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姜女的傳說是西遊記的前傳,孟姜女、範喜良重生成唐僧父母

2020-08-17 何博士的書廊畫坊

司馬貌判冤決獄,拉開漢末三國紛爭序幕;

孟姜女長城哭夫,上演唐初西遊降魔篇章。


前幾日,何博士分享司馬貌判冤決獄,拉開漢末三國紛爭序幕的故事(),目的在於討論漢初風雲人物在轉世投胎後為什麼沒有得到更為合理的報償。讀者朋友們關注點多在這個故事的稀有程度,大多評論說已經讀過。

儘管《三國志平話》讀過的可能並不多,但是以《喻世明言》的影響力來說,了解這個故事並不困難。然而,對於孟姜女哭出《西遊記》的故事,想必知道的人就寥寥無幾了。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家喻戶曉,屬於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同《三國志平話》一樣,這個故事也緣起於人民群眾飽受秦始皇暴虐之苦。秦始皇為了抵禦邊塞異族,廣徵民夫修建長城。不堪勞逸之苦的人稍有反抗即被殺死,累死、餓死的人也不計其數。這些死去的人都填沒在了長城磚牆之內。

唐代《琱玉集》卷十二引《同賢記》記述了孟姜女故事較為原始的狀態,概述如下:

燕人杞良因為逃避修築長城的苦役無意間逃到了孟超的後園,孟超的女兒仲姿正在後園洗浴,因為被杞良見到了自己的身體便下嫁於他。

婚禮完畢後,杞良返回服役,被主典官毆打致死,築在城牆中。

嶽父孟超派遣僕人前去代替杞良服役,才得知他的死訊。仲姿聽聞後,向著城牆哭泣 ,城牆崩倒。仲姿窺見裡面白骨交錯,她滴血認骨,尋回丈夫骨殖安葬。

此後故事流傳過程中,孟仲姿漸漸傳成為孟姜女,杞良更名範喜良(或範杞良),故事脈絡卻變化不大。


早期孟姜女的故事

孟姜女的故事最早見於《左傳》:齊侯打莒國,杞梁戰死。「齊侯歸,遇杞梁之妻於郊」向她弔唁,因不合於禮被杞梁妻拒絕。

戰國時期《禮記·檀弓》云:齊莊公襲莒於奪。杞梁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

《孟子·告子下》云:華周、杞良之妻,善哭其夫,而變國俗。

杞良是春秋時期人,因戰事而死。我們不難看出其妻對丈夫深切依戀,時人也為此觸動記載在了典籍當中。也不難想像,這件歷史掌故在當時也必定是口耳相傳,否則也不可能致使國俗變化。

故事一經流傳往往向著誇張的方向發生異化變型。漢劉向《列女傳·齊杞梁妻》記載,齊莊公攻打莒國,班師途中,杞梁妻迎回丈夫屍骨。在城門下痛哭哀悼,「內誠動人,道路過者莫不為之揮涕。十日,而城為之崩。」


在《列女傳》中杞梁妻哭倒的還是城門牆,故事這樣寫也不過是出於環境渲染,烘託氣氛,但卻為哭倒長城埋下了伏筆。到了唐末貫休和尚《杞梁妻》詩歌,把杞梁哭夫的故事由春秋時期挪移到了秦朝,杞梁妻哭倒長城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故事也繼續演化豐滿至明代定型,成了我們現在熟悉的樣子。

秦之無道兮四海枯,築長城兮遮北胡。築人築土一萬裡,杞梁貞婦啼嗚嗚。上無父兮中無夫,下無子兮孤復孤。一號城崩塞色苦,再號杞梁骨出土。疲魂飢魄相逐歸,陌上少年莫相非。——貫休《杞梁妻》

《西遊記》唐僧父母是範喜良、孟姜女轉世

一名書生雖然逃過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但終究是死在了修築長城的過程之中。沒有能逃脫掉埋骨城牆的厄運。

書生賢惠的妻子不辭長途跋涉的辛苦,遠赴邊關尋夫。一名石匠向書生妻子指示了書生的埋骨地點。女子柔弱,請求石匠代為挖掘。石匠卻見書生妻顏色秀麗,有了親近之意。以女子在丈夫喪事之後嫁給自己作為條件才幫助她挖出了書生的屍體。書生妻無奈答應了石匠的條件。

石匠大喜,不僅殷勤的挖出了書生的屍骨,還為他做了墓室,並在墓室上裝上了石門。書生妻安葬了丈夫,燒紙痛哭祭奠。在石匠不注意時,撞上石門殉情而死。



石匠詛咒女子,來世必定嫁給自己。書生妻來世轉世投胎,成了唐太宗的丞相殷開山的女兒滿堂嬌。書生也投胎為新科狀元陳光蕊與殷溫嬌再續前緣。石匠投胎為劉洪,做了水賊,殺死陳光蕊冒名上任,劫奪了殷溫嬌,強佔為妻。前世之因,導致今生之果。



以後的故事我們就相當熟悉了。陳光蕊赴任逢災,才引出了江流兒復仇報本,江邊祭祖;陳光蕊起死回生,一家團圓;唐玄奘開壇講經,西行求法。

這段講述唐僧出身的故事不見於漢地,與今流傳的朱鼎臣本、證道書本等中的唐僧出身故事均不相同。然而,這個故事並非無名人物編造的段子,是鄂爾多斯著名詩人、學者賀西格巴圖編譯的蒙文版《西遊記》——《唐僧喇嘛傳概要》中唐僧出身故事中的重要情節。

有趣的是,少數民族編譯的《西遊記》版本大多都存在與本民族的民俗信仰、民間傳說相結合的現象,完成了本土化的蛻變。如有的蒙文本《西遊記》有時稱呼孫悟空為Halu manju(哈魯滿珠,即哈奴曼),就是因為神猴哈奴曼的故事很早就在蒙古地區傳播流行。



彝文版的《西遊記》——《唐僧取經》將西遊故事本土化的更是非常嚴重。整個故事也大多圍繞著彝族的聚居地打轉。涇河龍王變成了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的清水海龍王;唐僧的家鄉變成了雲南大理雞足山;唐僧收悟空發生在昆明五臺山;收豬八戒發生在雲南峨山……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竄入《西遊記》的原因

相比之下,反觀《唐僧喇嘛傳概要》中講述的唐僧父母的前世故事,明顯是脫胎於漢族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書生即是範喜良,書生妻即是孟姜女,石匠則是故事需要而增添的一個嶄新的角色。這個情節在漢地《西遊》故事的演化中是否曾佔有一席之地,而後被刪改成現在的模樣,還是編譯者結合孟姜女傳說的獨立創作呢?

如果是前者,編譯者是於1914年民國時期編譯的《唐僧喇嘛傳概要》,時間相當晚,如果漢地確有該故事曾經流傳,不應該到現在無人知曉、無人問津的境地。

所以何博士認為是編譯者的自行創作,通過書名可以看出,編譯者是主要是突出唐僧在《西遊記》中的主體地位,弱化孫悟空的角色。而在《西遊記》中,唐僧的出身故事較為簡短模糊,甚至被刪節,所以學識淵博的編譯者巧妙地將孟姜女的故事嫁接到唐僧的出身故事中,不僅豐滿了唐僧的身世故事,另一方面還藉機宣揚了因果報應的佛教觀念,傳達了編譯者自己的宗教信仰。

相關焦點

  • 孟姜女的傳說成西遊記前傳,流傳在少數民族中的西遊故事
    然而,對於孟姜女哭出《西遊記》的故事,想必知道的人就寥寥無幾了。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家喻戶曉,屬於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貫休《杞梁妻》《西遊記》唐僧父母是範喜良、孟姜女轉世一名書生雖然逃過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但終究是死在了修築長城的過程之中。沒有能逃脫掉埋骨城牆的厄運。書生賢惠的妻子不辭長途跋涉的辛苦,遠赴邊關尋夫。一名石匠向書生妻子指示了書生的埋骨地點。
  •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
    於是,取名孟姜女,住在孟家。 孟姜女在兩家人的照料下,慢慢長大,出落得婷婷玉立。她心靈手巧,織起布來比織女,唱起歌來賽黃鶯,成了孟姜兩家的掌上明珠。 這一天,孟姜女到後花園去散心。園中,池水如碧,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對蝴蝶落在池邊的荷尖上。孟姜女躡手躡腳地輕移蓮步,用扇一撲,扇子掉進了水中。
  • 【孟姜女】
    您大嫂,您再看看您那腳,都成了血疙瘩了,哪還是腳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腳,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兩天,病沒好利索就又動身了。老大娘一邊掉淚,一邊嘴裡念道:「這是多好的媳婦呀!老天爺呀,你行行好,讓天下的夫妻團聚吧!」孟姜女終於到了修長城的地方。她打問修長城的民工:您知道範喜良在哪裡嗎?打聽一個,人家說不知道。再打聽一個,人家搖搖頭,她不知打聽了多少人;才打聽到了鄰村修長城的民工。
  • 真實的孟姜女的傳說到底有多詭異可怕?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真實的孟姜女的傳說卻是詭異可怕的。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故事。故事說的是秦朝年間,有個姓孟的人家種了一棵瓜,這瓜的藤蔓順著爬到了隔壁姜家,結了一顆白白的瓜。結果瓜一落地,分開兩半在孟家和姜家的院子裡,瓜裡蹦出一個小女嬰,索性就叫她孟姜女。
  • 長城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
    而關於長城的傳說故事也有許多,眾所周知的孟姜女哭長城、神奇的定城磚等等,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說幾個關於長城的傳說長城的故事。長城的傳說——定城磚定城磚指放置在嘉峪關西甕城門樓後簷臺上的一塊磚。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佔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準確和節省。
  • 真正的孟姜女其實可能和秦始皇沒什麼關係
    孟姜女是哭長城是我國民間傳說中的故事,上至幾十歲的老人,下至幾歲的頑童都聽過這個故事,這個故事簡單的來說,就是說在我國秦朝也就是秦始皇統治的時候,一個溫柔賢惠的女子叫做孟姜女,這個孟姜女有些來歷,有一戶姓孟的人家種的瓜卻在鄰居姜家接了一個大瓜,大瓜熟了,一家各分一半,打開瓜發現裡面是一個小姑娘
  • 孟姜女哭長城,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孟姜女的傳說可以說是盡人皆知,千百年來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是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2006年5月20日,孟姜女的傳說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文物。2014年07月16日,孟姜女傳說被正式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千古佳話孟姜女哭長城,秦始皇被她耍了
    孟姜女的傳說是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其他三個分別是《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和《白蛇傳》),千百年來一直以口頭傳承的方式在民間廣為流傳。最早的傳說可上溯到《左傳》。傳說很久以前江蘇松江府有個孟家莊,孟家莊有一老漢善種葫蘆。
  • 孟姜女痛哭了三天三夜,長城崩塌,解孟姜女哭長城之謎
    孟姜女痛哭了三天三夜,長城崩塌,解孟姜女哭長城之謎大家都知道嗎?在民間傳說中,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提到「長城」,很多人都會想到孟姜女的故事。那麼,孟姜女在歷史上是否真有其人?她是怎麼把長城哭倒的呢?
  • 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真的嗎,故事是怎麼由來的?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千百年來,廣泛流傳,可謂是家喻戶曉。孟姜女的傳說,一直以口頭傳承的方式在民間廣為流傳。直到20世紀初,在「五四」精神的推動下,她才被納入到研究者的視野中。中國著名的歷史學家顧頡剛將孟姜女傳說的原初形態一直上溯到《左傳》上的一個故事。《左傳》記述這個故事是想褒揚杞梁妻(也就是後世的孟姜女)在哀痛之際,仍能以禮處事,神志不亂,令人欽佩。
  • 《孟姜女哭長城》流傳千年,這個版本完整集大成,值得收藏
    中國有四大民間傳說故事,歷史最悠久的當數《孟姜女哭長城》。《孟姜女哭長城》故事原型來自戰國時期的《左傳》。講述齊國將領杞梁戰死,老婆在城外迎接棺槨失聲痛哭,這麼一個悽涼而悲傷的歷史事件。後人以此為基礎,不斷「添油加醋」,大刀闊斧進行修改,不但把秦始皇拉下水,還重新設定了背景橋段,生生創作出一段集魔幻、愛情、詭異為一體的悲劇故事。
  • 「孟姜女哭長城」感天動地,原型是齊國杞梁妻,今孟姜女廟尚存
    「孟姜女哭長城」是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勞動人民借這個傳說,控訴了慘無人道、摧殘家庭幸福的封建暴政,歌頌了堅貞不渝、感天動地的愛情。人們在認識這個傳說的時候,往往受故事內容的影響,認為這個傳說發生在秦始皇時期,地點是在秦朝長城一帶等等,其實孟姜女與萬裡長城毫無關係,據史學家考證,她應該是春秋時的齊國人。這個傳說的原型在臨淄區,來源於齊國杞梁妻的故事。
  • 「孟姜女哭長城」裡面的孟姜女不姓孟,那麼她姓什麼呢?
    小時候我們都聽過「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這些故事呢,或許父母老師等長輩講給我們聽的,或是我們自己從一些書本上看到的,小時候看到孟姜女哭長城的細節非常的感動,有時候讀著讀著甚至會不由自主的流下眼淚來,感動於孟姜女的執著,感動於孟姜女對範喜良的愛,感動於老天的感化,自此,自幼年開始,那個故事就這麼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裡
  • 孟姜女哭長城:我哭的是齊長城,在淄博
    現階段戲劇版本更多是說,秦始皇建長城時,徵調和孟姜女剛新婚三天青年範喜良服勞役,不久範喜良因為饑寒勞累而死,屍骨被埋在長城牆下。孟姜女歷盡千辛萬苦尋夫來到了長城邊,得到的卻是丈夫死亡的噩耗,於是便在長城上哭了三天三夜,長城由坍塌,露出了範喜良的屍骸,孟姜女埋葬丈夫後,投海而亡。
  • 揭秘:孟姜女的老公到底是誰
    中國有四大民間傳說,其中時間背景最早的當屬《孟姜女哭長城》,論其年代已經流傳了二千多年,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流傳至今。然而歷史的漫長變遷,很多真相湮滅在故紙堆中,哪怕《孟姜女哭長城》也不例外,至今還存在很多鮮為人知的秘密。比如,孟姜女的老公到底是誰?
  • 河北山海關孟姜女廟:催人淚下的傳奇故事,可孟姜女真的存在嗎?
    廟內主殿上供有披青掛素的孟姜女和兩女童彩塑,牆上有歷代名人詩文題刻。主殿左側有古鐘樓一座,殿後有望夫石和振衣亭。此廟是根據「孟姜女哭長城」的民間故事修建的。相傳秦始皇時代秦(今陝西)人孟姜女之大範杞梁(一說萬喜良)在新婚之際,被抓去修築長城。夏去秋來,孟姜女戀念不已,決定遠出送寒衣。可是一路打聽,不知下落。
  • 真的歷史,孟姜女哭倒的不是八百裡秦長城,而是齊國八丈高的城牆
    孟姜女,大家第一反應是姓孟,其實不然,姜才是她的姓,孟代表她是姜家的大女兒。小人書中的孟姜女民間傳說中,孟姜女的丈夫範喜良,被秦始皇抓去修萬裡長城。修長城十分勞累,結果範喜良活活給累死了。孟姜女千裡尋夫,發現丈夫已死,對著長城大哭,結果800裡長城瞬間倒下。隨後趕來的秦始皇見孟姜女,嘆為國色,欲納為後宮。孟姜女讓秦始皇答應三個條件,一是厚葬範喜良,二是始皇給範喜良戴孝,三是帶她去看看大海。不想秦始皇竟然一一答應。最後孟姜女在大海上從船上跳海自殺。
  • 濟南故事|走近齊長城之孟姜女哭長城
    說到長城,有個傳說流傳千古,這就是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人們總是把孟姜女和秦始皇強迫百姓修長城聯繫起來,但是在濟南有些村子,人們相信被哭倒的長城,不是秦始皇修的萬裡長城,而是自己家附近山上的齊長城。沿著長城往東,孟姜女的傳說在萊蕪一帶也流傳已久。有一段孟姜女小調,是周圍十裡八鄉流傳最久的民間曲調。在萊蕪上王莊村和章丘孟家峪村一帶,很多老人雖然不識字,一輩子也沒出過遠門,但是這首孟姜女小調,卻是從小唱到老,代代相傳、婦孺皆知。
  • 孟姜女真的哭倒了長城嗎?這篇文章給你真相
    孟姜女的丈夫範喜良也沒有逃過,一併被抓了去。可憐兩位新人成婚才幾日便分開了。走之前,範喜良囑咐孟姜女照顧好自己,他會回來的。於是孟姜女就帶著期盼守在家中。孟姜女等啊等啊,過了幾個月,丈夫還是沒有回來,連一個口信也沒傳回來。
  • 孟姜女不僅是哭倒了長城,還發明了一碗湯,喝了讓人忘卻痛苦
    導讀: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在古代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相傳秦始皇為了抵禦匈奴的入侵,奴役了大批老百姓修築長城,其中便有孟姜女的新婚老公範喜良。然而範喜良不久便因積勞成疾而病死了,屍骨被埋在長城腳下無跡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