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有講究,如何給孩子適當的愛,智慧父母這樣做

2020-12-17 智慧奶奶蘇俠英

放學前,在校門口等候接孩子的時候,一位家長突然問:「上次家長會上老師說對孩子不能溺愛,要寬嚴有度,要給孩子適當的愛,怎麼才能把握好尺度呢?」

「溺愛孩子的確不好,我們家孩子奶奶對孩子太溺愛,孩子被慣的不行,動不動就撒潑打滾,有一次我打了孩子一巴掌,奶奶整整一個星期沒理我,我們家孩子非毀在奶奶手裡不可。」

「溺愛孩子不好,動不動就打孩子也不對呀,孩子是用來疼的,不是用來打罵的。」

「說的沒錯,我家樓上多多的爸爸就對孩子太嚴厲,限制孩子這限制孩子那,孩子哪點稍微做得不好就動粗打罵,孩子見了爸爸像老鼠見貓似的。」

世上凡是都有有個度,愛孩子也是如此。對孩子過於嬌慣和溺愛,容易養成孩子唯我獨尊的壞脾氣;對孩子過於嚴厲,不僅會扼殺孩子的自信和個性,還會破壞親子關係;只有在度的範圍內愛孩子,孩子才能健健康康地成長,否則,就只能事與願違。

父母應該怎樣愛孩子

1、學習育兒知識更新育兒觀念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在沒有接受到新的育兒理論之前,每個人教育孩子的方法都是從自己的原生家庭父母那裡學來的,儘管有的人從小受到父母粗暴且不恰當的教育的苦,也曾經發誓以後自己做了父母不會像父母那樣對待孩子,可是一旦當了父母之後,在管教孩子的時候,自覺或不自覺的就變成了自己父母的模樣。原因很簡單,就是原生家庭那種教育觀念深刻在了你的腦子中。

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有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拿父母的威嚴壓制孩子,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不允許孩子說話,只強迫孩子聽從順從,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沒有膽小、懦弱、沒有自信,無論做什麼事情都畏手畏腳。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教育孩子也要與時俱進。要想跟上時代的發展,做合格父母首先就要多學習育兒知識,更新育兒觀念。

真愛孩子的父母,會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在孩子面前咄咄逼人、居高臨下、處處刁難、打擊指責;彼此間只有信任、鼓勵和理解!

2、給孩子適度的愛

鄰居兒子結婚,大姑子一家子來賀喜的時候,簡直把家都搬來了。嬰兒摺疊車、嬰兒摺疊床、寶寶衝奶粉用的純淨水、給寶寶洗臉、洗屁屁的盆等等,真不知道一輛車坐三代五個人那些東西是怎麼裝得下的。大姑子一家住了短短三天,大家真的開了眼界知道什麼是對孩子事無巨細無微不至的關愛了。

愛孩子人人都會,但是如何給孩子愛,這裡面就有了一定的學問。因為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愛往往都是傾其所有,尤其是第一次做父母,從孩子呱呱墜地那一刻起,就把孩子捧在手心裡,不能看到孩子受一點點委屈,哪怕是屬於孩子正常的活動看到都心疼。比如:哭泣是小寶寶正常的運動,可是新手媽媽卻見不得寶寶的哭,有些新手媽媽一看寶寶哭自己就記得流眼淚。由於父母跟孩子血脈相連的特殊感情,總是視孩子如生命,這樣父母在愛孩子的時候往往就把握不好尺度。

要知道世上有種傷害卻叫做——無微不至。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知道如何把握好分寸。

如何給孩子適度的愛

1、根據孩子年齡特點適當施愛

大家都知道溺愛孩子不好,要真正愛孩子就要給孩子適度的愛,可是對於這個適度往往有許多搞不清楚。適度愛孩子說的「適度」,說白了就是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對孩子施愛。比如剛出生的小寶寶,沒有任何生存能力,這時候父母就要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孩子對生活環境的需求,孩子身體的不適等等,父母都要細心觀察,用心呵護,這樣小寶寶才能健健康康成長。

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孩子學會了說話、走路,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孩子想自己做事情,這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愛,就不能像對待小寶寶那樣無微不至了,要根據孩子這一階段的年齡特點給孩子適當的愛。

2、給孩子提供鍛鍊的機會

上面談到根據孩子年齡特點給孩子適當的愛,例如:孩子在1歲前因為不會說話,聽見孩子哭的時候媽媽就要仔細觀察、分析、判斷孩子哭的原因,然後採取措施解決問題。

當孩子自己會說話的時候,孩子哪裡不適或遇到困難的時哭泣,父母就要讓孩子自己說原因,引導孩子用語言表達。

同理,當孩子自己會走路的時候,出門還總是讓大人抱著走,家長就要給孩子立規矩,告訴哈子走累了媽媽可以偶爾抱一會兒,大部分時間要孩子自己走;孩子在自己走的時候,要誇獎孩子長大了,有走路的本領了,並對孩子說只有自己走路才能展示本領,出門就讓媽媽抱是懶惰,懶惰是不好的表現,想當個最棒的寶,出去玩就要自己走路。不過,走累了可以休息一會兒,媽媽也可以抱抱讓寶寶休息一會兒。一般情況下,家長這樣引導,孩子都樂意去做。

不僅走路,孩子的吃飯、穿衣、洗臉、刷牙等等,只要是在孩子成長階段自己可以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要鼓勵讓孩子自己去做,這樣做不是父母在偷懶,而是正確的愛孩子。

3、尊重孩子的意願

我家寶寶爺平時對孩子特別疼愛,只要聽說寶寶想吃什麼立即去買,每次帶寶寶去超市都是滿載而歸,寶寶吃的喝的玩的應有盡有。儘管如此疼孩子,可是兩個寶寶卻都不喜歡爺爺。原因很簡單,爺爺脾氣暴躁,動不動大吼小叫不說,還喜歡強迫孩子。例如:寶寶吃飯的時候,他時不時的叫寶寶吃這吃那,寶寶不願意吃他就訓寶寶;寶寶明明說吃飽了,他非逼著讓寶寶再吃一口。

不僅吃飯如此,寶寶玩的時候也是一樣,寶寶正玩著拼火車軌道,他卻拿著識字卡片過去叫寶寶認字;寶寶玩正搭積木的時候,他卻端正樂高讓寶寶拼飛機。寶寶經常對我說,跟爺爺在一起很不舒服。

無論做什麼、玩什麼,只要孩子能樂在其中,那就是幸福。你認為什麼再好的東西,寶寶不喜歡都不好。

總之,父母給孩子對的愛,會讓孩子更容易延伸出對他人及世界的信任,並且能讓孩子感覺到自尊、自信;父母給孩子適度的愛,孩子不僅會舒服自在、陽光開朗,還會積極向上、勇於探索,將來長大以後也有出息。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聯繫即刪)

我是智慧奶奶蘇俠英,從事教學研究三十多年的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多平臺優質育兒領域原創作者,頭條青雲計劃獲獎者。兩個孫子的奶奶,專注科學育兒知識、親子教育經驗的分享。希望這篇分享對您有所幫助,喜歡我文章的請關注,同時歡迎大家參與討論。這裡所發文章均為本人原創,不經過本人允許任何媒體不得轉載使用,違者必究。謝謝合作!

相關焦點

  • 做一個「不愛」孩子的父母,才能讓孩子更孝順如何判斷?
    作為父母,我們為了孩子做這一切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但是有時我們不能為了這些理所應當而失去應有的理智,孩子的成長不僅僅需要這些外在的物質,更需要家庭愛的教育。 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孩子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但是作為一名家長,一名教育工作者,一位看慣了現在孩子的種種粗野的行為的老師,我更希望我們能夠將孩子培養成一名孝順懂事的孩子。
  • 做智慧父母 陪伴孩子健康成長——《如何成為孩子的「神助攻...
    如何解決孩子健康成長的問題,讓更多的父母成為智慧父母,是這個社會的責任。2020年11月22日上午,煙臺開發區圖書館新時代城市書房邀請樊登讀書會開發區分會的田甜老師對《如何成為孩子的「神助攻」》這本新書開展了閱讀分享活動。
  • 孩子愛發脾氣、動手打人,高情商的父母這樣做
    這讓我想起另一則新聞:江蘇一個男孩因為調皮弄壞了飯店裡的餐具,媽媽替他賠償後訓斥了幾句,結果這個孩子就開始憤怒地打媽媽,掐媽媽脖子。孩子愛發脾氣,一點不高興就哭鬧、煩躁不安在成長過程中是正常的現象,但用動手打人這種暴力的方式表達情緒顯然是不對的。究其根源,是父母沒能正確引導孩子學會如何發洩和疏導情緒。
  • 父母十種愛的表現 最受孩子歡迎
    第一件 臨睡前給我一個吻  孩子臨睡前的一個吻,孩子遇到困難時輕拍他們肩頭的手,孩子受了委屈時一個溫暖的懷抱,孩子回家時的一個問候,還有一句「爸爸媽媽愛你」的表達。這是數十名孩子表示想要的愛的方式。
  • 如何給孩子正確的愛?給予孩子真切的愛,學會理解愛
    關愛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為了培養孩子愛老敬老的美德,重陽節幼兒園開展了一個「感恩養育情,大聲說出我愛你」的專題活動,記錄家裡發生的溫馨小故事。我們親手為年邁的父母做一頓飯,讓孩子在我們的言傳身教中學習對長輩的關心敬愛之情。
  • 新時代下父母如何讓愛與智慧同行?"新家庭•智慧愛"給你答案
    本次論壇以"新家庭•智慧愛"為主題,邀請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新時代下父母如何讓愛與智慧同行,交流分享世界各國家庭教育的理念、經驗。只有這樣,只有朝著這個方向堅定前行,我們的教育才可能越來越接近理想。尤其是在當下,對於廣大父母來說,與愛的情感相比可能更需要智慧。也只有擁有足夠的教育智慧,父母才能有真正的愛。愛應該與智慧同行,愛才有深邃雋永的價值。智慧應該與愛同行,智慧才有生命的溫度。讓愛與智慧同行,是我們在任何教育活動中必須做出的選擇,更是我們推進家庭教育的不二法門,值得我們特別關注與踐行。"
  • 孩子「爭風吃醋」咋辦?建議「智慧愛」化解甜蜜的煩惱
    自二孩政策正式實施後,斌斌的媽媽張女士計劃再生個孩子,不過,這遭到了斌斌的反對。斌斌的思想工作還沒做通,張女士已經意外懷孕了。本以為有十個月的緩衝期可以讓斌斌接受,然而令張女士沒想到的是,新問題出現了:月子期間,由於張女士身體需要恢復,剛出生的小傢伙嗷嗷待哺,她實在沒有多餘的精力和體力照顧斌斌。每當斌斌哭鬧時,張女士都會要求斌斌獨立。這讓斌斌錯以為爸爸、媽媽只愛妹妹。
  • 吳京扮大象,孫儷養小雞,為什麼有智慧的父母都愛陪孩子玩?
    相比以往父母的刻板嚴肅,現在的父母更多地展現出了愛玩愛鬧的一面。估計大部分父母會以「太麻煩」或者「小動物有細菌」為由拒絕孩子,但是孫儷卻沒有這樣做。她為了「孩子們說想看看會不會孵出小雞」,21天前從農場帶回來28個雞蛋放到孵化器裡,小雞們真的在11月30日開始陸續破殼而出。
  • 孩子叛逆難管教?學做「權威型父母」,「愛」和「規矩」同時兼得
    對待孩子,光靠強硬手段也是不行的,軟硬兼施效果才會更好,所以說父母要做"權威型"的,既有權力,也能夠民主,給孩子簡單的自由,讓孩子能夠在"愛"的環境之下去學會掌握規矩。那麼,"權威型父母"到底是怎樣的?應該如何成為權威型的父母呢?孩子叛逆不聽管教?
  • 愛給孩子貼標籤?孩子心裡也有高低分父母標準,莫做娃討厭的父母
    「我家孩子一點不聽話」、「我家孩子可乖了,幼兒園老師都誇她」、「我家孩子在家裡好勤快,經常幫我們做家務」,聽話、乖巧、勤勞這些都是父母給孩子貼上的標籤,父母用這些標籤給孩子做了一把尺子,用來衡量他們是「好孩子」還是「壞孩子」。但父母在用這些標準衡量孩子時,有沒有想過孩子的心裡也有一把衡量「好父母」和「壞父母」的尺子呢?
  • 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孩子愛打人,父母該怎麼辦?
    文丨禾禾媽媽各位父母是不是也存在這樣的困惑?孩子無論是在幼兒園還是在小區裡玩耍,喜歡別人的玩具,別人不給,他就直接搶,搶不著的話,就開始動手打人、踢人或者推人,並且不分輕重。其實導致孩子形成愛打人行為的原因有很多,不過主要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種:1.家庭教育方式存在問題有研究表明,孩子的攻擊性行為與家庭教育模式有關係,愛打人的孩子,一般來自這兩種家庭。
  • 智慧的愛,是讓孩子如天上的飛鳥——自閉症譜系孩子如何提升能力
    父母有智慧的愛,獨立思考和開放性思維,允許孩子走一條特立獨行的人生路,誰說自閉症譜系的人生不是幸福快樂的人生呢!智慧的愛,是讓孩子如天上的飛鳥有智慧的愛在於放飛,讓他做自己聖經馬太福音有言: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它。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
  • 孩子總愛模仿大人?愛模仿的孩子更聰明,這樣來引導讓孩子更優秀
    比如,孩子突然間就會用髒話罵人,或者突然間就學會了摔東西、擺臭臉,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世界上千萬種事物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這也就令不少家長開始擔憂孩子愛模仿的行為,萬一孩子模仿的對象並不是正確的,那孩子會不會也養成不良的習慣呢?所以抓住孩子模仿的關鍵時期,並且適當的引導能讓愛模仿的孩子變得更加的聰明,也會變得更加的優秀。
  • 好爸媽勝過好老師,卓爾不凡的孩子來源於生活點滴的智慧與愛
    耳熟能詳的孟母,為了給孩子良好的周遭環境,不惜浩浩蕩蕩舉家搬遷3次。相比現今社會,知識觸手可及,作為父母只要多讀一本好書,多看一篇好文章,也會有孟母的效果,豈不讓人喜不自禁。如何提高愛的質量,是為人父母的一場永不止息的修行。但總還是有跡可循有理可依,先搭個好框架。
  • 孩子不愛讀書怎麼辦?這樣做,孩子一定會愛上閱讀
    如今,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意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當很多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在認真讀書時,再看看自家只知道瘋玩兒的孩子,是不是很發愁,為什麼好孩子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我家的孩子為什麼就不愛讀書?別著急,做好以下幾點會讓孩子愛上閱讀。
  • 睿智燈塔-孩子不愛打招呼怎麼辦,如何讓孩子變得有禮貌
    孩子不愛打招呼怎麼辦?每個家長都想要一個懂事、有禮貌的好孩子,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如願,經常有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特別沒有禮貌,不僅不愛打招呼,甚至見到別人還往大人身後躲,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如何讓孩子變得有禮貌呢?昨天出門買東西,碰巧遇見鄰居帶著孩子在公園遛彎,和鄰居打了個招呼。
  •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是儘早讓孩子獨立,營地教育是給孩子的一份愛
    英國心理學家西爾維亞說過一句很走心的話: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營地教育讓孩子邁出獨立的一步成偉鋒本人非常認同這樣的教育理念,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以他獨立的人格,面對他的世界。
  • 父母與孩子,是一場愛的輪迴
    很感動,僅僅只幾分鐘、沒有一句臺詞的動畫短片,孩子能關注到父母的不易,看來孩子對於感恩有了自己的認識。1.短片內容簡介:單親爸爸和小女孩相依為命。爸爸是一名修鞋匠。小女孩有一個大大的夢想,就是當一名太空人,希望長大後能到月球上。爸爸給女兒做了一雙閃亮的靴子,上面有火箭的標誌。女孩很開心,穿上這雙鞋子,她快樂地跑著,想像著自己站在月球上。時間一天天過去,女孩慢慢長大,爸爸給她修補著她一雙雙鞋子。
  • 「三維」於漪:一輩子學做老師 愛孩子就有智慧
    「三維」於漪:一輩子學做老師 愛孩子就有智慧 2008年12月31日 10:52 來源:解放日報   愛孩子就有智慧  「現在的老師,比我年輕時難做多嘍!」於老師說。  於老師做班主任時,家長把孩子交到她手上,說的是「孩子託付給老師您了,只要他學好文化、學好做人,我們全家都感激您!」但時下,不少家長認為送孩子上學是出錢購買服務,學校和教師不再有神聖感。獨生子女的溺愛,也給學校教育造成困難。
  • 愛閱讀的孩子更聰明,父母不要再忽視,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要趁早
    首先是父母對孩子閱讀的忽視。每天工作那麼忙、回到家還有做不完的家務,孩子的作業又那麼多,哪有時間讀課外書,是很多父母的心聲。父母忽視閱讀的重要性,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讀書的環境,沒有激發孩子讀書的興趣,孩子自然不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