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重量級的新展在國博開幕《宅茲中國:寶雞青銅器與金文精華》

2020-09-03 筆墨沸點

上周,一個重量級的新展在國博開幕,《宅茲中國:寶雞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品是來自寶雞的140件青銅器,國寶不在少數,實在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大展。今天這篇文章介紹一下這個展,也提供一些對大家看展有用的提示。


青銅器之鄉:寶雞


寶雞這個名字或許聽起來陌生,但是如果說「陳倉」呢,是不是一下就回到了楚漢相爭的年代。再往前說,商周之際這裡有一片叫做周原的地方,《詩經·大雅·綿》中就有「周原膴膴(讀五),堇荼如飴」的句子,說的就是周原的土地肥沃,連野菜都是甜的。周原的確是周人的福地,「小邦周」正是在這裡發展壯大,最終革了「大邑商」的命。

寶雞的石鼓閣和青銅器博物館


周人幾百年間在這裡的活動,給留下了眾多的青銅器。早在漢代這裡就有出土鼎的記載,後世更是不斷的有青銅器出土。晚晴出土的四大國寶,全部出土自寶雞,如今已經成為國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寶雞青銅器之鄉的稱號當之無愧,這次展覽囊括了寶雞的青銅器中最精華的部分,代表了西周青銅器的最高水平。


閱讀青銅器


青銅器是華夏文明的標誌之一,新石器時代就出現,經過了殷商的高峰之後,在西周有了新發展。西周青銅器,在繼承商文化和工藝的基礎上,演變出新的審美、文化和意義。最重要的差別,西周青銅器的出現金文更頻繁,篇幅更長,記述更加豐富。這意味著青銅器發展出了記述、表彰的作用。這樣的意義繼續發展,直接影響了秦人在石鼓、山體和衡器、武器上的刻字。

石鼓 先秦 故宮博物院藏

有「中華第一古物」之稱的先秦石鼓同樣出土於寶雞。


簡單說,西周青銅器在殷商青銅器既有實用功能又是祭祀禮器的基礎上,增加了類似後世石碑的作用。因此,西周的青銅器與金文是不可分的整體,這也就是為什麼不論考古界和收藏界,衡量青銅器的價值,首重其上的金文。


但從觀眾的角度看,面對金文很容易不得門徑。但這個展很大膽的以金文作為整個策展的主線,用一件件精美的青銅器,來引導觀眾,看見和看懂金文,揭開金文中所包含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等內涵,甚至展示其中蘊含的書法之美。跟著策展人的安排去慢慢欣賞,你會發現是在由淺入深的閱讀這些青銅器。


展覽適合誰?


引導觀眾欣賞金文確實不易,這個展很用心的在啃這塊硬骨頭

名叫「宅茲中國」,這正是炙手可熱的何尊上那句最難得的金文,「中國」一詞最早的出處。展覽一進門的獨立展櫃就是何尊,無疑是想要用何尊這件大明星來引起觀眾對於金文的關注。


在第一單元,先不拿大篇的金文來讓人望而生畏,而是從西周早期青銅器上各種生動有趣的族徽入手,循序漸進的讓觀眾建立對金文的興趣和了解。在之後的第二、第三單元再去展示更多重器和更長篇幅更多內涵的金文,讓觀眾可以從金文中看到西周的天子、公卿、事件、制度、禮儀、倫理等等,可謂用心良苦。

展板上各色族徽,非常生動有趣


如果你是青銅器愛好者,能不出北京欣賞到如此多的國寶和西周青銅器精品的機會實在難得,這個展不可錯過。但好東西太多,也容易看花了眼,文章後面我會給畫重點

如果你對青銅器比較熟悉,我建議你來讀這個展,從金文的角度重新認識一下這批「老朋友」,相信你會有很多收穫。

如果你對青銅器興趣大於認識,那這個展對你來說起點很高。展覽雖然對金文下足了功夫,但是對於背景、器型、功能、紋飾介紹的很少。看展之前,最好提前做做青銅器基礎知識的功課(網上很多),後面我畫的重點也同樣適合你。


推薦的展品


展覽以金文為主題做了大膽嘗試,首先建議大家能按照展覽本身的脈絡去欣賞。以下我重點推薦一些展品,一是為了那些暫時看不進去金文的朋友,二是為了那些時間很緊張的朋友。我著重補充金文以外的東西,關於金文本身,展覽中的每件文物都說的很細緻,不用我再囉嗦。


最早的中國


何尊 西周早期 寶雞青銅博物館藏


何尊製作於西周初,作器者是周的宗室,名為「何」。尊是當時祭祀中常用的盛酒器,雖然早已經從我們生活中消失,但依然留給我們「尊敬」這個詞。

何尊內膽底部銘文講述了武王克商後,路過洛陽,認為這裡是天下之中,想在此建都。其子成王繼承遺志,最終在此營建都城成周的故事。



其中有「宅茲中國」四字,是已知「中國」一詞最早的出處,距今3000多年。但這裡的「中國」,與今天的概念不同,「國」同「域」,「中國」就是天下之中的區域,也就是今天的洛陽。宅茲就是定居,「居中國治天下」的思想發源於周,成為正統思想被歷代王朝繼承。

何尊的顏值也極好。整體造型流暢,曲中有直,和諧優美。紋飾以雷紋為底,有四道扉稜裝飾,飾以蠶紋、蕉葉紋、饕餮紋,繁複而有序,透露出大氣且精緻的美感。繼承了商代精湛的青銅工藝,是西周初青銅器的巔峰之作。


解密古史的鑰匙


西周早期 國家博物館藏


簋,本用來盛飯,商周時期也作為禮器用於宴享和祭祀。周人重農而戒酒,簋作為食器在西周禮制中地位很高,常與鼎並稱。

利簋,是目前發現最早的西周青銅重器。饕餮紋保留了商的味道,但與商簋相比,最明顯的變化是增加了方座,外觀莊重,鏽跡斑斑透著神秘。

利簋底部銘文


底部金文中有一句:」武徵商,唯甲子朝,歲鼎。。。』「意思是,武王伐商,在一個甲子日清晨。歲是古人對木星的稱呼,「歲鼎」就說這天早上木星在中天。

這不但證明了牧野之戰確有其事,專家更根據這條記載,藉助天文推算,最終確定牧野之戰的時間是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清晨,而利簋因此也被叫做武王徵商簋,成為揭示古史的國之重寶。


周厲王的真相


㝬簋 西周晚期 寶雞青銅博物館藏


不需要任何介紹,第一眼看到就會被它巨大的身型震撼,㝬(讀胡)簋是存世青銅簋中最大的一件,被譽為「簋中之王」。「㝬」字就是歷史故事裡常提到的周厲王,㝬簋是他為了祭祀先王而作,是一件「王器」。存世的西周青銅器雖多,但是屬於周王所做的「王器」卻是很少。屬於周厲王的王器除了㝬簋,還有現藏陝歷博的五祀㝬鍾臺北故宮的宗周鐘

五祀㝬鍾 西周晚期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宗周鐘 西周晚期 臺北故宮藏


周厲王在《史記》中的形象是荒淫無度,搜刮民財,又不準人民表達觀點,最後激起「國人暴動」,落得個身死他鄉的下場。但從㝬簋的金文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以先王為榜樣,謹慎勤奮,一心想要治理好國家的周厲王。

事實上,歷王之前周王的權威已經衰落,權利和資源大多被貴族階層所把持。周厲王為了改變這種局面,重建王室的威嚴,而決心在政治、軍事和經濟各方面改革。雖然取得了一時的成效,但也引來了貴族的激烈反對。雙方多次對抗,最後發生了「國人暴動」,周厲王出逃而死。

從㝬簋之大,我們可以想像周王祭祀祖先的宏大場面,但細看簋身紋飾的略顯粗糙,也能可見王室的威風不在。


秦人的豐碑



秦公鎛 春秋 寶雞青銅博物館藏


鎛配合鍾、磬一起演奏,起到指揮樂隊節奏的作用,相當於一眾樂器中的指揮家,地位尊崇。鎛與鐘的區別也比較明顯,通常比鍾大,頂部有紐,沒有鍾那樣的甬(長柄),而底部齊平。

秦公鎛有四條誇張的扉稜,兩側的扉稜由九條飛龍組成,前後扉稜由五條飛龍和一隻鳳鳥盤曲而成。鎛身中布滿了盤曲的龍紋,上下各裝飾一條由變形蟬紋和竊曲紋組成的帶狀花紋。整體華美大氣,鎛身上生機勃勃,四周的飛龍也似有騰空之感。

秦人九都八遷


秦公所作的青銅鎛為何會出土於寶雞呢?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平天下的高光時刻,但少有人知的是之前秦人曾經無比的落魄。從被周公流放邊地的破落貴族,到君臨天下的始皇帝。秦人經歷了勵精圖治的八百年,遷都八次在最終在鹹陽。秦公鎛在寶雞出土的地方,就是秦在春秋早期的都城:平陽。

秦公鎛是秦武公所做來祭祀先君,金文中重點提到了秦襄公擁護平王東遷,被「賞宅受國」的事跡。自那之後,秦才算得上是一方諸侯。

在本展上還有幾件特別不能錯過的青銅器,有趣的是,他們來自兩個世代侍奉周天子的顯赫家族:微氏家族和單氏家族。


殷周兩代的貴族


微氏家族的始祖是歷史上有名的微子啟,他是殷商的宗室,子姓,紂王的庶兄。他被封在微地,自此便有了微氏家族。武王伐紂之後,微子啟自縛銜璧乞降,後被周公封在商族的故地:宋,也就是今天的商丘。微子啟就是首任的宋國國君,春秋五霸中最有爭議的那位宋襄公就是微子啟的後人。

微氏還有一支,獲封岐周附近的採邑,世代為史官,輔佐周王。1976年,扶風縣出土一座西周青銅器窖藏,其中103件全部來自於微氏家族。這裡面最知名的一件,就是金文多達284字的牆盤


牆盤 西周中期 寶雞周原博物館藏


微氏家族傳到周共王時期,出了一位名叫牆的史官,他為了紀念先祖製作了這件銅盤。盤為祭祀時行沃盥之禮(洗手)的水器。牆盤是西周中期最典型的形式,腹部飾有垂冠的鳥紋,圈足飾以竊曲紋。

盤內是秀麗的284字金文,文辭優美,而且史料價值極高。前半部分稱頌了文、武、成、康、昭、穆六代周王的事跡。後半部分是微氏家族五代先祖的功績,以及牆本人對他們的追慕和效仿。整個相當於是半部西周史和一部家族奮鬥史。

牆盤的金文


同時牆盤的金文從書法上看,也是西周中期的典範。筆畫脫去了早期的波磔,線條圓潤而不失勁力。通篇布局疏密有序,風格樸質典雅。



觥 西周早期 寶雞周原博物館藏


要說本展顏值最高的一件,我覺得就是這件折觥。觥的用途一般人不知道,但如果想到「觥籌交錯」這個成語,就不難知道它是一件祭祀上使用的盛酒器。之所以做成一隻羊的造型,也是繼承了祭祀中使用犧牲的習慣。

這件折觥可以說是無死角的好看,不管是遠、中、近,還是不同角度能看出不同的創意與匠心。除了正面,前胸、背部、尾部都值得仔細欣賞。還有一點需要指出,青銅器的鑄造才有的是模範法。如此繁複精美的折觥,需要天衣無縫的合範技術才能實現。

折觥的主人是「作冊折」,作冊就是史官,折是他的名字。根據牆盤上的金文,這位折是牆的祖父。折觥上的金文中還有「惟王十九祀」,是典型的商人紀年法,可見在西周早期,微氏家族依然保留有殷商的文化傳統。

三年疒興壺 西周中期 寶雞周原博物館藏


十三年疒興壺 西周中期寶雞周原博物館藏


壺是酒宴和祭祀中使用的盛酒器。這兩件器型、大小相似,而紋飾不同,堪稱西周中期的壺中極品。主人名叫疒興(讀興,這個字我打不出來),出自微氏家族,是牆的兒子,折的曾孫

按三年疒興壺的金文記載,疒興在短短一個月間,就兩次受到周王的重賞。微氏家族傳到疒興這一代,地位顯赫,達到了發展的頂峰。作為殷商遺民的微氏家族能保留下如此精美絕倫的酒器也是「商人重酒器」的一種反映。


青銅新豪門:


和微氏家族組團參展不同,是一個人就貢獻了好幾件國寶。2003年,寶雞眉縣楊家村出土一座西周晚期青銅窖藏,其中27件青銅器,除了一件青銅盂之外,全部來自一個名叫單逨的西周晚期重臣。逨的青銅器之好,震驚了當時的考古界,近幾年也頻頻出現在各大展覽上。在本展上雖然擺放零散,但我們依然可以看到這批青銅器中的不少精品。


四十二年逨鼎 西周晚期 寶雞青銅博物館藏


楊家村窖藏中出土12件鼎,其中四十二年逨鼎大小兩件,四十三年逨鼎十件,從大到小。數量多,品相好,鼎身上還保留了如當年般的金色。四十二年逨鼎和四十三年逨鼎的器型紋飾都相同,所不同的是其上的金文。

寶雞青銅博物館中,逨鼎一字排開


逨鼎上的金文記述的內容很多,簡單說,是周王召見了逨,讚賞逨的先祖輔佐先王,稱揚逨在攻打獫狁的戰功,以及冊名逨管理山林農業,並給與賞賜。

按照周的列鼎制度,九鼎為最,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而逨憑什麼能用十鼎?關於這一點專家也有不同解釋,但無論如何都說明逨的顯赫地位。


逨盤 西周晚期 寶雞青銅博物館藏


逨盤的外觀也和牆盤明顯不同,前後各有一銜環獸首,底部四個獸型足,增加了一絲獰厲與威嚴感。逨盤上有372個字,它的出世打破了由牆盤保持的是金文字數最多的青銅盤的記錄。

不僅字數多,逨盤的金文更以如詩般的語言,記述了單氏家族八代先祖輔佐十二代周王徵戰、治國、管理林澤的功績。以武王伐紂,成康拓土開疆,昭王伐楚,穆王徵伐四方等史實,勾勒出西周歷史的大致輪廓。如果說牆盤是半部西周史的話,那逨盤就幾乎是整部西周史



單五父壺 西周晚期 寶雞青銅博物館藏


單五父壺共出土兩件,大小、造型和紋飾基本相同。同樣是壺,與疒興壺相比呈現出明顯不同的氣質與魅力。

單五父壺是逨為了追憶自己的父親所做,體量大,造型紋飾精美,工藝絕妙。壺側的雙耳,遠看像一條昂首的龍,細看是由大小各異的三個龍頭組成,而且眼神表情各異。最抓眼球的是壺身上的突起的龍頭,一首雙身,緊縮雙眉,瞪著眼,大口微張,似乎是蓄勢待發。安靜中蘊含著隨時暴起的張力,讓人看了挪不開視線。


如果你沒看夠


除了這些大名品之外,本展上還有不少名氣沒那麼大,但是依然獨具魅力的展品。



戶卣 西周早期 渭濱區博物館藏

卣用來在祭祀中盛放香酒,地位非常高。戶卣張揚、凝重、華美,充滿了想像力,與其他青銅器明顯不同。它來自於周人親密相處的姜戎人。


伯冬戈飲壺 西周中期 扶風縣博物館藏

飲酒器。這樣的器型很少見,但呈現出簡約舒展的美。


伯公父爵 西周晚期寶雞周原博物館藏



戈簋 西周中期 寶雞青銅博物館藏

簋身上巨大的垂冠鳥紋,簋耳是兩隻罕見的圓雕鳳鳥。不禁讓人聯想到「玄鳥生商」,「鳳鳴岐山」。


朕(讀」yìng「) 西周 寶雞青銅器博物館藏

匜是與盤配合,共同行沃盥之禮所用。有蓋子的匜還真的是不多見。


如果你還沒看夠


首先佩服你的體力,太牛了。展板上引用的好幾件青銅器,比如大盂鼎、虢季子白盤、青銅盠駒尊等等,就在國博地下的古代中國展,你可以移步再去續上這幾件國寶。

宅茲中國展的展板


大盂鼎 西周早期 國家博物館藏


展覽信息


:中國國家博物館北8展廳

:2020.8.14至2020.10.13

:免費,可掃描二維碼預約

相關焦點

  • 一個重量級的新展在國博開幕《宅茲中國:寶雞青銅器與金文精華》
    一個重量級的新展在國博開幕,《宅茲中國:寶雞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品是來自寶雞的140件青銅器,國寶不在少數,實在是一個不可錯過的大展。今天這篇文章介紹一下這個展,也提供一些對大家看展有用的提示。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國博開幕
    8月14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宣布展覽開展,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和陝西省副省長、寶雞市委書記徐啟方分别致辭,陝西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牛一兵,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陳洪武,陝西省政府副秘書長、駐京辦主任石憬玫,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任宗哲,陝西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等出席開展儀式。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寶雞是著名的「青銅器之鄉」,出土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重要青銅器。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國博開展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國博開展 時間:2020-08-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國博開展 國家文物局局長劉玉珠宣布開展,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牛一兵,副省長、寶雞市委書記徐啟方、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任宗哲、省文物局局長羅文利參加開幕儀式。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京開幕
    8月14日,觀眾在欣賞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8月14日,觀眾在欣賞「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中國日報8月14日北京(記者 姜東) 2020年8月14日,「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
    8月14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青銅器是我國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質遺存,表面鑄刻的文字被稱為吉金文或金文,代表了中國文字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見證中國古代歷史事件的重要物證。
  • 展覽預告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將在國博展出
    ——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8展廳即將展出主辦方:青銅器是我國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質遺存,其表面鑄刻的文字被稱為吉金文或金文,代表了中國文字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見證中國古代歷史事件的重要物證。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寶雞是著名的「青銅器之鄉」,出土了大量有代表性的重要青銅器。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將在國博開展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陝西省文物局、 寶雞市人民政府主辦, 寶雞市文物局、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承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 》, 經過工作人員幾個月的精心籌備,即將和大家見面啦!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將在國博開展啦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陝西省文物局、 寶雞市人民政府主辦, 寶雞市文物局、 寶雞青銅器博物院承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 》, 經過工作人員幾個月的精心籌備,即將和大家見面啦!、金文中的 故事、金文中的智慧三個單元,展示早期中國絢麗多彩的文明成果,引導大家走進神秘奇譎、波瀾壯闊的青銅器與金文世界,欣賞生動有趣、儀態萬方的金文藝術。
  • 最早的「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亮相國博
    展覽現場2020年8月14日,「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現場「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分為金文的藝術、金文中的故事、金文中的智慧三個單元,展示早期中國絢麗多彩的文明成果,引導大家走進神秘奇譎、波瀾壯闊的青銅器與金文世界,欣賞生動有趣、儀態萬方的金文藝術,解讀扣人心弦、引人入勝的金文故事,領略格物致知、窮理盡性的金文智慧。
  • 寶雞出土的青銅器精品亮相國博,143件青銅器解讀商周秦漢
    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遴選了143件「青銅之鄉」——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其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一件件重器穿越時空隧道,將解鎖歷史秘密的秘匙傳送至今,其中既有家國大事,也有生活場景。
  • 來看「最早的中國」,何尊、利簋聚首國博寶雞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今天(8月14日)開幕,將持續至10月13日。青銅器是我國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質遺存,青銅器裡鐫刻的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不僅記錄了許多重要歷史事件,也反映了不同時期、地區、族群的禮儀生活與文化偏好,刻畫了上古時期中國社會形態的演變軌跡。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來源:寶雞新聞網寶雞新聞網訊(記者 羅君)8月14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聯合陝西省文物局、寶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將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據了解,本次展覽分為金文的藝術、金文中的故事、金文中的智慧三個單元,展示早期中國絢麗多彩的文明成果,引導大家走進神秘奇譎、波瀾壯闊的青銅器與金文世界,欣賞生動有趣、儀態萬方的金文藝術。
  • 寶雞在北京的青銅器展覽位列中博熱搜榜第二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自8月14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以來,迅速成為展覽界的「新寵」,並因此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掀起一股觀展熱潮。據統計,由於《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出,國家博物館每日參觀人數不斷攀升,到8月20日左右參觀人數已經達到了限流最大值,網上預約天天爆滿,徹底改變了疫情對觀眾參觀博物館的影響。
  • 《宅茲中國》——金文中的女性
    《宅茲中國》——金文中的女性 青銅器金文中,有許多女性身影存在,如婦好馳騁疆場、主持祭祀,王姜隨王出徵、代行王命,還有其他的女性貴族,或受祭,或作器,或婚媵,或賞賜,或主訟,都以不同的方式演繹著上古社會賦予她們的角色和使命,就讓我們以金文為介,走近商周的女性,去了解她們的婚姻、社會及政治生活。
  • 國博新展 | 最早的「中國」!這批國寶級青銅重器在國博等你!
    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2020年8月14日開幕銘文中「中或(國)」的本義為四方之中、天下之中,儘管與專有國名「中國」差異顯著,但這種提法與國名「中國」的出現之間仍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關聯。8月14日,「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國博開幕。
  • 最早記載「中國」一詞青銅器亮相國家博物館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8月14日起在國家博物館舉辦,143件重器講述青銅記憶,邀觀眾品讀金文精華。展覽將持續至10月13日。《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8月14日起在國家博物館舉辦,143件重器講述青銅記憶,邀觀眾品讀金文精華。展覽將持續至10月13日。
  • 寶雞出土的青銅器精品亮相國博,143件青銅器解讀商周秦漢
    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遴選了143件「青銅之鄉」——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其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一件件重器穿越時空隧道,將解鎖歷史秘密的秘匙傳送至今,其中既有家國大事,也有生活場景。
  • 國博展訊 | 不開玩笑!「宅茲中國」展覽10月13日最後一天展出
    【引子】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間飛快溜走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覽自8月14日在國家博物館啟幕後受到許多觀眾的喜愛附:展覽福利國博壁紙 | 「宅茲中國相關展覽】展覽: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期:2020/8/14 – 10/13地點:國家博物館 北8展廳(更多展覽詳情以國博官網公布為準)
  • 速讀寶雞:提升群眾幸福感、以案促改、青銅器與金文精華……
    速讀寶雞:提升群眾幸福感、以案促改、青銅器與金文精華…… 2020-08-13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展 時間: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