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百家講壇》講述「深圳奇蹟」

2021-01-08 湘湘帶你看社會

1980-2020,深圳迎來成立經濟特區40周年,曾經文化設施寥寥、被人稱作「文化沙漠」的邊陲農業縣,已蝶變為一片充滿魅力、動力、活力、創新力的「文化綠洲」。

2020年12月31日起,央視《百家講壇》首個聚焦現代文明開講特別節目,連續5天午間黃金時段,登陸央視播出。

新篇章開啟 央視《百家講壇》「守正創新」開講深圳

隨著中華民族開啟偉大復興徵程,傳承與傳播優秀中國文化、提升中國文化國際話語權,成為當下中國各級城市政府的共同使命。

深圳宏博昌榮傳媒集團率先提出「城市文化合伙人」,文博會中攜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進升級版《百家講壇》特別節目,打造城市文化開講系列。梳理城市文脈、保存城市記憶,給城市留下寶貴財富,是對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踐行,也是作為傳媒工作者的家國情懷和自覺擔當。

如果說《百家講壇》「今古話蘇州」特別節目,是一場從古論今的文脈梳理;2019年走近衡陽開講「天地大儒王船山」,是對城市標杆歷史名人的當代講述;那麼精心打磨的《百家講壇》「現代文明之城深圳」,則開啟了一場與時俱進的新篇章——行進中的現代文明。

「守正創新」,將中國年輕的一線城市深圳與這檔近20年,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化節目《百家講壇》聯繫在了一起。如何闡釋這座40年年輕的城市的示範意義和傳播價值,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成為節目組最大的思考。

節目組跟隨著主講人走入深圳文化地標,尋找發展印跡,探尋深圳文化背後的力量支撐,尋找這座城市的文脈、精神與未來。將深圳城市文化與精神傳承從縱軸的時間線到橫軸的人事物,從其對「中華文化」的薪火相傳,「改革開放」的延續深化,「創新創意」的理念傳承,「深圳精神」的豐富發展,「標杆城市」的使命必答,及對「文化自信」的全面踐行,進行立體化的解析,以全新節目表現方式,講訴一個真實繁榮的文化深圳,見證未來「全球標杆城市」的美好願景。

雙角色定位 主講人以不同視角解讀深圳現代文明

早在特區建立伊始,這座城市就以文化理念的力量,吸引著特區的同路人。五湖四海的人們在這裡紮根,他們種下的青春和夢想,以夢為馬,在這裡恣意成長。此次節目中的每一位主講人都來自於深圳,他們既是《百家講壇》此次特別節目主講人,更是這座城市的見證者。

深圳創新創意設計發展辦公室主任韓望喜博士,從城市政策角度解讀這座現代文明之城。深圳市社會科學院院長王為理博士,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周建新教授,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講席教授,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創始院長李鳳亮;深圳大學原文學院副院長南翔(相南翔)教授,則以人文、故事角度,以抽絲剝繭的方式,以小切口展開,展示一個個閃耀的人物,一則則生動的故事,一段段風雲變幻的歷史,一幅幅生機勃勃的畫卷。

四十年深圳 現代文明之城致敬時代

《百家講壇》「現代文明之城深圳」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深圳市委宣傳部共同策劃,由央視科教頻道《百家講壇》節目組與深圳宏博昌榮傳媒有限公司共同製作,以現代文明閃耀,創新創意之都,文化繁榮興盛,文明城市典範,全球標杆城市五大方面闡釋深圳的現代文明,為深圳40周年獻禮。

40年前是怎麼樣開啟的這一座城,40年風雨這座城又經歷了什麼,未來這座城市將會如何發展?2020年12月31日——2021年1月4日,走進《百家講壇》「現代文明之城深圳」,這是一次系統化的對深圳特區40周年的總結,更將展現先行示範區時代風骨,代表著中國「文化自信」走向世界中心。(圖文 李祥濤)

責編:張靖雯

【來源:海外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霸屏央視陝西學者再登《百家講壇》 講述陝西故事
    從2004年開始至今,央視《百家講壇》在螢屏上颳起了一股久盛不衰的學術旋風,引起觀眾的濃厚興趣,閻崇年、易中天、於丹、王立群、蒙曼等成了炙手可熱的「學術明星」。  雖歷經歷史滄桑,依然光彩照人、金光燦燦的鎏金銀竹節銅燻爐背後藏著一段鮮為人知的愛情故事;漢陽陵發現神秘的「地下軍陣」,這些數以萬計的陶俑與秦兵馬俑截然不同,是漢代工匠們以漢軍、宮廷中的宦者、侍女為藍本,以寫意的手法創造出來的藝術珍品,更為重視傳神和表現複雜的感情……僅在今年6月份,陝西先後就有三位專家學者連續登上《百家講壇》,講述陝西故事,傳播優秀歷史文化。
  • 央視百家講壇聚焦古城寧波 講述絲路故事
    今天下午,央視科教頻道播放了河南大學程遂營教授作客的《百家講壇》,講述絲路上的古城之明州望月話寧波。來看看,你不了解的古城寧波。
  • 唐山清史專家走上央視百家講壇
    我市清史專家走上央視百家講壇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周宏武、毛賀方、麗雪)5月29日至6月11日,遵化著名清史專家、清東陵旅遊區管委會研究室主任李寅走上中央電視臺十套「百家講壇」,為全國觀眾解開「清東陵密碼」,這也是繼趙英健之後,遵化清史專家第二次走上「
  • 連續六天央視黃金時段,王船山「霸屏」《百家講壇》
    連續六天央視黃金時段,王船山「霸屏」《百家講壇》
  • 海口經濟學院教授劉興林又登央視《百家講壇》
    中新網海南新聞2月13日電(瓊芬)2月9日、10日,海口經濟學院人文與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興林教授再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新春史話》系列節目的第一集《春夏秋冬起唐堯》和第二集《秦皇漢武卷春潮》,講述有關中國春節的傳統文化。
  • 廈大教授傅小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解讀明史
    他是繼易中天之後,第二位登上央視《百家講壇》的廈大教授,主講《崇禎那些年》。  可以肯定的是,以上「基本面」並不能滿足所有追看「崇禎」的人們,否則,「傅小凡」這個名字怎能迅速成為熱門搜索詞。所以,本報於近日專訪傅小凡,為讀者們展現一位「您所不知道的傅小凡」。  比如,除了主講明史,他與歷史學科似無交集。
  • 百家講壇是怎麼從萬人空巷走到了無人問津
    百家講壇是怎麼從萬人空巷走到了無人問津2001年的7月9日,央視10套開播了一檔歷史評說欄目「百家講壇」,通過對歷史的講述,以及一些歷史懸案的講解,迅速滿足了國人對歷史類節目受眾需求,以及閒雲野史的八卦心態,抓住了人們的眼球
  • 唐山清史專家李寅再次走上央視《百家講壇》
    遵化清史專家走上央視《百家講壇》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5月29日至6月11日,遵化著名清史專家、清東陵旅遊區管委會研究室主任李寅走上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央視十套)「百家講壇」,為全國觀眾解開「清東陵密碼」,這也是繼趙英健之後,遵化清史專家第二次走上《百家講壇
  • 馬鞍山的太白樓要上央視《百家講壇》啦!
    ▲攝影:藍色大門 央視《百家講壇》 開播《中華名樓》第二部 確定於1月13日、14日壓軸播出 《一樓風景一樓詩》和 《千古才人千古恨》兩集, 將向大家講述 「風月江天貯一樓」的太白樓
  • 海口經濟學院劉興林教授再登央視百家講壇開講
    人民網訊 2月9日、10日,海口經濟學院人文與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劉興林教授再次登上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新春史話》系列節目的第一集《春夏秋冬起唐堯》和第二集《秦皇漢武卷春潮》,講述有關中國春節的傳統文化,受到了廣大觀眾和網友的一致好評
  • 媽祖登上央視《百家講壇》啦!
    央視科教頻道《百家講壇》 《海上傳奇——媽祖之拜》我國的海岸線曲折綿長,勤勞的沿海人民向海而生。海洋哺育了眾多生靈,它的隱秘和深邃也令人心生敬仰。來源 | 央視百家責任編輯 | 煎包俠▼莆田旅遊網ID:ptlywcomcn
  • 「百家講壇」在「PK」聲中怎樣迎新
    「百家講壇」在「PK」聲中怎樣迎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01日 10:09 來源:中國青年報         與小羅一街之隔的中學裡,去年夏天還隨處可聞「PK」、「玉米」等來自「超女」選秀的流行語,今年夏天卻變成了「『諾』,就相當於現在的『OK』」、「曹操對各路諸侯說:現在是滅董卓的最好時機——董卓已經把洛陽燒掉了,還劫持了皇帝,基本可以把他定位為恐怖組織了」……而進入冬天,學生們張口就是:「於丹老師說……」     2006年十一黃金周央視「百家講壇」播出《於丹<論語>
  • 安徽高校教授首登央視《百家講壇》
    1月27日起,合肥工業大學副教授錢斌主講的《千年一筆談》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百家講壇》欄目中正式開播。這是《百家講壇》欄目首次介紹古代科技著作,也是安徽高校教授首次登上《百家講壇》。《千年一筆談》共分九講,將為全國觀眾精彩講述《夢溪筆談》這部北宋著名的百科全書式的筆記體著作,並從天文、地學、治水、製圖、軍事、醫學、音樂和物理等八個方面分析作者沈括的貢獻以及取得成功的原因,同時展現輝煌燦爛的中國古代科技成就。
  • 王立群明年《百家講壇》開講《秦始皇》
    新華社成都9月2日專電(記者王秀瓊苑堅)央視《百家講壇》名人王立群1日在成都透露,明年《百家講壇》將推出他主講的《秦始皇》。  王立群說,《秦始皇》系列節目將於今年10月開錄,以「統一」為基調和主旋律,主要講秦始皇的一生,突出他統一六國和創建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的貢獻。
  • "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首發完整版《讀〈史記〉漢武大帝》
    新華網鄭州9月26日電(記者雙瑞)「百家講壇
  • 周汝昌重登講壇受關注 觀眾為《百家講壇》支招
    》,因九旬高齡受到各方關注,《百家講壇》的忠實觀眾對老先生條理清晰、睿智幽默的講述更是倍加讚賞。昨日記者採訪時獲悉,該節目實際錄製於3年前,而這也並不是周汝昌首次在《百家講壇》亮相。把老節目重新翻找出來重見天日,是否代表著《百家講壇》真的遭遇瓶頸?對此,該節目的製片人萬衛坦承了尷尬的現狀,而記者在採訪多位該節目的鐵桿觀眾時,他們也從普通觀眾的角度指出了該節目存在的一些問題,並紛紛為節目支招。
  • 馬鞍山這裡亮相央視《百家講壇》
    元月13日、14日,曾教授做客央視《百家講壇》,分兩集講述了太白樓的歷史故事以及詩仙李白與采石磯的不解之緣。 第十五集,以「一樓風景一樓詩」為題,講述了太白樓的歷史沿革、人文典故、詩歌楹聯等,並詳細介紹了安徽馬鞍山太白樓在歷史上以及全國的重要地位。
  • <百家講壇>變成"一家講壇" 觀眾批評內容太單一
    昨日就有觀眾批評《百家講壇》變味,「所謂百家已經變成了幾家,涉及面也從百家百科變成了只講歷史及人物。」而現在的《百家講壇》,題材越來越狹窄,基本就是歷史和文學,像個「中國歷史講壇」。>  《百家講壇》是央視2001年7月開播的講座式欄目,其宗旨是「建構時代常識,享受智慧人生」,但開播初期很長時間收視平平。
  • 當初大火的央視《百家講壇》為何漸漸銷聲匿跡?原來是因為這個
    《百家講壇》的誕生,其實是當時時代背景的產物,當時我們剛剛進入21世紀,在生活條件好了之後,對於知識的渴求也越發濃烈,誰都想自己能夠多了解一些知識,就算不能在生活實際中用的到,能夠在聊天的時候突然說上那麼幾句,那麼給朋友的印象也是一個好學而且博學的人,於是在當時網絡還沒有如今普及的時候,《百家講壇》誕生了,但是對於這次的爆發理解也只不過是一種膚淺的理解,對於剛從
  • 師生校友關注央視《百家講壇·我們的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專場節目
    西工大新聞網9月27日電(記者 田慶青)9月26日中午,央視《百家講壇·我們的大學》播出西北工業大學專場節目,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有機電子學與柔性電子學的主要奠基者、西北工業大學常務副校長黃維,聯袂中國科學院院士、殲-20總師楊偉,共同講述了學校豐厚的歷史氣息、精神底蘊和大學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