門相府,祖上數輩都是進士出身。父親劉統勳更是官居宰相,深得乾隆皇帝倚重,因此劉墉走上仕途具備深厚的家族淵源。劉墉一生為官五十餘載,宦海沉浮,幾經起落,官職最高時做到體仁閣大學士,總體而言清正廉潔,繼承了父親劉統勳的衣缽,成為乾隆、嘉慶朝的重要大臣。

書法

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家,是帖學之集大成者,被譽為清代四大書法家之一(其餘三人為成親王、翁方綱、鐵保)。清朝徐珂稱讚劉墉:「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劉墉是一位善學前賢而又富有創造性的書法家,師古而不拘泥。劉墉書法的特點是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別具面目。劉墉之書尤善小楷,後人稱讚其小楷不僅有鍾繇、王羲之、顏真卿和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風致。劉墉還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工書善文,名盛一時。

說到這裡,我們不得不提《宰相劉羅鍋》!

劇情簡介

清朝乾隆年間,山東青年劉墉進京趕考,在京城因緣際巧的碰上了當今皇上,劉墉並與皇上下了一盤棋,沒想到從此與皇上的寵臣禮部侍郎和紳結下了不解怨恨。因為背負羅鍋,劉墉又稱「劉羅鍋」。在比棋招親中,戰勝各方棋手,被招為六王爺的女婿,相約中了狀元就成婚。劉墉果然不負眾望高中狀元,並被派往江寧任知府,政績卓著。自從京城結怨之後,和紳念念不忘要致劉墉於死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對劉墉百般刁難。自此,劉墉與和紳在朝廷、在民間,對公事、對私事發生了一系列鬥智鬥勇的故事。

這一次天哲編發劉墉書法作品四幅,皆博物館館藏,兩幅真跡,您能看出哪兩幅為真?

相關焦點

  • 唐伯虎真跡罕見亮相 為何會有兩幅同名作品?
    唐伯虎真跡罕見亮相川博 為何「風流才子」會有兩幅同名作品?    本報記者吳曉鈴  「風流才子」唐伯虎的書畫真跡,一直是世界各大博物館引以為傲的藏品之一。近日,四川博物院舉行「翰墨至寶——館藏書畫精品展」,其館藏的鎮館之寶——唐伯虎巨幅畫作《虛閣晚涼圖》也罕見亮相,吸引不少觀眾駐足欣賞。
  • 唐伯虎真跡罕見亮相 為何「風流才子」會有兩幅同名作品?
    唐伯虎真跡罕見亮相 為何「風流才子」會有兩幅同名作品? 唐伯虎《虛閣晚涼圖》。  有意思的是,上海博物館也有一幅同名的唐伯虎真跡,只是畫面完全不同。  唐伯虎,詩、書、畫俱佳的明代「吳中四才子」之一。在明代才子徐禎卿眼裡「任逸不羈」的唐伯虎,為何會作兩幅同名畫作傳世?
  • 濟南展出近40幅明清書畫真偽對比展,鄭板橋真跡在此
    濟南市博物館正在展出的《正本溯源——濟南市博物館藏明清書畫真偽對比展》,目的就是「正本溯源」,讓觀眾一睹真偽之面目,提高鑑別和欣賞書畫作品的能力。該展覽展期半年,展出近40幅館藏明清書畫真偽之作。其中包括戴進、高鳳翰、高其佩、鄭板橋、王翬、李鱓、黃慎、汪士慎、王鐸、劉墉、何紹基、董其昌等明清書畫大家的真跡20餘幅,以及10餘幅後人的仿作。
  • 劉墉左宗棠書法真跡現身耀州窯博物館 3月5日後就看不到了
    為此他在旁邊一建築物上題寫了這幅非常有名的對聯。這幅楹聯立意高遠,胸襟開闊,讀來令人盪氣迴腸。如今這幅對聯的書法真跡就掛在銅川市耀州窯博物館內展出。與他的書法作品一起展出的還有劉墉、鐵保、成親王等清朝書畫四大家的作品真跡。
  • 流失日本的4幅書法作品,一幅是王羲之真跡,如今價值連城!
    第四幅:智永《真草千字文》首先小七想到的一幅書法作品是智永和尚的《真草千字文》,這幅作品被一位日本的私人收藏家所收藏,智永和尚那在古代非常的有名,他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他的書法作品完全得到了祖先王羲之書法藝術精髓,所以我們看到上面的這幅《真草千字文》以後是不是也體會到了書法的藝術美呢
  • 兩幅梵谷素描真跡,百年來首次公諸於世
    最近,有兩副黑白素描作品剛剛被鑑定為文森特·梵谷的真跡。這兩幅畫描繪了1886年法國巴黎蒙馬特高地的景象,山丘上的大風車赫然醒目。目前,作品正在荷蘭歌手拉倫博物館展出。藝術專家認為,其中一件作品恰好象徵著梵谷繪畫風格中「缺失的紐帶」。以往,這兩幅作品都屬於私人收藏。阿姆斯特丹梵谷博物館的專家對圖紙上使用的風格、技術、主題和材料進行分析,並就相關歷史進行了挖掘。
  • 郭沫若寫給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兩幅巨製書法作品,真是霸氣
    今天,不說其他,專論專賞其書法。下面,為大家介紹兩幅郭沫若寫給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的巨製書法作品,難得一見,請您提寶貴意見!第一幅作品《七律長徵》,規格尺寸:64×31cm。第二幅作品《念奴驕崑崙》,規格尺寸:144×360cm。
  • 兩幅張大千書畫作品從美國「回鄉」
    3月30日,兩幅張大千書畫作品從美國「回」到內江張大千紀念館,首次「亮相」張大千先生家鄉內江。被譽為「五百年來第一人」的張大千是內江人,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國畫大師,繪畫、書法、篆刻、詩詞無所不通,其作品具有相當的藝術價值、研究價值和收藏價值。
  • 兩幅唐寅的同名山水畫
    原標題:兩幅唐寅的同名山水畫 上海博物館和四川博物院分別藏有兩幅唐寅《虛閣晚涼圖》軸(以下簡稱上博本與川博本),兩畫雖然同名,但所畫的內容、材質、尺寸等均不相同,僅是題畫七絕詩相同而已。兩畫均非常出名,且屢經出版和展覽。鑑定界和學界大多認為,上博本是其晚年之作,川博本是其中年之作。 上博本《虛閣晚涼圖》,紙本淡設色,縱59.3釐米,橫31.6釐米。
  • 哪一幅蒙娜麗莎才是真跡?
    蒙娜麗莎都知道出自達文西之手,但是根據喬爾喬·瓦薩裡《藝苑名人傳》 裡面記載達文西用時四年並未完成這幅畫,這幅畫又經過後人潤色問世,早在1502年達文西就開始創作這幅畫,具體基於什麼去畫後人有很多猜想,有說是貴婦人的肖像,有說是自己的肖像,有說是自己母親的肖像,但是這些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哪一幅畫才是真的!
  • 達文西一生僅存的19幅真跡作品
    他位列「文藝復興三傑」之首,一生中卻只畫過很少幾幅作品,當中還有一部分未完成。我們在此設計一個博物館參觀路線,看齊所有達文西的作品。以油畫,蛋彩畫和壁畫為主。至於一些手稿,素描底稿和雕塑作品,由於其屬於圖書館或私人收藏,我們就只介紹最知名的部分。
  • 兩幅《蒙娜麗莎》?達文西:兩幅都是真跡!當時女性就是如此低賤
    在巴黎的羅浮宮博物館,有一幅少婦肖像畫。這幅畫面前經常有不少人,駐足欣賞她優雅端莊的微笑。蒙娜麗莎》一直懸掛在法國巴黎的羅浮宮博物館裡。達·文西完成了肖像作品以後,將其中一幅送給了佐貢多。佐貢多收下了畫像,並且在家族中代代相傳。後來,家族落敗,這幅畫便輾轉到了英國。
  • 兩幅張大千書畫作品從美國「回」到四川內江
    王斌 攝中新網成都3月30日電(王爵 段春秀)記者30日從四川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獲悉,30日上午,在四川內江市張大千紀念館前,「程宇平先生張大千書畫作品捐贈儀式」在此舉行,兩幅張大千書畫作品從美國「回」到四川內江張大千紀念館。經鑑定,書法作品《君之鄉裡吾鄰裡》、繪畫作品《壽桃圖》兩幅作品品相完好、流傳有序,具有相當的藝術及史料價值。
  • 真跡欣賞:劉墉、紀曉嵐、和珅、乾隆,誰的書法驚豔了你?
    以下四幅書法為乾隆皇帝真跡欣賞:有其君則必有其臣,清朝的文化氛圍雖然不能與唐宋相提並論,但乾隆身邊倒也不乏書法精湛的臣子相伴,後世知名度最高的劉墉、紀曉嵐、和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那麼,此三人又是誰的書法水平更勝一籌呢?我們不妨一一介紹對比一番。
  • 又有兩幅畫被鑑定為梵谷作品 德媒:存在確定無疑的聯繫
    梵谷作品《蒙馬特爾山採石場》(圖片自來梵谷博物館官網)參考消息網1月18日報導 德媒稱,隨著兩幅畫作被鑑定為梵谷作品,這位荷蘭畫家作品的收藏又豐富了一點。據德新社1月16日報導,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1月16日發表聲明說,回溯至1886年3月的《蒙馬特爾山採石場》被確認為梵谷真跡。報導稱,這一發現使得此前未獲承認的另一件同年作品《蒙馬特爾山》也獲得認可為梵谷畫作。
  • 蘇東坡這48幅作品,你見識過幾幅?
    蘇軾書法作品精選48幅《洞庭春色賦》與《中山松醪賦》這兩件作品分別於公元1091年冬和公元1093年所作,為蘇軾晚年所作,蘇軾貶往嶺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在河南睢縣以書此二賦述懷。自題云:「紹聖元年(1094)閏四月廿一日將適嶺表,遇大雨,留襄邑,書此。」時年已五十九歲。
  • 兩幅「秋山圖」辨偽:看整體效果是否有精氣神
    兩幅「秋山圖」辨偽:看整體效果是否有精氣神 我在查閱濟南市博物館藏高鳳翰作品資料時,發現了兩幅《秋山讀易圖》,兩幅作品幾乎一模一樣。我將這兩幅作品進行對比總結,從中發現真偽作品的區別。  圖一題款:「危巖壓屋如披廈,翠嶂排門儼列屏。三十年前拋擲句,拾來客話竹西亭。起句為濟南某僧題畫作,已棄去不存久矣,昨象兌侄偶過見此幅,重拈題之,若為竟作者,老阜左手記。仿白石翁秋山讀易圖」。鈐印:「煮石山人」,「介亭」,「南阜居士」。
  • 《贈陶麟書》、《柏樹馬》兩幅徐悲鴻真跡 周六將在杭展出(圖)
    杭州市郵政局將於9月14日上午9點半在杭州紅樓大酒店舉行「徐悲鴻《奔馬》作品真跡展暨徐悲鴻《奔馬》郵票發行35周年紀念活動」,屆時,將舉行《中國珍郵--奔馬》系列珍藏郵品首發儀式暨大師籤名活動。    據了解,本次展覽將展出由徐悲鴻長孫徐小陽先生珍藏的價值高達2400萬元的《柏樹馬》和1800萬元的《贈陶麟書》兩幅徐悲鴻作品真跡,這兩幅畫均出自徐悲鴻這位藝術大師的巔峰時期,實屬難得一見,其中《贈陶麟書》更是首次對外展出。據傳,徐小陽愛惜這兩幅畫愛到出遠門都要隨身攜帶。
  • 著名歷史學家閻崇年,9幅書法作品真跡欣賞,網友:一手江湖字
    閻崇年閻崇年書法有一種滄桑的感覺,在他的書法作品中字體的非白比較明顯。閻崇年的書法在文化界肯定是冰山一隅,比較文化界和娛樂界有所不同,文化界都是文人,寫幾個字,能寫一手好字的筆筆皆是。而娛樂界能寫好字的就那麼幾個,徐靜蕾、孫儷等。所以我說閻崇年的書法在文化界只是冰川一角。可以肯定的是閻崇年學過書法,有基礎,寫認真了,還算不錯,沒太多時間精力投入,這成這樣已經可以了,應對場面,綜合修養的一種,比起他歷史學家的文學內涵,書法還屬業餘級別。
  • 看到兩幅草書作品,不得不佩服這些研究生的書法水平
    今天無意中在網上看到了兩幅草書作品,讓人眼前一亮,再仔細查看,發現他們的書寫水平確實不一般,最後才確定他們的作者是四川大學的書法研究生的畢業作品。我為他們叫好,給他們贊。首先是這些作品用紙樸素,沒有過多的粘貼、拼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