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楊絳
1932年,楊絳成為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學系研究生。這是重要的一年,在這裡,她認識了錢鍾書,擁有了一座快樂的「圍城」。在個人創作方面,從1953年開始,楊絳陸續創作了《洗澡》、《稱心如意》、《弄真成假》等小說、劇本,更有一部分量十足的譯作《唐吉坷德》。
楊絳先生是著名作家錢鍾書的夫人,本名楊季康,生於1911年7月17日,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5月25日凌晨1時,楊絳在北京病逝。澎湃新聞經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對這一消息進行了確認。而一個半月後的7月17日,是她105周歲生辰。
第二位:嚴幼韻
作為復旦第一批女學生之一,她曾是復旦最著名的校花,而她的第一任丈夫楊光泩也是一位著名外交家。1942年,年僅42歲的中國駐菲律賓首都馬尼拉總領事楊光泩和其他7名外交官被日軍殺害。丈夫犧牲後,嚴幼韻帶領其他遇難官員的遺孀和孩子克服重重困難,在馬尼拉頑強地生活,一直堅持到日軍被打敗。1945年,嚴幼韻攜三個女兒到美國,不久又成為聯合國禮賓官,也是聯合國的首批女外交官之一。
嚴幼韻這個曾經養尊處優的闊家小姐,在失去丈夫的支撐後,並沒有垮下來,還肩負起照料其他幾位外交官妻兒的責任。戰爭一來,花園變成了菜地,嚴幼韻帶著女兒種菜,養雞、養鴨,甚至還學會自製醬油、肥皂。沒有收入,她只能靠當地華僑接濟為生。
第三位:龔澎
龔澎——新中國外交部第一任新聞司司長,外交部部長助理,傑出的外交家。她的才幹和人格魅力不僅為其同事所欽佩,也令無數對手所折服。周恩來評價她時說:「沒有人能夠代替她。」1914年10月10日,龔澎誕生在寓居於日本橫濱的龔振鵬家,取名慶生,後來改名維航,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時改名龔澎。
在電影《建國大業》中,新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外交部女司長龔澎由章子怡飾演。電影中,龔澎作為婦女代表參加了新中國第一屆政協會議籌備會議,與毛澤東和宋慶齡合影,並表達了對五星紅旗的肯定態度。《建國大業》的總導演韓三平說:「章子怡演的龔澎,當年是一個很厲害的北大畢業生,長得也很漂亮,氣質高貴,一口流利的英語,章子怡大概演了兩三分鐘。」韓三平提到了龔澎的丈夫喬冠華,也使人們想到了龔澎此前一段令人感動的太行之戀。
第四位:馬珏
當時的北平,曾流行過一句看似八卦的話:馬裕藻對北大有啥貢獻?最大的貢獻就是為北大生了個漂亮的女兒。據說馬珏在北大讀書時,每天收到十幾封情書,甚至有裝訂成本的。
魯迅對馬珏很是關愛,每出新書必送馬珏一本,直至馬珏結婚,以致這些年來流傳不少關於魯迅與北大校花馬珏的八卦文章。最後,這位出自北大的才女、美女卻出人意料地嫁給了天津一位海關職員,一些小報甚至以「北大校花下嫁天津海關職員」為題進行報導,一時引發轟動和熱議。
第五位:王映霞
王映霞可謂是鬱達夫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兩人之間那段感情,被認為是「現代文學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當年鬱達夫在滬上友人家中初識杭州美女王映霞時,一瞥驚鴻驚為天人,遂展開了強烈、真摯而又執著的攻勢。1928年2月,鬱達夫的熱情終於打動了王映霞,他們也因此成為了那個時代自由戀愛與自主婚姻的明星式人物,被詩人柳亞子譽為「富春江上神仙侶」。
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並沒有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由於年齡、性格等諸多方面的原因,鬱、王之間漸生罅隙。後來鬱達夫又在家中發現了浙江教育廳廳長許紹棣寫給王映霞的情書,致使夫妻反目,終至在新加坡惡臉相向。鬱達夫推出《毀家詩紀》,詳細敘說王映霞與許紹棣的「熱戀情事」,而王映霞也以《一封長信的開始》和《請看事實》相回應,在報紙的推波助瀾下,這對當年的「神仙侶」最終以「協議離婚」而分道揚鑣。
第六位:張兆和
張兆和,生於1910年,現代女作家。1932年畢業於中國公學大學部外語系。畢業後任中學教師,1949年就讀於華北大學二部。1941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說集《湖畔》、《從文家書》等。曾任北京師範大學附中、師大二附中教師和《人民文學》編輯。
張兆和聰明可愛,單純任性,身後有許多追求者。沈從文小說寫的好,但是話卻說的極差,據說他上課的上座率不是一般的低。自卑木訥的沈從文不敢當面向學生張兆和表白愛情,就悄悄地給兆和寫了第一封情書,張兆和不為所動,沈從文就一封接一封的寫。後來學校裡起了風言風語,說沈從文因追求不到張兆和要自殺。張兆和情急下只好到當時的校長胡適那裡理論,胡適說「他非常頑固地愛你」,張當即回了一句「我頑固地不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