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遺墨系列(4):清·沈瑤池《鐵拐李》中堂「組圖」

2020-12-13 臺海網

廈門市博物館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個博物院就是一個大學校。要把凝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的指示時,堅持致力於閩臺兩岸珍貴文物的收藏、保護、研究和陳列。「臺海遺墨」系列甄選館藏的閩籍或活躍於閩臺兩地的書畫家作品,進一步解讀作品內涵,「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帶來美的享受和藝術薰陶,帶來閩臺一家親的歷史啟迪。

清 沈瑤池《鐵拐李》中堂

——————————————

清沈瑤池《鐵拐李》中堂

紙本,縱107釐米,橫53釐米

作品賞析

此中堂所畫人物為鐵拐李仙人。畫中仙人蓬頭垢面,身背一鬥笠,肩上扛一杖,杖上系一袋,袋中裝有草藥與醫書,有著色。此仙神態笑容可掬,似佇立回眸。粗筆寫意,衣紋頓挫,線條硬朗,落墨沉著渾厚,有野逸之氣,與黃慎繪畫風格相似。此畫左上有行書款:「□作此畫樂陶然,古松沈瑤池」。鈐二印,印已蛀損。

鐵拐李是中國民間傳說的「八仙」之首,是人物畫中常見的題材之一。民間繪畫中的鐵拐李人物形象多蓬頭垢面,身拄鐵拐、肩串葫蘆,亦仙亦丐。通過對人物外在形象的描繪,塑造了一個逍遙自在、我行我素的仙人形象。此畫作者通過畫鐵拐李來託物言志,以形寫神,揭示了自己內心世界,抒發不拘的情感,這與沈瑤池本人的性格相符。

清沈瑤池《鐵拐李》中堂

作者其人

沈瑤池(1736—1795),字古松,福建詔安人。清代著名畫家,是詔安畫派的代表人物。沈氏擅畫人物、花鳥,尤擅畫鷹。他的人物畫師承「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多取材漁翁、名士、乞丐等社會底層的人民生活,也常作道、佛畫像,用筆沉雄蒼勁,所畫人物均形神兼備。沈氏淡泊名利,朝廷徵召而不赴任,以布衣終老,賣畫為生,晚年寓居廈門。

沈瑤池作品流傳甚廣,福建省博物院藏有其所繪《人物圖》,紙本設色,所畫人物亦為鐵拐李。

+End+

相關焦點

  • 臺海遺墨系列(6):清·陳榮瑞《墨竹》「組圖」
    「臺海遺墨」系列甄選館藏的閩籍或活躍於閩臺兩地的書畫家作品,進一步解讀作品內涵,「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帶來美的享受和藝術薰陶,帶來閩臺一家親的歷史啟迪。清 陳榮瑞《墨竹》——————————————紙本縱166釐米橫42釐米落款詳圖
  • 臺海遺墨系列(8):清 彭楚漢《墨梅圖》
    「臺海遺墨」系列甄選館藏的閩籍或活躍於閩臺兩地的書畫家作品,進一步解讀作品內涵,「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帶來美的享受和藝術薰陶,帶來閩臺一家親的歷史啟迪。清 彭楚漢《墨梅圖》作品賞析此幅作品為紙本,縱73釐米,橫41.6
  • 臺海遺墨系列(1):王建章寫意淺設色山水冊頁「組圖」
    「臺海遺墨」系列甄選館藏的閩籍或活躍於閩臺兩地的書畫家作品,進一步解讀作品內涵,「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帶來美的享受和藝術薰陶,帶來閩臺一家親的歷史啟迪。王建章寫意淺設色山水冊頁作品賞析王建章,生卒年不詳。
  • 臺海遺墨系列(10):清 吳東槐設色《八仙圖》屏幅
    「臺海遺墨」系列甄選館藏的閩籍或活躍於閩臺兩地的書畫家作品,進一步解讀作品內涵,「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帶來美的享受和藝術薰陶,帶來閩臺一家親的歷史啟迪。清·吳東槐設色《八仙圖》屏幅作品賞析此幅作品為紙本,縱125釐米,橫57釐米。
  • 臺海遺墨系列(16):清末民國 林嘉工筆設色花鳥四屏幅
    [新聞頁-臺海網] 館藏珍品 臺海遺墨 廈門市博物館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個博物院就是一個大學校。 「臺海遺墨」系列甄選館藏的閩籍或活躍於閩臺兩地的書畫家作品,進一步解讀作品內涵,「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帶來美的享受和藝術薰陶,帶來閩臺一家親的歷史啟迪。
  • 臺海遺墨系列(16):清末民國 林嘉工筆設色花鳥四屏幅
    館藏珍品 臺海遺墨廈門市博物館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個博物院就是一個大學校。「臺海遺墨」系列甄選館藏的閩籍或活躍於閩臺兩地的書畫家作品,進一步解讀作品內涵,「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帶來美的享受和藝術薰陶,帶來閩臺一家親的歷史啟迪。
  • 臺海遺墨系列(15):清末民國 葉鏡鎔《水墨蘭花》立軸
    館藏珍品 臺海遺墨廈門市博物館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個博物院就是一個大學校,要把凝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指示的同時,堅持致力於閩臺兩岸珍貴文物的收藏、保護、研究和陳列。
  • 臺海遺墨系列:清末民國 林嘉工筆設色《竹林七賢圖》大中堂
    館藏珍品 臺海遺墨廈門市博物館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個博物院就是一個大學校。「臺海遺墨」系列甄選館藏的閩籍或活躍於閩臺兩地的書畫家作品,進一步解讀作品內涵,「品畫先神韻,論詩重性情」。帶來美的享受和藝術薰陶,帶來閩臺一家親的歷史啟迪。
  • 館藏珍品丨臺海遺墨系列(14):清末民初 鄭煦工筆設色人物屏幅
    館藏珍品 臺海遺墨廈門市博物館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一個博物院就是一個大學校。要把凝結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指示的同時,堅持致力於閩臺兩岸珍貴文物的收藏、保護、研究和陳列。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鐵拐李
    那神秘的大葫蘆裡裝的可是治病救人的靈丹妙藥,鐵拐李成為人們敬拜的藥王和藥仙。其次是親民,與百姓為伍,與百姓聯繫最緊密的吉祥神、喜神。鐵拐李,姓氏名誰,來自何處,眾說紛紜,沒有統一而權威的定論。他的姓名就有七個之多,而他的出處也有六七種說法。相傳名為李凝陽,或李洪水,或名李玄,字拐兒,自號李孔目。生卒年約公元前418-326年。
  • 故事:鐵拐李行善
    鐵拐李行善一位穿著破衣爛衫的矮個子在街心跳著叫罵。  臥倚在大門口的鐵拐李把最後一口粥喝掉,又伸出長舌頭把破碗底兒舔乾淨了,這才晃晃悠悠地站起來。他盯著嘴歪眼斜的矮個子,問:「你是誰?我沒有得罪你吧?」  矮個子厭惡地朝地上吐了口唾沫,說:「臭叫花子,沒你的事兒,滾開,我二毛是來找大毛算帳的。」
  • 鐵拐李問小孩幾歲姓什麼,小孩說了一個謎語,難倒了鐵拐李
    鐵拐李問小孩幾歲姓什麼,小孩說了一個謎語,難倒了鐵拐李八仙過海的故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這八位神仙都是神通廣大,法力無邊。鐵拐李可以稱得上是「八仙之首」,雖然腿腳不怎麼好使,整天拄著一支鐵拐。這一天,他拄著鐵拐來到風景秀麗的峨眉山。很快就被這裡的景色吸引住了,山上山下欣賞不夠。正在這時,遇到一個小男孩在一棵樹下遊玩。天氣太熱,鐵拐李也來到樹下乘涼。小男孩對鐵拐李的寶葫蘆產生了興趣,就走到鐵拐李跟前,好奇地摸了摸葫蘆問鐵拐李:「老大爺,你這大葫蘆裡面裝的是酒嗎?」鐵拐李笑呵呵地說:「別人的葫蘆裡裝酒,我這個葫蘆可是寶葫蘆,裡面裝的可都是寶貝呀!」
  • 「超百科0690」「李」的語源是什麼?
    字形2、4、6所從「木」旁形體稍變(中豎筆畫收縮)。本義是果樹名。《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者,夏得陰其下,秋得其實。」 《史記·李將軍列傳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指李樹的果實。《說文》:「李,果也。」
  • 八仙中的鐵拐李在民間的傳說
    便把魂附到自己的身體上,鐵拐李活了。這時他的徒弟從家中趕回來,見洞裡沒了師父的身體,又發現有血跡,他也順著那血跡一路找來,見到師父這個樣子,嚇得倒頭便拜,鐵拐李扶起徒兒道:"我不會與自己的外貌去計較,容貌只不過是表面的東西,是給外人看的,重要的是你的內心,你必須有一顆真誠求道的心。如果因為外貌醜陋這件事情怪罪與你,那就違背了我求道的初衷。」
  • 「鐵拐李」下凡,抗疫在隆昌!
    「鐵拐李」下凡,抗疫在隆昌! 「我是隆昌「原創版權作品未經授權 嚴禁轉載民間傳說八仙之首的鐵拐李
  • 八仙中的老大——鐵拐李
    最出名的就是八仙,像鐵拐李 漢鍾離 呂洞賓 何仙姑等八位,為什麼他們就是草根神仙?因為這幾位都不是那麼高大上,而且都是來自凡人。八仙每個人成仙得道都經歷一番磨練,其中這方面最不容易的,比如說八仙之首鐵拐李。
  • 眉山古橋:丹稜鐵拐李腳踩安橋
    眉山古橋丹稜鐵拐李腳踩安橋位於丹稜縣仁美鎮高河村境北的安橋,橫跨安溪河。而安橋的最大特點是有幾個拐角:從左到右,第1、2個橋墩保持原狀,第3、4個橋墩往上遊移動,第5、6個橋墩向下遊移動,第7個橋墩向上遊移動,第8、9個橋墩又保持原狀。這9墩經此移動變形後,10跨橋面就形成4個「之」字拐,並且兩兩呈一直線。傳說很久以前,安溪河南岸居住著安姓大族。隨著生產發展,部分安姓人家搬遷到安溪河北岸居住,而十幾丈寬的安溪河卻成了兩岸交往的一道障礙。
  • 拋棄臭皮囊的鐵拐李
    魁星大概算得上一個,還有就是位居八仙之首的鐵拐李了。 李鐵拐不僅容貌醜陋,還瘸了一條腿。他為什麼以這樣一副容貌出現在世人面前呢?若追溯緣由,就要從他的傳說中開始探索了。李鐵拐又稱鐵拐李、鐵拐先生,為八仙中資格最老的一位。關於他的傳說很多,名號亦如此,比如有人稱他為李玄,也有稱他李凝陽、李孔目、李洪水等。
  • 造夢西遊3八仙過海魔鐵拐李副本玩法攻略詳解
    造夢西遊3八仙過海之魔鐵拐李副本 進入遊戲之後在右上角可以看到「八仙過海」的副本,每天可以免費挑戰一次哦。 P.S.每次更新八仙將更換一位八仙boss讓大家來挑戰。V7.0版本更新,出現的八仙將是魔鐵拐李 2、副本裡面可以購買青龍劍進行戰鬥 3、新增群組活動一卡通獎勵禮包,在世界地圖左上角可以領取,只有在一卡通活動獲獎名單中出現的玩家才能領取哦。 4、注意:挑戰時要特別小心別從船上掉下去,掉下海就會挑戰失敗。
  • 民間故事:鐵拐李偷鍋還鍋
    鐵拐李當初也是一個凡人,他老爹老媽在世的時候,家裡窮得很,穿一件爛皮褲,白天當褲子,夜裡當被子,冬天毛朝裡,夏天毛朝外。有一年大旱,顆粒無收,父親自殺了,母親哭瞎了眼。鐵拐李哭了幾天,也哭不出什麼辦法,就拐著腿去討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