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衣冠、硃砂啟智、擊鼓鳴志、書寫人字、贈書送禮……2020年9月28日,在至聖先師孔子誕辰2571年之際,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凱實驗學校隆重舉行了祭孔暨一年級開筆儀式。
清晨,伴隨著悠揚的古樂聲,一年級的同學們端坐會場。一方硯臺、一支毛筆……整齊地擺放在書桌上。
趙文剛校長宣讀《祭孔子文》,激發同學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興古禮,少年強,抒胸臆,國運昌!同學們面向孔子,身體直立,莊嚴肅立,向至聖先師行拜揖禮,一拜自強不息,二拜厚德載物。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孝、弟」是孔子仁學思想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們學校國學教育的核心內容,同學們向家長行鞠躬禮,感謝爸爸媽媽生育之恩、多年來含辛茹苦的哺育之恩!祝福爸爸、媽媽健康快樂!
家長代表向學校交授「教育權委付」。
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先賢也教導我們要尊重師長,仁愛他人,校領導給一年級班主任發放聘書。
今我孩童,齊聚開蒙,握筆始書,知禮成人。在「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的誦讀聲中,孩子們開始端正衣冠。
硃砂啟智開天眼」,額頭正中點上的紅痣,又稱「開天眼」。「痣」通「智」,意思是開啟智慧,以此寄託美好的願望,從此眼明心亮,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學校領導和老師用硃砂在學生代表的正額上點上紅痣,為學生開啟智慧。
「鳴」通「明」,「鳴志」即「明志」,就是表明自己的志向,意為擊鼓的聲音越響,聲音傳得越遠,志向就越遠大。學生代表擊鼓鳴志,暢說理想。
趙文剛校長書「人「字,立典範,隨之就「人」字的含義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
孩子們學寫「人」字,並向爸爸媽媽和老師展示自己書寫的「人」字,寓意端端正正寫字、堂堂正正做人。
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東凱實驗學校把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教育教學常規活動緊密結合,孩子們在今天的活動中走近孔子、了解孔子,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孩子的心田播下愛的種子、自信的種子、美德的種子,我們相信,這能夠給孩子打下最美好的人生底色。
原標題:山東東營東凱實驗學校舉行孔子學堂2020年祭孔暨一年級開筆儀式
作者:《東營日報》
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八月廿四日丙戌
耶穌2020年10月10日
責任編輯:慊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