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科期間發表SCI學術論文10篇,學術水平達到博士畢業生水平!

2020-12-17 科教頭條

他,近日入選湖北省第六屆「長江學子」。

他,潛心科研,本科期間發表SCI學術論文10篇,3篇為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目前被錄取至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

其導師評價他「學術水平已達到博士畢業生水平」。

他,就是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2020屆本科畢業生胡滿琛,一起來看看榜樣的故事吧。

圖為胡滿琛作為本科畢業生代表在2020年畢業典禮上發言

大一進入王牌實驗室

和博士團隊一起學習

2016年,胡滿琛從武鋼三中考入華中科技大學。大一下學期進入實驗室學習,加入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唐江教授課題組,投入到鈣鈦礦發光器件的研究中。

胡滿琛所在的課題組,科研實力十分強。「我們團隊有50餘人,師兄師姐擁有不同的學科背景知識,能給我很多啟發。」胡滿琛說,他最喜歡跟師兄師姐交流學習,也喜歡課題組周會,雖然每次組會基本開一天,但和唐江教授一起討論交流總是收穫滿滿。

大二暑假起,胡滿琛和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的師兄一起,研究雷射器相關內容。「在結構的設計與器件的製備過程中,遇到問題我就找熟悉該領域的師兄師姐幫忙,向他們請教。」胡滿琛說。

「我們和胡滿琛討論前沿的科研項目內容時,覺得他懂得還多一些,偶爾他也會當小老師給我們建議。」胡滿琛實驗室的師兄羅家俊說,胡滿琛還開通了知乎帳號,跟學弟學妹分享學習心得。

在實驗室一紮10小時

科研成績比肩博士生

導師唐江是這樣評價胡滿琛的:「他是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人,有韌性,特別能沉得下心做科研。」他每天早晨7時30分起床,白天上課和做實驗,晚上12時才回宿舍,課少時他在實驗室一待就是10小時。

白天,胡滿琛有課程學習任務,所以科研工作常在晚上進行。「我們實驗室在教學樓旁邊,下課後我就跑過去做實驗。比如做LED器件實驗從製作到測試最好一次做完,因為耗時久,所以我晚上來做,做完就差不多晚上12時了。」胡滿琛說。

「胡滿琛很勤奮,他總是很早來實驗室很晚離開,是個科研狂人。他很有規劃,一進實驗室就定下了目標,然後朝著目標前進。他努力學習,也帶動了我們努力學習。」師兄羅家俊說,「實驗室開組會時,唐老師表揚胡滿琛,說他的學術水平已經達到了博士畢業生水平,讓我們加油。」

這個「科研狂人」也收穫了豐碩成果。胡滿琛說:「能獲得這些成績最大的功臣是時間,我始終相信時間用到哪兒,哪兒就會有成長。」因優異的科研成績,畢業季,胡滿琛被錄取至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

探索科技成果轉化

讓科研更貼近生活

「目前,我正在跟課題組的師兄師姐一起探索如何做科技成果轉化,我們想做點對生活有幫助、落到實處的產品。」胡滿琛說。

目前,胡滿琛已組建起創業團隊,他們與華中科技大學孵化器對接,建立起卓光科技,有望將非鉛鈣鈦礦發光的研究成果推向日常生活中,實現科研成果產業化,提供一種全新的高品質照明方式,為解決青少年近視眼問題貢獻力量。

胡滿琛在校期間就參與各類志願者工作,是中國社區志願者協會的一員。他的動手能力強,曾在武漢科技館成功維修過一臺3D印表機。工作人員讚嘆,連工程師都難修好的東西,竟然讓一位志願者給修好了。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 楚天都市報 光電信息學院文字 / 王瀟瀟 高翔 李碗容編輯 / 郭雨辰校對 / 劉雪茹

相關焦點

  • 科研榜樣:他勤勉奮進、勇於發問,博士期間發表學術論文21篇!
    博士期間發表學術論文21篇,連續2年榮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入選校拔尖創新人才獎勵計劃,曾獲2封來自生態環境部的感謝信。公派至美國芝加哥大學開展一年博士聯合培養。這位人大環境博士勤勉奮進、學貫中西,用科研助力國家環境建設,他就是2019年吳玉章獎學金獲得者、環境學院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翁智雄。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
    如要對這名優秀碩士畢業生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應該根據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水平,而非其在讀研期間所發表的SCI論文。在我國大學辦學實踐中,有碩士生因碩士畢業論文被答辯專家認為達到博士畢業水平,進而建議授予博士學位的美談,但似乎還沒有在碩士求學期間發表論文多,就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的先例。期刊發表論文和學位論文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 3年發表16篇SCI論文,應屆碩士真能「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新京報快評
    如要對這名優秀碩士畢業生破格授予博士學位,應該根據其撰寫的碩士學位論文水平,而非其在讀研期間所發表的SCI論文。▲我國正在推進的研究生教育改革,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取消讀研期間發表論文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和社會輿論,都需建立新的論文觀。資料圖。
  • 光明日報刊文:論文可「退位」 學術水平不能「降級」
    這個規定意味著博士學位授予,將不再以博士在學期間發表的達到基本要求的論文作為學位申請的硬性指標。    這個有關「硬性指標」的變化,其實不僅僅是博士學位授予標準的變化,也是學術評價標準的變化。就學術水平而言,論文只是其外在體現的一種形式而已。當然,論文所體現出來的學術水準,與作者真正的學術水平之間並不絕對等值。
  • 他曾一年發表十幾篇CSSCI,卻最終選擇博士退學,現在過得怎樣?
    但是對於這個人來說,發表CSSCI並不是很困難的事情,他曾經一年發表過十幾篇CSSCI論文,要知道即使對於一些985大學的博導一年也才能發表幾篇CSSCI論文,可見他的學術功底是多麼的深厚,這個人就是湯二子。對於經管類博士來說,湯二子可以說是神一般的存在。
  • 讀研期間發現自己導師學術水平很「水」,是怎樣的體驗?你知道嗎
    相信很多本科生現在還對一些教授、研究生導師、博士導師很是崇拜,認為他們一般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因此在選擇研究生導師的時候沒什麼辨別是非的能力,一部分學生在跟隨自己的導師讀研後,當自己要寫論文或者需要課題研究作為支撐時,卻發現自己導師的學術水平很「水」,影響了自己在學術道路上的前進,
  • 92年的小哥,985的特聘教授:3年博士期間發表40篇SCI
    3年讀完博士,博士期間發表40餘篇SCI (一作/通訊31篇),畢業即獲聘成為985高校特聘教授。 近日,又有一位90後學者火了:92年出生,本科畢業後3年讀完博士,博士期間發表40餘篇SCI (一作/通訊 31 篇),畢業即獲聘成為985高校特聘教授。 他就是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的特聘教授——齊衝衝。
  • 博士帶著8篇SCI論文來應聘
    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8篇SCI論文,兩篇EI論文;項目路演現場獲得千萬投資協議……上個周末,在2019年江蘇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高層次人才·創投資本·創新項目「四對接」的活動現場,記者圍觀了一次高水準的人才展示。
  •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
    sci期刊發表論文有影響因子要求嗎?影響因子是表徵期刊影響大小的一項定量指標,即影響因子說的是期刊,而不是論文。發表論文是否對sci期刊影響因子要求,還是要看有關單位的相關規定,有的單位會有,有的單位則沒有。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知實學術與多本期刊合作,投刊發論文,關注我,發留言~sci期刊,是領域內級別比較高的期刊,能夠成功發表sci論文,代表了個人學術水平非常高,其認可度,要比國內的一些核心論文還要高,在發表難度上肯定低不了,否則無法保證發表論文的質量。總之,sci論文的發表難度非常大。
  • 他是五四表彰優秀研究生,博士期間已錄用或發表CSSCI論文8篇
    張圓,統計學院2017級統計學專業博士研究生,中共黨員,中國準精算師,中國精算師協會會員,天津市河北區統計局博士掛職幹部。碩博期間兩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博士在讀期間已錄用或發表CSSCI論文8篇。張圓以自己的方式,為實現自己的學術夢想不斷奮鬥著,努力著。2014年,憑藉本科學習的優異成績,張圓被母校推免繼續攻讀碩士,碩士在讀期間,他通過了中國準精算師全部考試,獲得中國準精算師資格。
  • sci期刊發表論文質量和數量哪個重要
    質量是作者在sci期刊發表論文的最終追求,在論文質量接近的前提下,論文數量才有意義。這並不是說論文數量不如論文質量,只是在告訴大家沒有必要一味地追求論文數量,而不顧論文的質量。比如A發表了2篇Nature,B發表了1篇Nature,A與B比較,顯然A重要,因為數量多。
  • 清華博士畢業生獲2013年度智能交通系統學會最佳博士論文獎
    清華博士畢業生獲2013年度智能交通系統學會最佳博士論文獎  清華新聞網10月17日電(通訊員 米貴東) 10月6-9日,在荷蘭海牙舉辦的第十六屆IEEE國際智能交通系統會議(The 16th International IEEE Conference
  • 2021年浙江師範大學學術學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3.英語水平應達到以下條件:CET6≥425或IELTS≥5.5或TOEFL≥80或在英文國際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過英文學術論文(含導師為第一作者、學生為第二作者)。科研能力強、學術成果特別優秀的,可適當降低要求。
  • sci論文發表多久能查到
    sci論文發表能查到,通常是指在Web of Science資料庫能夠檢索查詢,要建立在在sci論文發表見刊基礎之上,需要投入時間和精力來完成。那麼,sci論文發表多久能查到?這個難以確定,主要與sci論文質量以及雜誌社送審效率有關。
  • 16篇SCI論文就被建議授予博士學位,西安交大碩士孫光宇是第一人嗎?
    由此可見,此次孫光宇同學引發的「全網熱議」,除了16篇SCI論文所代表的「別人家的孩子」的科研水平,更多還是在於「被建議破格授予博士學位」在所引起的熱議。多篇SCI期刊論文所指代的科研能力是否能等同於學術評價體系中所規定的獲取博士學位前應交出的學位論文呢?目前,學術界已有對SCI排名淡化的趨勢,我們又應以怎樣的態度看待SCI論文?
  • 浙江師範大學2021年學術學位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3.英語水平應達到以下條件:CET6≥425或IELTS≥5.5或TOEFL≥80或在英文國際期刊上以第一作者發表過英文學術論文(含導師為第一作者、學生為第二作者)。科研能力強、學術成果特別優秀的,可適當降低要求。
  •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sci論文是國際學術界的頂尖論文。你說你的學術水平在某一領域達到國際水平,卻沒有sci論文來證明,是缺少說服力的,是很難得到學術界圈內人士認可的。足見,sci論文地位之高。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從發表論文代表的學術水平來說,從低到高依次是省級論文、國家級論文、國內核心論文、國際核心論文
  • 清華大學博士畢業不要求學術論文啦?這是真的嗎?
    有的竟然直接說清華大學博士畢業不需要論文就可以畢業了,博士畢業的難度降低了等一系列言論,那這些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大家跟我一起探究一下。首先我們再來回顧一下《規定》關於博士畢業要求的內容。「博士生在學期間學術創新成果達到所在學科要求,方可提出學位申請。」這句話如何解讀呢?
  • 95後畢業生2年發14篇SCI,還是外審專家…網友:他研究時間機器嗎?
    而他身上最讓人吃驚的還是他在學術方面的成績:2年內發表14篇SCI論文,是10餘本SCI雜誌的外審專家。 01本科畢業已在學術路上「年少有為」 發表了14篇SCI論文,成為10餘本SCI雜誌的外審專家,這是王子恆本科5年科研生涯中的成就,創全院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