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心學思想播及東亞、東南亞各國,並逐漸成為深刻影響世界的東方智慧。餘姚作為王陽明的出生地、成長地,陽明心學的重要闡發地、傳播地,在新時代傳承與發揚陽明文化,全力打造陽明文化品牌,需要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擔當意識。
黃文杰
一、全域打造:樹立「江南聖地」文化新形象
陽明心學誕生於浙東,是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王氏家族家學淵源深厚,王陽明是東晉中原文化士族之後,開創東晉重臣王導的三十七世孫。兩晉以降,儒釋道三家思想在區域交融傳播,餘姚文風昌盛。唐宋興開科舉,教育進一步發展,士庶普遍讀書。以明代為例,餘姚有進士387人,湧現了王氏、孫氏、謝氏、邵氏等文化望族,一時有「姚江人物甲天下」之美譽。明代,餘姚是著名的棉產地、鹽產區,是典型的江南運河城市,區域資本主義經濟萌芽、市民階層發展、工商文明成熟,催生了新的社會價值需求。王陽明是地域宋明心學一脈的集大成者,陽明心學達到新的高度,為解放地域思想,激勵百姓勇作主宰、投身時代變革、推進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餘姚要以「大陽明文化觀」格局,在新時代構建魅力「中國哲學之城」。一是廓清陽明心學的餘姚理脈,全面展示「餘姚陽明文化群」。包括二層內容:核心層為與陽明先生直接相關的文化遺存,如陽明故居、中天閣、龍泉寺,以及梁弄、四明山等王陽明先生曾經遊學、造訪之地;外圍層為與陽明先生弟子、故友、後學直接相關的文化遺存,如錢德洪、徐愛、謝遷、黃宗羲、邵廷採、朱舜水等相關文化遺蹟。二是盤活陽明文化相關層,營建「明代江南文獻大邦」城市形象。以餘姚城關為核心遺產集聚區,連通陽明心學產生的思想、政治、經濟等方面遺產,包括胡公巖、舜江樓、文昌閣、浙東運河等。三是全域立體化打造。以歷史街道、古道、水道為串聯,打通餘姚相關歷史古鎮名村,以融合、關聯的視角看待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遺產,講好餘姚故事;關注寧波、紹興區域與心學文化相關遺產,並推動古越文化、水文化、商貿文化、詩歌文化、民俗文化等江南文化與陽明文化相融,立體化塑造「江南聖地」形象。
二、全力弘揚:營建「全民陽明」城市新氣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使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以人們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推廣開來」。陽明心學具有「致良知、做聖賢」的價值指向,餘姚繼承和弘揚陽明文化,其核心要務在於立足傳承城市文脈與時代發展需要,開拓陽明心學經典文本所內含的現代價值,探索心學經世致用的新路徑。針對不同社會群體,建立陽明文化傳承體式與教化標準,活態展現陽明文化的時代魅力,其最終目標是打造傳統文化傳承模範城市、全民素養示範城市。
餘姚要有高站位、大胸懷,構建「全民陽明」城市,推進陽明文化的大眾傳播。一是傳習日常化。制度化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以喜聞樂見的形式組織實施進學校、機關、社區、企業、文化禮堂等巡講活動,資助多樣化的研習書會,使城市學習陽明心學蔚然成風。二是宣講開放化。通過恢復姚江書院,建立高水平陽明心學交流與教育平臺。恢復中天閣王陽明先生講學處講學傳統,邀請全國理論研究、文藝創作等名家,面向全國聽眾開設定期講堂,組織研修課程。三是普及藝術化。以大眾喜聞樂見方式打造「活力陽明」。支持陽明書法協會、越調吟誦社等各類藝術社團,針對市民展開日常活動。策劃陽明文化全民藝術節,設立專項基金,招募全球各地藝術團體、陽明社團來餘姚,以街頭路演等形式交流陽明藝術作品。通過抖音等新媒體,廣泛傳播陽明藝術活動,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四是活動聯盟化。陽明心學惠及天下,也為當代顯學,建議在餘姚組織的「全國陽明史跡文獻保護研究聯盟」基礎上,擴大城市聯盟,推進陽明文化在全國、全球傳播。
三、全面創新:打造「最美朝聖」文化新高地
「朝聖」原指宗教意義上的朝聖,現在也指對先賢出生地、文化傳播地的神聖景慕,以及對純淨山水、保存完好的傳統習俗和民族風情等的嚮往之情。餘姚獨具「陽明出生地」文化吸引力,並有眾多啟智、勵志意義的陽明故事與遺蹟,具備在東亞及至世界範圍的「朝聖」意義。
餘姚建設「最美朝聖地」,需要推進系列重大文化標識工程。要以「東亞文化之都」的要求,打造獨一無二的文化IP,在更高水平上推進陽明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一是打造陽明地標性景點。在餘姚高鐵站等城市門戶塑造王陽明及弟子雕像、以及「心」「明」等與心學相關的字體形象,突顯餘姚「陽明故裡」「心學聖地」的朝聖意義。建議餘姚龍泉山命名為「陽明山」,山中建「陽明哲學小道」;王陽明故居提升展陳,營建沉浸式體驗場域。二是推進文旅研學。建議啟用「江南聖地、文獻名邦」「與心相遇、與愛同行」旅遊推介詞;針對學生、企業員工等不同研學群體,推出四明山心學之旅、浙東學派之旅、書香江南之旅、江南望族之旅、王謝尋蹤之旅等研學路線;推進「此心光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等陽明主題文創產品開發,推出「王氏家宴」生態餐飲、「心學」主題特色民宿等。三是高標準打造陽明古鎮。陽明古鎮建設要緊緊圍繞「心學」「江南」「運河」「明代」主題詞,多種方式展現士大夫尤其明代士大夫品質生活;增加如「心門」一類與「心學」相關的互動型街頭小品,形成「步步有景致,景景有故事」的格局。四是組織有重大影響力的活動。繼續舉辦好「王陽明國際文化活動周」等大型活動,推出或發布陽明心學研究重大成果;策劃「王陽明手書」展覽日、「『我與聖賢同行』國際三分鐘演講年度賽」等活動;將中國四明山山地戶外運動挑戰賽等活動統一到陽明文化品牌之下;深度挖掘陽明文化內涵,創作、拍攝、製作系列外宣和文化交流作品。
(作者為寧波市文化旅遊研究院一級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