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長唐之享(左起六)、農業銀行湖南省分行原正廳級巡視員、省文史館館員曾昭才(左起四)、中國書協會員、省文史館館員陳迎楷(右起二)、湖南藝海書畫院院長、長沙市硬筆書協主席許國章(左起三)、省名優特產商貿協會副會長劉敬陽(左一)等一行應邀赴著名國畫家蕭有愷老師(右起四)工作室參觀交流,受到蕭有愷老師熱情接待,在工作室共享藝術盛宴。
蕭有愷,湖南漣源人,1943年生。六十年代畢業於湖南藝術學院美術系。現為湖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湖南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湖南省湖湘文化協會顧問、湖南省美術家協會理事、高級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專業人才庫全國國畫考評專家委員會委員。 數十年來致力於中國山水畫的研究創作,曾赴國內外數十處名山大川寫生與藝術交流。作品在韓國、日本、馬來西亞、英國、美國等地展出與收藏。1989年參與中國文化部組織的藝術團出訪日本,應邀為北九州市政府作山水畫《青巖山攬勝》;1990年赴美國關島、塞班以及香港考察與藝術交流;1997年在《美國僑報》發表多幅作品與專題文章;2001年赴臺灣臺北市,2002年赴英國倫敦紐卡素市,2003年赴越南胡志明市分別舉辦畫展。期間臺灣民族報專版刊登文章《勤於硯田筆墨思於造化之功——大陸山水畫名家蕭有愷》和山水畫作品;英國紐卡素女市長麥的卡羅代表市政府收藏蕭有愷山水畫《武陵奇觀》;2005年應邀為日本京都清水寺作《清水寺聖境》,為該寺收藏;2006年應邀赴馬來西亞馬六甲市舉辦的世界美術博覽會,並舉辦畫展;2009年受湖南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委派參與主持籌辦了中國對外友好協會舉辦的「巡太平洋五國藝術展」,其中蕭有愷作品《千年學府》獲加拿大國家金獎;2011年應長沙黃花國際機場邀請作巨幅山水畫《嶽麓書院》,同年湖南電視臺《藝術家族》欄目專訪報導「著名中國山水畫家蕭有愷」上、下集;2012年《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入選「湖南百年」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展等。曾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榮寶齋出版社、湖南少年兒童出版社等多家國家級、省級出版機構出版了:《美術欣賞 當代名家教材作品集.蕭有愷》、《中國書畫名家精品系列.蕭有愷作品精選集》、《蕭有愷山水畫專集》、與姜冠文合著的《速寫入門》等著作。先後入編《中國現代美術家大辭典》、《中國當代名人錄》、《20世紀國際美術精品博覽會》等多種辭書。
畫中最妙言山水——讀著名畫家蕭有愷的山水畫
(譚談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人們說釀酒要好水窖,釀出的酒才醇重,回味悠長,這使我想起了蕭有愷的山水畫就像回味無窮的香醇老窖,也許是我對這位老鄉的山水畫情有獨鍾吧。
蕭有愷大學畢業後從事舞臺美術設計,有著紮實的西畫根底,這些藝術的沉澱在他後來的中國山水畫創作中潛移默化。加之當代著名山水畫家曾曉滸教授的言傳身教,給他自成一格的山水畫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由於自幼愛好山水畫,在湖湘大地成長起來的蕭有愷其內心總是擋不住山山水水對他的引誘與呼喚,去撲捉大自然的靈氣,並驅使他遊歷了許多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像日本富士山、英國紐卡索、柬埔寨的吳哥窟及塞班島等異國名勝。從而不斷地圓著他對大自然的感悟和作品筆墨語言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的最大心願。沈括《圖畫歌》說:「畫中最妙言山水」。蕭有愷深諳其哲理。面對著這些名山大川,或奇險、或秀美、或雄偉怪異;或壁立千仞、龍盤虎踞,或山花爛漫、氣象萬千……這些三山五嶽的千姿百態,江河湖海的驚濤裂岸深深地印刻在蕭有愷的腦海中。就因有這些寫生的積累、心靈的感悟,為他近十多年來山水畫的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來源。正如清代山水畫大師石濤所說的:「搜盡奇峰打草稿」。由於蕭有愷他一直遵循著這外師造化,中得心願的藝術創作規律,在五十歲後,他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南嶽勝境》、《泰山朝暉》、《嶽陽樓》、《武陵奇峰》、《登高圖》、《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春滿賽雙清》、《天下第一橋》等佳作魚貫而出。他找到了自己山水畫的獨特的藝術語言,打破了傳統的那種從構圖到運筆的沉滯章法,開闢了一種靈動而充滿活力的格局,用其獨特的筆墨語言揭示著大自然所蘊藏的渾厚底蘊,呼喚著大山大水大胸懷的境界。其畫面大開大合,注重整體氣勢的營造和靈幻變化的筆墨生機。他的畫,遠看氣勢磅礴,迴蕩著一種拔山挽濤之氣,近看內容深邃,像一杯蕊人的清茶,經得起細細的品味與推敲。其懸掛於名揚千年的嶽麓書院貴賓廳的《千年學府》,是蕭有愷2009年創作完成的。畫上嶽麓山雄渾偉岸,山間白雲繚繞,山鷹高飛。綠蔭叢中建築、樹林、山石有機組合,繁而不亂、豔而不俗。亭閣莊嚴肅穆,大氣穩沉,仿佛有鐘聲傳出;沿臺階而上即進講堂,也許你能聽見一臉大鬍鬚的朱熹,用他那福建話在講《四書》,在講《楚辭》……《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其畫氣勢宏大,山光水色樓臺亭閣,無不美侖美奐,大橋玉立,輕舟如梭,盡顯至善至美。華而不花,相得益彰,淋漓盡致地體現出長沙這座山水洲城的綺麗風光和她所顯示出來的湖湘文化底蘊和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激水三千裡的正能量。這幅畫引起了湖南省委書記的關注,於2008年選作他賀年卡的封套配圖。爾後這幅作品經過再創作被選入「湖南百年」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品。而《南嶽勝境》「之」字構圖從南嶽大門開始,曲折向前上升。一路松風呼嘯,瀑布流騰,河水呤詩、山頭爭日,更有雲海變化萬端。祝融峰完全沐浴在陽光中,顯得精神抖擻,大有「韓愈開雲」、「朱張霽雪」的神話效果。其作品的描繪以線條為主,線條質量之高令人嘆服。挺拔扭動,剛柔相濟,既畫出了山石的體積與堅硬,又採用西畫色彩的冷暖變化,黑白明暗對比,營造了生機一片的大自然光輝。線條剛勁而不流俗,湧動而不雜亂,有一種特殊的動態和情態結構。墨重於色,沉穩樸拙、厚重大氣,既有傳統繪畫的「墨分五色」的永久魅力,又具有現代審美的動感情趣。因其作品每一個局部都是運動著的,又都服從畫面的整體氣勢,迴環往返,綿綿不絕,並透出一股大自然的靈氣,就像音樂的旋律,節奏優美,使畫面渾然天成,無不體現一種和諧美。同樣「天下第一橋」即湖南湘西矮寨懸索大橋,在筆墨的藝術處理與「南嶽勝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大橋的兩端,拉塔,傲然挺立、直插雲霄,乾淨有力的線條勾勒出氣勢磅礴的橋體穿越雲霧,雄奇壯美。近山屹立,遠山環抱,白雲湧動,被朝陽照耀下,這一宏圖偉業,顯示著社會的興旺發達,營造了靈動而富有張力的畫面。其為日本京都清水創作的《清水寺勝境》、為北九州市政府作的《清巖山攬勝》為英國紐卡索市政府作的《武陵奇觀》等作品,都具備這種靈動和諧的審美情趣與形象特徵。
然而,這種讓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除了過硬的繪畫功底,更主要的是來自他的對傳統筆墨的承傳參悟與不斷創新。蕭有愷認為:「大千世界本來就是和諧渾然一體的。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而中國山水畫即在這萬物之中,就像太極的演變,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一大一小,一動一靜。一粗一細,一收一放,陰陽互動,氣韻流暢,從這裡使人感悟到中國山水畫的最高境界」。鑑此,蕭有愷的作品效果和其思維理念與思想境界可以說他純粹是一個中國山水畫家。他自覺地承襲著中國藝術家樸素的哲學原理和傳統的美學觀同時融合現代的審美情趣。使他的畫作成為他內在精神的載體,其筆墨無不體現著求真、向善、尚美的價值堅守和人文關懷。那蒼茫的天宇、淡遠的流水,聳立的巖壁,奔流的江河,不就是那數千年揮之不去的畫人風骨?!
深夜。寂靜。我獨對有愷兄一卷濃淡,仿若沉入了永和九年的暮春,顯得雋永,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