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初春的南國廣州天氣溼熱。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的一名跳樓者入土為安了,這是該校2006年開學以來第四例墜樓事件。
在短短10天時間裡,這所中國南方農業第一高等學府像著了魔似的,悲劇接連上演,4名在校人員墜樓自殺,而最近跳樓的是兩名研究生。
不管是該校在讀生還是已畢業參加工作的校友,對連環自殺事件均表現出極大震撼。是什麼壓力讓他們輕易放棄青春和生命?「自殺」這種流行性病毒為何會在這所高等學府驅之不散?學校管理是否存在漏洞?帶著疑惑,《法制周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度調查。
第一個 偶然
大一生不願直面「退學」
2月20日,是華南農業大學開學第一天。上午10時,該校理學院統計專業一名05級大一男生,從學校五山公寓附近的東區實驗樓墜樓身亡。
一名知情者告訴記者,跳樓的男生在大一上學期,7門課有3門課需重修,還有一門缺考,學校要求其退學,學校已經做過大量思想工作,但是家長沒有答應。
「他選擇在新學期開學第一天、第一堂課跳樓並非偶然,」一名學生說,「現在重修學分不要錢,而且要累計很多學分修不滿才會被開除,所以我覺得還是他個人心理素質問題。」
據透露,在該男生日記中曾有自殺傾向的記錄,並且還寫到絕對不讓任何人看出他有自殺傾向。公安部門調查後確定其為自殺。
該校交通運輸專業大二學生瞿某告訴記者,「掛科」(意為「不及格」)給在校大學生帶來的壓力是很大的,「特別是理工科學生,如果平時學習不認真,缺課較多,很容易就掛了」。
瞿某說,他現在就有4門學科不及格,心理壓力很大,老覺得沒面子。「玩遊戲可能是影響學習的一個原因。」他說自己平時喜歡玩CS、魔獸等電腦遊戲,但「不會沉迷其中」。一名剛從華南農大畢業的學生說,第一例跳樓事件的發生,帶有極大的突發性,所以絕大部分人對這件事都沒有足夠重視,只是把跳樓當作一種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