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一定要知道的禮儀規矩!

2020-12-16 炎黃女兒

從我們懂事起,我們就每天學習各種規矩禮儀,在傳統的中國裡,自古以來,老祖宗就留下來的規矩禮儀,必是將伴隨我們的一生!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今天想和大家一起溫故一下,老居士,民國國學大師,李炳南老先生的《常禮舉要》他要比弟子規更詳細,從周禮,儀禮,禮記,中摘錄的,是年輕人進入社會的必讀之作!

居家

長者與物,需兩手奉接。

徐行後長,不疾行先長。

不在長者座前踱來踱去。

食時不嘆,不訓斥子弟。

長輩給的東西,晚輩要用雙手恭恭敬敬去接。

和長輩一起走路,要走在長輩的身後,不要快步走在長輩前面。

不要不停地在長輩面前走來走去。

吃飯的時候不嘆氣,吃飯的時候不要訓斥晚輩。

處事

家庭之事,不可向外人言。

與殘疾人會面,須格外恭敬。

於肩挑小販苦力,莫討便宜。

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

自己家庭裡的事,不要和家人以外的外人宣揚。

和殘疾人見面,要更加尊重他們的感受。

世上有很多生活艱辛的勞動者,這類人的便宜不要佔。

生活中一定要避嫌,瓜田裡不要彎腰提鞋,李子樹下不舉手理帽子。

聚餐

舉箸匙,必請大家同舉。

公食之器,不用己櫡翻攪。

食勿響舌,咽勿鳴喉。

客食未畢,主人不先起。

吃飯的時候,大家要一起動筷子。

公共餐具,不要用自己的私筷犯攪。

吃飯不要吧唧嘴,不要發出異響。

客人沒有吃完飯,主人不要先起身。

出門

登高不呼,不指,不招呼。

路上不吸菸,不嚼食物,不歌唱。

不立在路上久談。

一人不入廟,二人不看深井。

登山時,不要大聲呼叫,不要隨便指劃,不要大聲喧譁。

走路時不吸菸,不咀嚼東西,不唱歌。

不要在路上長時間的交談。

一個人的時候不獨自進入古廟,兩個人的時候不靠近深井。

旅行

將遠行,必辭親友,祭祖辭親。

回來必藹親友,或略送土物。

入境問禁,去國問俗,入門問諱。

入國不馳,入村裡必下車馬。

出門前一定要和親友辭行,祭祀祖先並告別雙親。

從遠方回來一定要拜見親友,簡單的送去一些遠方的土特產。

去別的地方,要知道當地的風土人情,風俗忌諱不要違犯。

進入鬧市不要開快車,進入村莊一定要慢慢行駛。

慶弔

參加吉禮,不談衰喪話,不戚容,不啼泣。

臨喪不笑。

裡有殯,不巷歌。

佩會葬徽章者,禮終即卸去,不佩帶他地。

參加喜慶的事情不早說不吉利的話,不要面色難看,不要啼哭。

參加葬禮不要笑。

鄰裡有喪事,不要再附近放聲歌唱。

葬禮上佩戴的徽章和配飾,葬禮結束後立馬摘掉,不要帶著去別處。

其實規矩禮儀很簡單,遇見長輩打招呼,吃飯不要把筷子插進碗中間,有客人在不要打掃屋子,都是口口相傳,約定俗成的一些講究,和忌諱。就不一一贅述!

時過境遷,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該忘記老祖宗的規矩,禮儀,因為我們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讓我們推己及人,薪火相傳!

相關焦點

  • 職場新人應該知道的職場禮儀和規矩
    新人進入職場,要學的東西有很多,職場禮儀僅僅只是一方面而已,但光是職場禮儀方面,又有很多必須要知道的規矩,請注意,我說的是「規矩」,不是「禮儀」,因為這兩者其實是有區別的。但是,相比職場禮儀來說,我覺得對於職場新人來說,其實掌握一些職場必知的「規矩」更為重要,因為前面說了,有些禮儀方面的知識,你知道了就好,但是像穿著打扮,你不一定每天上班都要那麼麻煩,但是規矩就不一樣了,那是你必須要去遵守的規定,哪怕是白紙黑字寫明的規定,或者是約定俗成的規定,因為一旦你剛開始工作,就被同事和領導貼上一個不懂規矩的
  • 這些燒香禮佛的規矩和禮儀是一定要知道的
    不過,大多數人雖有一顆虔誠的禮佛之心,但是對於一些相關的規矩和禮儀卻知之甚少。因此,龍吟師傅在本文將這方面的知識介紹給大家,以供參考。進門時,女客先邁右腳,男客先邁左腳,都要注意,一定不能踩在門檻上,而且這步子,需邁得越大越好。 2、上香 禮佛的最主要步驟是給佛上香,香的數量以三支為宜,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佛法僧」常住三寶,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方式。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誠心。」
  • 【禮儀】這些吃飯時的規矩,孩子知道的越早越好
    我們常說,一個人有沒有教養,受不受歡迎,是什麼性格,一起吃頓飯,就知道的差不多了。吃飯是有禮儀和規矩的,在規矩上吃虧的人不在少數,因為不懂規矩,而被別人看輕,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本來應該有的機會也與之擦肩而過!
  • 中國人要注意的8個餐桌禮儀
    我們可能都知道在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將筷子插在米飯裡,因為這一般是在葬禮時才會看到的場景,但是除了這些,你還知道在中國人的餐桌上有什麼其他要注意的禮儀嗎?如果你是在中國的正式場合吃飯,以下這些禮儀都是你必須要了解的。
  • 飯桌上的禮儀,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現在的年輕人知道多少?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時代在進步,社會飛速發展,在享受信息技術帶來快樂的同時,也應該牢記我們生命的意義和目的:規規矩矩做人,老老實實做事。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是中華文明的精華,就絕不能丟。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飯桌上的禮儀,和大家共同學習學習。
  • 春節拜年的家庭禮儀有哪些 臨沂人這些規矩得清楚
    大年初一拜年是春節習俗之一,對孩子們來說也是掙壓歲錢的好時候,但是拜年如果不知道禮儀就容易出醜,趕緊來了解一下我們這拜年有哪些規矩禮儀吧。   「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也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健康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到同輩親友,也要施禮互賀。
  • 切記:如果去寺廟觀光旅遊,這些禮儀你一定要知道
    很多遊客前往佛教聖地和佛教寺院旅遊,是為了上香禮佛,消災祈福,此時,了解佛門禮儀,保持恭敬之心就顯得非常重要。如果不了解這些禮儀,不僅不能祈福消災,還有可能有損自己的福報。下面將遊客進入寺廟應遵循的基本禮儀介紹一下。
  • 你必須了解的寺院規矩、禁忌、禮儀。
    莊嚴肅穆的寺院進門的禁忌和規矩。寺院的正門和大雄寶殿的正門是高僧大德作法會和舉行重大慶典儀式而走的,我們一般佛弟子是不能佔用的。大雄寶殿不能踩踏門檻。鳥雀也來聽聞佛法了有機會吃齋飯,要用感恩心,並且要懂吃齋飯的禮儀,吃完後要布施飯錢,這樣做才「如法」齋飯都是別人供養僧和常住的功德。
  • 葬禮上一定要守幾項規矩,這幾件事千萬不能做,切記
    雖然在城市和農村相對不同,但縱觀我國的殯葬史,要遵守的規矩其實也就那幾項。我們知道,葬禮是生活中比較嚴肅的一個禮俗,是需要莊嚴肅穆的環境背景的。嚴格來說,葬禮中的一些規矩,千萬不能觸犯,否則,這是對逝者的大不敬,對逝者家屬也是一種不尊重。
  • 清明節祭祀禮儀你知道多少?看看老輩人的規矩,年輕人學習謹記!
    清明節祭祀禮儀你知道多少?看看老輩人的規矩,年輕人學習謹記!大家好!歡迎來到「獵奇大本營」,帶你了解更多最新資訊,如果想持續了解最新資訊,關注小編的每天動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清明節祭祀禮儀你知道多少?
  • 燒香拜佛,你一定要知道的禮儀!
    《漫談品禪》系列第9回曆來已久都有很多人喜歡去寺院燒香拜佛,有的人祈求升官發財,有的人祈求家人身體健康,有的人單純表達對佛菩薩的敬意和感恩,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去寺院燒香拜佛,一定要知道的禮儀和禁忌,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習。
  • 以茶待客,這10個喝茶禮儀一定要知道
    春節將近,免不了待客訪友,那麼,奉茶待客要注意哪些禮儀和事項呢?1. 座位排列: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左為上,以長者為尊,師者為尊,因此在座位排列上,如果是多位客人,在入席時一般要以輩份大小、社會地位之高低或年齡之長幼來安排。若是客人之間相互謙讓,也可聽其自然,主人不介人為好。2.
  • 書法學習,有些規矩一定要知道
    習練書法時,要嚴格遵循書寫姿勢和執筆要求,姿勢不正,執筆無法,就不能揮毫運墨,應手得心。做人就如同這遵循書寫姿勢和執筆要求,沒有規矩,則不成方圓,這規矩就是我們現實中的法律法規和道德規範,有規有矩,才能成方成圓,才能使個體得以自由發展。
  • 有人說你喝茶不懂規矩?因為你還不知道茶桌手語禮儀!
    喝茶入座,當有人為你斟茶時,你要以食指和中指稍微彎曲併攏後,輕敲桌面表示謝意,一定記住是敲三下。據傳這個手語禮儀起源於清代,當年清乾隆帝南巡到廣東,微服進入一家茶館喝茶,一時興起竟客串起店小二為隨從官員斟茶。而大家都知道清朝的規矩,受到皇上恩賜時要立即叩頭謝恩,但當時的情形卻不可能跪下叩頭謝恩,這可急煞了這些官員,怎麼辦呢?
  • 與親戚朋友、長輩領導喝酒,記住酒桌上四個規矩,讓他們刮目相看
    只不過中國人最講究禮儀在酒桌上亦是如此,我們不僅是代表一名工作人員也要代表一名合格的公民,所以在參加酒局的時候一定要懂得一些酒桌規矩,比如以下四點。1、酒桌落座的規矩參加酒局一定要懂得酒桌落座的規矩,在家裡的時候,我們都知道尊貴的人長輩一般都坐在桌子的正中央,而在外參加酒局的時候一般都是圓桌子,如果自己的地位不是非常高,一定要記住,選擇座位的時候儘量靠邊坐。一般來說,重要的領導坐在面對門的位置,職位最低的人坐在背對門的位置,落座可以看出地位,千萬不要坐錯。
  • 農村的禮儀規矩,非常繁瑣,卻能讓人更快的親近起來
    在古代的時候,都會有很多的規矩,很多都是關於如何對待客人,如何對待那些親朋好友的。而在西方思想的衝擊下,很多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很多都已經消失了,只有在比較封閉的農村才會有一些存留一些古老的規矩。在農村裡面,這些規矩已經融入到了人的一言一行之中,帶著古時候的那種儀禮教養,這種規矩並不會讓人感覺到繁瑣,反而會讓人感覺很親切,能讓人放鬆下來。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在農村你一定要知道的這些禮儀。在農村因為家離的近,所以經常會有鄰居或者是朋友親戚來串門,他們會坐在炕上,磕著瓜子,聊聊最近的新鮮事情,或者是說說一些八卦新聞。
  • 這些中國人的餐桌禮儀,你知道嗎?
    這些中國人的餐桌禮儀,你知道嗎?   餐飲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
  • 中國人一定要知道
    作為一個中國人,你們知道我們中國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嗎?我想你一定沒有關注過這個問題。中國原本的意思是「中央之國」。周代的時候人們會將首都稱為「國」,而別的地方稱為「野」,所以最早的時候中國指的是周朝的王畿地區,並且諸侯國的首都地區也可以稱為「中國」,所以就有古話傳下來,比如孟子中記載了齊王的話「我欲中國而授孟子室」,莊子中也記載過「中國之君子,明乎禮儀而陋幹知人心」。到了春秋,「中國」的範圍就變,而是指的是整個黃河中下遊的地區,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原」、「華夏」。
  • 那些應該傳承的中國人餐桌禮儀
    不說不知道,原來我們國家從2006年就設立為「文化遺產日」,時間是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從2017年起,國務院把它調整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國家文物局每年都會在這一天選取一座城市,舉辦文化遺產日主場城市活動。
  • 繁瑣的派對季到來,這些用餐禮儀,小仙女一定要知道
    這些用餐禮儀,你一定要知道,年底派對季不慌張明明這是一個講穿搭的時尚號,為什麼會給大家分享這些呢?可能你覺得自己剔牙的動作沒有人看見,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有的人就將這樣的行為記在了自己的心裡得體的餐桌禮儀遠遠比你穿上一身大牌,或者是高檔的晚禮服更加的有用,今天我們分兩塊說一個是西餐禮儀,一個是中餐禮儀雖然並不是特別的詳細,也不會讓你成為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