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0年的原始古柏,仍然生長在嵩陽書院

2020-10-09 古蹟故事

古代書院的興起,始於公元907年,唐朝覆滅之後,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官學遭受破壞、庠序失教,便開始出現了大批私人創辦的書院。中國古人講求詩禮傳家,無論哪朝哪代,都把讀書看作頭等大事,於是在千百年的歷史流轉中,承載著文明和思想火花的「四大書院」便應運而生。

古代的四大書院,分別是:應天府書院(今河南商丘睢陽南湖畔),嶽麓書院(今湖南長沙嶽麓山),白鹿洞書院(今江西九江廬山),嵩陽書院(今河南鄭州登封嵩山)。

在歷史上,登封嵩陽書院曾是佛教和道教場所,但時間最長最有名氣的則是作為儒教聖地。嵩陽書院文化內涵深厚,以理學著稱於世,宋初私人書院盛行,文人掛職在此講學。據記載,先後在嵩陽書院講學的有範仲淹、司馬光、程顥、程頤、楊時(二程學生,宋神宗大臣)、朱熹、李綱(宋欽宗宰相,宋徽宗力主抗金)、範純仁(範仲淹之子,宋仁宗宰相)等二十四人。

書院嵩陽景最清,石幢猶記故宮名。

虛誇妙藥求方士,何似菁莪育俊英?

山色溪聲留宿雨,菊香竹韻喜新晴。

初來豈得無言別,漢柏陰中句偶成。

乾隆遊歷嵩山時留下詩句,說明這裡環境清幽,是修身、讀書、著書、講學的好地方。

嵩陽書院門聯:

近四旁,惟中央,統泰華衡恆,四塞關河拱神嶽

歷九朝,為都會,包伊瀍洛澗,三颱風雨作高山

嵩陽書院,是古代著名的高等學府,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是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的組成部分,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書院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在中國古代教育史上佔有重要而又獨特的地位,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中國古代四大書院,是書院中的佼佼者,對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培養造就人才發揮了重要的教育作用。

嵩陽書院內原有古柏三株,西漢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遊嵩嶽時,見柏樹高大茂盛,遂封為「大將軍」,「二將軍」和「三將軍」。

大將軍柏樹,高12米,圍粗5.4米,樹身斜臥,樹冠濃密寬厚,猶如一柄大傘遮掩晴空。

二將軍柏樹,高18.2米,圍粗12.54米,雖然樹皮斑駁,老態龍鍾,卻生機旺盛,虯枝挺拔。樹幹下部有一南北相通的洞,好似門庭過道,樹洞中可容五、六人。兩根彎曲如翼的龐然大枝,左右伸張,形若雄鷹展翅,金雞欲飛。每當山風吹起,枝葉搖動,如響環佩,猶聞絲竹之音。

二將軍柏樹

三將軍柏樹,毀於明末,不得而見。話說將軍柏的樹齡,是個神秘的話題,將軍柏樹從受封,已有二千多年歷史。經林學專家鑑定,將軍柏為原始柏,樹齡有4500年,是中國現存最古最大的柏樹。

講臺

嵩陽書院講壇:清朝時期,為紀念北宋名儒,程顥、程頤在此講學而建。

老師位

學生位




先聖殿

嵩陽書院先聖殿:祭祀孔子的場所,又稱先師祠。

孔子塑像


大唐碑,全稱為「大唐嵩陽觀紀聖德盛應以頌碑」,刻立於唐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碑高9.02米,寬2.04米,厚1.05米,碑制宏大,雕刻精美,通篇碑文1078字,內容主要敘述嵩陽觀道士孫太衝為唐玄宗李隆基煉丹九轉的故事。

碑文為李林甫所撰,裴迥篆額,徐浩隸書。字態端正,剛柔適度,筆法遒雅,是唐代隸書的代表作品。大唐碑重80多噸,僅碑帽就有10多噸重。

嵩陽寺倫統碑

嵩陽寺倫統碑石銘,東魏天平二年(535)刻,碑高3.05米,寬1.10米,厚0.26米,碑首雕有6條盤龍,龍爪扭結成一個拱形佛龕,龕內浮雕獨佛一尊。

碑陽上半部佛龕正中,雕有一尊大佛像,周圍數座小佛像,額下左右有向內飛翔的小飛天。碑陽下半部為銘文。銘文隸書,39行,行38字,陰刻題名,額篆書陽文「嵩陽寺倫統碑」6字。956字的碑文,敘述了生禪師開闢嵩陽寺,建造佛殿塔廟的功德及雕刻造像的經過,見證了這裡當年作為佛教聖地的歷史。

嵩陽寺倫統碑,文辭優美,筆法風致。書法方正寬博,不甚精工,間有篆、隸意韻。有人評為漢以後唐以前隸書之冠,亦不為誇張。碑陰雕刻佛像12層,共94佛。碑側浮雕纏枝花卉。其雕工之精,線條之美,布局結構之勻稱,為古代石刻所罕見。

附上其他幾塊碑刻,彌足珍貴的書法真跡,供書法愛好者欣賞。





嵩陽書院建築為清代規制,建築保留完整,保存了傳統書院的建築格調,建築選址、布局和形式兼備公共建築和民居建築特色。書院院內現存的碑刻、經幢、古樹很多都是歷代精品,與眾多著名歷史人物的重要活動密切相關。

書院教育制度於清朝末年被廢止,嵩陽書院作為這種已經消失的制度的文化載體,對研究我國古代書院建築、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都有重要作用。作為歷史紀念碑,其對於現代教育文化的意義也是重大而深遠的。

嵩陽書院鳥瞰

相關焦點

  • 春遊千年嵩陽書院:司馬光編撰資治通鑑,二程講學,乾隆寫詩讚嘆
    圖中是嵩陽書院的唐碑,744年刻,通篇1078個字,高9.02米,記述道士孫太衝為李隆基煉丹九轉的故事。李林甫撰文,重80多噸。大唐碑是嵩陽書院第一看點,周圍綠樹掩映。嵩陽書院初建於北魏太和八年,也就是公元484年,那時候叫做嵩陽寺,僧人多達數百人。到了隋朝,成了道觀,叫做嵩陽觀。唐朝的時候,又成為唐高宗李治的行宮。五代時期,改名太乙書院。
  • 中國古代最早的高等學府——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初建於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名為嵩陽寺,為佛教活動場所,僧侍多達數百人。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改為嵩陽書院,此後一直是歷代名人講授經典的教育場所。據記載,先後在嵩陽書院講學的有範仲淹、司馬光、程顥、程頤、楊時、朱熹、李綱、範純仁等二十四人,司馬光的巨著《資治通鑑》第9卷至21卷就是在嵩陽書院和崇福宮完成的。號稱「二程」的程頤、程顥在嵩陽書院講學10餘年。
  • 走近嵩陽書院,感受古韻書香
    1998年4月29日,國家郵政局在河南商丘舉辦了「四大書院」郵票首發儀式,郵票所選書院為「應天書院(今河南商丘睢陽區南湖畔)、嶽麓書院(今湖南長沙嶽麓山)、白鹿洞書院(今江西九江廬山)、嵩陽書院(今河南鄭州登封嵩山)」。此後,這四個書院被合稱為中國「四大書院」。
  • 細讀嵩陽書院 原來是古代中國的頂尖大學
    1750年(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遊歷中嶽嵩山,被嵩陽書院的地理形勝和人文風貌所感染,揮毫為書院御書了這副楹聯,向世人展示了嵩陽書院在皇帝眼中的地位和價值。嵩陽書院所在的河南登封古稱嵩陽,因地處中嶽嵩山之陽而得名。嵩陽書院,正位於嵩山主峰太室山峻極峰的南麓。
  • 宋代理學的中心,飽經風霜的嵩陽書院,快來了解一下
    >嵩陽書院,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嵩陽書院經歷了歷史的風霜,至今仍然屹立不倒。嵩陽書院大門站在書院的門前,看著嵩陽書院的橫匾,令人心嚮往之。院中有一處許願池,雖然滿池的錢幣打擾了嵩陽書院的清淨,卻也表達了人們的敬仰之情。
  • 嵩陽書院探幽
    嵩,山高而大也。中嶽嵩,高山也。陽,山南也,嵩陽,嵩山南也。嵩陽書院,便因坐落在嵩山南麓而得名。嵩山集儒家、道教、佛教於一山。嵩陽書院,背靠峻極峰,面對雙溪河,即是嵩山儒家文化的代表。中國現今為人稱道的四大書院,實質上是北宋時期的四大書院。嵩陽書院,與湖南長沙的嶽麓書院、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以及河南商丘的應天府書院(又稱睢陽書院)並稱為北宋著名的四大書院。十一年前曾探訪嶽麓書院,三年前也到過白鹿洞書院,此次的嵩陽書院之行,亦不負四大書院的盛名。如今的嵩陽書院,已不復原先龐大的建築群風貌。
  • 中原行之嵩山嵩陽景區(嵩陽書院-太室山)
    嵩陽書院【簡介】嵩陽書院為世界文化遺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重要組成部分,首批國保單位,位於 河南 省 登封 市城北3公裡峻極峰下,因坐落在 嵩山 之陽故而得名,創建於484年(北魏 太和 八年),時稱嵩陽寺,605年(隋朝大業年間)更名為嵩陽觀,到五代時周代改建為太室書院。
  • 嵩陽書院遊記
    「嵩陽書院名天下,司馬範程亦大家。周柏唐碑稀世寶,頹垣依舊有光華。」參觀名聞天下的嵩陽書院,有一種說不盡的愜意。在初夏陽光的溫煦沐浴下,我懷著期待已久且無比崇敬的心情,走進了這座位於中嶽嵩山腹地的千年書院。
  • 「隨筆」嵩陽書院的前世今生
    嵩陽書院——北宋四大書院之一。書院這種教育模式始於唐,盛於宋。嵩陽書院,因坐落在嵩山之陽而得名。這裡三面環山,西有法王寺,嵩陽寺一帶山谷溪水汩汩而來;東有老君洞峻極峰的峽水蜿蜒而下,通過嵩陽書院門前的書院河(雙溪河)匯合東流匯入穎河。遠涉入淮。
  • 河南登封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是宋初著名書院之一,位於河南省登封城北三公裡嵩山南麓極峰下,前有山溪匯流,兩側山巒環拱,環境古幽,景色宜人。嵩陽書院始建於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賜名太室書院。宋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重修太室書院,並賜額更名為嵩陽書院。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重修,先後建起先賢殿、三賢祠等,使嵩陽書院再得復興。嵩陽書院東面的祟福宮,雖是道觀,也曾是宋代儒者活動地方。崇福宮旁臨石溪,房舍千間,建有奕棋亭、樗蒲亭、泛觴亭等休息娛樂場所。
  • 中嶽嵩山行記(三)——嵩陽書院、中嶽廟、觀星臺
    嵩陽書院嵩陽書院是古代高等學府,是中國四大書院之一(應天書院-今河南商丘睢陽區南湖畔、嶽麓書院-今湖南長沙嶽麓山)、嵩陽書院-今河南鄭州登封嵩山、白鹿洞書院-今江西九江廬山)。嵩陽書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之一,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城北3公裡峻極峰下,因坐落在嵩山之陽故而得名,創建於484年(北魏太和八年),時稱嵩陽寺,605年(隋朝大業年間)更名為嵩陽觀,到五代時周代改建為太室書院。
  • 嵩陽訪賢 程門立雪
    為什麼叫做嵩陽書院呢?因為它在嵩山的南坡。翻開第7版《現代漢語詞典》,"陽"的第三條釋義是"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秦朝的首都,它北靠九嵕山,南臨渭河,評山論水,都是"陽"。"鹹"在這裡恰恰是"都""全"的意思。好了,我們重新回到嵩陽書院。嵩陽書院201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裡可看的景致很多。
  • 嵩山之陽訪書院
    幾十億年滄海桑田,在中原腹地的這塊地方,隆起了被尊為中嶽的巍峨嵩山。1500多年前的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在嵩山之陽,一個名為嵩陽寺的佛教場所初建而成,它就是日後在中國歷史上聲名赫赫的嵩陽書院。    「嵩高惟嶽,峻極於天」,書院因巍巍嵩山而名,嵩山因煌煌書院平添了幾多厚重。如今,漢武帝嵩山祭天時百官山呼萬歲的聲音早已在時空中飄散,而傳承中國文化的嵩陽書院卻在滄桑中歷久彌新。
  • 中國古代著名的高等學府,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身為一個過來人的小便,更是知道讀書的重要性,學習的重要性,人不怕家窮,最怕的就是沒志氣,不知道學習,而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一看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嵩陽路嵩陽南路嵩陽書院。可不要小瞧了這個嵩陽書院,這個書院小編誠心推薦大家要是有空的話,一定要來這裡看一看,畢竟也是作為中國的四A級旅遊景區,只要你來一定不會讓你失望,會讓你不枉此行,收穫頗豐,這個嵩陽書院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高等學府,也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 嵩陽書院的大唐碑重達十噸,將它立起來,付出了常人想不到的代價
    中國古代著名的高等學府,要數嵩陽書院為第一。書院中有一個著名景點——大唐碑,吸引了全世界的遊客前去參觀。然而,許多人卻難以想像厚重石碑背後的故事,唐玄宗時期為了將它豎立起來,付出了九條人命的代價。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小編這就來為您揭秘。
  • 專家學者論劍嵩陽書院 暢談「何以為家」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楊凌 馬願9月20日,嵩山論壇2020年會分論壇國際學者文明對話會在嵩陽書院舉行,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相聚4500年樹齡的將軍柏下,圍繞「如何重建信賴社群」主題,通過線下與線上視頻連線的方式,就危機與轉機中的時代變革、家庭形態的儒學解釋、信賴社群重建等進行哲理思辯和交流對話。
  • 嵩陽書院:「一立一嘆」的文脈傳承
    松柏蒼翠,峰嶺巍峨,位於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歷經千年歲月,古樸雅致,溫潤依然。嵩陽書院始建於北魏太和八年,歷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場所。五代後周時改為書院,成為儒學活動中心。北宋時期,嵩陽書院是程顥、程頤長期從事學術活動的地方,逐漸成為宋明理學的學術重地。然而因書院位於中原腹地,屢遭兵燹,「其地忽興忽廢、忽盛忽衰,自唐、宋、元、明以迄今,茲政不知歷幾年所。」
  • 2013嵩陽書院禮樂人生講會嘉賓發言——宮嵩濤
    中國網訊(記者杜贏 於雪洋)我是1988年參加文物保護管理工作至今,1989年在嵩陽書院工作了一年,這一年,我把嵩陽書院的有關資料瀏覽了一遍,特別是把當時整修嵩陽書院發現的一批石刻從最初的散亂擺放整理成了今天這樣有秩序的陳列
  • 勝景掠影之程朱理學的發源地「嵩陽書院」
    嵩陽書院是我國宋代最高學府,它與湖南嶽麓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河南應天府書院,並稱為北宋時期中國四大書院。嵩陽書院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原為嵩陽寺,隋改為嵩陽觀,唐改為奉天宮,為嵩山佛、道、儒三教薈萃之地。
  • 嵩陽書院,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古代的高等學府
    嵩陽書院,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國家文物之一,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北3公裡峻極峰下。宋代「洛派」理學家程顥、程頤、司馬光,範仲淹等都在這裡講學授課;司馬光著的《資治通鑑》有一部分就是在完成的。北宋中期王安石變法時,在這裡常同司馬光、範仲淹論證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