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前,在校門口等候接孩子的時候,一位家長突然問:「上次家長會上老師說對孩子不能溺愛,要寬嚴有度,要給孩子適當的愛,怎麼才能把握好尺度呢?」
「溺愛孩子的確不好,我們家孩子奶奶對孩子太溺愛,孩子被慣的不行,動不動就撒潑打滾,有一次我打了孩子一巴掌,奶奶整整一個星期沒理我,我們家孩子非毀在奶奶手裡不可。」
「溺愛孩子不好,動不動就打孩子也不對呀,孩子是用來疼的,不是用來打罵的。」
「說的沒錯,我家樓上多多的爸爸就對孩子太嚴厲,限制孩子這限制孩子那,孩子哪點稍微做得不好就動粗打罵,孩子見了爸爸像老鼠見貓似的。」
世上凡是都有有個度,愛孩子也是如此。對孩子過於嬌慣和溺愛,容易養成孩子唯我獨尊的壞脾氣;對孩子過於嚴厲,不僅會扼殺孩子的自信和個性,還會破壞親子關係;只有在度的範圍內愛孩子,孩子才能健健康康地成長,否則,就只能事與願違。
父母應該怎樣愛孩子
1、學習育兒知識更新育兒觀念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在沒有接受到新的育兒理論之前,每個人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是從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那裡學來的,儘管有的人從小受到父母粗暴且不恰當的教育的苦,也曾經發誓以後自己做了父母不會像父母那樣對待孩子,可是一旦當了父母之後,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自覺或不自覺的就變成了自己父母的模樣。原因很簡單,就是原生家庭那種教育觀念深刻在了你的腦子中。
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有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拿父母的威嚴壓制孩子,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不允許孩子說話,只強迫孩子聽從順從,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沒有膽小、懦弱、沒有自信,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畏手畏腳。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教育孩子也要與時俱進。要想跟上時代的發展,做合格父母首先就要多學習育兒知識,更新育兒觀念。
真愛孩子的父母,會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在孩子面前咄咄逼人、居高臨下、處處刁難、打擊指責;彼此間只有信任、鼓勵和理解!
2、給孩子適度的愛
鄰居兒子結婚,大姑子一家子來賀喜的時候,簡直把家都搬來了。嬰兒摺疊車、嬰兒摺疊床、寶寶衝奶粉用的純淨水、給寶寶洗臉、洗屁屁的盆等等,真不知道一輛車坐三代五個人那些東西是怎麼裝得下的。大姑子一家住了短短三天,大家真的開了眼界知道什麼是對孩子事無巨細無微不至的關愛了。
愛孩子人人都會,但是如何給孩子愛,這裡面就有了一定的學問。因為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愛往往都是傾其所有,尤其是第一次做父母,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把孩子捧在手心裡,不能看到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哪怕是屬於孩子正常的活動看到都心疼。比如:哭泣是小寶寶正常的運動,可是新手媽媽卻見不得寶寶的哭,有些新手媽媽一看寶寶哭自己就記得流眼淚。由於父母跟孩子血脈相連的特殊感情,總是視孩子如生命,這樣父母在愛孩子的時候往往就把握不好尺度。
要知道世上有種傷害卻叫做——無微不至。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知道如何把握好分寸。
如何給孩子適度的愛
1、根據孩子年齡特點適當施愛
大家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要真正愛孩子就要給孩子適度的愛,可是對於這個適度往往有許多搞不清楚。適度愛孩子說的「適度」,說白了就是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對孩子施愛。比如剛出生的小寶寶,沒有任何生存能力,這時候父母就要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孩子對生活環境的需求,孩子身體的不適等等,父母都要細心觀察,用心呵護,這樣小寶寶才能健健康康成長。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孩子學會了說話、走路,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孩子想自己做事情,這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愛,就不能像對待小寶寶那樣無微不至了,要根據孩子這一階段的年齡特點給孩子適當的愛。
2、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
上面談到根據孩子年齡特點給孩子適當的愛,例如:孩子在1歲前因為不會說話,聽見孩子哭的時候媽媽就要仔細觀察、分析、判斷孩子哭的原因,然後採取措施解決問題。
當孩子自己會說話的時候,孩子哪裡不適或遇到困難的時哭泣,父母就要讓孩子自己說原因,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
同理,當孩子自己會走路的時候,出門還總是讓大人抱著走,家長就要給孩子立規矩,告訴哈子走累了媽媽可以偶爾抱一會兒,大部分時間要孩子自己走;孩子在自己走的時候,要誇獎孩子長大了,有走路的本領了,並對孩子說只有自己走路才能展示本領,出門就讓媽媽抱是懶惰,懶惰是不好的表現,想當個最棒的寶,出去玩就要自己走路。不過,走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媽媽也可以抱抱讓寶寶休息一會兒。一般情況下,家長這樣引導,孩子都樂意去做。
不僅走路,孩子的吃飯、穿衣、洗臉、刷牙等等,只要是在孩子成長階段自己可以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要鼓勵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做不是父母在偷懶,而是正確的愛孩子。
3、尊重孩子的意願
我家寶寶爺平時對孩子特別疼愛,只要聽說寶寶想吃什麼立即去買,每次帶寶寶去超市都是滿載而歸,寶寶吃的喝的玩的應有盡有。儘管如此疼孩子,可是兩個寶寶卻都不喜歡爺爺。原因很簡單,爺爺脾氣暴躁,動不動大吼小叫不說,還喜歡強迫孩子。例如:寶寶吃飯的時候,他時不時的叫寶寶吃這吃那,寶寶不願意吃他就訓寶寶;寶寶明明說吃飽了,他非逼著讓寶寶再吃一口。
不僅吃飯如此,寶寶玩的時候也是一樣,寶寶正玩著拼火車軌道,他卻拿著識字卡片過去叫寶寶認字;寶寶玩正搭積木的時候,他卻端正樂高讓寶寶拼飛機。寶寶經常對我說,跟爺爺在一起很不舒服。
無論做什麼、玩什麼,只要孩子能樂在其中,那就是幸福。你認為什麼再好的東西,寶寶不喜歡都不好。
總之,父母給孩子對的愛,會讓孩子更容易延伸出對他人及世界的信任,並且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尊、自信;父母給孩子適度的愛,孩子不僅會舒服自在、陽光開朗,還會積極向上、勇於探索,將來長大以後也有出息。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聯繫即刪)
我是智慧奶奶蘇俠英,從事教學研究三十多年的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兩個孫子的奶奶,專注科學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的分享。希望這篇分享對您有所幫助,喜歡我文章的請關注,同時歡迎大家參與討論。這裡所發文章均為本人原創,不經過本人允許任何媒體不得轉載使用,違者必究。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