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偕行的中國醫療保障制度(下)

2020-12-13 健康界

來源:中國醫療保險

作者:王東進  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會長

本文上篇已於8月15日發布在本公眾號,點擊閱讀:與時偕行的中國醫療保障制度(上)

回顧中國醫保制度70年演進發展的歷史,不僅可以讓我們懂得中國醫保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且讓我們學到了許多在書本上(尤其是外國的書本上)學不到的真學問、大學問。中國醫保制度70年演進發展的歷史成就和寶貴經驗,使我們懂得今日之醫保制度來之不易,是幾代人終日乾乾、孜孜以求、奮力拼搏,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的結果,是幾代人嘔心瀝血、千辛萬苦幹出來的。對我們今天的醫保人來說,既是豐厚的物質基礎,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給予我們許多彌足珍貴的教益和啟示。其中最為深刻的啟示,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要解決好中國人民的醫療保障問題,根本在制度,出路在改革,關鍵在管理,依歸在法治。

(六)

中國醫保制度70年演進發展有4個重要的特徵:

一是時代性。始終與時代同行,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服從服務於國家工作中心和大局。

二是實踐性。始終堅持從我國的基本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在實踐中探索路徑、把握規律、選擇制度模式、完善政策體系,在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計劃經濟時期是如此,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期和社會主義新時代更是如此。

三是漸進性。始終堅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穩中求進的原則,確保在國家大局穩定,堅持在國家、企業(單位)、個人可承受的前提下,適時適度地推進和調整醫保改革舉措和相關政策。

四是創新性。無論早期的農村「醫社結合」「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赤腳醫生制度」,還是後來的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制度、「新農合」、城鎮居民基本醫保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制度,都是來自地方,來自基層的創造,體現的是中國智慧,中國辦法(在國際上是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現成經驗可搬可套的),走的是一條中國特色自主創新的醫保之路。

(七)

中國醫保制度70年的演進發展,蹚出了一條在擁有近14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何保障全體人民的醫療保障和健康需求的具有中國特色、中國智慧的道路。若論中國醫保改革的成就和經驗,建立起全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這是最大的成就,也是最根本的經驗。全民基本醫保制度所以能經得起時間檢驗,20年來一直保持穩健運行的態勢,主要得益於10個堅持:

1.堅持把保障人民的基本醫療需求和健康權益作為醫保制度建設、改革、發展的基本立足點和落腳點。

2.堅持在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各級各部門通力合作,充分動員群眾廣泛參與。充分發揮我們的制度優勢、政治優勢、體制優勢(就是常說的「集中力量辦大事」),充分發揮好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

3.堅持試點先行,「摸著石頭過河」。通過試點檢驗思路和政策,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把握規律、完善政策體系,為全面實施奠定思想基礎、實踐基礎、制度基礎和群眾基礎。

4.堅持「頂層設計」與基層創造有機結合,統籌謀劃,分步實施,先易後難,梯次推進。

5.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的辯證統一,基本制度、大政方針集中統一,實施路徑、具體標準因地制宜。

6.堅持廣覆蓋(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指導方針,逐步建成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為主體,以企業補充保險、公務員醫療補助、商業健康保險為補充,社會醫療救助為託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

7.堅持制度建設與加強管理兩手抓。(牢固樹立「三分政策七分管理」和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的理念),始終把握「三二一」(醫保三個目錄,兩個定點,一個結算辦法)和「兩線一段」(醫保基金起付線、封頂線和共付段)等管理方式不動搖、不放鬆。

8.堅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結餘」的醫保基本管理原則,不斷完善和提高防範制度風險、道德風險、社會風險的體制機制和能力,確保基金完整安全和制度可持續發展。

9.堅持把支付制度和方式的改革作為永恆主題和中心環節(俗稱「牛鼻子」「總閘門」),不斷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有效發揮醫保的基礎性作用和調節性功能。

10.堅持把完善醫保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推進經辦機構改革、提高醫保隊伍綜合素質作為關鍵環節常抓不懈。

(八)

中國醫保制度70年演進發展取得的傑出成就,已是有目共睹的客觀事實。即使是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和計劃經濟時期的勞保、公費醫療和農村合作醫療、赤腳醫生制度,以及動員全民參與的愛國衛生運動,公共衛生服務制度等,雖然受到特定的歷史條件、體制環境和認識水平的制約,存在諸多不足、缺陷和弊端,但畢竟是前進中、發展中的問題,是支流,「瑕不掩瑜」。在長達30多年的時間裡,為確保國有企業職工和機關事業單位員工的身體健康,為緩解廣大農村缺醫少藥的矛盾,為農民群眾提供一定程度的醫療互助保障等,發揮了歷史性的積極作用,而且也為後來的醫保制度改革,建立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全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奠定了基礎、提供了鏡鑑。

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特殊性、複雜性(國家大、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水平低、發展不平衡、地域之間差異大等),加上醫療保障制度自身的複雜性、艱巨性(與經濟社會關聯度極強,牽涉利益主體多,涉及專業領域多,不確定性、不可預見性、難以掌控的因素多,管理環節多、管理鏈條長,基金的有限性和健康需求的無限性的矛盾突出,平衡難度大,反欺詐、防範制度風險、道德風險、社會風險,確保基金完整安全的任務異常艱巨),在演進發展中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甚至弊端,是在所難免的。即使是全民醫保制度建立起來後,即使是相對比較規範的職工醫保制度,也還存在一些缺陷和弊端(譬如公平性不足,保障質量不夠高,公共服務離人民的要求還有一定距離,等等)。雖然這是發展中的問題,是「一個指頭與九個指頭」的關係,但是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實事求是地正視這些問題,並通過繼續深化改革,補短板、強弱項、不斷完善制度體系,才能使中國醫保制度日臻完善、成熟、定型。

從現行醫保制度的運行狀況看,有如下6個問題,是帶有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的,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亟待深入研究解決:

1.就全國來說醫保制度尚不統一、不完善,更談不上成熟與定型。城鄉居民醫保制度要素、運行機制(尤其是籌資與責任分擔機制、保障與待遇調整機制等基礎性、關鍵性機制)不規範、不健全,權責不夠清晰,個人繳費與國家補助比例失當,存在一定程度的泛福利化傾向,給制度的公平、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即使相對規範的城鎮職工醫保制度,由於受歷史條件和認識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制約,也還存在一些值得進一步研究解決的問題。諸如一個時期討論、爭議較多的個人帳戶存廢、是否開展門診統籌、退休人員是否繳費、是否取消最高支付限額(封頂線)、大病保險如何完善、如何提高統籌層次(是市級、省級還是全國統籌?)以及是否將職工醫保與居民醫保「合二為一」(成為全國統一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等等。需要本著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態度進行全面系統深入的研究。但這屬於大政方針的範疇,應當由國家層面適時審慎地予以定奪決策,地方不可自行其是,不然對大局不利。

2.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不同制度之間,在獲得醫療保障的機會、範圍、質量、水平等方面,既存在不平衡的矛盾,也存在不充分的問題。特別是全國還有幾千萬新經濟組織和新業態從業人員尚未納入醫保範圍(制度是覆蓋全民的,而實際上並未達到應保盡保)。城鄉居民醫保個人繳費與城鎮職工醫保相比要少很多(大體是後者的1/8-1/10),而保障待遇則相差無幾(一般差5-10個百分點),這種政策上的不銜接,權責上的不平衡,導致部分社會成員逆向選擇、「棄職入居」,對職工醫保制度造成嚴重衝擊,也給財政背上沉重包袱,為整個醫保制度的穩健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

3.「三醫聯動」推進不力,相關領域改革不同步、不配套,削弱基金使用效率,甚至對衝醫保績效,導致醫保發展質量不盡人意,與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存在較大差距。

4.醫保管理體制長期未能理順,雖然新成立了統一管理機構,但職責與職能、職權還不很匹配,尤其是經辦管理改革方向和時間要求尚不明朗。對經辦能力建設(人、財、物)投入偏少,「小馬拉大車」「超負荷運轉」的現象普遍存在。醫保與工傷保險分開,由兩個部門管理後,給統籌謀劃和經辦管理帶來許多始料不及的矛盾和困難。

5.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尚未正式建立,數千萬失能人群的生活照料和醫療護理需求得不到妥善解決,既成為社會保障體系的一大短板,又突破了基本醫保「保基本」的制度功能。

6.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尚不到位,醫保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與人民群眾的企盼還存在較大差距,這是影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九)

回顧中國醫保制度70年演進發展的歷史,不僅可以讓我們懂得中國醫保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而且讓我們學到了許多在書本上(尤其是外國的書本上)學不到的真學問、大學問。中國醫保制度70年演進發展的歷史成就和寶貴經驗,使我們懂得今日之醫保制度來之不易,是幾代人終日乾乾、孜孜以求、奮力拼搏,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的結果,是幾代人嘔心瀝血、千辛萬苦幹出來的。對我們今天的醫保人來說,既是豐厚的物質基礎,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給予我們許多彌足珍貴的教益和啟示。其中最為深刻的啟示,可以概括為一句話:要解決好中國人民的醫療保障問題,根本在制度,出路在改革,關鍵在管理,依歸在法治。

——正如先賢所言,制度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連續性的,是比較靠得住的。醫保制度好不好,正如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醫保制度必須與基本國情相適應,與每一個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水平和經濟發展相適應,這樣的制度才是好制度,才有存在的可能和發展的空間。才能立得住、推得開、走得遠。如果照套照搬別國的模式,或者搞一個一步到位、完美無缺的「頂層設計」只能是不接地氣、不切實際的空中樓閣,好看而不中用,是斷然行不通的。

——醫保制度改革,就是除舊布新、祛害興利。其本質就是因時而變,隨事而制,與時偕行地不斷完善、發展中國醫保制度。根本出路在改革,問題倒逼改革,不改革就沒有出路。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一棒接一棒的接力賽。改革是對過去實施制度的「掦棄」,而並非一股腦地顛覆和否定,「不能用今天的政策去翻昨天政策的案」(毛澤東語)。後代人雖然比前輩人更聰明,這也是學習借鑑了前人的智慧才變得更聰明的。聰明的後來人,更應該給予前輩人應有的尊重,才可能站得更高行得更遠,才可能做得比前人更好。中國醫保制度雖然走過了70年的風雨歷程,但改革的任務並未完成,任重而道遠。必須不忘初心,堅定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不移、一以貫之地將中國醫保制度改革進行到底。

——醫保制度的複雜性、不確定性特徵表明,再好的制度安排、再周全的「頂層設計」、再完善的政策措施,如果沒有科學有效精細的經辦管理(包括綜合監管和反欺詐等風險管理),也是難以實現穩健運行和可持續發展的。「三分政策,七分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寓管理於服務之中等理念和經驗,必須根植於心,精益求精地做好向管理要效益這篇大文章。

——法律法規是醫保制度的依歸和保障。只有加快醫保法制建設,切實做到依法施行、依法治理,走法治醫保的道路,讓中國醫保在法治的軌道上穩健運行,才是確保中國醫保制度立得住、靠得住、行得遠的「不二法門」和根本保障。

(十)

中國醫保制度70年演進發展的歷史表明,它是一個開放、包容而且具有自我完善內在機制的制度體系。用句耳熟能詳的話,中國醫保制度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國醫保制度永遠不會停止在某個階段、某個水平上。如果停止了、不發展了,這個制度就會僵化,就沒有生機和活力了。

為了更好地發揮中國醫保的制度優勢、更好地保障人民的健康需求,中國醫保制度要按照自己的發展邏輯,從全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向全面建成中國特色的高質量醫療保障體系的戰略目標邁進。

全面建成中國特色高質量醫療保障體系,必須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習近平的民生思想和社會保障思想)為統領,牢固樹立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社會保障體系建設的部署和要求,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切實做到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促公平、倡共濟、求平衡、重服務、防風險、穩大局、可持續。

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著力在以下10個方面花大力氣、下真功夫。

1.進一步完善中國醫保制度要素和運行機制。要把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作為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切實抓緊抓好。對城鎮職工醫保制度在發展中暴露出來的缺陷,由國家層面適時作出適度調整和完善。

2.落實全民參保計劃。重點是通過機制和工作方式創新,將新經濟組織、新業態從業人員納入保障範圍,做到應保盡保。

3.加快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切實提高醫保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推進中國醫保制度由經濟補償型保障向經濟補償與服務保障相結合,更加注重服務保障的方向發展,進一步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4.全面深化醫保支付制度和方式改革。重點是推進以成本效益為價值取向的戰略性購買,進一步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讓人民群眾獲得性價比相當的醫療保障服務。

5.完善醫保綜合監管體系,提高綜合監管能力。持續開展反欺詐、防風險。確保基金完整安全。

6.加快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建設的步伐。從制度安排上健全完善醫療保障體系,既解決失能失智群體的照護需求,化解老齡化社會風險,又促進醫保制度堅持「保基本」的本位功能和可持續發展。

7.不斷完善醫保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加快醫保經辦機構改革步伐,著力提高醫保專業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業務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詢價能力、談判能力和綜合監管能力。

8.把推進「三醫聯動」作為醫保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醫療保障體系的關鍵一招來抓。與時俱進地由三醫聯動配套改革向三醫融合創新、協調發展的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發展。通過建立健全完善公共醫療服務制度、基本醫療服務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分級診療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等,充分釋放醫療保障體系的獨特優勢和體系功能。

9.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的醫保理論體系。要高度重視和積極推廣地方、基層醫保一線的創新實踐,及時總結好的做法和新鮮經驗,並通過提煉升華形成中國特色的醫保理論體系,為全面建成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障體系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提供理論支持。

10.加快醫保法制建設。在修訂社會保險法的基礎上,研究制定醫療保障法,推進依法施保、依法治保,讓中國醫保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真正實現法治醫保。這是中國醫保制度走向成熟、定型的基本標誌,也是中國醫保行穩致遠的根本保證。

相關焦點

  • 建立職工醫療保障新制度 織密扎牢健康幸福保障網
    日前,經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慶陽市政府辦公室下發了《關於印發〈慶陽市職工補充醫療保險制度實施意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決定自2021年開始建立職工補充醫療保險制度,我市職工醫保待遇再出利好新政策。
  • 網際網路+醫療保障 助力醫保新時代(下)
    來源 | 中國醫療保險 趙斌為探討「網際網路+」醫保治理的未來發展,促進網際網路與醫療保障的融合和創新,助力中國特色醫療保障體系建設,《中國醫療保險》雜誌社本月以「網際網路+醫療保障」為主題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的永久舉辦地——浙江烏鎮舉辦本次第十期醫改北京論壇,誠邀人社資深專家及網際網路知名大咖等共計23名講者以此為題展開專題研討,聚焦網際網路
  • 罪犯醫療保障社會化的路徑思考
    關鍵詞:模式 路徑 罪犯 醫療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人民為中心,以健康為根本」的發展思路,「健康中國」連續三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本文嘗試在堅持醫療衛生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上結合監獄實際對罪犯的醫療保障問題作以下探討。
  • 山東省醫療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寧波:奮力改革攻堅補齊制度短板
    原標題:奮力改革攻堅補齊制度短板 全省「重點工作攻堅年」動員大會,吹響了改革攻堅的「衝鋒號」。山東省醫保局將深入學習貫徹大會精神,堅決完成改革攻堅任務,補齊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體系短板。 建立重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這是減輕重大疾病患者就醫負擔,防止因病致貧返貧的關鍵性、託底性制度安排。
  • 中國「織」起世界最大基本醫療保障網
    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十三五」以來,我國的醫保制度日益健全。我國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13億多中國人看得起病、用得起藥,醫保扶貧政策累計惠及貧困人口就醫4.8億人次,助力近1000萬戶因病致貧群眾精準脫貧。
  • 瑞典、芬蘭醫療制度一瞥
    尤其是他們的全民免費醫療制度更是為世人所稱道。與此形成反差的是我國全民醫保卻是政府最傷腦筋,老百姓最為詬病的事。那麼,北歐國家的全民免費醫療制度真的是完美無缺,而中國的醫保制度又真的是一無是處嗎?   這次我們北歐旅行團的第二站到了瑞典。
  • 醫療保險新業態亟須制度規範
    這種帶有普惠性質的商業補充醫療保險被稱為「城市定製醫療險」,屬於一種健康保險新業態。 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和上海健康醫學院近日聯合發布《中國健康保險發展報告(2020)》(健康保險藍皮書),其中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我國已有至少60個城市落地城市定製醫療險,合計已經惠及超過2600萬人,總保費收入超過10億元。
  • 馮飛主持召開會議,研究部署耕地保護及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等工作
    12月28日下午,代省長馮飛主持召開七屆省政府第64次常務會議,研究部署耕地保護、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等方面工作。要堅定不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在耕地「非農化」上遏增量減存量,強化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嚴格執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履職盡責,務求實效。要做好全省耕地佔補平衡管理工作,落實最嚴格的集約節約用地制度,切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會議研究了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工作,強調要夯實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優化區域資源配置,提升醫療機構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完善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真正實現「三醫聯動」改革。
  • 山東省醫療保障局到勝利油田調研醫療保險工作
    &nbsp&nbsp&nbsp&nbsp12月9日,山東省醫療保障局一級巡視員歐陽兵一行到中國石化勝利油田調研醫療保險工作。勝利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喬恩言出席會議並講話。
  • 銅川市醫療保障局政務誠信承諾
    行政區劃代碼:610200單位名稱全稱:銅川市醫療保障局統一社會信用代碼:11610200MB2965682E法定代表人:張宏生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
  • 贛州市醫療保障局關於印發《贛州市醫藥機構醫療保障定點管理辦法...
    申請條件要體現醫療保障制度與管理的要求,包括醫藥機構規劃布局、服務能力、醫保管理、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等方面內容。市醫療保障經辦機構應遵守數據安全有關制度,保護參保人隱私,確保醫保基金安全。,主要關注醫藥服務能力、價格收費、醫療保障制度管理、信息管理、醫保結算等方面情況。
  • 內蒙古自治區醫療保障局機構簡介
    (八)負責醫療保障經辦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信息化建設。組織制定和完善異地就醫管理和費用結算政策。建立健全醫療保障關係轉移接續制度。開展醫療保障領域合作交流。(九)完成自治區黨委、政府交辦的其他任務。自治區醫療保障局應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大病保險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建立健全覆蓋全民、城鄉統籌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不斷提高醫療保障水平,確保醫保資金合理使用、安全可控,推進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改革
  • 國家醫保局來銅調研醫療保障工作
    7月13日,國家醫保局人事司司長魏作寶帶隊來銅調研醫療保障工作,省醫保局副局長雷耀堂陪同調研,市醫保局局長張宏生、副局長惠娟、經辦中心主任劉勝民等參加調研。調研組先後到市便民服務大廳醫保經辦窗口,耀州區小丘鎮衛生院和宜君縣醫保局調研,了解各級醫療保障部門機構組建運行情況,了解我市基金監管、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整合、信息化建設、經辦服務等各項工作開展情況,並與各區縣醫保部門負責同志進行了座談交流,聽取了機構組建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以及對國家醫保局的意見建議。
  • 美國醫療制度的陰暗面:《醫療內幕》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對於美國醫療制度有各種各樣的評價,麥克·摩爾用他的記錄片《醫療內幕》,來描述他對於美國醫療制度的評價。儘管影片帶有很濃的個人色彩,但是,對於我們的新醫改來說,仍然有很多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各方面體制機制等具體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層面民主制度同基層民主制度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符合我國國情,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是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 醫療保障「保民生」 服務熱忱「解民憂」
    今天為您帶來第十二篇:《醫療保障「保民生」 服務熱忱「解民憂」》。今年以來灞橋區持續深入推進醫保制度改革全力以赴做好各項醫療保障工作努力提升參保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全面推行制度整合公平享有基本醫保權益2020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了城鎮居民和新農合兩種醫保制度,實現了城鄉統一覆蓋範圍、
  • 醫療糾紛: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要點第十四條,危急值報告制度
    【關鍵詞】醫療糾紛,核心制度,危急值,高血鉀,醫療過錯醫療糾紛、醫療風險、醫藥合規【引言】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要點第十四條,危急值報告制度:指對提示患者處於生命危急狀態的檢查、檢驗結果建立覆核、報告、記錄等管理機制,以保障患者安全的制度
  • 《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要點》發布
    本報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白劍峰)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印發《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要點》,旨在保障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築牢醫療安全底線。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共18項,包括首診負責制度、三級查房制度、急危重患者搶救制度、術前討論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首診負責制度指患者的首位接診醫師在一次就診過程結束前或由其他醫師接診前,負責該患者全程診療管理的制度。明確患者在診療過程中不同階段的責任主體。
  • 切實發揮社會保障制度在疫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
    作者:中國社會保障學會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 魯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社會保障制度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體現了積極的作用和功能。其一,及時採取有效的醫療保障措施,讓患者家庭免除治療費用的後顧之憂。
  •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
    這句話對中國如何處理好與世界各國的外交、金融、政治關係表達了深刻的展望:中國與世界各國有著共同的利益,隨著時間的流逝,只要同心協力,就能夠增益彼此的利益,提升處理全球問題的效益。也就是說,中國與世界可以與時俱進,增進彼此的共同利益,做到和諧共生,互助共贏。《周易·益卦·彖傳》的原話是:「《彖》曰:益,損上益下,民說無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利有攸往』,中正有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