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雙一流高校周期評估報告的完成,教育部的專家組對各所雙一流高校的發展情況,都已經有基本的了解。這就意味著教育部將會根據雙一流高校的實力情況進行排名,也會對雙一流高校進行重新「洗牌」。
畢竟按照2017年的規劃,雙一流高校都是實行競爭機制,雙一流高校的地位並不是一成不變。因此,如果雙一流高校的數量保持不變,這就意味著將會有被淘汰的學校,也會有新的高校入選。因此,今天筆者就為大家介紹,將來有可能入選的20所高校。具體請看下面的排名。
這份是剔除140所雙一流高校之後,剩下高校的排名情況。這些學校也就是傳統所說的「四非」大學,即非985、非211、非一流大學、非一流學科大學。因此,這些高校都是非常渴望能夠獲得國家的認可,也是希望能夠獲得相關的頭銜。
這份排名是列舉「四非」高校50強的情況,但是國家不可能讓這50所高校都順利成為雙一流高校,最多可能就是增加 10所左右,這可能就已經是最大的極限。
筆者覺得排名前20位的高校,才是最有力的競爭者,也是最有可能突圍而出,成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因為這些學校綜合實力強,而且也有自己的優勢學科,在行業裡有很好的口碑,這些都是很大的優勢。
首先來看前五名的高校,即昆明理工大學、上海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江蘇大學、燕山大學。這5所學校在全國的知名度較高,更重要的是這些學校都處於發展的重要時期,自身的科研實力都很強,而且還有王牌的學科。比如昆明理工的礦業工程、浙江工業大學的化學工程與技術、燕山大學的機械工程等。
其次,我們再來看排名第6到第10位的高校。這5所高校既有綜合性的大學,也有行業特色類的大學。排名第6的華南農業大學,獲得很多國家級的獎項,科研實力已經能夠達到中等211高校的水平。每年學校都承擔著大量科研項目,而且都已經出色完成,對國家的貢獻很大。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和南京工業大學,都是屬於工科類的院校,分別在電子信息以及化工等領域有著很強的實力。山西大學是百年老校,現在依然煥發著強大的生命力,也是能夠衝擊雙一流。而深圳大學則是被寄予厚望,學校各方面的建設都很快,也會成為社會主義示範區的代表性高校,可能也會得到國家的重點照顧。
最後,排名第11到第20名的學校。這10所學校的綜合排名可能不高,但是很多學校都是擁有A類學科,也會是潛在的競爭者。比如廣東工業大學的控制科學與工程、東北財經大學的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等。這些學校的呼聲都很高,也是可以憑藉著自身的實力競選。
總結:第二輪的雙一流高校評選,這20所高校都是有望能夠入選,而且肯定也是有高校能夠入圍,只是最終的數量問題。如果第一輪雙一流高校裡面被淘汰得越多,那麼,第二輪入圍的高校可能就會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