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風雨徵程,90年成就輝煌。南昌大學二附院是這片紅土地上健康的捍衛者,是4500萬贛鄱人民心目中最溫暖的醫療朋友!
贛鄱醫首 創業維艱
1927-1949
在古老的英雄城南昌,1927年凌晨的一聲槍響,翻開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歷史的豐碑記錄了祖國成長的風風雨雨,歲月鐫刻的不僅僅是風雨如晦的近代發展史,也見證著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伴隨著歷史的興衰榮辱,在歲月的變遷中,勇立時代潮頭。
1927年 5月 南昌市府撥給馬家池房屋為南昌市立醫院院址。
7月 南昌市立醫院正式成立。
1934年 6月21日 將原南昌市立醫院加以擴充改建為省立醫院。
1939年,日軍佔領南昌,省立醫院隨省政府先撤至吉安市北門街(友誼路)的胡公祠作為臨時醫院,約2~3個月後,再遷泰和縣。院址設在泰和縣西郊外上街的百人科第(現是泰和縣第七中學校址),建築了臨時病房四幢。每年門診約在3萬餘人次,入出院3~4千人次。
1944年12月,由於蓮花、永新一帶戰事告急,省立醫院又遷往興國短暫停留後,即遷往寧都,遷至寧都縣後,醫院以原寧都鄉村師範學校(環西路36號,現為寧都縣中學)為院址,接受傷員及民眾的就診和住院治療。
1945年 10月6日,抗戰勝利後,省立醫院隨同民國省政府遷返南昌原址(現址)。時任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江西分署署長蔡孟堅題詞:「益宏康濟」。
1949年5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南昌,解放軍代表接管了國民黨江西省政府衛生處。此時作為衛生處直屬的江西省立醫院更名為江西省立南昌人民醫院。
曲折前行 厚德濟世
1950-1978
1955年,江西醫學院對臨床各學系進行改組,在附屬醫院建立了9個臨床教研組,興建了理療室和教學手術室各1棟房屋。江西醫學院醫療系首屆同學畢業。
1958年6月12日,更名為江西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1972年 5月
江西醫學院遷回南昌後,恢復南昌市人民醫院與江西醫科大學的隸屬關係,醫院更名為江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11月14日
江西醫科大學恢復為江西醫學院。江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恢復為江西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1980年,新建的住院部大樓落成,全院病床數由420張增至530張。
1982年,建立了江西省第一個心血管疾病研究室和江西省眼科研究室。
1986年1月,召開了首屆職工代表大會,成立了醫院第一屆工會委員會。
1988年1月,醫院被評為江西省「六好文明」醫院。
1998年12月,醫院被衛生部授予「抗洪搶險救災防病先進集體」稱號。
2002-今
自2002年以來,醫院搶抓機遇,保持較快發展速度。尤其是隨著人性化的門診大樓、現代化的住院樓等先後落成,綜合樓改造完成,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開啟了醫院發展新紀元。
2014年,在三甲覆審迎評工作中,受到了國家隊專家以及江西省衛生計生委的高度評價和充分肯定。
醫院的主要醫療指標名列全省前茅,以心臟及血管疾病介入診療、人工耳蝸植入治療等為代表的醫療新技術填補了多項省內空白;臨床教學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醫學人才;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為標誌的臨床科研取得新的進展,通過創建研究型醫院提升了核心競爭力;實行精細化管理,提升了群眾滿意度和職工幸福度,煥發出全新的生機與活力。
一座能更好的滿足南昌及周邊地區醫療需求的現代化的新院正在紅角洲新區興起,建成後將成為全省最大的醫療綜合體。新院建設是醫院發展史上一個重要裡程碑,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將在新的起點上,銳意進取邁步前行,開啟江西醫療界新華章。
供稿: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責編:羅娜、帥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