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書法的有個感覺,自己寫小字挺漂亮,一寫大字(比如寫對聯)就難看,字如同散架一樣,什麼原因?
這個問題還比較普遍,有很多人問我。今年一個喜歡書法的朋友(練了20年的書法)想自己寫春聯,試了幾次都寫不好,過來問我,為什麼他寫春聯不好看?
寫小字和寫大字的方法是不一樣的
春聯上的字屬於大字,字帖上的字屬於小字,寫小字和寫大字的方法是不一樣的。這屬於書法結構問題沒你弄明白。
王羲之就講過此類問題,他說「大字促之貴小,小字寬之貴大」,只用了12個字就把這個問題講透了。換句話說,寫大字要當小字寫;寫小字要當大字寫,王羲之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大字書法結構中布白要小
小字書法結構中
一寫大字就散架,原因就是你沒把大字當小字來寫。王羲之話中的「促之」就是方法,「促之」就是讓字緊湊的意思。
怎麼讓字緊湊?
有句俗語說得很到位,「要想大字好,當中窟窿眼兒要小」。這句話其實說的是書法結構中的布白,「窟窿眼兒小」就是布白要小,這樣大字會看起來緊湊。
「小字寬之貴大」,這是把小字寫漂亮的方法。王羲之用了「寬大」兩個字,這同樣是書法結構中的布白問題,小字要寫好,中間書法結構中的布白要大,才能「寬大」,才會漂亮。
王羲之說的這12個字,把書法結構中大小字的布白問題說的太到位,講的透透的。
明白了上述道理,寫不好大字的朋友這回懂了吧。書法中的字體是相通的,但方法是不同的。比如有人學了楷書不會寫行書,很納悶?楷書不是行書的基礎嗎?其實還是方法不對,行書也有行書的方法。
這和上面那位寫不好大字的朋友一樣,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書法中包含很多哲學思想,王羲之的這句「大字促之貴小,小字寬之貴大」就是其一。慢慢悟吧。
原創作者:墨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