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冶市以質量強市創建活動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12-19 中國質量新聞網

湖北大冶市以質量強市創建活動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連續7年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

□ 柯惠華 徐立生 周 全

本報記者 張 華

日前,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課題組、中小城市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城國研智庫發布《2018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指數研究成果》,湖北省大冶市再次上榜「2018年度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以下簡稱全國百強縣)。這是大冶連續7年躋身「全國百強縣」行列。

大冶地處鄂東南,長江中遊南岸,是華夏青銅文化發祥地和近代民族鋼鐵工業搖籃。3000多年前,華夏先民在大冶採礦煉銅,創造了輝耀千古的青銅文明。境內的銅綠山古銅礦遺址被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晚清時期,湖廣總督張之洞在大冶境內開辦大冶鐵礦,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跨區域鋼鐵煤聯合企業——漢冶萍公司,拉開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序幕。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在大冶境內興辦了20多家大中型廠礦企業,採掘金、銅、鐵礦石,使大冶成為我國重要的原材料工業基地之一。

進入「十三五」時期,大冶市制定了「綠色百強」「3個大冶」(實力大冶、美麗大冶、幸福大冶)、「一優三化」(堅持生態優先,國際化引領、高端化推動、品質化提升)的發展戰略和全面建設「湖北領跑、中部率先、全國示範」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的奮鬥目標,並將建設質量強市作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根本途徑和創新舉措,在全市掀起了爭創「質量強省示範市」的熱潮。

近年來,大冶先後出臺了《大冶市質量發展規劃(2015-2020年)》《關於全面推進質量強市建設的意見》《大冶市創建湖北省質量強省示範市工作方案》《大冶市質量工作考核辦法》等10多份規範性文件,從領導架構、戰略規劃、保證措施等多方面提供制度保證,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抓、部門聯動、企業主責、社會參與」的大質量工作格局和以產品、工程、服務、環境等四大質量為主體架構的質量發展體系。

「構建以黨委領導為核心的質量共治機制,是建設質量強市的首要前提和保證。」大冶市質量強市辦公室主任、市質監局局長彭宏說,2017年,大冶市正式成立了以市長為主任,5位副市長為副主任,44家成員單位共同參與的高規格質量強市工作委員會。今年初,又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切實加強對創建工作的統籌謀劃、督促檢查。為如期完成52項創建工作目標任務,市政府主要領導與30個科局14個鄉鎮「一把手」每年籤訂《目標責任書》,並將質量強市創建工作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政府績效考核體系,考核結果作為對各地各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進行綜合考核評價和實行問責的重要依據,倒逼質量工作落實。

據了解,大力開展質量提升活動,不斷提高製造業質量水平,推動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是「大冶模式」的一大特色。作為重點產業集群,鋁型材產業連續兩年被列入省級質量提升示範區。2016年,大冶市首次出臺《大冶市鋁型材產品質量提升工作方案》,重點開展鋁型材產品標識標註專項整治。去年,該市再次組織專家對藍華、晨茂、實美、金橋等重點企業開展現場質量診斷,幫助企業解決質量問題30多個。經過兩年的質量提升,鋁型材產業成功轉型,生產企業發展到18家,生產線200多條,從業人員兩萬多人,產能達到80萬噸以上,產值近120億元,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兩家,成為全市產值過百億的重要支柱行業。

2017年,大冶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70.5億元,增長8%;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00億元,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65億元,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850億元,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5億元,增長13.5%;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122億元,增長17%;財政總收入增長7.2%。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顯著提高,城市綜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增強,並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今年,又以總分湖北第一的優勢,躍居「全國百強縣」第86位,比去年上升兩個位次,並首次上榜「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和「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成為湖北省縣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

《中國質量報》

相關焦點

  • 喜訊:大冶市縣域經濟排湖北第一
    7月19日,由賽迪顧問縣域經濟研究中心編制的《2019賽迪縣域經濟百強研究》正式發布大冶市入圍!圍繞此次報告,發布方確定了「地區生產總值大於4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大於20億元」兩大數據入庫門檻,建立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包括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8個,三級指標22個。
  • 湖北大冶再進全國縣域經濟百強 排名前移3位
    湖北日報訊 (記者陶忠輝、農村新報記者方桐、通訊員張林、景坤、良友)昨日,第十三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名單由中郡研究所正式發布,大冶市繼續為我省唯一上榜縣市,排列94位,較上一屆前移3位。
  • 縣域經濟亟待做強塊狀產業集群
    縣域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基礎,縣域經濟支撐著現代化經濟體系。  區域競爭的新格局下,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上,湖北縣域經濟發展亟待做強產業集群,譜寫新篇。  2019年,湖北64個縣(市)平均GDP為292.1億元,是浙江的57.2%。  在區域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對標先進省份,對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縣域經濟不強成為湖北的突出短板。  「無中生有」關鍵在於跳出路徑依賴  我省實現高質量發展,短板弱項在縣域,動能活力在縣域,優勢後勁也在縣域。
  • 市發改委主任王瑞來新安調研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
    市發改委主任王瑞來新安調研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 2020-05-30 0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楊建國:「美學經濟」驅動修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作為修武縣產業發展顧問,筆者總結了這兩年修武美學經濟模式的亮點:形成了一批美學產業集群,培育了一批美學品牌,構成了美學經濟的模式,完善了美學經濟的制度,既有外在美,也有內在美,推動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進階。郭鵬說,報告的主題《以高質量「美學經濟」引領修武「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很切合修武發展實際,既談了規劃、政策、方向,也為修武提供了一份「接地氣、講實際、有價值」的智慧支撐。
  • ...把握核心要義 找準目標定位 全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郭承錄在莊浪縣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時強調把握核心要義 找準目標定位全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各級都要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原原本本、學深悟透,準確把握理論精髓和實質內涵,對標對表找準目標定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中央部署要求上來,全力以赴加快高質量發展。
  • 湖北大冶市東風農場漁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湖北大冶市東風農場漁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2018-10-11 11:4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湖北省農墾事業管理局,漁業經濟實現了高質量發展。堅持發展名特優。大力發展武昌魚、異育銀鯽、鱖魚、黑尾鮊等名特優水產品,擁有11個獲得國家A級綠色食品的標誌證書。目前,農場的名特優水產品養殖比例達到了48%,名特優水產品養殖面積達到了9700畝。堅持引進新品種。農場分步引進了推廣了翹嘴紅鮊、大口鯰、胭脂魚、匙吻鱘等10餘個新品種。農場通過與正大和通威飼料有限公司合作,引進魚池養殖螃蟹。
  • 湖北縣域經濟十強排名,棗陽位居第一,赤壁進入前十
    縣市作為我國地方政府中重要的一級,承擔著承上啟下的功能,就猶如人類的腰部,其作用無疑是非常重要的。而江蘇和浙江為什麼能夠成為我國發展最均衡的經濟強省,其中的原因就是它們縣市的經濟都是非常強的,正因如此才有了我國東部蘇浙兩大經濟強省。所以說:縣域強則省域經濟必強!
  • 曲敏:牢牢錛住整體晉位升級目標全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曲敏在全市縣域經濟視頻調度會議上強調牢牢錛住整體晉位升級目標全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東北網綏化9月2日訊(全媒體記者王建夫)9月1日上午,市委書記曲敏主持召開全市縣域經濟視頻調度會議,交流經驗、激勵先進,深挖根源、鞭策後進,明確目標、實化細化措施,全力推進全市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 湖北領跑!2020年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大冶位列第63位
    12月16日,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在北京發布了2020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評價報告,大冶市在第二十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百強縣市排名由去年的第69位升至第63位,較去年上升6位,實現了九年九進位,繼續蟬聯全省縣市首位。報告顯示,大冶市居中部省份縣市第8位,較去年上升1位。
  • 大冶縣域經濟全國百強最新排名第69位
    本報訊(通訊員 陳棟)16日,中郡縣域經濟研究所發布了《2019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評價報告》,大冶市在第十九屆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百強縣市排名由去年的第77位升至第69位,較去年上升8位;居中部省份縣市第9位,較去年上升1位,繼續位居全省縣市首位。同時,大冶還入選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百強的第45位,較去年上升13位。
  • 風物長宜放眼量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長興實踐
    全國縣域經濟競爭力百強縣第
  • 奮力開創焦作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看看這些領導大咖怎麼說……
    本次論壇由市「學湖州晉江、促高質量發展」主題活動工作領導小組主辦,市委宣傳部、市發展改革委、焦作廣播電視臺、焦作日報社承辦。郡縣治,天下安。沁陽市、孟州市、溫縣、博愛縣、武陟縣、修武縣分別圍繞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太極拳產業發展、產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及鄉村振興等,總結各自五年來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成功做法和典型案例,分析各自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擾,及下步破解難題的思路和方法,進一步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現按發言順序,將六縣(市)發言人的主要觀點予以摘要刊發,以饗讀者。
  • 中部地區縣域經濟百強榜發布: 縣域成中部崛起關鍵力量
    中部地區依靠全國約10.7%的土地,承載全國約26.6%的人口,創造全國約22.1%的生產總值,是我國的人口大區、交通樞紐、經濟腹地和重要市場,在中國地域分工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實現中部崛起的現實基礎。
  • 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長垣論壇成功舉辦
    中國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長垣論壇在河南省 長垣市成功舉辦。論壇就縣域經濟的政策趨勢、改革發展、城鄉融合等議題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十餘位知名專家就相關內容發表主旨演講。新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躍勇,長垣市委副書記、市長趙軍偉出席活動。來自全國各地的科研機構、企業代表與長垣市機關和各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等近600人參加活動。
  • 瀋陽市法庫縣:「轉」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
    然而,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特別在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形勢下,法庫傳統產業出現發展不平衡、發展動力不足等問題,縣域經濟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立足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著眼全市、全省乃至全國的大格局,對全域產業發展現狀進行反覆梳理、審視和思考,在充分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全縣上下最終達成共識: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圍繞「抓發展和優環境」兩大主題,聚焦發力「3+1」產業發展方向,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提升縣域經濟的規模和實力,走出一條產業均衡發展、城鄉協同發展、富有法庫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 雲夢縣獲批湖北省質量強省示範縣創建單位
    本網訊 (特約記者陳群 易成 通訊員聶傑傑 )近日,記者從湖北省質量強省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獲悉,雲夢縣符合湖北省「質量強省示範市(縣、區)」創建單位條件,批准創建。雲夢縣堅持把質量提升工程作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大力實施質量強縣戰略,助推質量效益型經濟發展。
  • 吳錦調研大冶市經濟社會及鎮域經濟發展
    黃石日報訊(記者 廖巍巍) 9日,市長吳錦赴大冶市調研經濟社會及鎮域經濟發展,先後深入到羅家橋、金湖、陳貴、茗山、靈鄉、金牛等鄉鎮,實地了解經濟運行、企業發展和項目建設情況。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大冶市匯報了全市經濟社會及鎮域經濟發展情況,市相關單位就有關問題進行了回應。
  • 河南省鹿邑縣市場監管局發揮職能優勢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紀實
    「三起來」把舵領航 高質量花開滿園河南省鹿邑縣市場監管局發揮職能優勢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紀實□ 楊新才 本報記者 孫中傑近年來,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市場監管局以「三起來」(2014年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調研指導時提出的「把強縣和富民統一起來,把改革和發展結合起來
  • 山東滕州:五大體系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翟傳虎  胡修鑫中國經濟導報記者 | 尹明波    2019年2月份,山東省政府出臺若干措施,深化擴權強縣改革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