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假說」:17世紀,太陽系形成過程的科學起源之假說

2020-12-06 芳談歷史

在十八世紀,天文學家除了知道刻卜勒的行星運動三定律和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以外,還知道太陽系所有主要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近似地處在一個平面裡;所有主要行星圍繞太陽轉動的方向都相同;主要行星的自轉方向都是逆時針的(有少數例外),太陽自轉方向也是逆時針的;各行星之間的距離,隨著它們同太陽距離的增加而增大;各主要行星的密度隨著同太陽距離的增加而減小,而質量卻隨著距離的增加而增加;衛星繞行星運動的情況同行星繞太陽運動的情況相象。為什麼太陽系的行星運動有這麼多的共同特點呢?單從天文觀測中是找不到答案的,要回答這個問題,不但要有天文和力學知識,還要有哲學思想。

一、康德提出星雲假說

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關於宇宙是永恆不變的形上學觀點束縛了科學家的思想,他們很少去思考太陽系或者宇宙的起源,沒法回答上面的問題。首先給出答案的不是科學家,而是德國哲學家康德(1724-1804)。

德國的哲學獨樹一幟。和以牛頓為代表的機械唯物主義不同,菜布尼茨等人發展了辯證法。菜布尼茨是柏林科學院的第一任院長,他的哲學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義的。他不同意牛頓的絕對時空觀,認為空間是和物質不可分割的。他還認為現在的東西孕育著未來的東西,有發展進化的思想。康德繼承和發展了菜布尼茨等人哲學中的辯證因素。

康德出生在一個手工業者家庭,在哥尼斯堡讀完中學和大學。他大學畢業以後當了八年家庭教師,利用空餘時間大量閱讀各種書籍,他的主要科學成就是在這個時期取得的。後來,他在哥尼斯堡大學講授哲學、數學、物理學、地理學、人類學和自然通史等課程近三十年。康德非常關心自然科學的發展,堅決反對形上學觀點。

1750年,英國天文學家賴特(1711—1786)發表了關於銀河系的論文;稍早些時候,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莫泊丟(1698—1759)的論文中談到過「雲霧狀星體」的情況。康德根據當時已有的科學知識,在前人思想的啟發下,大膽探索天體起源問題。1755年,三十一歲的康德發表了《自然通史和天體論》(中譯本叫《宇宙發展史概論》),首先提出太陽系起源的星雲假說。

星雲假說的基本思想是:太陽系裡現有的天體都是從宇宙空間的原始星雲演化過來的,演化過程主要受萬有引力和斥力的作用,服從力學規律。康德設想了原始星雲演化的具體過程。宇宙空間最初充滿了細小的物質微粒。在萬有引力作用下,密度比較大的微粒把附近密度比較小的微粒吸引過來,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巨大團塊,成為引力中心。在微粒之間還有斥力(這是根據哲學觀點設想的一種力),有些向引力中心運動的微粒,在斥力作用下,會圍繞引力中心做圓周運動,這種微粒在吸引周圍微粒過程中不斷成長。引力中心體形成太陽,在引力中心不同距離地方的聚集物形成行星,行星周圍可能形成衛星。康德曾經說過,只要給我物質,就能夠造出宇宙來。

根據上面的假說,康德解釋了太陽系天體所具有的某些特點。他認為在引力中心周圍旋轉的物質,逐漸集中到同轉動軸垂直的平面,形成圓盤狀結構,所以最終形成的行星差不多都在一個平面上。由於太陽引力把比較重的微粒吸引到比較近的距離,所以離太陽近的行星密度比較大。由於離太陽遠的行星是由在半徑比較大的圓周上運動的比較多的微粒聚集成的,所以質量比較大。他還解釋了土星的光環現象和彗星的軌道形狀。最後,康德把原始星雲形成太陽系的假說推廣到其他恆星系。

康德的早期著作雖然反映了一些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思想,但是他後期的著作反映了唯心主義思想。德國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把原子論看作是唯物主義的支柱,為了和原子論相對抗,提出「動力論」。按照「動力論」,第一性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某種「純力」。1786年,康德在《自然科學和哲學原理》一書中闡述了他的「動力論」觀點,否認原子的存在。康德是最著名的唯心論的先驗論者,他是德國最有影響的哲學家之。

二、拉普拉斯發展了星雲假說

康德的星雲假說基本上是定性敘述,存在一些難以說明的問題。例如,從力學原理分析,太陽應該旋轉得比行星更快,可是實際上不是這樣。康德提出的星雲假說沒有受到科學界的重視。直到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在獨立研究的基礎上,重新提出星雲假說,並且用力學原理和數學方法加以論證,才引起科學界的重視。

十八世紀後半期和十九世紀初,法國產生了三位世界著名的數學家。拉格朗日創立了變分法,並且把微分方程系統化了。他還解決了三體(象太陽、地球、月亮)在萬有引力作用下的複雜運動問題。蒙日從用平面圖表示立體的形狀位置和它的幾何性質出發,吸收前人的投影方法,創立畫法幾何學和射影幾何學,大大地豐富和發展了幾何學。拉普拉斯是偉大的數學家,也是偉大的天文學家。他是法國諾曼第半島一個農民的兒子。1767年,他到了巴黎,向著名科學家達蘭貝爾(1717-1783)遞交了一篇論文,受到重視,被介紹到巴黎軍事學校任教。

拿破崙就是拉普拉斯在這個學校教過的學生。拉普拉斯用微分學注釋了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還發展了概率論等理論,用他名字命名的拉普拉斯變換和拉普拉斯方程有廣泛的應用。1796年,他在《宇宙體系論》一書中闡述了星雲假說。

三、康德星雲假說與拉普拉斯星雲假說的區別

拉普拉斯和康德的星雲假說在基本觀點上是一致的,所以後來人們就合起來叫康德——拉普拉斯星雲假說。拉普拉斯的觀點也有和康德不一致的地方,主要區別就在於:康德的原始星雲是一團溫度不高的混沌物質,認為由引力和斥力的作用產生了熱和旋轉運動;而拉普拉斯的原始星雲卻一開始就是自轉的,而且是一團熾熱的氣體。

拉普拉斯認為,原始星雲冷縮以後,它的質量離中心的平均距離就縮短了,按照力學原理,旋轉速度加快,球狀的星雲就變成扁球狀。旋轉速度繼續加快,邊緣的氣體物質失去引力控制,被甩到空間去,成為一個物質環,以後凝聚成行星。行星也用類似方式拋出物質,形成衛星。留下來的原始星雲中心部分就是太陽。因為所有行星都是從一開始就自轉的原始星雲中分離出來的,所以行星的公轉方向都一致,行星和太陽的自轉方向也一致。拉普拉斯的星雲假說雖然也有一些解釋不了的問題,但是在十九世紀得到廣泛的承認。

四、星雲假說的意義

星雲假說在哲學和科學上都有重要的意義,它在形上學的自然觀上打開第一個缺口。康德的星雲假說把自然界看作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自然界在時間上沒有任何歷史的那種觀念,第一次被動搖。當時的科學家如果沿著這個缺口繼續前進就會認識到,如果地球是演變形成的,那麼地質的、氣象的狀況和動植物的物種也一定是演變的。地質學和生物學的進程就會大大加快。可惜科學家們忽視了康德的天才假說,在浪費了許多時間和精力以後才找到正確的前進方向。

康德的星雲假說指出天體的起源和發展變化是引力和斥力引起的,它用事物內部矛盾運動來解釋事物的變化。康德的對立統一(引力和斥力)思想推動了辯證法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是在古希臘樸素的辦證法之後的第二個發展階段影響深遠。在這個階段,謝林等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做了不少工作。謝林發展了康德的對立統一是構成一切自然過程的觀點,認為陽電和陰電也是對立的統一,同時預見電力和磁力之間存在聯繫。

謝林還認為物質和精神的絕對同一是萬物的始基。康德、謝林等德國哲學家關於自然界的普遍聯繫和統一性、運動形式相互轉化、矛盾對立統一等辯證思想,不但在德國,而且在歐洲也有廣泛影響。前面提到的電學的發展,以及後面將要敘述的生物學的發展,都受到這種影響。在康德、謝林等唯心主義哲學中,辯證法沒有得到徹底研究,沒有形成完整體系。一直到今天,康德的對立統一思想仍然被認為是證法的核心。

康德—拉普拉斯的星雲假說不但在哲學上有深遠影響,而且在科學上也有深遠影響。在十九世紀,能量守恆和轉化定律確定以後,太陽的能量來源引起了科學家的興趣。如果認為太陽是一大塊在氧氣中燃燒的煤,那麼只要二千五百年就會燒光。德國的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茨按照拉普拉斯的星雲假說,提出了關於太陽的能量來源的解釋。如果太陽不斷收縮,太陽的質量在落向引力中心的時候會獲得能量,就象巖石下墜會獲得能量一樣。這種能量可以轉化做輻射能。赫爾姆霍茨計算指出,太陽的收縮只要達到它半徑的千分之十,提供的能量就能夠維持二千年之久。雖然在二十世紀發現核聚變之後,才找到太陽能量來源的正確答案,但是收縮能在天體演化中也的確佔有一定的地位,而拉普拉斯的假說對這方面研究是起了促進作用的。

五、結語

1859年,年輕的麥克斯韋按照星雲假說,從數學上對土星環進行了分析,證明不管從什麼天體拋出一個氣態物質環,都只能夠凝縮成土星環那樣的小粒子集合體,決不會形成一個固體行星或者衛星。星雲假說暴露出來的一些致命弱點,促使有些人提出關於太陽系起源的新假說。但是新假說也有解決不了的矛盾。所以有些人由開始重新研究星雲假說。在星雲假說的啟發和帶動下關於宇宙起源的各種學說相繼出現和得到了新的發展。

參考資料:

《宇宙發展史概論》

《自然通史與天體理論》

相關焦點

  • 最接近真相的星雲假說
    地球到底從哪裡來,科學家用星雲假說來解釋。1974年,中國天文學家戴文賽根據天文觀測的實際資料並吸收各家假說之長,提出了關於太陽系形成的看法,即戴文賽假說。他研究的成果被認為是星雲假說研究方面的一個突破,標誌著中國對太陽系起源的研究進入了世界先進行列。什麼是星雲假說?星雲假說跟地球的形成又有什麼關係呢?星雲假說是康德在31歲時提出的,用宇宙起源論否定了宇宙起源的神創論,用科學代替了蒙昧的神話和傳說。星雲假說從理性的方面解釋了地球和太陽系的產生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留下的特徵,比較容易被人們接受、認可。
  • 太陽系的起源之謎
    在此之後,科學家為了說明,太陽系起源和形成過程做出了很多的探索。人類對太陽系的研究可追溯到17世紀中葉,至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關於太陽系的研究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太陽系的物質從哪裡來?而這些物質又是如何形成行星的。迄今為止各個時代的研究者,提出的太陽系起源與演化學說有數十種之多,按行星的物質來源可將其大致分成四類。星雲說,俘獲說,災變說和雙星說。
  • 太陽系形成於原始星雲?觀測與模型,看科學家如何證明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網友提問:太陽系形成的標準模型是由巨大的星際雲形成的。支持這個理論的證據是什麼?圖解:可見光(左)和紅外線(右)看見的三裂星雲影像 -位於5,400光年外,在人馬座的一個巨大恆星形成區的塵埃雲。其他的證據來自對這個過程的模擬。許多天文學家花費大量時間在計算機上構建物理過程的詳細模擬。您可以輸入物理應該如何發生的模擬細節,然後運行它來查看結果。
  • 太陽系是怎樣形成的?200多年來科學家根據已知提出了這些假說!
    太陽系是從什麼東西演化而來的?它是怎樣形成的?200多年來天文學家根據已知事實提出了幾十種假說,下面非常簡要地介紹幾種。1,災變說。2,康德拉普拉斯星雲說。1755年德國哲學家康德假設:太陽系原來是一團由基本微粒構成的星雲,由於引力作用,大微粒吸引小微粒,聚成團塊,團塊又吸引微粒,越吸越大,最大的團塊演化成了太陽,小的演化成了行星。
  •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
    太陽系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怎麼產生其他行星的?以上這些問題在過去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隨著時代科技快速地進步,科學家們陸續展開有關太陽系起源的討論與論證,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一聊。要想揭開太陽系起源的奧秘,我們首先先認識下整個太陽系的組成,太陽系是以太陽為C位(中心),除太陽外,還擁有8顆行星(水星,金星,水星,地球,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05個衛星和至少50萬個小行星,矮行星和少量彗星組成。根據牛頓的萬有引力之說,太陽系也是一個受引力作用的天體系統。
  • 宇宙中太陽系是如何產生的?茫茫宇宙中太陽系只是一個巧合嗎?
    目前,人類的活動還想要突破太陽系之外是非常困難的,而且太陽同人類的關係是如此密切,離開了太陽,人類將永遠處於黑暗之中,所以兩個多世紀以來,許多傑出的思想家都在積極探討太陽系的起源。關於太陽系是如何起源的,200年來還沒有一種權威說法,人們提出了一種又一種假說,這些假說已經有40多種了,但其中影響比較大的,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災變學說:法國的布封首先提出了這個學說。20世紀前50年,又有一些人相繼提出這個假說。
  • 太陽系的誕生,是出自上帝之手,還是46億年前的奇蹟?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目前只有太陽星雲假說能夠充分解釋太陽系中的各種性質,這表明太陽系是在大約45.68億年前從分子氣體雲中崩塌後形成的。我們太陽系中太陽和行星是如何到達這裡的?隨著對自己在銀河系中的位置不斷有新的認識,我們又開始重新審視我們的起源問題,但是要想確定太陽系真正的起源,我們必須首先確定這一理論必須滿足的條件 。太陽系的一些特徵任何關於太陽系起源的理論,都應該能夠充分解釋太陽系的一些特點。
  • 我讀︱非洲的白色部落:「虛幻」的「假說」與「起源」
    在這個過程中,又是什麼原因讓他們的外觀變得如此和自己不一樣?如果按照這樣解釋的話,就需要重新建構一套無法通過直接觀察得到的歷史,而將目光轉向一些必須靠想像力才能喚起的事件與傳說。由此,才可以解釋了為何一支族群才可以從他們的原居地遷移到遙遠的現居地。這種想法其實反映了文藝復興時代前,在基督教文化中探索人類起源的過程中,血緣系譜的重要地位。
  • 地球是怎麼形成的?你所了解和認可的地球起源學說都有哪些?
    這種說法儘管提到了物質的上浮和下凝,但是它並沒有說明混沌是怎樣分開的,也沒有解釋地球和太陽以及與其他行星的關係,因而,地球的起源問題並未說清楚。到了18世紀,法國哲學家康德提出了有關太陽系起源的「星雲說」,他指出:太陽系是由一團瀰漫在太空中的物質微粒凝聚而成,通常這些物質微粒瀰漫成雲狀,叫做「星雲」。
  • 如此龐大的太陽系,它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太陽系是一個龐大的家庭,它的家庭成員很多,而這個家庭的領導者就是太陽。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它的引力控制著整個太陽系,其他天體都在圍繞它進行公轉。我們的地球就是太陽系中的重要成員,它有眾多的兄弟姐妹,其中包括水星、金星、木星、火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七個近親,它們都屬於行星家族,也包括眾多的小行星、衛星、彗重、流星體和其他星際物質等遠方親戚,它們共同組成了偉大的太陽系。
  • 地球的起源是什麼?
    當然,像上帝「創世說」這樣的答案已遠遠不能滿足具有了一定科學知識的當代人,實際上,法國生物學家布封早在18世紀,就以他的彗星碰撞說把神學的禁銅打破了。第二,康德在《字宙發展史概論》提出是由隕石積聚形成的。第三,法國拉普拉斯在《宇宙體系論》中提出的宇宙星雲說,覺得太陽是星雲不斷地集中形成的,而身邊那些行星就是太陽所排放的那些氣體和物質所形成的。第四,雙星說。認為行星都是由除太陽之外的第二顆恆星產生的。第五,行星平面說。
  • 「蓋亞假說」的合理解釋-光明日報-光明網
    【科普小博士】       生命是如何起源的?是在一個陽光普照的淺水池裡,或是在地表以下幾英裡深的海底那些湧出富含礦物質液體的地殼裂縫附近?    為了解釋這個問題,20世紀60年代,英國大氣物理學家詹姆斯·洛夫洛克提出了著名的「蓋亞假說」。他認為生命並不是地球上的過客,相反,通過創造石灰巖等新巖石、產生氧氣,推動氮、磷和碳等元素的循環等方式,生命的存在重塑了地球。
  • 地球的起源,地球上生命起源和人類的起源,地球科學中的三大難題
    導語:地球的起源,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和人類的起源被譽為地球科學中的三大問題。今天咱們一起來看一下諸位科學家對地球的一些猜想,也許你會有一種不一樣的體驗。特別是地球的起源,對上帝創造世界的長期宗教信仰,哥白尼,伽利略,凱普勒和牛頓的發現完全推翻了上帝創世說,然後開始出現關於地球和太陽系的各種起源猜想,德國哲學家康德在1755年設想,更密集的粒子形成一團雲,彼此吸引成為一個球體,星雲被排斥性旋轉。這是關於地球起源的第一個假設,儘管它今天失去了它的科學意義。
  • 科學家:泡泡宇宙假說!讓人難以置信
    照片中幾乎看不見地球的樣子,在宇宙中地球簡直就是一粒塵埃,不值得一提,可見人類在宇宙中更是沒有立足之地!看過宇宙的樣子,不禁讓人想了解宇宙之外的樣子,科學家曾發表了一個「泡泡宇宙假說」,關於宇宙外的假說有多種,然而種種都讓人難以置信!
  • 為什麼那麼多人支持星雲說?太陽系真的是由星雲形成的嗎?
    關於太陽系形成的標準模型是指太陽系起源於巨大的星際雲。那麼是什麼支撐了這一理論呢?或許支持這一理論最令人信服的證據就是對我們的銀河系現今在其他地方發生相同進程的觀測。如果在銀河系中,太陽系是以一種不同於其他星系的方式而形成,這將會很奇怪,因為物理學被認為在任何地方都起作用。
  • 漫談地球生命起源,你相信生物進化論還是地球動物園假說?
    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高級文明創造人類有何意義,難道真的就是像「動物園假說」一樣,它們在暗處觀察著人類的發展演化,像參觀動物一樣。這種假說最早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就有人提出來了,但一直都沒有得到認可。因為這甚至算不上科學假說,因為完全沒有理論依據,靠的就是天馬行空。地外文明真的存在嗎?
  • 重訪經典傳播理論:21世紀的知溝假說
    系統與衝突:知溝假說的本質大眾傳播研究最早的發現之一,便是人們的教育程度與公共知識獲取是相關的。基於這一信念,1970年,Tichenor等人提出了著名的知溝假說:「隨著大眾媒介向社會傳播的信息日益增加,社會經濟情況較好的人將比社會情況較差的人以更快的速度獲取這類信息。因此,這兩類人之間的知識溝將呈擴大而非縮小之勢。」
  • 為什麼奧爾特星雲是太陽系的邊緣?
    你所不知道的星雲,奧爾特星雲。 最為廣泛接受的假說是,奧爾特雲天體最初在更接近太陽的地方凝聚形成,過程與行星和小行星相同,但當時形成不久的木星和土星經引力作用把這些天體甩出了太陽系內部,並使它們進入離心率極高的橢圓軌道或拋物線軌道。另一項研究卻認為,不少甚至是大部分的奧爾特雲天體都是從太陽及其鄰近恆星形成時交換的物質產生的,而不是在靠近太陽的地方形成。
  • 現代人類並不起源非洲,完全替代假說的證據站不住腳
    追根溯源是人類的本性,自20世紀以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人類最早的祖先。關於人類起源在學術界是有爭論的,目前有兩種理論:「完全替代假說」和「區域演化假說」。「完全替代假說」認為,多巴火山爆發導致熱帶非洲以外的人類滅絕,現代人的祖先來源於非洲。
  • 《自然》刊文:復旦研究團隊證實漢藏語系「北方起源假說」
    一直以來,對漢藏語系分化時間以及起源地點存在兩種爭議。其中,「北方起源假說」認為它起源於大約4000年-6000年前中國北方的黃河流域,而「西南起源假說」則認為它起源於至少9000年前的東亞西南部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