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五年計劃(1958—1962)

2020-12-06 中國政府網

    1956年9月召開的黨的「八大」正式通過由周恩來主持編制的《關於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建議的報告》。《建議》明確規定了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一)繼續進行以重工業為中心的工業建設,推進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鞏固基礎;(二)繼續完成社會主義改造,鞏固和擴大集體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三)在發展基本建設和繼續完成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工業、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相應發展運輸業和商業;(四)努力培養建設人才,加強科學研究工作,以適應社會主義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五)在工農業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增強國防力量,提高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建議》從1958年到1962年五年內的主要指標是:工業產值增長一倍左右,農業總產值增長35%,鋼產量1962年達到1060萬噸到1200萬噸,基本建設投資佔全部財政收入的比重由「一五」時期的35%增長到40%左右,基本建設投資總額比「一五」時期增長一倍左右,職工和農民的平均收入增長25%到30%。 

    但是,由於「八大」後冒進思想的影響,「二五」計劃在制定和執行中出現了嚴重的冒進傾向,許多計劃指標不斷修正和大幅度提高。1958年8月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並批准的《關於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意見》,提高了奮鬥目標,提出可以在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完成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可以為向共產主義過渡創造條件,到1962年建成強大的獨立完整的工業化體系,在若干重要產品和產量方面超過英國,趕上美國。據此,《意見》提出農業總產值五年增長2.7倍以上,1962年糧食總產達到15000億斤,棉花15000萬擔,鋼8000萬噸,煤9億噸,棉紗1600萬件,五年基本建設投資3850億元,重大建設項目1000個以上。 

    由於1958年以來的「大躍進」運動和「反右傾」運動,造成國民經濟主要比例關係失調,連年出現財政赤字,人民生活遇到很大困難。我國經濟建設己不能按照第二個五年計劃的部署繼續發展,國家決定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1960年9月中共中央在批轉國家計委《關於1961年國民經濟計劃控制數字的報告》中提出了國民經濟調整、充實、鞏固、提高的「八字方針」,1961年1月黨的八屆九中全會正式批准。 

相關焦點

  • 「二五」(1958~1962):大躍進 大倒退
    此後,由於指導方針的變化,各年度的計劃數字不斷大幅調整變化,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正式文件始終未能頒布。    由於實施過程中的巨大波動,「二五」實際上分成兩個階段:1958年~1960年為「大躍進」階段;1961年~1962年進入調整時期。
  • 1958年與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
    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的成立 1962年中央財經小組,是在1962年2月下旬劉少奇主持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史稱「西樓會議」) 上決定成立的,但正式通知成立的時間是1962年4月19日。第二,前兩次通知都有「成立」小組的意思,這一次通知只是確定了組長、副組長、組員是哪些人,沒有提「成立」二字,也沒有提「恢復」二字。第三,前兩次通知都明確規定了小組的性質,儘管規定的性質不一樣。
  • 雷鋒日記選登(1958年--1962年)
    雷鋒日記選登(1958年--1962年)   一九五八年六月七日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在生活的倉庫裡,我們不應該只是個無窮盡的支付者。  一九五九年十月二十五日  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這些永遠力爭上遊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  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二日  我學習了毛主席的著作以後,懂得了不少道理,心裡感到特別亮堂,工作越幹越有勁,只覺得有股勁永遠也使不完。
  • 新中國成就檔案:第一個五年計劃
    原標題:新中國成就檔案: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1年春,中央財經委員會著手試編第一個五年計劃,歷時四年,五易其稿。1955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審議並通過。
  • 1958 - 1958---中國科學院
    會議還議定成立三個設計院:第一設計院負責衛星總體設計與運載火箭的研製,設由郭永懷、楊南生任正、副院長,錢學森指導全面工作;第二設計院負責控制系統的研製,呂強任主任,陸元九、張翰英、屠善澄為技術領導;第三設計院負責探空儀器與空間物理研究,趙九章、錢驥為技術指導。這三個設計院分別為力學所、自動化所和地球物理所的二部。
  • 關於第六個五年計劃的報告(1982年)
    第六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    1980年,也就是第五個五年計劃的最後一年,國務院曾擬訂出從1981年到1985年的第六個五年計劃的基本輪廓和主要指標。在這之後,國務院又組織各有關方面對第六個五年計劃的一些重大問題作了多次的研究和討論。現在,我國國民經濟走上了穩步發展的健康軌道。第六個五年計劃的草案已經編制完畢。
  • 第一個五年計劃(新中國成就檔案)
    1951年春,中央財經委員會著手試編第一個五年計劃,歷時4年,五易其稿。1955年7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審議並通過。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指導方針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有步驟地促進農業、手工業的合作化;繼續進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保證國民經濟中社會主義成分的比重穩步增長,同時正確地發揮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作用;保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 中國汽車1949-1958第一個十年,這18款車還記得嗎?
    為慶祝祖國70周年華誕,好車有道總編室將陸續推出「中國汽車70年」系列主題報導,從汽車工業70年中所出現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汽車、發生的70個重大事件等多角度獻禮偉大祖國70年。
  • 海鷗表時光機,見證中國時刻:1958 – 1962 不斷嘗試,才能不斷突破
    經過設計人員的共同努力,於1962年完成了多個完整的設計方案。經過反覆改進、試製與檢測後,最終正式組裝成表1400隻,發往軍需一線。  這是,只自主設計研發製作完成的空軍計時碼錶,也是中國首例軍品民產,在當時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力。
  • 大慶油田大事記(1958—1962)
    1958年 2月27日—28日 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聽取石油工業部匯報,提出:「對松遼、華北、華東、四川、鄂爾多斯五個地區,要好好花一番精力,研究考慮。」
  • 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
    原標題: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7年)   「五年計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一部分,主要是對全國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係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 1962年,那場「世界盃歷史上最黑暗的比賽」
    歐洲連續舉辦了1954(瑞士)和1958(瑞典)兩屆世界盃,因此南美球隊以罷賽威脅,要求1962年世界盃必須在南美洲進行。阿根廷和智利都表達了主辦的興趣,1956年6月10日FIFA大會上,阿根廷申辦代表勞爾·格隆博用這樣一句話結束自己申辦陳述:「我們明天就能開始世界盃,一切都準備好了。」
  • 一絲不苟,深入細緻,周總理和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
    決定自1953年起,實行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並要求立即著手進行編制五年計劃的各項準備工作,爭取在22個月(即1951~1952年)的時間內完成試編工作。經周恩來同志提議,成立了一個6人領導小組加強領導。小組成員有:周恩來、陳雲、薄一波、李富春、聶榮臻、宋助文。
  • 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編制過程
    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未來我國的發展繪製藍圖。1953-1957年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是我國大規模現代經濟建設的開端,對工業化起步具有決定性作用,為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 LGD的下個五年計劃!一切從解約重建開始
    就是狼行、Peanut、兮夜這樣的老年三叉戟,真的將LGD帶入了世界賽舞臺,要知道這是LGD的第二次世界賽之旅,上次還是五年前!而闖入世界賽的過程並不輕鬆,LGD在夏季季後賽和冒泡賽中被SN打了一個6-0,這樣都沒有挫敗他們的士氣,最終擊敗S8冠軍IG拿下了四號種子。
  • 1962:中央解決糧荒內幕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的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即七千人大會),就是在這種糧食嚴重短缺的歷史背景下召開的。因此,它也必然與糧食問題息息相關。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和1959年廬山會議後的更大「躍進」,使全國糧食全面緊張。1961年第四季度中央需從各地上調32億斤糧食,可到了11月中旬,時間過半,任務卻只完成20%多一點。
  • 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
    1958年,中國在尼赫魯的主張下參加了萬隆會議。更令人難忘的是尼赫魯訪華,在那一段時間裡,中印兩國的大地上到處響徹「中國印度是兄弟」的呼喊聲。然而就在這熱烈的歡呼聲中,中印關係危機卻已悄悄來臨。眾所周知,中印兩國獨立與解放之前,雖然未曾正式劃定過邊界線,卻早已形成了一條各自遵守的習慣邊界。印度自1947年獨立後,開始時一直遵守著這一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