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雪落無塵
曾聽到一句話:「讓人三分不吃虧,容人三分無損失。」
人與人交往,無法避免,總會有或大或小的摩擦,但每個人的處理方式千差萬別。
有的人會選擇和陌生人發生爭執,絲毫不讓步。
有的人則會選擇適當退步,從不和對方一般見識。
讓步並不是軟弱,而是一種做人的智慧。
01
現在很多年輕人,或許是因為年齡小,年輕氣盛,遇事不退步,讓自己和不必要的人和事糾纏。
最終,和對方兩敗俱傷。因為那些沒有必要的人,因為沒有讓步,卻搭上了自己,得不償失。
國外曾發生過這樣一個事件。
有一對年輕的伴侶,一同出去吃飯。
他們不小心在門口撞到一個酒鬼,酒鬼不分青紅皂白直接惡語相向,言語非常難聽。
年輕人也沒有忍耐,和他爭執起來。
沒想到酒鬼直接衝到廚房,拿出菜刀,直接捅了女孩兩刀,她當即倒在了血泊當中……
之後,他繼續揮刀向男子砍去,男子也因此而受傷。
好在警察及時趕到控制住了酒鬼,否則後果根本無法預料。
因為逞口舌之快,卻失去了一條寶貴的生命。
如果他們選擇主動退讓,可能又是另外一番結果。
人生不易,別跟「爛人」糾纏,學會讓步。
為什麼要這麼做?
因為和小人糾纏,你即使贏得他也勝之不武,甚至可能會讓你付出更大的代價。
他們只靠著衝動和本能反應去做事,絲毫不考慮後果,傷害起你來毫不留情。因為沒有底線,他們做起壞事來才會沒有顧忌,肆無忌憚。
如果與這樣的人計較,只會有這兩種後果。
第一,是你道德底線比他高,必然會輸掉。第二,是因為贏得他,你會成為和他一樣的人。
你和這種人糾纏,無論是贏還是輸,都會給你帶來困擾。
有時候,你不讓步,試圖和他們講邏輯和道理,只會對牛彈琴。
越成熟越發現,生活中總有那麼一部分人,你根本無法和他們講道理。
即使你和他們說的再多,也無法改變他們的想法。
因為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也有一定的偏差。
所以,不要因為不值得的人,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02
如果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
如果我們想成為優秀的人,便會主動和優秀的人打交道。
但如果,我們總和對我們抱有惡意的人打交道,時間一長,也會變得和他們一樣,易怒,做事不計後果。
我們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中,難免會遇到惡人,這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讓步,減少對自己的損失。
北宋時期的宰相呂蒙,在任時曾有人不服他,因此總有人在背後說他的壞話。好巧不巧,有次不小心被他本人聽到。
呂蒙並沒有質問他們,而是裝作沒有聽到,一起同行的人很生氣,呂蒙卻對他說:
「為什麼要理他們,知道他們是誰,反倒自尋煩惱,他們隨便怎麼說,我也不會有損失。」
因為這事,呂蒙口碑開始變好,都在稱讚他的品行。
與惡人相處,自己也會受到數不清的惡意,只會讓自己焦頭爛額;和善人交往,自己也會變得平和。
很多人總是和惡人去糾纏,自己到最後反倒成為這樣的人。
我們能做的,就是保持本心,繼續做自己。
可謂是,日久見人心,經過歲月的考驗,很多人的心中自然就有答案。
擁有退讓的氣度,才能讓人敬佩,在這浮躁的社會,有屬於自己的方寸之地。
這並不是逃避,也不是不敢計較的懦弱,而是格局的體現。
傷害你的人,最好的報復不是回擊,而是這麼做:雲淡風輕地面對惡人。
當你站在陽光下,他人想傷害你卻不能時,你也用這種方式戰勝了他們。
03
其實,我們對待別人什麼方式,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回報我們。
你若抱著惡意,接受到的只會是惡意;你若選擇退讓,接受到的也是退讓。
在清朝,有一個叫張英的人,在當時非常有名。
有一天,張英看家書,信中寫到鄰居要蓋新房,想要佔用三尺的地,親戚希望張英能幫他們解決這件事。
張英看完後,只回了一句話:「千裡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應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親戚看到後,領會了張英話中的含義,選擇主動讓出三尺地。
鄰居看到張英家的態度後,感到羞愧,於是他們主動讓出六尺地。
這也是古代婦孺皆知的「六尺巷」。
其實,讓一小步並不會影響到我們什麼,更不會讓我們遭受什麼損失。
可是很多人,依然選擇不退步,究其原因,並不是因為事的大小,更多的是因為不願意吃虧。
他們心胸狹小,以至於連一口氣的虧都不願意吃,才會將事態擴大化。
真正有情商的人,從不會把事情處理的很難看,都會給對方留下餘地。
人與人之間情商的高低,往往會帶來不同的人生境遇。情商高的人,似乎更容易事事順暢,而沒有情商的人,則會處處碰壁。
所以,提升情商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生活中最該掌握的一項技能。
很多人認為事事計較,就不會讓自己吃虧。但就因為太計較,才會在未來吃下大虧。如果適當退步,還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學會適時讓步,不光讓自己的品行得到提升,人生也會越來越寬廣。
行走小路,留出三分給他人;與人交談,話留三分白。
讓步, 不光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選擇。
人生下半場,讓我們成為主動讓步的一方,才能讓自己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