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很多地方,都有這個民間習俗:正月不能理髮。
究其原因,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正月理髮對舅舅不好,大家一定都聽過「正月剃頭死舅舅」的說法。頭髮和舅舅,風馬牛不相及,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正月剃頭死舅舅?
「正月裡不理髮」的一個說法,源於清軍入關後。當時清廷強迫漢人學滿人的樣子,剃頭留辮子。這場頭髮的變革惹惱了很多漢人,遭到了民眾的反對,「身體髮膚授之父母,不可損傷」,「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
為了避免因「思舊」遭到政府的清算,就演變成了「正月不剃頭——思舊」。後來,「思舊」被訛傳為「死舅」,以訛傳訛,也就有了後來「正月裡剃頭死舅舅」的說法。
由此可見,正月剃頭這事跟舅舅一點關係都沒有,純粹是民間附會諧音罷了。
一個有趣的說法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時分貧窮的剃頭匠,他很愛自己的舅舅,可是過年的時候卻沒錢給舅舅買一件像樣的禮物,這可愁懷了剃頭匠。
給舅舅拜年的日子到了,剃頭匠靈機一動,便挑起剃頭挑子趕到了舅舅家,精心地為舅舅剃頭刮臉,等舅舅出現在酒席上的時候,親朋好友們無不讚揚剃頭匠外甥的手藝高超,紛紛說舅舅年輕了很多歲,舅舅也很高興,讓外甥以後每年正月都要來給自己剃頭。
舅舅去世後,這個剃頭匠每到正月就對著剃頭挑子淚如雨下,他為自己再不能向舅舅盡孝而傷心欲絕。後來,這裡的「思舅」之說就被人傳成了「死舅」。
黃帝內經的說法
還有一種傳播很廣的說法,認為「正月不理髮」是有據可憑的,論據就是《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中的「春三月」中的一段話: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什麼意思呢?大概就是說:「春天的這三個月,應該讓頭髮自由生長,而不該剪斷。應該讓頭髮鬆散地披在肩上,而不該扎得太緊。違反這個規則,就會傷肝。」
從五行方面講,人的頭髮屬木,如果與肝膽對應的「木氣」,也就是「生發」之氣不足時,這個人就會表現出較深的「暮氣」,不願去發展、創新,思想比較保守;或者人生出現了較大的阻力,事業受挫。
你會在正月理髮嗎?
當然了,咱們如今是科學社會了,以上的禁忌其實是沒什麼道理的,正月理髮對身體並不會造成不好的影響,想理髮去理就是了。
那麼,你會不會在正月裡理髮呢?
「正月裡不理髮」更多的是一種風俗文化,如果你願意遵從這種風俗,延續老祖宗的習慣,正月裡那就別理髮了。如果你崇尚理性相信科學,那在正月裡理髮也不過是個稀鬆小事。
但是,你最好有個沒那麼講究的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