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報導
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
5月16日去世,享年102歲
來源:央視新聞微博截圖
貝聿銘和故鄉蘇州
有著難以割捨的情誼
今日,為貝老送別!
回顧這位偉大建築師一生成就
吳中貝氏:曾經的名門望族
「我來自中國蘇州。」當在國外被問及是哪裡人時,貝聿銘總是這樣自信地回答。
貝聿銘先生1917年出生於中國廣州,十歲之後,他走進自己的故鄉蘇州。
他的祖輩是吳中的名門望族,在清朝時,貝慕庭為吳中巨富,與戈、毛、畢姓人家合稱為當時的「蘇州四富」。
貝祖貽右一
顏料大王貝潤生是貝聿銘的叔祖;其祖父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父親貝祖貽則是中國銀行的行長。
作為在蘇州發展了約六百年的望族,貝家擁有蘇州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獅子林。
貝聿銘在獅子林
貝聿銘少時與堂兄弟們在獅子林中玩耍,假山中的山洞、石橋、池塘和瀑布給了他無窮的快樂與幻想。
在蘇州的三個夏天,讓貝聿銘先生銘記一生。
園林中的生活讓貝聿銘意識到:人以創意為自然添色,自然也激發人的創作靈感。這個理念成為他設計生涯的原點。
這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他對建築、對光影獨特的感知,也使得他後來許多作品中對光影的成熟運用,令人嘆為觀止。
貝聿銘:蘇博是我的小女兒
貝老有很多蜚聲國際的建築設計,比如羅浮宮,尤其是其中的玻璃金字塔,世人盛讚這是「羅浮宮院內飛來了一顆巨大的寶石」。
再比如,美國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以幾何圖形和三角構成的建築,成為他建築作品中,一個非常經典的成功案例。
以及非常著名的香山飯店,曾在中國建築界掀起「中國傳統建築如何與現代主義相結合」的大討論。
再如香港地標中銀大廈,它形如竹子,節節高升,使得各個立面在嚴謹的幾何規範內變化多端。
但貝老一直還惦念著蘇州,在87歲時他選擇把「蘇州博物館」作為它的收山之作。
在蘇博的設計裡,貝老將建築造型與所處環境自然融合,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線引入到室內。
他用材創新,讓極簡線條的幾何造型,勾勒出傳統園林的飛簷翹角,用一池湖水描繪出遠山青黛。
「我最感興趣的,一直是公共項目,而我認為最好的公共項目就是博物館,因為它是一切事物的總結。」貝聿銘曾這樣表達他對博物館的偏愛。
貝老先生曾說,「蘇州博物館新館的建設比我在國外搞其它建築設計要難得多。」蘇博對他來說,更像是一個有生命的小女兒,令人惦念,憐愛。
最想念的是蘇州的雞頭米
貝老一直心繫著蘇州,在他百歲生日來臨之際,蘇州美術館曾舉辦「貝聿銘文獻展」。
展覽從家源、治學、建樹、榮譽、祖國、回家六個部分,展出百歲貝老一生的成就。
當時,貝老先生的侄子,貝念祺也從美國趕到了蘇州。
他說,伯伯身體很好,因為年事已高已經很少旅行,因此也無法再回家鄉。「上了年紀之後,他更加懷念小時候在蘇州的故事。」
貝念祺說,他最遺憾的是,在美國吃不到正宗的蘇幫菜,尤其是雞頭米。
這位老人一生的故事,數不盡道不完。曾有人這樣評價貝老:「貝聿銘是一個難得的跨文化樣本,他從東方和西方兩種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華,又遊刃有餘地在兩個世界裡穿越。」
在他的家鄉蘇州,這裡的小橋流水,亭臺樓閣,假山怪石,甚至於時令美食,如此種種都浸潤在貝老先生的生命裡,成為一種執念,如野草般生長。
蘇州這座歷史古城,孕育了貝聿銘這樣一位建築史上的一代大師;而他又牢牢將自己的根扎進蘇州,用自己的才華點綴這座美麗的城市。
蘇州人貝聿銘,一路走好!
來源:蘇州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