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中「閱讀」城市獨家記憶 上海再啟老洋房閱讀之旅

2020-08-16 新華社

上海市徐匯區的武康大樓成為老洋房閱讀之旅的經典目的地。新華社記者許曉青攝

新華社上海8月16日電(王婧媛 許曉青)面對手持鑰匙模型的讀者,電子屏幕上石庫門建築的大門緩緩開啟。近日,在修舊如舊的上海京劇傳習館,上海再度啟動老洋房閱讀之旅,讓讀者通過「閱讀」歷史建築了解上海的人文歷史,在行走中「解鎖」城市的獨家記憶。

老洋房閱讀之旅是由共青團上海市委員會和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共同舉辦的「悅讀青春」上海青少年深閱讀計劃中的主題活動之一,2018年首次舉辦以來,今年進入第三個年頭。

截至2020年5月,老洋房閱讀之旅共開發新舊線路20餘條,發起近300場線下閱讀行走,舉辦60餘場培訓,700多名服務志願者和逾萬名各行各業的文化愛好者踴躍參與其中。

活動啟動儀式上,思南公館、巴金故居、張樂平故居、中共四大紀念館、宋慶齡陵園、上海蔡元培故居陳列館、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院「綠房子」、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上海琉璃藝術博物館、中國證券博物館獲評2019年度「十大最受歡迎場館」。這些建築將在第三季老洋房閱讀之旅活動中服務更多讀者。

一批參與活動的優秀志願者代表也亮相現場,分享自己的經歷與感悟。志願者王菲說,自小在靜安區長大的她對形形色色的老洋房情有獨鍾,參與這一閱讀活動,讓她進一步了解了這些老建築背後的人文歷史。

上海市虹口區的白馬咖啡館是老洋房閱讀之旅的「網紅」之一。新華社記者許曉青攝

「參與老洋房之旅已經兩年了,遇見這個活動,為我重新認識上海老建築搭建了平臺和機會。」她說,「這是一次豐富多彩的旅途,希望第三季能有更多的讀者加入。」

據介紹,未來,老洋房閱讀之旅也將上線外語版導覽,將活動打造為一張具有「國際範」的城市名片。

「悅讀青春」上海青少年深閱讀計劃於2013年啟動,旨在為青少年搭建閱讀平臺。舉辦至今,推出老洋房閱讀之旅、有聲讀屋、讀書分享會等形式多樣的閱讀主題活動,吸引大批讀者。

本次「悅讀青春」2020年上海青少年深閱讀計劃第三季老洋房閱讀之旅啟動儀式作為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活動之一舉行,未來,讀書分享會等活動也將再次在上海陸續開展。

相關焦點

  • ……可閱讀的老洋房...
    從淮海中路的宋慶齡故居走到五原路的張樂平故居,短短1480米的路途中,一幢幢老洋房靜靜矗立著。歲月在斑駁的外牆上流淌,動人的故事和秘密則藏在滄桑的院門後,等待人們去發現。今天上午,「匯講壇·海上暢談」之「閱讀名人故居」文化講座在擁有80餘年歷史的徐家匯大修道院舉行。
  •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首發!閱讀上海「大書」,品味漫步「人民城市」
    今天(8月16日)上午,《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在上海書展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首發。「可閱讀」的建築裡,越來越多人正在「閱讀」上海這本「大書」。去年12月,作為「建築可閱讀」文旅融合工作重點項目,《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的編輯出版工作正式啟動,上海市副市長宗明主持並擔任主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城市推廣中心共同組織,聯手打造。
  •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首發:打開上海這本大書,品味「人民城市」
    「建築是可閱讀的,街區是適合漫步的,城市始終是有溫度的」——讀懂上海這本大書,解碼這座城市的魅力,建築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窗口。剛剛,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在上海書展首發。書中收錄了上海代表性的56處知名建築,以圖文並茂、中英對照的形式,介紹建築的歷史淵源、建築特色與文化內涵,以建築為載體,打造展現上海城市形象、代表城市文化特色的必讀書,也是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鮮活樣本。
  • 建築可閱讀丨移轉的老洋房思南公館宴會廳
    建築可閱讀丨移轉的老洋房思南公館宴會廳 2020-11-27 18: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電影可閱讀:上海新推電影主題書店
    位於老洋房內的電影主題書店特設半露天咖啡休閒區。新華社記者許曉青攝  新華社上海11月28日電(記者許曉青)在老一輩上海人記憶中集中放映電影資料片的「永樂宮」,如今新開設一家「FILM電影時光」主題書店。
  • 「綠色閱讀 人文行走」
    8月30日下午,「綠色閱讀 人文行走」——長白新村街道第十一屆學習節開幕式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舉辦。開幕式在《送給媽媽的歌》歡快的陶笛聲中開場;陳捷書記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致辭,展示「綠色閱讀 人文行走」活動,打造「健康社區,樂學長白」的精神風貌;大數據裡的人文行走,講述了《百年滬江的人文情懷》,響應了區學習辦「申城行走·人文情懷」——上海市民人文行走的倡議。長白街道轄區內的上海理工大學,前身是有著百年歷史的滬江大學,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也有著豐厚的歷史底蘊。
  • 上海旅遊節推出「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上海9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作為今年上海旅遊節的亮點之一,第二屆「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今天下午在靜安嘉裡中心舉辦,全市16個區文旅局及上海文物交流中心共同參與,集中展示了上百種文創產品。
  •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打開上海這部「大書」,讀懂它,更愛它
    建築,是歷史文脈的承載者,是城市記憶的見證者。「建築可閱讀」讓人們走進城市的歷史,觸摸城市的文化印記。宗明主編的《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近日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市委第十一屆九次全會上提出,要打造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機會、人人都能有序參與治理、人人都能享有品質生活、人人都能切實感受溫度、人人都能擁有歸屬認同的城市。要以軟實力提升彰顯人民城市精神品格,大力弘揚上海城市精神和城市品格,不斷彰顯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獨特魅力,更好地延續城市文脈、保留城市記憶。讓人在城市也能「詩意地棲居」。
  • 《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首發!閱讀上海「大書」,品味漫步「人民...
    今天(8月16日)上午,《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在上海書展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首發。「可閱讀」的建築裡,越來越多人正在「閱讀」上海這本「大書」。去年12月,作為「建築可閱讀」文旅融合工作重點項目,《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的編輯出版工作正式啟動,上海市副市長宗明主持並擔任主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城市推廣中心共同組織,聯手打造。
  • 以「品徐匯、懂海派」為主題 徐匯區發布上海旅遊節系列活動
    在老洋房中觀賞現代京劇《龍潭英傑》、在小紅樓裡聆聽電影文化、在桂林公園體驗「唐韻中秋」……上海旅遊節徐匯「梧桐深處|建築可閱讀」系列活動日前發布。  「萬能鑰匙」開啟建築閱讀之旅  秋意街頭,梧桐深處,徐匯區眾多歷史文物建築隨翩翩落葉掀起神秘面紗,展露出一道道優雅山牆。今年上海旅遊節期間,徐匯區文化旅遊局精心打造「梧桐深處|建築可閱讀」主題活動,以互動性和趣味性極強的「徐匯建築閱讀手帳」、深度體驗的「建築+」文化主題線路,邀請廣大市民遊客走進可漫步的街區,感受有溫度的城市。
  • 上海老洋房I流浪建築師,遺產千億,鄔達克、賚安與上海的故事
    上海老洋房大多是百年別墅住宅,原主人非富即貴,可以說在每棟老洋房背後都有一段段傳奇故事。百年風雲變幻,老洋房見證了上海的歷史變遷與萬般風情,已經成為了上海的城市文化符號。幸運的是,上海是個寬容的城市,賚安對於上海的付出,上海也回報了賚安。他們在上海度過了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在阿麥倫公寓樓梯欄杆和底樓門廳的水磨石地上都有英文字母「AL」,這是賚安(Alexandre Leonard)和安娜(Anna Leontiev)兩人名字的首字母。
  • 為什麼這麼多人喜歡上海老洋房?上海老洋房承載了多少歷史傳奇?
    上海現在共有約 4000-5000 棟解放前建造的老洋房,除了極小部分在市場上售賣,其中 90% 都已收歸國有,成為上海城市風貌的一部分。這些融合了東西方建築元素,具有濃厚藝術氣息的洋房,承載著太多的故事。   上海老洋房主要分布在徐匯區佔39%,長寧區佔29%,黃浦區佔9%,靜安佔9%,虹口區7%,其他區8%。
  • 上海楊浦:以全民閱讀潤澤「人民城市」
    上海楊浦區日前舉行「人民城市、全民閱讀」主題活動。「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楊浦區作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發地,通過舉辦全民閱讀主題活動,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學習,大力營造濃厚文化氛圍,讓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在楊浦這片熱土得以生動實踐。
  • 在春光裡閱讀建築,滬上老洋房漸次向公眾恢復開放
    自兩年前被打造成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在時代中浮沉百年的老洋房吐露出新生機。當下,博物館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實施預約限流參觀。   不只是交響音樂博物館,在歷史保護建築集聚的滬上最大規模成片歷史風貌保護區——衡復風貌區內,復工復產復市的當下,更多設在老洋房內的博物館、書店、文創生活空間、名人舊居於近期漸次復甦,向路人遊客開懷。
  • 楊浦「城市客廳」百餘件文創產品亮相市集!快打卡閱讀楊浦老建築~
    9月13日,2020年上海市第二屆「建築可閱讀」文創市集在安義巷與市民見面。為集中宣傳推廣「建築可閱讀」主題活動,引導更多市民遊客了解城市文化,16個區各展千秋,帶來特色文創產品,豐富閱讀體驗。
  • 打開上海城市建築這部「大書」!《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新書首發
    尋找城市的魅力,建築是一個繞不過去的窗口。在某種意義上,建築就是城市本身。8月16日,由市文旅局、世紀出版集團主辦,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城市推廣中心承辦的《這裡是上海:建築可閱讀》新書首發式在書展舉行。
  • 文史| 復興中路上的「三劍客」 喚醒老洋房的春天記憶
    文史 | 復興中路上的「三劍客」 喚醒老洋房的春天記憶 2020-04-18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化身徐姑姑,帶你「夢回」上海老洋房
    很多人認為,徐文昌的灑脫,重情誼、人緣好,離不開他有安身立命的法寶——過硬的老洋房業務技能。回夢上海老洋房在很多上海人的記憶中,那一棟棟形態各異的老洋房,羅密歐式的半圓陽臺、紅色的木質百葉窗、大斜坡的屋頂……掩映在兩側法國梧桐的濃蔭裡,是這座城市獨特的景觀與腔調。
  • 上海圖書館館長:閱讀,讓城市更有溫度
    原標題:閱讀,讓城市更有溫度  在4月23日世界圖書與版權日前夕,眼前總會出現這樣一幕:去年元宵夜從上海啟程出訪,在法國戴高樂機場轉機。2月的巴黎清晨在淅淅瀝瀝地下雨,春寒料峭。當我從登機長廊步入下一個航班時,突然發現在巨大的發動機後方、長長的機翼下方,一名坐在升降機中為航班服務的地勤人員正在雨中讀書!
  • 《我們的故事》系列攝影展,訴說《上海的城市記憶》
    人民網上海4月28日電 4月26日起,《我們的故事》系列攝影展在百腦匯舉行,作品展出了攝影師徐明最近五年創作的近五十件作品,展覽名為《上海的城市記憶》。 在上海,這座中國近現代史上最重要的城市裡,歷史中可尋覓的痕跡也是實實在在的。它們存在於石庫門的門頭上,老洋房的磚花裡,老土地的記憶裡。即使當年的主人早已絕塵而去,歷史的痕跡依然在默默訴說著前人的過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