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新

2020-12-18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編者按:新年新氣象,走進基層一線,我們總能捕捉到一些動人時刻,總能感受到新變化蘊含的力量,總能從心底燃起對未來的無盡希望。

  改革有新動作,民生有新變化,企業發展有新盼頭,員工有新面貌……改變正從點滴細微處發力,影響著平凡的石油人,影響著尋常百姓家,成就更有朝氣的中國石油。這就是石油人在新時代的新徵程,這就是我們在新時代的新承諾。

  走起,石油人,我們一起奔向美好的明天!

高原「創業」的遼河人

  郭洪彬:

  離開家才知道家好,但為了創業,為了企業能有新出路、新發展,必須走出去,啃下硬骨頭,再苦再難都不怕!

  春節期間,大家一起討論技術方案。

  頭痛、胸悶、缺氧折磨得郭洪彬徹夜難眠。

  與其「難熬」,不如上井來「釋放」高原缺氧帶來的痛苦。大年初一9時,青海油田花土溝生產基地除了職工食堂門口有幾個穿工衣的人影外,只有偶爾駛過的計程車。

  「這是近10年來過得最冷清的一個春節。」郭洪彬說。48歲的郭洪彬來自遼河油田瀋陽採油廠,現任遼河油田青海分公司生產技術部主任。

  2017年,青海油田與遼河油田籤署了澀北、啞叭爾、北陵丘—大紅溝、紅三旱—那北4個探礦權協議,面積約1.9萬平方公裡;流轉昆北油田切4、切16井區和紅柳泉油田採礦權協議,面積約161平方公裡。

  今年1月1日,遼河油田正式接管青海油田切4、切16井區和紅柳泉油田採礦權,開啟了中國石油礦權流轉開採新模式,為盤活柴達木盆地邊遠難採油氣資源注入了新動力。

  郭洪彬是先期到青海高原油田「創業」的遼河石油人。這一來他半年就沒有出過柴達木盆地。

  「本來和老婆孩子商量好一起過年來著,這不失約了,怪對不住她娘兒倆的。」郭洪彬說,「初到青海油田『創業』,各項工作都得從頭開始,需要有個適應、熟悉的過程,在接管油田的產量上咱不能掉鏈子,要給遼河人爭氣。」

  「氧氣吸不飽,風吹石頭跑,地上不長草,天上無飛鳥」。來青海油田之前郭洪彬查閱了不少關於柴達木盆地和青海油田的相關資料,做好了充分的思想準備。郭洪彬說,萬萬沒想到現實要比想像「殘酷」得多。

  如何把產量穩住且逐漸提升,這比缺氧更讓郭洪彬頭痛。

  遼河、青海,一西一北,相距3000多公裡,油田地面地下「結構」完全不一樣。面對一個個困難,郭洪彬帶領他的「創業」團隊在接管油田的作業區拜師學藝,跑現場熟悉環境,一口口井核實產量,儘快吃準、摸清油井基本情況,熟悉青海油田油水井的生產制度、管理模式……

  採油班長賈煥春說,高原的冬季與遼河完全不一樣,常常颳風,風裡有沙子,吸進嘴裡澀澀的一股子鹹味,打在臉上生疼生疼的。

  切4井區就在崑崙山腳下,海拔3200米。王嵐軍在這裡每天要巡井30口,記錄井口數據、檢查井場設備安全、提取油樣、清潔井場衛生。從未出過遠門的他來到青海油田後總感覺幹活「力不從心」,記憶力也不如以前。儘管如此,王嵐軍還是堅持著。他說,既然來了就不能放棄,只有為遼河和青海的兩個「千萬噸」做出點成績來,才有臉回「江東」。

  萬事開頭難。協調作業隊伍、準備作業材料、上報生產計劃、處理生產上的瑣事、安排員工生活……郭洪彬每天要接打近百個電話。從紅柳泉油田到切4井區,一個單趟要半天時間,常常錯過飯點,餓了、累了就在車裡吸點氧氣緩解一下。

  過年,油井措施工作量少,郭洪彬就抓緊這幾天空閒時間與作業區的技術幹部、班組長一起對每口油水井逐一「過堂」,研判井情,「一井一策」制定措施作業方案,為春季油井產量回升做好準備。(記者  吉海堅)

「蘿蔔井」的別樣年

  韓登昌:

  拿下這口「蘿蔔井」是新年裡最高興的一件事。今年我們一定要攻下難關,確保施工質量和進度。

  員工查看設備運轉情況。

  2月15日,大年三十。望著不遠處高速公路上疾馳而過的車流,聽著井場抽汲排液裝置發出的嗡嗡聲,韓登昌不禁有些激動。已經記不清有多少個節日沒有陪伴家人了,今年的春節對他而言有些特殊。

  作為渤海鑽探井下作業公司S08560隊新晉兩個月的副隊長,這個春節韓登昌註定要在井上度過了。去年12月中旬,他們負責施工的家3-19X井一直久攻不下,在歷經了壓裂、放噴、起壓裂管柱、衝砂等一系列工序後,這口深3748米的「蘿蔔井」,終於順利進入機抽排液施工階段。

  「蘿蔔井」是對施工難度大、工序複雜生產井的俗稱。家3-19X井地處雄安新區,隊員們在安全、環保等方面格外用心。本來工期就緊,甲方又增加了第四層試油的工作量,這就意味著工期要比預定時間再拖延半個月。而此時,離春節更近了。各級領導也密切關注著這口井,因為它是井下作業公司冀中地區唯一一口春節期間施工的生產井。

  「這口井能趕在春節前讓隊上大部分人回家過年,我已經相當滿意了。」回想近一周時間緊鑼密鼓的施工經歷,韓登昌的臉上掠過一絲得意。

  為了加快生產進度,每天從7時到22時實行不間斷施工。低溫寒潮、大風天氣給生產帶來不少麻煩,可是大家沒有一句怨言。由於井場和駐地是分開的,韓登昌每天要多次往返於兩地。他帶著技術員郭紅偉和兩名作業工,樂此不疲地開啟了「革命化」的春節模式。

  家3-19X井是一口注水井轉採油井的常規試油井,前期勞動量較為集中的起下管柱工作已經結束,根據施工工況,甲方要求每天23.5個小時不間斷機抽排液進站,30分鐘進行折日產進罐計量。由於氣溫低,進罐計量時井內產生的油水容易在管線內發生凍堵,他們不僅要做好30多米長管線的防凍凝等保溫工作,還要及時做好各類管線掃線等事宜。連接採油樹與油管閘門這一段1.5米長的管線,成為他們盯防的重點。

  韓登昌帶著張輝和黃海龍先砸開管線油壬,放空裡面殘留的油水,以防止發生凍堵。連續多日的低溫天氣影響了施工,他們利用通井機的氣路系統將油壬裡的油和水刺出來,再用棉紗擦拭乾淨,然後將管線連接到一起並做好各項記錄。等做完這些,時針已經指向了17時30分。

  「哥兒幾個,今天的工作結束了,咱們一會兒回駐地做一頓年夜飯。」韓登昌摘下手套招呼三個弟兄向駐地走去。

  「韓哥,你做飯的手藝得到嫂子的真傳了嗎?」「那必須的呀!兩個小時我就能整出七八個菜,咱們邊吃邊看春節聯歡晚會。」「好嘞,我們給你打下手!」四個大男人一邊調侃著,一邊有說有笑地向駐地走去。

  這頓年夜飯雖然比不上家裡的,但也是葷素搭配、口味適宜。拿下這口「蘿蔔井」,他們的胃口也比平時好了很多。

  「兄弟們,我們今年繼續加油幹,不管多複雜的井,爭取全都拿下!」 韓登昌的豪言壯語,贏得了一陣叫好。(特約記者 吳菊香)

新春「喬遷」展新顏

  張敏:

  新基地場地更大、更整潔、更漂亮,我們的幹勁也更足了。今年,我們要取得新業績,給我們的新家添彩。

  裝車前認真清點鑽具數量。

  2月16日,大年初一。川慶鑽探川西鑽具井控公司鑽具隊自貢服務部指導員張敏,早早來到位於板倉工業園的新基地,在辦公室門上貼上一個大大的「福」字。他笑著說,這是在鑽具新基地過的第一個年,希望以後都順順利利,平平安安。

  老張的「福」來自於搬遷。受城市規劃建設搬遷的影響,鑽具隊「被拆遷」了,於是離開了駐紮25年的毛家壩,在現代化工業園區籌備建設新基地,春節後正式入駐。今天值班的張敏,是在新基地第一位守歲的人。

  搬遷的同時還要保生產,最怕的就是忙中出錯。9時,送往威231井的20根鑽鋌已經裝車完畢,張敏仔細進行出庫核對。每一車鑽具、工具出庫前,他和隊長林宏都要進行再確認。接著他還要著手準備雙探3井所需的350多根新鑽杆。人手不夠,時間又緊,但他向井隊技術員承諾,今天一定保質保量按時送達,絕不會拖他們的後腿。

  張敏認為,新家要有新氣象。春節期間,除了保障鑽具正常收發外,他準備擠點時間對鑽杆管架、臺布再好好規劃規劃。對於即將入駐的這個明亮又乾淨的「新家」,張敏的「強迫症」又犯了:為了鑽杆走齊,他提前拉好「掛線」,貼著線,依據尺寸和探傷級別一排排走整齊;進庫的貨車要保持車廂衛生,如果在車間地面上留下太多泥漿,他會給司機「擺臉色」。春節這幾天,他想盡辦法將新基地整理到滿意為止,讓年後上班的人們眼前一亮。

  對習慣了走南闖北的石油人來說,一個30年的基地,足以讓很多人內心對它生出「家」和「根」的情懷。

  「真有點捨不得,我在那裡幹了快20年,很有感情。」同樣值班的車工袁勇說。但當他看到新基地時,他的觀念很快就轉變了。這幾年,鑽探業務發展的腳步明顯加快,鑽具井控公司也在不斷整合資源、更新裝備、升級技術、加強精細管理。

  「以前在毛家壩的時候,環境不行,下雨天到處是泥,下暴雨時基地還經常被淹,防洪防溢是個大問題。搬到了新基地,這些再不是問題了,生產現場條件越來越好、越來越標準。你看,我們的鑽杆室內清洗臺旁邊就有專門的排汙系統。」站在「新家」敞亮的窗子前,張敏笑著對記者說。

  鑽具隊從老基地走出來,走進現代化工業園,除了整齊美觀的標準鋼架外形外,鑽杆首次被擺放進室內,避免了日曬雨淋,使用壽命和探傷質量大大提高;車間層高達到16米,四跨行車可以同時作業,節省了鑽具檢維修周轉時間;鑽杆清洗臺在建設初期就規劃了汙水處理網絡,不再擔心環境汙染風險。搬入工業區以後,老張才知道,廠區還將入駐另一家石油機械廠,都是鑽具隊在毛家壩一起戰鬥幾十年的老兄弟。「這下好了,還能經常串串門。」張敏高興地說。

  新春「喬遷」換新顏,改變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生產現場得到改善,生產區域管理更加標準化,進而通過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理念實現增效,這也是新一代石油人主動面對市場、提升競爭力的新春新面龐。(通訊員 吳冬梅 向援韜)

「氣代煤」開啟生活新模式

  王凱:

  7萬戶村民提前用上天然氣,是老百姓的福氣,更是我們的職責。看著勝芳古鎮的變化,我們由衷感到高興!

  員工上門為村民講解天然氣使用常識。

   大年三十一早,像往常一樣,李宗洋將自家小院收拾得乾乾淨淨。

  白磚紅瓦,在湛藍的天空映襯下,更有韻味,這裡就是千年古鎮河北省霸州市勝芳鎮。然而,就在幾個月前,勝芳鎮可不是這個樣子。

  「這是我家以前堆煤的地方。」指著南牆角,李宗洋對記者說,「以前一到冬天,村裡家家戶戶院門口都是大大小小的煤堆,村裡小路上、各家院子裡到處都是煤灰。地上掃是掃不乾淨的,瓷磚縫裡也全是煤灰渣。我活了大半輩子,做夢都沒有想到農村會有這樣大的變化。」

  變化源自天然氣入戶工程。霸州中石油崑崙燃氣有限公司只用8個月時間,就讓這裡7萬戶村民提前用上了天然氣,改變了他們祖祖輩輩的生活習慣。    

  勝芳鎮是旅遊勝地,如何了無痕跡地進行施工,既確保管網順利改造,又確保古鎮保持原貌?如何在遊人川流不息、巷道狹窄的古鎮進行施工作業?解決這些難題,項目部只有不到三天的時間。

  霸州中石油崑崙燃氣有限公司向專業企業請教,最終通過「低低調壓」的方式,將中壓管網在鄉村遠端進行低壓調整,減少用戶近端調壓箱數量,從而實現低壓管道架空進入古鎮。施工從夜間開始,16組100餘人同時進場,一鼓作氣,連續57個小時完成管線鋪設,古鎮一切完好如初。這場硬仗贏得了社會讚譽。

  「家裡老人70多歲了,再也不用擔心煤氣中毒了。」李宗洋很滿意現在的生活狀態。李宗洋在100平方米的家裡裝了兩個壁掛爐,解決了取暖和做飯兩件大事。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以前冬季用煤3噸左右,花費2500元。現在天然氣每立方米2.24元,政府每立方米氣補貼1元,按照用量估算比用煤節省1000元。

  說起天然氣改造工程,可沒有那麼順利。街道主任王雙喜回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我們這個街道是老區,房屋複雜,有些居民不願意將調壓設備安置在自家外牆周圍,一家不讓,家家戶戶都會效仿。」

  「我們鎮共有2萬多戶,佔了全市1/6,工程量最大、任務最重。石油人幹起工作不分白天黑夜,白天施工,晚上協調解決問題,半夜燈火通明是常事。」勝芳鎮人大主席唐福金說,「敬老院施工時缺少一片法蘭,他們從別的項目上調過來,優先確保物資用料。」

  「公司由以前的一周例會,改為三天一次,後來就一天一次,每位領導劃分責任片區,問題第一時間上報、第一時間處理。」霸州中石油崑崙燃氣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崔靜輝介紹,「分5個項目部,每日上報工程進度,實行銷項管理,掛圖作戰。通氣那天,大男子漢都哭得稀裡譁啦。」

  保障物資供應、建立督導機制、處理各種阻工問題……霸州中石油崑崙燃氣有限公司完成了7個區鎮、137個村街的「氣代煤」工程,僅各類管線的工程量就達到2700公裡,相當於北京到昆明的距離。

  「氣代煤」工程結束後,巡線維護人員又開始忙碌起來。「最近每天入戶檢查30多戶。」勝芳鎮的燃氣公司技術員王凱說,「我們團隊27個員工,24小時值班,守護這個區域的3萬戶居民,只要打電話就會到現場解決。」(記者 馬超  通訊員 彭健美)

小目標承載大夢想

  李建鋒:

  新春新氣象,新年新作為。我也定下了小目標:摸清設備的「小脾氣」,進行聚類數據風險分析,讓它們「聽話」。

  大慶石化化工三廠員工檢測機泵運行情況。

  2月16日8時,在大慶石化公司煉油廠催化重整車間操作室內,剛剛接完班,大家互道著春節祝福。

  剛剛當上班長的李建鋒,走進操作室,和大家簡單打過招呼後,將剛才巡檢時運轉的設備溫度、壓力、電機振值、潤滑油油位等關鍵指標寫到自製的統計表上。

  「你這表有點意思,雖然只有巴掌大小,正反面卻記著上百個數據,你這是和數據槓上了?」看見一直忙碌的徒弟李建鋒,師父張忠心問。

  聽師父這麼一說,李建鋒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說:「師父,這不是過年了嗎,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對現在運行的25臺運行泵、3臺壓縮機、4個加熱爐的140多個指標進行聚類數據風險分析。」

  「這些設備都運行50多年了,你現在分析這些數據,為啥?」

  看著師父一臉的迷茫,李建鋒趕緊解釋:「師父,在我看來,這些設備數據是會『說話』的。我先把機泵輸送的介質進行劃分,再把記錄的數據進行對比,一個月後,我就知道哪臺泵的哪個部位容易出毛病,哪臺泵需要監控溫度,哪臺設備要經常換油了……只要摸透了它們的脾氣,就能讓它們乖乖『聽話』了。」

  聽完徒弟的話,張忠心頻頻點頭:「對,對,這樣一來,設備運行的受控程度就更高了,生產也更安全了。」

  春節期間,這個廠的幹部員工擼起袖子加油幹,各裝置生產平穩,共加工原油11.7529萬噸,出廠汽油2.7844萬噸、柴油1.2676萬噸、航煤7591噸。

  2月16日9時,化工三廠橡膠製品二車間一班的線長莊豔輝走到正在挑膠的範玉晶面前,觀察了一會兒,說:「小範,你這麼翻膠、摳膠,一天下來胳膊會很累的,我教你一個翻膠、摳膠的小竅門。當膠塊快過來的時候,先觀察正面和兩個側面,到了身前時,雙手向懷裡方向翻膠,同時觀察背面和另外兩個側面,然後試著將工具小於45度切入挑膠。我來示範一下,你看看。」

  看完莊豔輝的示範,範玉晶有些疑惑:「線長,你的法子靈不靈啊?」比照著試了一下後,她瞪大眼睛驚喜地說:「線長,雖說我的操作沒有問題,但是按照你的方法,不但檢膠的速度提高了,而且摳膠更省力了,最重要的是帶下來的膠塊少了。一個班要檢幾千塊膠,浪費一少,效益就增加了。線長,我剛轉到這個崗,是個新兵,你得多交我幾招。」

  看著範玉晶掌握了技巧,操作也越來越熟練,莊豔輝走向下一個工序。參加工作多年,他最清楚,這種隨學隨實踐的方式是崗位員工培訓的一個捷徑。

  這個春節,莊豔輝為提高橡膠產品質量給自己定了幾個小目標:教會一個提升產品質量的小技巧、完成一個安全提醒……剛剛教會了範玉晶快速檢膠、挑膠的技巧,已經完成了一個小目標,他又開始邊巡線,邊尋找下一個「目標」。

  他們通過一個個小目標的達成,共同實現公司穩健發展的大夢想。(特約記者  高紅梅)

相關焦點

  • [新春走基層]河北省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採訪團走進蔚州博物館
    長城網2月5日訊(記者 劉瀾瀾)2月5日,「新時代、新夢想」河北省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活動在石家莊啟動。5日下午,由20餘家河北省內網絡媒體採編骨幹組成的「新春走基層採訪團」走進張家口蔚縣,參觀蔚州博物館。「太漂亮了!保存的好完整!」
  • 【新春走基層·家鄉新見聞】餈粑香裡說豐年
    【新春走基層·家鄉新見聞】  編者按:回望2019,我們用汗水澆灌收穫,邁入2020,我們以實幹篤定前行;喜慶的對聯迎春納福,大紅的燈籠溫暖歸路。  庚子新春,光明網開展「解碼新時代 執筆繪小康——2020新春走基層作品徵集」活動,誠邀廣大網友積極參與。我們將從來稿中選取部分作品予以刊載,以饗讀者。 徵稿啟事>>  作者:鄭智敏 曾建民  「新鮮的糯米餈粑和紅薯餈粑做好了,聞著香噴噴的味道,口水都留了。」
  • 【新春走基層】種植大戶劉明清的新春願望清單
    【新春走基層】種植大戶劉明清的新春願望清單 2020-01-29 21: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春走基層|福贈春聯 溫暖回家路
    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國山東網記者深入基層走進一線,挖掘真誠感人故事、傳播時代能量強音。我們將會把更多「沾泥土、帶雨露、冒熱氣」的社會正能量傳遞給廣大群眾,積極報導新春到來之際淄博各區縣的基層風採。
  • 【新春走基層】新春送福,情暖萬家!@所有通州人 開門納福啦!
    【新春走基層】新春送福,情暖萬家!@所有通州人 開門納福啦!二甲鎮新春到祝福到1月15日上午,二甲鎮「五老」、二甲鎮文聯在二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舉辦了「迎新春,送春聯」活動。 活動邀請了13位老幹部書法愛好者揮毫潑墨,書寫春聯。書法愛好者們根據群眾的不同需求,為大家「量身定做」喜愛的春聯。
  • 【新春走基層】石板路、古木樓、大紅燈籠……襄城縣明清古街裡的...
    相關推薦 · 新春走基層·有你的地方才是家 跨國的遠望 團聚的期盼 · 【新春走基層】光山縣「多彩田園」織就村民幸福多彩生活 · 【新春走基層】過年看電影成為濟源人的新年俗 · 【新春走基層】拍張全家福吃頓團圓飯 山西父母和上海兒子的非常情緣
  • 新春走基層|「玉鼠報春」溫暖回鄉路 傳統文化走基層活動走進濰坊...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16日訊 (記者 韓蓓蓓 孫小茹 曹濤)1月16日上午,「玉鼠報春喜盈門」2020年春聯網絡書法展暨傳統文化走基層公益活動走進濰坊火車站,為濰坊火車站工作人員及踏上歸途的旅客送去承載著新春祝福的春聯,送去「濃濃的年味兒」。
  • 天水公安文聯走基層 迎新春 送春聯
    天水公安文聯走基層 迎新春 送春聯 2020-01-23 23: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春走基層·家鄉新見聞】安徽潁上:萬人冬捕爭搶好彩頭
    【新春走基層·家鄉新見聞】  編者按:回望2019,我們用汗水澆灌收穫,邁入2020,我們以實幹篤定前行;喜慶的對聯迎春納福,大紅的燈籠溫暖歸路。  庚子新春,光明網開展「解碼新時代 執筆繪小康——2020新春走基層作品徵集」活動,誠邀廣大網友積極參與。我們將從來稿中選取部分作品予以刊載,以饗讀者。徵稿啟事>>  作者:周建道 鮑偉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八裡河的冬捕活動歷史悠久,是當地獨特的文化和風景。
  • 新春走基層|新春獨特的「送溫暖」 送春聯傳承傳統文化
    在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中國山東網記者深入基層走進一線,挖掘真誠感人故事、傳播時代能量強音。我們將會把更多「沾泥土、帶雨露、冒熱氣」的社會正能量傳遞給廣大群眾,積極報導新春到來之際淄博各區縣的基層風採。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1月17日訊(記者 江學俊)1月17日下午,「玉鼠報春喜盈門」2020年春聯網絡書法展暨傳統文化走基層公益活動走進淄博市桓臺縣田莊鎮曙光村。
  • 【「新時代 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百姓幸福和喜樂,瀟湘...
    【「新時代 新夢想」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百姓幸福和喜樂,瀟湘處處可觸摸 原標題: 湖南日報記者 唐俊 攝新春走基層採訪團在常德市柳葉湖旅遊度假區鄭家河社區參觀採訪  華聲在線2月14
  • 新春走基層 慰問暖人心
    擊上方 「南平女性之聲」關注在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之際,1月19日至20日,分管婦聯工作的南平市領導和市婦聯領導深入延平、邵武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關懷送到基層群眾身邊。市領導慰問困難婦女1月19日,南平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林旭陽赴延平區看望慰問困難女黨員、「兩癌」貧困婦女,與她們親切交談,鼓勵她們積極樂觀面對生活,並送上新春祝福和慰問金。
  • 人民網評「跟著總書記學新春走基層」之一:坐下來算算帳
    2012年底至今,每年新春習近平總書記都深入基層,為群眾送去最貼心的溫暖。心繫人民,情系人民,這是大國領袖的風採,也體現了他濃濃的為民情懷。2018年新春之際,人民網推出系列網評文章,號召黨員幹部和媒體記者跟著習近平總書記學習如何新春走基層。 「家裡種了什麼?養了什麼?吃穿住行還有什麼困難和需求?」
  • 天津畫院「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新春走基層活動」走進西青區鄧店村
    天津畫院「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新春走基層活動」昨天(2月1日)上午走進西青區鄧店村。天津美術網訊 為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基層,深入群眾,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進一步豐富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大家營造歡樂祥和的春節氛圍,昨天(2月1日)上午,天津畫院組織畫家深入西青區李七莊街鄧店村開展「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新春走基層活動。
  • 【網絡祝年】新春走基層、發紅包 邀你一起記錄美麗中國年
    1月20日(臘月十五)至2月19日(元宵節),大眾網·海報新聞的編輯記者們連續第十年開展新春走基層,通過圖文、短視頻等多種形式,重點報導山東各項重點工作的最新進展,以及海內外山東人喜迎春節的動人故事,展現新中國成立70年來全國各地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
  • 只爭朝夕不負韶華·2020新春走基層的故事
    這個春天,走過十年的新春走基層活動更顯厚重。  踏著新春的腳步,光明日報近百名記者奔走在決戰脫貧攻堅的基層一線,奔走在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戰「疫」前線。  今天,光明日報推出《只爭朝夕不負韶華·2020新春走基層的故事》專版,讓我們共同傾聽記者們在基層不斷增強「四力」、踐行初心使命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想,讓我們永遠記住2020新春的故事。
  • 「新春走基層特別報導」感受大美鄉土中國
    伴隨著新年的腳步,本報記者深入基層一線,進農村、下農田、訪農企、問農戶,用細膩的觀察、飽滿的情感、深邃的思想,為我們呈現了一份繽紛多彩的「新春走基層」新聞大餐。農民日報記者 戴軍攝一、回家的禮物新春走基層
  • [內蒙古新聞聯播]新春走基層 過年了你帶什麼回家
    [內蒙古新聞聯播]新春走基層 過年了你帶什麼回家 新春走基層,過年了你帶什麼回家。
  • 【新春走基層】河北隆堯:招子鼓大戲鬧新春
    【新春走基層·歡喜過大年】光明日報記者 李笑萌「咚咚咚鏘,咚咚鏘……」正月初一上午,河北省隆堯縣千戶營村文化廣場上響起密集的鼓點聲,舞姿雄壯招子鼓大戲鬧新春,在千戶營村已有十幾年了,每年臨近春節,在外打工的村民回鄉過年,傳承人、村支書齊增國喇叭裡一招呼,文化廣場登時就熱鬧起來,鼓聲一響,全村男女老少紛紛湧向廣場,廣場化身歡樂的海洋。「每年春節都是招子鼓的大秀場,極大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齊增國說,「招子鼓已經變成一種精神的延續。
  • 新春走基層·陝西扶風一口香臊子麵
    新春走基層·陝西扶風一口香臊子麵  重新瀏覽  一口香,顧名思義,一碗一筷子面,一口放進嘴裡,讓人流連忘返。  面是前幾天拿自家產麵粉到鎮上鋪子去現壓的,新麥麵格外勁道,絕不粘鍋,吃起來順滑中帶著嚼勁。  醋要選當地的岐山醋,將菜籽油燒熱,再倒入岐山醋,撈出備用。這樣的醋才會有酸香,讓人更有食慾。  用雞湯打底,放入肉臊子,加水、醋、鹽等調料,再加入蔥花、豆腐乾、雞蛋片等輔料,這一鍋湯就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