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改革開放40年
1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無數中國人都能真切感受到40年來自身及周遭翻天覆地的深刻變化,而把具體而微「民」的變化匯聚起來,就是波瀾壯闊的「國」的跨越。最近,紅網時刻新聞策劃推出《你好,40年》融媒新聞大片,以身邊人物的真實講述,記錄個人、行業的成長,見證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受到社會普遍關注,引起各方廣泛共鳴。
從《你好,40年》目前播出的四期節目來看,無論是資深導遊丁石彪、種糧大戶陽嶽球、餐飲掌柜胡豔萍,還是湘劇演員李開國,其個人的點滴變化與所在行業的發展成長,無不深刻折射出改革開放這一當代中國最扣人心弦的偉大事件,與每一個國民緊緊「捆」在一起。宏大的國家夢想在國民的奮鬥中慢慢生根,激蕩的時代大潮在個人的進步中澎湃向前。在《你好,40年》裡,每一個人的「小時代」其實就是「大時代」的縮影。
2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周其仁教授對中國過去十年經濟史曾有一個總體觀察,即「水大魚大」,藉以說明市場大就有機會出大企業。無疑,「水大魚大」也非常契合改革開放40年「國」與「民」互動互促、共長共進的這段歷史。很淺顯的道理,「水大」養「魚大」,而「大魚」越多又越需要「水大」。中國改革開放的過程,始終伴隨著全體國民共同的期待和渴望、參與和奮鬥,推動著整個社會聚沙成塔式的歷史進步,由此鍛造出國家民族的光榮與夢想。
(丁石彪今年49歲,投身於旅遊行業已經28個年頭,他是湖南省第一批考上導遊從業資格證的人,親歷了張家界旅遊業發展至今的全過程。)
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有夢想、有機會、有美好,「家國一體」的改革開放進程標註著中國歷史前行的軌跡。黑格爾曾說:「歷史題材中有屬於未來的東西,找到了,作家就永恆。」回顧這段歷史,其中蘊含的屬於未來的、「永恆」的東西,正是「國」與「民」急切改變現狀、奮力趕上時代的共同期盼。
從「國」來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要消滅貧窮。特別是經歷「文革」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後,中國國民經濟幾近瀕臨崩潰的邊緣,詰問與憂患隨之撲面而來,再不實行改革開放,「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詛咒極有可能又要重演。正如鄧小平同志當時所深刻指出:「我們要趕上時代,這是改革要達到的目的」「不堅持社會主義,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可以說,中國的改革開放是「闖」出來的,但在某種程度上也首先是時代「逼」出來的。
( 陽嶽球,惠眾糧油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從一個供銷社的下崗工人到農資公司、農業合作社的合伙人,他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發展的欣欣向榮之路。)
從「民」來說,「文革」結束之後,無論是幹部、知青,還是工人、農民都有「失去十年」的普遍焦慮,所有人都想找回失去的時間,都想改變個人的命運,這是當時中國社會的集體心理。億萬中國人正在從睡夢中驚醒、從沉悶中甦生,這種躁動於民間的奮進心理,使中國社會真正充滿希望地活躍起來。
「國」與「民」的同氣相求、同頻共振,就這樣歷史性地交匯在一起,煥發出了改革開放的自覺願望與磅礴力量,演繹了「水大魚大」的動人篇章。可以這麼說,改革開放重塑了中國「國」與「民」的關係,開啟了「國」與「民」追逐光榮與夢想的歷史進程。改革開放後不久,為什麼個體經濟噴薄而出、鄉鎮企業異軍突起?也許關鍵就在這裡。
3
改革開放如同「催化劑」,急於「趕上時代」的國家熱情與長期被壓抑的民間創新創業精神「一觸就燃」。改革開放激發出來的社會創造活力,使大量原來無法流動的生產要素逐步從效率較低的經濟活動流向效率較高的經濟活動,大幅度提高了全要素生產率,支撐了中國經濟長期的高速增長,讓整個國家脫胎換骨。正如經濟學家熊彼特說的:「企業家是這樣一種人,他們不斷地尋找新的財富機遇,無所畏懼地向著『無人區』奮力挺進,他們敢試天下所不敢,面對新的事物,總願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你好,40年》第三集的主人公胡豔萍,從年少時賣冰棍、賣水果到如今的湖南餐飲業巨頭冰火樓的創建者,就是這樣一位在改革開放大潮中不斷探索、突破禁錮的先驅者、弄潮兒。
( 胡豔萍,冰火樓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從年少時賣冰棍、賣水果到如今的湖南餐飲業巨頭——冰火樓的創建者,胡豔萍是改革開放40年湖南餐飲業不得不提的一位企業家。)
國家與國民,互為依託、相互成就。40年,足夠一個國家鳳凰涅槃,也足夠一個國民鑄就成功。從國家落後、國民貧窮,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世界看到了一個經由改革開放正在崛起的中國。曾任澳大利亞總理的陸克文,在上世紀80年代初做過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的外交官,親眼目睹了中國的這一轉折與變化,他在後來的回憶中說「貧窮沒有尊嚴,能從貧困的屈辱中解放出來是天大的事。所有中國人都應該為國家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這種成就無論以何種方式評估都是令人震驚的。」回望走過的這段路,國與民正日益共享著改革開放的成果。這是我們由衷致敬四十年前開啟的那場古往今來最為廣泛深刻的社會變革的最大理由。
國家好,民族好,大家好,社會主義才能好,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經由改革開放40年,我們走過了經濟短缺的年代,走過了衣食溫飽的總體小康,正在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徵程。習近平總書記更是深刻指出,「新時代屬於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行進在新時代的徵程上,對每一個國民來說,你所奮鬥的地方,就是你心中的詩和遠方。你的努力,就是中國的努力;你的進步,就是中國的進步。而建立在全體國民不懈奮鬥之上的強大中國,必將最大程度地許每一個國民以更加美好的未來,讓每一個人都有出彩的機會。
(李開國,湖南省湘劇院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1956年考入湖南省湘劇院小演員培訓班;1978年,第一次登臺演出,從事戲曲行業至今已整整40年。)
這既是改革開放40年的內在邏輯,也是紅網時刻新聞片《你好,40年》所表達出的家國情懷。
你好,40年!這是一代又一代人深情的時代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