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 文化盛宴精彩紛呈
連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主要媒體及所屬網站和新媒體持續聚焦我市國慶中秋假期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全方位呈現津沽大地消費市場繁榮活躍、文化盛宴精彩紛呈的熱鬧場面。
-
春節消費增長凸顯節日經濟繁榮內需旺盛
來自《人民日報》2月11日的消息說,2月10日從商務部獲悉,2019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商品市場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據商務部監測,除夕至正月初六,也就是2月4日至10日,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了8.5%。
-
「十一」黃金周經濟數據解讀:傳統消費亮點紛呈新興消費蓬勃發展
從第一個國慶7天長假開始,「十一」假期已逐漸成為觀察消費的絕佳窗口,也是研究經濟潛力的重要指標。今年「十一」黃金周,假日經濟效應凸顯,帶動消費猛增。今年「十一」黃金周,購物、餐飲等傳統消費亮點紛呈,旅遊、文化、體育等新興消費蓬勃發展,夜間經濟、首店經濟成為新亮點,個性化、品質化、智能化引領消費升級大潮,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總體平穩。商品消費亮點紛呈。節日期間,各地綠色食品、時尚服飾、智能家電、新型數碼產品等商品銷售紅火。
-
聚焦天津風採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文化盛宴精彩紛呈
原標題:消費市場繁榮活躍 文化盛宴精彩紛呈連日來,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中央主要媒體及所屬網站和新媒體持續聚焦我市國慶中秋假期豐富多彩的物質文化生活,全方位呈現津沽大地消費市場繁榮活躍、文化盛宴精彩紛呈的熱鬧場面。
-
「十一」黃金周的指標性意義
「十一」黃金周的火爆雖然發生在當下,但之前國內疫情得到有效防控和整體經濟不斷向好已為其埋下伏筆,進入10月,節假日集中發力加速服務業復甦只是順理成章 剛剛過去的八天「雙節」長假,全球見證了中國復甦活力。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首個「十一」黃金周,中國旅遊市場顯現濃濃暖意,消費市場也是購銷兩旺。這是中國經濟穩步回暖的重要指標,也是對中國防疫成果的最好肯定,並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了信心和動能。
-
從黃金周消費透視中國經濟活力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環境下,種種「報復性消費」點燃了國內旅遊、餐飲、航空等多個市場,在黃金周消費的數據和場景背後,是日漸回歸正軌的生活,是經濟加快復甦和回暖的腳步,顯示出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巨大的內需潛力,折射著中國經濟的活力和韌性。消費市場強勁復甦「大家默契的笑聲、久違的感覺又回來了。」
-
國慶假期中央媒體持續聚焦天津風採 消費市場繁榮活躍 文化盛宴精彩紛呈
,全方位呈現津沽大地消費市場繁榮活躍、文化盛宴精彩紛呈的熱鬧場面。人民日報客戶端、人民網還先後刊發《國慶黃金周首日 天津消費市場繁榮火爆》《天津多個文化場館國慶假期期間推出特色主題展》《天津推出「十一」黃金周百項文化旅遊活動》等近20篇圖文並茂的報導。
-
中學生學習報社: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改制後,中學生學習報社提出「一主多元」多媒體綜合出版的發展思路,改變僅靠發行量盈利的單一模式,利用中學生學習報的品牌影響力,變一種產品為多種產品,形成集群化、多元化發展。報社積極與河南省移動公司開展合作,研發了面向中學生的手機業務,進一步滿足了市場的需求。
-
擴容 提質 增效——疫情防控下「十一」黃金周消費亮點透視
新華社北京10月5日電 題:擴容 提質 增效——疫情防控下「十一」黃金周消費亮點透視 新華社記者 消費是經濟增長的持久動力。今年「十一」黃金周,各地在不斷鞏固疫情防控成效、加快全面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同時,積極優化市場供給,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拓展消費空間,有力促進了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
白城市2019年「十一」黃金周貨源充足物價基本穩定
「十一」黃金周期間,我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商務廳吉商運[2019]25號《關於做好2019年中秋國慶期間市場供應和消費促進工作的通知》和吉商運函[2019]298號文件精神,積極組織全市各大中型商貿企業開展計劃安排特色促銷活動。
-
國慶黃金周玉山旅遊市場旺盛
近年來,我縣按照「建全省經濟強縣、創全國旅遊名城」的目標,進一步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文明衛生和花園城市建設,重點突出賓館、酒店、購物、娛樂、休閒等旅遊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服務三清山旅遊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十一」黃金周,針對途經縣城往三清山旅遊的遊客數量增長的趨勢,有關部門及早分析,及早準備,備戰黃金周,旅遊部門對旅遊市場的規範管理,公布旅遊投訴電話,全天候為遊客服務。
-
內地財經報章頭版摘要:「十一」黃金周消費火熱
A股整裝再出發=======30年,從零起步,中國資本市場「摸著石頭過河」,走出了一條市場化機制日益成熟的發展之路,成績斐然。新股發行制度從審批制到核准制再到註冊制,激蕩著服務實體經濟、孕育創新基因的澎湃力量。三季度經濟增速大幅回升可期=============近日公布的多項主要宏觀經濟指標持續改善。
-
大數據透視「十一」黃金周旅遊消費升級亮點
新華社上海10月7日電題:大數據透視「十一」黃金周旅遊消費升級亮點新華社記者陳愛平隨著旅遊休閒成為我國居民「幸福必需品」,今年「十一」黃金周,各地一如既往迎來「人從眾」。除了遊客「爆棚」,今年黃金周市場呈現一下新變化:——旅遊半徑更大攜程數據顯示,有來自500多個城市的旅遊者通過該平臺預訂跟團遊、自由行、定製旅遊、當地玩樂等產品;涉及100個國家和地區,數量為歷年新高。
-
【地評線】潮評|假日消費熱潮盡顯市場優勢 增添中國經濟強勁發展...
今年中國「十一」黃金周掀起的假日消費熱潮,受到世界關注。「人們坐上火車,前往古老的寺廟,做著許多其他國家的人夢寐以求的事情。這是中國從疫情中恢復的明確信號。」美國《紐約時報》網站日前刊文說。國際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成功控制疫情,是中國人得以在黃金周放心出行消費的大前提。
-
著力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當前國內市場主導國民經濟循環的特徵更加明顯,未來一段時期,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更為倚重內需潛能的強勁釋放,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將更多依託國內市場。國內市場是否足夠統一和強大,市場流通環節是否足夠順暢,將是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適配性,促進供給與需求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動態平衡的關鍵。
-
這就是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你感受到了嗎?
據商務部監測,今年「十一」黃金周,購物、餐飲等傳統消費亮點紛呈,旅遊、文化、體育等新興消費蓬勃發展,夜間經濟、首店經濟成為新亮點,個性化、品質化、智能化引領消費升級大潮,生活必需品市場供應充足,價格總體平穩。
-
黃金周消費升級:退稅商店受歡迎 行動支付到海外
當地市民積極參與,度過一個低碳健康的國慶黃金周。圖為市民在掃描活動二維碼。 王雙正攝 移動信息技術貫穿出遊全程,出境旅遊人數猛增,文化消費需求上升……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消費增加了更多信息元素和文化內涵,行動支付也延伸到海外。國慶假期消費的新變化是我國消費結構優化升級的一個縮影。
-
優化數字架構模式 激發文創產業活力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區塊鏈+文化、網際網路+文化、5G+文化、人工智慧+文化正在重構著數字文化經濟、改寫著文化的表達方式、提高文化傳播速率,給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容量平臺。基礎技術成熟與應用增加了文創產品從產業、到服務、再到數據的數位化內涵,對於傳統文化保護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數字文創產業化,即數位技術催生的新的文創產業,是數字文創產業的市場應用,表現為創新先發優勢。
-
「十一」黃金周 津城「成色十足」
96家連鎖超市黃金周期間實現銷售額3.16億元,同比增長16.06%。商展、文娛聯動促消費成為此次節日市場的一大特點,作為我市年內首次大規模車展,梅江車展在5日內的訂單量超過12000輛。此外,截至8日中午12時,全市國慶期間電影票房累計達5221.6萬元,其中面向兒童市場的電影《姜子牙》累計票房1820.7萬元;單部票房最高為《我和我的家鄉》,累計票房2436.3萬元。夜市街區藉助黃金周打造多種消費場景,成為新亮點。全市夜間經濟街區節日期間共推出35項活動,其中,時尚酒吧節帶動全市55家酒吧餐吧推出各類駐場表演、暢飲優惠。
-
南來北往蔬果香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本報記者 杜 芳 李華林 春節將至,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的時節。 天寒地凍,一些道路還結著冰碴,可依舊擋不住來自四面八方的買賣人。每天凌晨三四點,新發地市場門外運送蔬果的大車小車就排起了長龍,市場內身穿厚棉襖、頭戴棉帽的商戶們忙碌地卸貨、裝車,一天的生意這就開了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