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的藝術,開始擺脫宗教束縛,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體系,具有一定的現實主義風格。藝術家通過實際觀察,把現實社會的矛幾自然景象和人物的體態神情、性格和內心世界等反映於各種藝術作品之中,從而與中古傳統藝術的神秘、僵硬、呆滯和無生氣的格調適成對照。這時期的藝術家在學習古典技法的基礎上,利用光學、力學原理和解剖學知識進行了新的創造。但他們尚未完全擺脫舊傳統的影響,多數題材來之於宗教神話,還不是直接描繪現實生活。儘管如此,作品中的神話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充滿著現實主義和世浴精神,洋溢著藝術家對生活和自然的熱愛。
佛羅倫斯美術家喬託(1266一1337年)是建立現代繪畫傳統的藝術大師。他的作品幾乎全是壁畫,迄今保存下來最完整的作品是北義大利帕多瓦城阿里納教堂中關於聖母生平的壁畫。此外,還有《逃亡埃及》、《猶大之吻》等作品。
繼承喬託現實主義傳統的大畫家是佛羅倫斯的馬薩喬 (1401一1428年)。他在創作實踐上把現實主義的思想內容和現實主義的表現方法統一起來。他發現了透視的規律。代表作品有《納稅錢》、《逐出樂園》等。
早期文藝復興的雕刻受到古典雕刻的薰陶,創造性地發展了現實主義雕刻藝術。雕刻家吉伯爾提(1378一1455年)的著名作品是佛羅倫斯教堂青銅門的浮雕,表現《聖經·舊約》中的十個神話故事。另一著名雕刻家多那臺羅(1386一1466年),擅長透視學和建築學,作品生動逼真。代表作有《聖喬治》和《大衛》兩具塑像。
十五世紀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的中心除佛羅倫斯外,還有羅馬、米蘭、威尼斯和那不勒斯。
十六世紀前期,義大利雖然仍陷於分裂,政治上擾攘不寧,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停滯,階級矛盾尖銳複雜,但由於各城市的長期繁榮,又培養了一批學識淵博、多才多藝的群星巨擘,再加上迄今尚保存一定的物質基礎,因而在動蕩不安的現實社會中愈大利仍然是歐洲人文主義的文化中心。義大利文藝復興運動在繼續發展,尤其在造型藝術上取得了光輝成就。
義大利後期文藝復興運動,人才輩出,光輝奪目。他們把人文主義思想和現實主義方法提到更高的階段。佛羅倫斯傑出的藝術家列奧那多』達」芬奇(1452——1519年)不但是一個大畫家,而且還是一位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他運用科學原理使繪畫色彩調和,布局勻稱和諧,表現出人物性格和內心活動。他的代表作品有《最後的晚餐》和《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是採用《聖經》神話故事,著重刻畫耶穌在晚餐席上對他的十二個門徒
說:「你們當中有人出賣了我」,在這一剎那眾門徒的表情和內心活動。達·文西把每個人都處理得維妙維肖,恰到好處,由於每個人情況不同,內心世界各異,因而表現出有的驚訝,有的憤慨,有的悲嘆,有的則表白自己潔白無辜。這幅畫揭示出殉道主義的精神,表現了叛徒猶大緊握錢袋驚懼陰暗的形象,從而再現了典型環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蒙娜麗莎》是表現一個市民少婦的青春之美,描繪出理想中完美婦女的典型。蒙娜麗莎是一位銀行家的妻子,作者跳出宗教題材,為這位資產階級婦女作肖像,這一選材本身就具有深遠意義。
米開蘭基羅(1475一1564年)是著名的雕塑家、畫家和建築師。他塑造的藝術形象具有創造力和戰鬥激情。代表作品有《大衛像》和《摩西像》。前者塑造一個具有崇高理想和無窮力且的年輕巨人,淮備為正義事業而奮鬥的藝術形象,後者則表現摩西堅韌不拔、剛毅不屈、領導人民從外族壓迫下解放出來的英雄形象。米開蘭基羅為梵蒂岡西
斯丁教堂作了《創世紀》和《末日裁判》等壁畫,取材於《聖經》故事,卻賦予神以人的性格和人文主義思想。如當末日裁判降臨時,即使在雲端之神也為之動容傷神,失去莊嚴凝重的神態,帶上了濃鬱的人情色彩,體現了人文主義思想。米開蘭基羅曾任建築古今聞名的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的總工程師。
拉斐爾(1483一1520年)與達·文西、米開蘭基羅並列,在歷史上被稱為「文藝復興三傑」。拉斐爾畫有各種聖母像,他筆下的聖母完全是一個充滿母性幸福感的世俗母親的形象,把她塑造成理想化了的美和完善母性的化身,不帶絲毫神秘主義和禁欲主義成分,如《草地上的聖母》、《西斯丁聖母》等。梵蒂岡宮壁畫中拉斐爾的代表作品是《雅典學院》,這幅畫表現的是古希臘哲學家的生動形象,說明作者對非教會的世俗思想家的推崇。
喬爾喬涅(1478一1610年)的代表作品有《睡著的維納斯》和《暴風雨》。畫家把愛神的體態同周圍自然風景結合起來,賦予以美和詩意的感覺。後一幅畫描繪出遙遠無邊的暴風雨和眼前光彩奇幻美妙而又悠閒的田園風光。喬爾喬涅和提善是威尼斯畫派的兩位卓越代表。
提善(1477一1576年)的《巴卡斯和阿麗德尼》一畫取材於希臘神話,通過酒神的遊行狂歡來表現生活的歡樂和大自然的美麗,體現出人文主義思想。提善的肖像畫造型生動逼真,著力於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他的《基督和法利賽人》讚美了基督光明磊落,心地善良和從容安祥的神態,抨擊了法利賽人存心虛偽奸詐,詭計多端的本性。提善從兩個相反的性格對比中,說明善惡的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