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閩興漳 後世尊其「開漳聖王」

2021-01-19 海峽網

N海都記者 胡婧/文 楊清竹/圖 實習生 陳曉秋

海都訊 從唐朝到現在,一千多年的歷史翻過,每一座城市都有一些為它窮盡畢生精力的人,漳州也不例外。從蠻夷之地發展到現今的城市,打下這一基礎的,是從唐朝「光州固始」走出的那個獻身七閩百粵、平撫「嘯亂」的將軍——「開漳聖王」陳元光。

隨父入閩平亂 勇闖開漳之路

年少時,陳元光就隨父親陳政從中原帶兵入閩,平定閩粵一帶的「蠻獠嘯亂」(蠻獠指當時閩粵地區的少數民族)。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陳元光奉召建置漳州,任漳州首任刺史。他將當時中原的先進生產技術、文化帶到昔日蠻荒落後的閩粵地區,加強法治,招撫土著,保障唐朝東南邊陲安全,促進閩粵開發繁榮。唐總章年間(公元669年),陳元光率兵開拓閩南,使東山島日益興盛。人們感謝他的功德,將渡口稱為「陳平渡」。

當年那個被稱作「蠻荒」之地的閩南,在陳元光的治理下,經濟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陳元光成為促進中原文化與閩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他去世後,又由其兒陳珦、孫子陳酆、重孫陳謨繼任漳州刺史,四代人前僕後繼建設漳州,在漳州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筆。為紀念陳元光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後世尊稱其為「開漳聖王」。

故鄉有祠閩臺有廟 開漳聖王信眾多

據漳州市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雲霄是陳政、陳元光父子設郡置縣的「開漳聖地」,當地民眾千百年來一直舉辦「聖王巡安」儀式來紀念他們。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三至十五,凡立有聖王廟的城鎮或村社,百姓必然要入廟焚香禮拜,並約請戲班演戲「娛神」。而如今,龍海程溪一帶,部分陳姓老人家中還會掛陳元光的畫像。一位80多歲的當地老人告訴記者,陳元光畫像一直以來都掛在牆上,搬家也沒有變過,因為是這個人給了自己一個安居樂業的漳州。

據介紹,「開漳文化」與「媽祖文化」、「閩王文化」共同構成福建省最具影響力的三大傳統祖根文化,是維繫海峽兩岸人民情感的重要精神紐帶。據史料記載:「開漳聖王雖僅及於漳州,泉州並未涉及,但今日臺灣各地,凡閩南籍的較大聚落,不分漳州、泉州,幾乎都有開漳聖王廟的存在,成為臺灣鄉土神明之一。」除了固始的「陳氏將軍祠」,據統計,漳州供奉「開漳聖王」的廟宇登記在冊的有251座,而「開漳聖王」廟宇在臺灣則達360多座。海內外「開漳聖王」2000多萬信眾中,臺灣信眾佔近500萬人,近80座宮廟成立了「臺灣開漳聖王廟團聯誼會」。

海內外同胞 共促聖王文化申遺

「推進陳元光陵園的整體保護開發;力爭舉辦第七屆國際開漳聖王文化聯誼大會;將開漳聖王文化打造成閩南文化精品……」一個個圍繞開漳聖王主題的提案,成為今年漳州市「兩會」的一大焦點。對此,漳州市政協主席譚培根表示,將聯手臺港澳及東南亞各地,共同保護和開發陳元光陵園,進一步擴大閩南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澳門漳州同鄉會會長、漳州市政協委員魏榮華說,近20年來,漳臺之間開漳聖王文化交流逐步呈現出互動熱絡、規模擴大、內容多元的生動局面。陳元光文化公園可打造成為臺胞赴大陸尋根謁祖的重要目的地,以此為起點,構築兩岸漳臺文化產業園,深化與臺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交流。

據了解,漳州與河南固始、臺港澳及東南亞各地共同啟動的開漳聖王文化「申遺」項目正在進行中。漳州還將加快建設陳元光陵園核心區標誌性建築,修繕松洲書院、陳元光重要部將墓葬群,推進陵園整體保護開發,力爭2018年在漳承辦第七屆國際開漳聖王文化聯誼大會。

□人物名片

陳元光(657—711年),字廷炬,號龍湖,河南光州固始人。他博通經史,自著兵法、射法;年十三,領鄉薦第一。陳元光自未弱冠之年起就隨父率眾南下,直至以身殉職,始終堅守在閩戍地,長達42年。任職期間他治閩有方,任人唯賢,招撫流亡,燒荒屯墾,興辦學校,還在州內設36個堡,立行臺於四境,作為軍事綏靖和政治教人的據點。

相關焦點

  • 紀念開漳聖王入閩1350周年暨建漳1333周年開漳聖王公祭儀式
    1月2日,雲霄縣威惠廟古郡聖蹤工作組、雲霄生活平臺一行人組織前往漳州市浦南鎮石鼓山陳元光墓地,舉行紀念開漳聖王入閩1350周年暨建漳1333周年開漳聖王公祭儀式。
  • 開漳聖王陳元光
    如今,祭祀「開漳聖王」的祖廟雲霄威惠廟僅在臺灣的分廟就多達三百多座,每年從海內外各地前來雲霄尋根問祖、拜謁先賢的信徒絡繹不絕。陳元光為何「唐史無人修列傳」?被世人尊為「開漳聖王」的唐代首任漳州刺史陳元光將軍,是漳州的創立者,這是不爭的史實。但是,新、舊《唐書》上均未為其載立傳記,這未免讓後世人感到疑惑和遺憾。
  • 杜潯後因崎圳頭,開漳聖王護老幼
    陳元光將軍自未弱冠之年即隨父率眾南下,直至殉職,始終堅守在閩戍地,長達四十二年;治閩有方,開科選才,任用賢士,招撫流亡,燒荒屯墾,興辦學校,勸民讀書。還在州內設36個堡,立行臺於四境,作為軍事綏靖和政治教人的據點。號稱「蠻荒」之地的閩南,經濟文化得到了迅速發展。
  • 開漳聖王陳元光
    歸德將軍陳政正是在此時臨危受命,以嶺南行軍總管的身份,率領3600名府兵、123員戰將,從河南固始縣出發,南下入閩平亂。其子陳元光時年13歲,也加入南下的唐軍。陳政率領唐軍順著淮河進入大運河,沿運河南下進入浙江,再由仙霞嶺入閩,連克數座蠻獠盤踞的峒寨後,直抵位於今華安縣的九龍山地界。
  • 新編歷史劇《開漳聖王陳元光》在鄭州上演
    新編歷史劇《開漳聖王陳元光》在鄭州上演   中新網鄭州2月10日電(陳巍高)弘揚河洛文化,演繹豫閩鄉情, 2月9日晚,大型豫劇《開漳聖王陳元光》在省人民會堂精彩上演。
  • 「開漳聖王」文化
    因為它的形態同開漳祖地雲霄政區地形相同,加上這件文物來自於開漳祖廟,為此,就被當作紀念館標誌。捲軸的前言部分由一首歌詞組成。這首歌詞分為三闕:「遠徵奮蹄震大地,疾風長旌揚,將軍灑血酬壯志,英名起盛唐。拓疆啟土興文化,荒榛改江山,豪情萬丈上雲霄,綏安成名邦。聖王功勳垂青史,威惠澤兩岸,開漳祖地新家園,樂土譜華章。」實際上,它向人們昭示著紀念館主要陳列的是陳政父子開漳史實。
  • 盛唐重臣開漳聖王 陳元光
    出生於潁川望族、開唐功臣門弟、將軍世家。幼年時博覽經書,貫通子史。長博通經史,自著兵法、射法服習之。年十三,領鄉薦第一。他是閩臺地區重要的民間信仰之一,被奉為開漳聖王。 陳元光將軍自未弱冠之年即隨父率眾南下,直至殉職,始終堅守在閩戍地,長達四十二年;治閩有方,開科選才,任用賢士,招撫流亡,燒荒屯墾,興辦學校,勸民讀書。
  • 豫劇《開漳聖王陳元光》在粵閩成功演出
    演出現場 向煒 攝2012年7月6日,帶著對粵閩大地廣大百姓的深情厚意,由河南省信陽市豫劇團編排的大型歷史劇《開漳聖王陳元光》劇組踏上了赴粵閩巡迴演出之旅,從7月9日廣州市的第一場演出豫劇《開漳聖王陳元光》是信陽市自己創作的精品劇目,自參加河南省第十一屆戲劇大賽獲獎以來,曾分別赴杭州和鄭州演出,這一次又遠赴閩粵演出,既是一次文化交流之旅,也是一次親情加強之旅,還是一次宣傳信陽,推介河南的互動之旅。
  • 新編歷史劇《開漳聖王陳元光》在鄭上演
    弘揚河洛文化,演繹豫閩鄉情, 2月9日晚,大型豫劇《開漳聖王陳元光》在省人民會堂精彩上演。新編歷史劇《開漳聖王陳元光》由信陽市豫劇團打造,取材於信陽固始歷史人物陳元光開漳建漳的故事,謳歌了陳元光開漳興閩的豐功偉績。唐高宗時期,閩粵交界之處發生寇亂,民不聊生,陳元光隨父入閩平亂,8年後繼任父職,平息寇亂,興農桑、辦書院,傳播中原文明,並上表朝廷設立漳州,在閩南辛勤耕耘42年,終於使閩南得到開發,成為魚米之鄉。
  • 《開漳聖王》福建開拍 範秀明欽點嚴寬出演(圖)
    《開漳聖王》福建開拍 範秀明欽點嚴寬出演(圖) 嚴寬飾演「開漳聖王」  日前,一部大型歷史電視連續劇《開漳聖王》在福建雲霄開機。據了解,這部總投資達到2000萬元的《大唐儒將開漳聖王》將是目前第一部反映客家人的歷史電視劇。
  • 打造《開漳聖王陳元光》精品劇目
    11月29日,信陽市召開《開漳聖王陳元光》劇目座談會,就該劇進一步修改與完善,以及赴杭州、臺灣等地演出作了安排。九屆省政協副主席、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義初,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秘書長王玉英和信陽市領導王鐵、宋效忠、焦豫汝出席座談會。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副市長張春香主持會議。孔凡燕、黃天博、耿玉卿、劉景亮、楊海中、譚靜波等知名專家和演藝界人士參加座談會。
  • 開漳聖王陳元光羽化1298周年紀念活動在漳州舉行
    開漳聖王陳元光羽化1298周年紀念活動在漳州舉行 2014年07月29日 11:47:53  來源:東南網-福建日報   東南網-福建日報12月22日訊(楊特團
  • 信陽市召開《開漳聖王陳元光》劇目座談會
    11月29日,信陽市召開《開漳聖王陳元光》劇目座談會,對《開漳聖王陳元光》一劇進行了進一步修改和完善,對下一步赴杭州、臺灣等地演出作出了安排。九屆省政協副主席、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義初,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秘書長王玉英等和信陽市領導王鐵、宋效忠、張春香、焦豫汝出席座談會。
  • 《開漳聖王》福建開拍 李立演「山越第一勇士」
    大型歷史電視連續劇《開漳聖王》日前在福建雲霄開機。片中的主角「開漳聖王」陳元光由來自內地的影視新貴嚴寬扮演。劇中陳元光討徵的主要敵人,有「山越第一勇士」之稱的藍雲柯將由青年演員李立扮演。  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本科的李立,一出道就憑藉其憨厚的形象以及那真誠的雙眼,無論是在《大漢天子2》中飾演的「霍去病」,還是《新醉打金枝》裡飾演的「李修文」等等,都有過不俗的表現。前段時間剛剛在北京臺熱播的古裝輕喜劇《濟公新傳》中,李立與張國立、張默父子的出色表演擦亮了北京暑假的收視螢屏。
  • 陳元光曾任漳州首任刺史 乾隆追封其「開漳聖王」
    文化名片  陳元光,人稱「聖王公」、「陳聖王」、「威惠聖王」。1300多年前,陳元光隨父陳政帶領87姓府兵及家屬近9000人,入閩平定「蠻獠嘯亂」。陳政病逝後,陳元光子襲父職,繼續開疆闢土,創建漳州府,成為漳州首任刺史。
  • 河南信陽市召開《開漳聖王陳元光》劇目座談會
    河南信陽市召開《開漳聖王陳元光》劇目座談會 2011年12月01日 10:5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12月1日信陽消息 11月29日,河南信陽市召開《開漳聖王陳元光》劇目座談會,就該劇進一步修改與完善,以及赴杭州、臺灣等地演出作了安排。
  • 臺海觀瀾:開漳聖王文化牽兩岸
    中新社漳州三月二十六日電 題:開漳聖王文化牽兩岸  中新社記者 林國瑞  第三屆海峽兩岸開漳聖王文化節二十八日將於「開漳聖地」福建雲霄開幕,再次上演海峽兩岸和東南亞地區信眾共祭「開漳聖王」的「嘉年華」。
  • 唐代開漳聖王陳元光入閩帶來了家鄉光州固始的關羽信仰
    福建關帝信仰與唐代開漳聖王入閩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唐總章二年(669年),陳政、陳元光父子首批率領45姓將士開拓閩南,以及自中原前來增援的58姓軍校,先後兩批入閩開漳的87姓、近萬名將士及其家眷,就地安家落籍後,世代蕃衍,生生不息,其後裔成為漳泉潮汕地區主要人口成分,造就了「漳江思源懷固始,唐人訪祖到閩南」的「根文化」現象。
  • 大型新編歷史劇《開漳聖王陳元光》在鄭精彩上演
    2月9日晚,由中國河洛文化研究會、省政協主辦,省文化廳和信陽市委、市政府協辦的大型新編歷史劇《開漳聖王陳元光》在鄭州精彩上演。  據悉,《開漳聖王陳元光》這一歷史劇目的創作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是歷史的弘揚,更是根親文化的傳承。
  • 兩岸開漳後裔共祭「開漳聖王」
    新華社廈門6月11日電(記者付敏)第八屆海峽兩岸(福建雲霄)「開漳聖王」文化節11日開幕。來自海峽兩岸的1000多名開漳將士後裔,共聚福建雲霄,祭拜「開漳聖王」陳元光。上午,祭祀大典在雲霄縣將軍山公園主廣場「開漳始祖」陳政、「開漳聖王」陳元光石雕像前舉行。祭祀大典設有主祭、陪祭、同祭,由身著古服的兩岸開漳後裔代表119人組成。臺灣「開漳聖王」廟團發展協會理事長李竹村已多次參加祭祀。他表示,兩岸共祭「開漳聖王」,體現了兩岸同根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