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學校,連大門上掛的對聯都意義深遠

2020-12-04 小點歷史觀

如果說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學校的話,只有一所學校能夠擔當得起,那就是當時的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在當時也許僅僅只是一所軍校,一所培養革命者的搖籃,但是到了現代黃埔軍校已經成為一種象徵,一種精神,黃埔精神永存。

黃埔軍校其實並不是叫做「黃埔軍校」,在它1924年建立的時候名稱叫做「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是因為它的地址是在廣州黃浦區的長洲島上面所以被統稱為「黃埔軍校」。黃埔軍校之所以影響甚大,一方面適於當時的國情有關,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的精神。

黃埔軍校的精神的最好表達方式,就是當時懸掛在軍校大門上的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莫入斯門。橫批是「革命者入」。我們從中學開始學習歷史,在歷史課本上告訴我們,1911年辛亥革命之後,清政府被推翻,國家步入民國時期。

從總的上來講這是沒有錯誤的,但是當時的民國時期跟後來的民國並不相同,當時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之後,被袁世凱代表的北洋軍閥竊取了革命的果實。之後袁世凱去世之後,中華大地上被各式各樣的軍閥所統治,那是一個有槍就是草頭王的時代。

於是為了維護辛亥革命的果實,為了消滅所有的軍閥,為了中華大地的統一,黃埔軍校就是在這一時期又國民黨和我黨一起共同組建而成。剛開始的黃埔軍校是遵循著對聯上所寫的那樣」革命者入「,貪生怕死者和升官發財者都另尋門路。

因為畢竟當時的革命者的力量還是遠遠的小於軍閥,黃埔軍校中聚集的只不過是一群滿懷著理想報復的年輕人,也就是這一群滿懷抱負的年輕人,走入黃埔軍校,然後走出黃埔軍校,經歷北伐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成長成為那個時代的主角。

但是隨著孫中山先生的逝世,北伐戰爭的勝利,國民黨獨裁者開始舉起自己的屠刀,把屠刀對向了我黨革命先烈,導致最後國共分裂,在這個時候黃埔軍校已經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黃埔軍校,而黃埔精神也不像是對聯上所說的一樣。

之後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雖然黃埔軍校也被遷往寶島,但是它的影響力已經遠遠消失了。據有關的不完全統計,黃埔軍校為當時的中國提供了大量的軍事人才,光是達到將軍軍銜的就有1600多人。

並且將星薈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查黃埔軍校出身的將領,那一列名單,每一個名字都是近代史上的主角,每一個名字都包含無數的光輝,也就是當時有他們,才有了我們現在安定的今天,黃埔精神,永垂不朽。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副對聯是誰寫的?為何上至皇家,下至百姓都喜歡掛對聯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經專家們考證,後蜀後主孟昶這十個字,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副對聯。平平常常嘛,居然奪了個第一。 沒辦法,誰叫他突發奇想,讓人把這十字,貼在門的兩邊呢?很多後世覺得稀鬆平常之事,在最初,可都是只有發散思維發達的人,才能想得出來的呀。對聯是有了,但真正發展,還是明清。
  • 嶽麓書院大門上的對聯,被稱為史上最牛最大氣對聯,確實言之有理
    她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因坐落在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美麗的嶽麓山腳下而得命。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千年以上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極富中華民族特色的書院建築,至今都還被比較完整地保存著,這裡的院落、石碑、磚石、瓦塊、文字等等,無不閃爍著中華文明的人文精神。而就是寫在這樣一座古老書院大門旁的一副對聯,被稱為史上最牛最大氣對聯,確實言之有理,但也曾遭人誤解,也同樣事出有因。
  • 近代學校與楹聯——漫談學校裡的對聯之三
    1840年來,隨著鴉片戰爭一聲炮響,古老的東方文明開始從被動到主動接受世界文明的洗禮,各類新式學校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與傳統的書院相比,這些學校的對聯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我們也可從中一窺當時的時代思潮。
  • 國內最「簡陋」的寺廟,連個和尚都沒有,大門對聯卻道出佛門至理
    在我們國家,對於人們信仰的選擇,還是比較寬容的,只有你不信邪教其他的都無所謂。所以即便是外來宗教,在我國都有不錯的發展,其中發展最好的應當屬佛教了,既然談到了佛教我們就來說說寺廟。國內有個極為「簡陋」的寺廟,連個和尚都沒有,大門對聯卻道出了佛門至理。
  • 火葬場大門上一副對聯,上聯:早來晚來早晚都來,下聯讓人哭笑不得
    喜歡研究對聯的小夥伴們應該知道,這個對聯啊,最開始是桃木板,基本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剛開始的時候人們都把它掛在門口上,祈求來年平安順利,後來就慢慢變成了對聯,成為了一種表現形式,在大明大清時期最鼎盛,古往今來有關對聯的故事有非常多。
  • 小區緊鄰學校醫院成停車場 大門貼對聯拒外來車
    稻香園  本報訊 (記者藍筠)緊鄰醫院、學校和寫字樓,海澱區稻香園小區多年來成了「公共停車場」。近期,小區開始實行封閉式管理,限制外來車輛進入。小區大門前還貼出一副對聯:「圖省錢請謀他路 找車位莫入此門」。
  • 辛亥革命,它的深遠意義,和近代作家肩負的歷史責任
    湖北近代作家在辛亥革命時期,敏銳地意識到這場革命的深遠意義和自己所肩負的歷史責任,自覺地投身民主革命活動,並用詩文記錄下了辛亥革命的整個歷史進程,內容頗為廣泛,主題也很鮮明。其反映的具體內容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大門上的年俗,對聯與掛錢
    大門上的年俗,對聯與掛錢年味越來越淡了,不管是我,很多人談論起過年,最常說的一句就是:不如小時候過年有意思了,這個年沒有味道了。在我的老家,一直沒有變的年味就是對聯,我們又叫春聯,最通俗的叫法就是對子,貼對聯叫貼對子。一般大年三十前一天就把對子貼好,最遲不能超過大年的中午,都講究吃年飯前要一定貼好。老人們都說貼對子能夠闢邪除災、迎祥納福。在東北,貼在對聯上還有掛錢,掛錢在除了東北其他地方不多見。
  • 這些方丈和大夫們,您知道自己大門上的對聯掛反了嗎?
    大門兩邊的對聯如下:上聯是:以弘揚佛法為平常家務下聯是:把利益眾生作崇高事業這副對聯立意不錯,語言淺顯直白也沒有什麼太大問題。但是這裡的和尚們對於最基本的對聯常識沒有搞懂。上聯應該仄聲字收尾,下聯要平聲字收尾。
  • 嶽麓書院成立1040年|那些經典對聯你都知道嗎?
    頭門上懸「千年學府」匾,集唐代湘籍著名書法家歐陽詢手跡而成。 肖永明介紹,門聯的撰聯人為虞愚,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書法協會副主席。對聯含義從字面就可看出,是對嶽麓書院千百年來在培育人才和學術研究方面的地位和作用的點讚,表達了作者對書院的由衷讚譽,寄託了對湖南學子的殷切期望。
  • ——評《文字上的中國:對聯》
    (原標題:——評《文字上的中國:對聯》) 寫對聯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習俗
  • 哥白尼日心說奠定近代天文學基石,使天文學首先跨入近代科學大門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天體運行論》的出版,其意義十分深遠。為認識它的意義,必須先對當時的歐洲社會稍加剖析。中世紀的歐洲是一個基督教教會勢力壟斷一切的封建社會。宗教神學主張一切為了神,人只能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神,而人文主義者則主張提倡個性自由反對宗教桎梏。這一時期,新興資產階級與代表封建主義的沒落的教會勢力的鬥爭十分激烈。因此,中世紀末期實際上正處於一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中,自然科學也起來反叛教會了。中世紀的自然科學是神學的「恭順的婢女」,沒有自身的獨立地位。
  • 城隍廟對聯錯字掛3年:多次被點名 道長沒空改
    文/圖 記者黃丹彤  提起城隍廟對聯,不禁讓人肅然起敬。假託城隍之口教化世人,醒世警世,在世人眼裡,城隍廟對聯某種程度上構築成城隍文化最核心也最精彩部分。廣州城隍廟2010年10月30日正式重光免費開放,開放至今近3年來,其大門上一直掛著一副錯字對聯:「惺惺」寫成「猩猩」,平仄不合、對仗違拗,違背對聯最基本原則。
  • 成都最有文化的小區大門火了,有中國文化的對聯、戲曲臉譜與祥和
    ,漢族的傳統文化之一,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華語言獨特的文化藝術形式。對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主孟昶。對聯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瑰寶。對聯又稱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語、儷辭、聯語、門對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開始於明代。
  • 于右任:近代中國著名書法大家
    他又是復旦大學、上海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創辦人,是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是一位道德高尚的革命家,同樣重要的,他又是傑出的書法家、草書聖手、書法教育的創新者。他還是近代優秀的中華詩人、詞人。由於先生在政治上和藝術上的卓越貢獻,他贏得了近一個世紀以來臺海兩岸的中國人和國外華人的崇敬和懷念。
  • 紅燈籠,紅對聯,朱漆大門,真是一片紅紅火火……
    一到過年,整個中國幾乎被紅色刷屏。鞭炮、春聯、燈籠、衣服、紅包,打開電視機,裡面主持人都穿的紅色衣服。紅色闢邪,紅色吉祥,隨著時代的變遷,這種尚紅思想卻沒有變,新年貼紅對聯,中式婚禮中的紅嫁衣、紅蓋頭、紅蠟燭等等,不論何時何地,人們都要用紅色來增添喜慶。
  • 清代著名戲曲家李漁擅長寫作對聯, 構思巧妙, 堪稱經典
    李漁是清代著名的戲曲家,他創作的喜劇有《風箏誤》、《無聲戲》等。《閒情偶寄》是李漁戲曲理論的代表作,見解獨特,影響很深遠。李漁就寫了一副對聯掛在大門上:「二柳當門,家計遜陶潛之半;雙桃鑰戶,人謀慮方朔之三。」陶潛,就是陶淵明,陶淵明號稱「五柳先生」,兩棵柳樹當然是比五的一半還少。下聯的方朔指東方朔,傳說東方朔偷西王母的蟠桃。
  • 清代著名戲曲家李漁擅長寫作對聯,構思巧妙,堪稱經典
    李漁是清代著名的戲曲家,他創作的喜劇有《風箏誤》、《無聲戲》等。《閒情偶寄》是李漁戲曲理論的代表作,見解獨特,影響很深遠。李漁除了戲曲創作外,還商業出售各類書籍,同時也擅長撰寫對聯。李漁就寫了一副對聯掛在大門上:「二柳當門,家計遜陶潛之半;雙桃鑰戶,人謀慮方朔之三。」陶潛,就是陶淵明,陶淵明號稱「五柳先生」,兩棵柳樹當然是比五的一半還少。下聯的方朔指東方朔,傳說東方朔偷西王母的蟠桃。這首對聯借用典故,巧妙貼合景物和事情,可謂絕妙。有個人花重金請李漁寫一副對聯,事先說好不準誇好話。
  • 中國最南端的孔廟:雖然不大,但意義深遠
    旅遊隨筆:說到孔廟,相信許多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山東曲阜的孔廟,因為它是我國最為著名的孔廟,從魯哀公十七年始建以來,受到過許多古代帝王的拜謁。但並不是說世界上只有一個孔廟。事實上,在全球範圍內,目前已知的孔廟,至少有2000多座,其中,就包括位於海南三亞的崖城學宮,下面,請緊隨我們百家號:一起走遍世界的鏡頭,一起來看看這座中國最南端的孔廟!上圖中你看到的這張照片,就是崖州古城的崖城學宮。崖城學宮,又稱崖城孔廟,它具體位於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牌坊街,曾被讚譽為「天涯第一聖殿」!
  • 曾國藩的救命藥方,竟是一副對聯?曹德旺:它掛在我辦公室多年
    曾國藩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乃是晚清朝廷最後一抹餘暉,熟知他的人都知道,若沒有他的強力扶持,晚清朝廷也許會敗落的更快。那麼這位十年七遷,連升十級的傳奇人物,也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即是在湖南戰場上屢次碰壁,再加上他脾氣剛直,不懂變通的緣故,遭到了很多人的排斥。戰場上屢戰屢敗,人情場上受到人們排擠,接連遭受打擊的曾國藩,在回家休養的這段時間裡,越想越鬱悶,最後竟是生了一場大病,臥床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