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很曠達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令人豁然開朗!

2020-12-04 騰訊網

眾所周知,曠達是蘇軾最重要的精神品質。與他人不同,蘇軾的曠達主要產生於深廣的人生憂患。蘇軾一生宦海沉浮,四處奔波,可以說是唐宋文人中最坎坷曲折的一個。但在蘇軾的作品中,頹廢消極的情調很少,反而積極進取的很多。所以我們在品讀蘇軾的詩詞時,便會發現它的內容往往是哲理地思考人生和曠達地寄意山水。

如蘇軾的詞作《定風波》中,就有「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之語。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東坡》,亦是蘇軾很曠達的一首詩作。它寫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083年),也就是蘇軾被貶黃州期間。雖然《東坡》沒有《定風波》知名,但是它們可謂異曲同工,都是將可貴的精神與客觀風物交融為一,從而構成渾然一體的境界。

即通過對蘇軾月夜拄杖漫步於山石高低不平的東坡的描寫,寄託詩人幽獨高潔的心性和曠達的人生態度。值得注意的是,東坡並不是什麼風景名勝,而是蘇軾開墾出的一塊地。但是東坡灌注了蘇軾的辛勤勞動,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因為蘇軾在東坡,不僅耕種禾稼果木,還建築了「東坡雪堂」,後來更是自稱東坡居士。

《東坡》

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

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

首先,詩的前兩句「雨洗東坡月色清,市人行盡野人行」,即一場雨把東坡洗得格外乾淨,連月色也變得清明了起來。城裡的人早已經離開了這裡,只有山野中人還在閒遊漫步。由此可見,蘇軾在詩的開篇便把東坡置身在了一個清明的小世界裡。無論是雨後的萬物一新,還是雨後月光的澄明,都當得起一個「清」字。

然而這個清明的小世界,並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即那些追名逐利奔走於仕途的人是不屑於在東坡停留的,只有像蘇軾這樣無官職的鄉野之人,才會靜下心來享受這個勝境,也就是所謂的「唯幽人才有雅事」。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莫嫌犖确坡頭路,自愛鏗然曳杖聲」,即不要嫌棄東坡的路不平坦,我就是喜歡拄著拐杖敲擊它發出的聲音。

可見東坡並不完美,這裡的路險峻不平。但對於蘇軾來說,顯然毫不在乎,甚至有一種以險為樂的豪邁。其實「犖(luò)確坡頭路」,就是蘇軾的坎坷仕途,即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團練副使。但對待坎坷的仕途,蘇軾持有的卻是曠達樂觀、意氣昂揚的態度。儘管我們如今不會遭遇這種情況,但是人生向來是坎坷曲折的,蘇軾這裡不氣餒頹喪的曠達精神是能夠給我們以鼓舞和力量的。

縱觀蘇軾的這首詩,雖然它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字,所描寫的內容也只是尋常的生活小景:月夜拄杖漫步於山石高低不平的東坡,但是字裡行間卻透露出了蘇軾幽獨高潔的心性和曠達的人生態度,它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總的來說,《東坡》是蘇軾很曠達的一首詩,讀後可以令人豁然開朗。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蘇軾很曠達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令人豁然開朗
    眾所周知,曠達是蘇軾最重要的精神品質。與他人不同,蘇軾的曠達主要產生於深廣的人生憂患。蘇軾一生宦海沉浮,四處奔波,可以說是唐宋文人中最坎坷曲折的一個。但在蘇軾的作品中,頹廢消極的情調很少,反而積極進取的很多。所以我們在品讀蘇軾的詩詞時,便會發現它的內容往往是哲理地思考人生和曠達地寄意山水。
  • 蘇軾被貶嶺南,卻寫出一首曠達之作,短短4句成為勵志經典
    因為他在不斷的貶謫生活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曠達的性格,而大部分人往往只知哀怨嗟嘆。本文就讓我們通過蘇軾被貶嶺南時,寫下的一首曠達之作《食荔枝》,來感受一下他身處困境卻能隨遇而安的樂觀心態。紹聖元年(1094年)六月,新黨再度執政,蘇軾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被貶嶺南惠州(今廣東惠州)。不同於今日的繁榮,嶺南一帶在宋時還是蠻荒之地,罪臣也多被流放至此。
  • 蘇軾半夜睡不著,於江邊寫下一首曠達詞作,讀完豁然開朗!
    蘇軾的一生,非常坎坷,經歷了北宋仁、英、神、哲、徽五個帝王時代,政治上大起大落。坎坷的仕途經歷,讓蘇軾得以融合佛、儒、道三家思想,最終形成了曠達之思。而縱觀蘇軾的詩詞,這種曠達之思不勝枚舉。面對離別,蘇軾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 陸遊最感人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讀後催人淚下!
    其詩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與杜甫的沉鬱悲涼,並以詩中飽含的愛國熱情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陸遊的詩作現存9000餘首,是我國現存詩作數量最多的詩人。小編今天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其中一首經典詩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其二》是陸遊罷歸山陰老家時創作的組詩組品《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
  • 朱敦儒很曠達的一首詞,看完之後,人生豁然開朗
    譬如,蘇軾《定風波》:「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陸遊《遊山西村》:「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便是南宋詞人朱敦儒筆下富有「理」趣的一首詞。它所表現的「理」,則是詞人晚年對世情的一種覺悟。
  • 蘇軾最具江湖氣的一首詩,看淡人生,鬱悶時讀幾遍,豁然開朗
    蘇軾最具有江湖氣的一首詩,看淡人生,鬱悶的時候讀幾遍,豁然開朗臨江仙 夜歸臨皋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 蘇軾極富浪漫色彩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讀後回味無窮!
    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海棠》,就是一首極富浪漫色彩的詩作。而它的作者則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而《海棠》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則可知蘇軾愛海棠。所以這首詩便可看成是一個愛花之人對海棠的浪漫表白。
  • 蘇軾極富浪漫色彩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讀後回味無窮
    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海棠》,就是一首極富浪漫色彩的詩作。而它的作者則是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而《海棠》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則可知蘇軾愛海棠。所以這首詩便可看成是一個愛花之人對海棠的浪漫表白。
  • 楊萬裡充滿童趣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便寫出了兒童的天真可愛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稚子弄冰》,便是宋代詩人楊萬裡充滿童趣的一首詩。可能大家對於楊萬裡的這首詩並不熟悉,但是他的名作《宿新市徐公店》「宿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閒居初夏午睡起》「日長睡起無情思,閒看兒童捉柳花」、《桑茶坑道中》「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等,你肯定耳熟能詳。
  • 蘇軾江湖氣最重的一首詞,瀟灑從容,鬱悶迷茫時讀3遍,豁然開朗
    官場上的失意,是蘇軾內心的一個心結,他將鬱郁不得志,全部寄托在詩中表達,這也是蘇軾描寫官場詩那麼多的原因之一。蘇軾江湖氣最重的一首詞,瀟灑從容,鬱悶迷茫時讀3遍,豁然開朗但是在他的古詩詞中,有一首江湖氣很重的豪邁詩,沒有勾心鬥角的官場,只有如詩如畫的鄉村生活和曠達。
  • 蘇軾最有江湖氣的一首詞,瀟灑從容,鬱悶的時候讀三遍,豁然開朗
    文:張強強;歡迎關注我的「文化點心鋪」:詩和遠方並不遙遠,它就在眼前。分享一首蘇軾最有江湖氣的詞作,瀟灑從容,鬱悶的時候讀三遍,令人豁然開朗!對於這首詞,喜愛蘇軾的朋友,可以說非常熟悉,百讀不厭。該詞寫於神宗元豐五年,彼時的蘇軾正處於貶謫之中,即黃州之貶的第三年。在詞中,蘇軾依舊灑脫曠達,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笑看人生。儘管這份曠達中有了一絲傷感的心境,但蘇軾的豪邁江湖氣依舊感染了無數人。
  • 蘇軾一首《水調歌頭》,九百年傳誦不衰,皆因樂觀曠達,名句頻頻
    子瞻的詩,詩題材廣闊,風格豪放、意境清新,獨具風格。如: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首詩是蘇軾於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的正、二月,詩人在西湖飲酒遊賞,啟初陽光明麗,而後細雨霏霏。
  • 黃庭堅登上高樓眺望,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美到令人心醉!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鄂州南樓書事》,便是一首夏夜乘涼的佳作。它是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黃庭堅在詩、書、畫等領域均有很高成就,其中以詩的成就最高。他是江西詩派的開山之祖,詩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又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合稱為「蘇門四學士」。
  • 歐陽修被貶夷陵,卻寫出人生最曠達的一首詩,終成千古佳作
    以宋代為例,歐陽修、蘇軾就是其中代表。同時,他們也是在詩詞中苦極自嘲,抒發曠達的代表。尤其是蘇軾,更是將曠達的宋調發展到了極致。小編今天便向大家分享一首歐陽修的經典詩作《黃溪夜泊》,和大家來一起看看歐陽修詩中的曠達。《黃溪夜泊》是歐陽修被貶夷陵時路過黃溪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主要通過對景色的描寫,抒發了歐陽修無辜被貶的深沉感慨。
  • 蘇軾臨終前寫下一詩,短短二十八字,無一生僻讓人醍醐灌頂
    而此類蘊含禪理的詩,也就是禪詩。在古代眾多詩人間,除了王維,宋代的蘇軾也是一個寫禪詩的妙手。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都是禪詩中的傑出作品。說到蘇軾,我們都知道他在青年時期,就躊躇滿志,一心想要從政報國。
  • 蘇軾最有江湖氣的一首詞,瀟灑從容,鬱悶的時候讀三遍,豁然開朗
    分享一首蘇軾最有江湖氣的詞作,瀟灑從容,鬱悶的時候讀三遍,令人豁然開朗!臨江仙 夜歸臨皋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對於這首詞,喜愛蘇軾的朋友,可以說非常熟悉,百讀不厭。該詞寫於神宗元豐五年,彼時的蘇軾正處於貶謫之中,即黃州之貶的第三年。
  • 蘇軾臨死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意外成千古名句,讀完豁然開朗
    蘇軾臨死前頓悟,留給兒子一首詩,意外成千古名句,讀完豁然開朗中國文化最頂峰的時代是宋朝,宋朝文化集大成的代表是蘇軾。他一生東奔西走,顛沛流離,在誓死捍衛其「美食博主」定位的同時,也留下很多與佛家、道家大師參禪論道的佳話。
  • 蘇軾很曠達的一首詞,尤其是最後2句,寬廣的胸襟不見來者!
    在中國文化史上,蘇軾稱得上是一位傑出的文人。他在當時文學創作的各個領域,包括詩,文,詞,賦,畫等方面都取得了極高的藝術成就。同時,蘇軾又經歷磨難重重,宦海沉浮漂泊,正是這種獨特的人生經歷塑造了蘇軾洞悉社會和人生一切真諦的能力,使得他對社會和人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在他的文學創作中處處展現,始終表現出一種曠達,樂觀的人生態度,激勵著無數後世文人前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這篇《浣溪沙》,便是蘇軾身臨逆境卻又滿懷曠達樂觀精神的極致體現。
  • 蘇軾聽不懂方言,誤解別人好意,寫下一首曠達詩作,竟成千古絕唱
    例如宋代大詞人蘇軾,就曾經因為不懂方言,誤解別人好意,而寫下一首曠達詩作,誰知竟成了千古絕唱。這首詩只有短短4句,卻是一首曠達名作。它告訴人們:心態好,日子就能過成詩!這首詩就是《惠州一絕》,全詩如下: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 蘇軾不出名的一首詩,卻寫盡人生的曠達,最後14字讀完讓人心疼
    還有日常生活中的蘇軾,「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今天這首詩,應該也是作於蘇軾人生的晚期,其中所展現的,就是完完全全成熟的蘇軾風格。蘇軾在這時候登高遠望,遠方是一派的清澈,遠峰近海都被風雨洗淨,露出大自然最本真的美麗,蘇軾心情也好,雖然已經到了人生的暮年,但也不見半點的失望和悲觀,唯有對生活一直不斷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