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黃河母親之河

2020-12-03 李幸福努力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每次讀到這首詩,詩中所呈現的「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感覺全無,腦子裡蕩漾開來的全是滔滔的黃河水從天邊奔湧而來,從腳下穿流而過一直流向遠方的遼闊場景,天地之間只有這漫天的黃水和李白的豪放與自由。

「你曉得,天下黃河,天下黃河幾十幾道彎哎,幾十幾道彎裡,幾十幾條船哎,幾十幾條船上,幾十幾根竿……」

每次聽到這首歌,一種歡快、熱鬧、靈動與自由蕩漾在心中。激流、險灘,九十九道彎,九十九條船,九十九根竿,九十九個艄公駕著船,這就是黃河兒女的生活,水中取食,水中取樂,艱難危險中洋溢著樂觀、豁達與奔放。

「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

每次聽到由冼星海作曲、光未然作詞的《黃河大合唱》,悲憤怒吼便從心中噴薄而出,災難深重的黃河兒女,苦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寧死不屈頑強鬥爭,在民族危亡的嚴重關頭,母親河的英雄氣概與華夏兒女大無畏的精神並存。

「世界上有多少條偉大的河流啊……在這眾多的河流中,還有一條舉世聞名的大河,那就是黃河!」


這是獲得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的小說《黃河東流去》開頭部分的幾句話,這部小說從1938年國民黨為了阻止日本侵略軍進入中原扒開黃河花園口大堤開始,作者李準用寫實的筆墨描寫了黃泛區人民歷經的深重災難及重建家園的血淚史。

……

描寫黃河的文學作品數也數不清,羅列上面這些,只想說,光從文學作品中感受母親河的偉大,畢竟是他人的角度,他人的情感,他人的思想,躬身入局才會有自己真真切切的想法。

畢竟,古人說,不到黃河心不死!

雖然已經兩次去黃河,曾欣賞過黃河壺口瀑布的奔湧澎湃,也曾到過黃河地上懸河的起點,但兩次到黃河我還是沒有死心。這次去鄭州,我再一次來到了母親河邊。

二十多年前依稀的印象在踏入黃河風景區大門時便立即清晰呈現——向陽山上炎黃二帝的巨型雕塑依然靜靜地立在那裡,整座山就是二帝的身體,二帝正靜靜地注視著眼前這條寬闊的河流——黃河。


河床上是厚厚的淤泥,淤泥由堤岸向縱深延伸,先是極幹極平坦,如黃土地,堅固結實,車子駛過的印記隨處可見,幾臺大型挖掘機正在緊張作業,溝已經挖得很深了,依然不見黃泥的底部在哪裡;往前走是河水衝刷的斷裂層,斷裂層裡清晰可見新鮮淤泥,可見條條水痕,在光的反射下,形成不同的色塊,如同一幅幅自然形成的畫;再往裡,河水便把淤泥掩蓋了,渾濁的河水在平坦的泥面緩緩地向前流淌著,沒有聲音,沒有浪花。


我從堤岸下去,一直漫步到斷裂層邊。輕輕一踩,邊緣鬆軟的黃土便轟然倒塌,大大小小的土塊立即灑滿一地。我想舀起一碗黃河水,讓它沉澱,來驗證是否得到半碗泥沙,但我的腳卻不敢往淤泥裡踩踏,唯恐陷入其中難以自拔。一些乾裂的泥土張開大口子,形成不同的紋路,一些結實的不算平坦的泥地上,水窪形成的白色花紋如同好看的地毯鋪向遠方。


河的上遊是一座飛架兩岸的公路橋,河的下遊也是一座連接南北的鐵路橋,兩座橋中間是一排從彼岸到此岸的高壓線杆,這些建築穩穩地坐落在厚厚的淤泥裡,不突兀,更顯現代化的氣息。


往河對岸看去,一馬平川,好像一直連接著對岸有人煙的地方,分不出哪是河,哪是堤岸,哪是田地,哪是村莊。

這是黃河風景遊覽區,這是黃土高原結束的地方,這是黃河「地上懸河」的起點,但這好像不是李白寫《將進酒》的地方。

於是,我又來到黃河花園口附近,想站在當年蔣介石下令炸斷的河堤處再一次感受黃河的洶湧。


「一九三八年扒口處」幾個金色的大字和一排黑色的黃泛區居民扶老攜幼逃難的浮雕赫然映入眼中,地面上一幅醒目的黃泛區地圖提醒著這次事件的慘烈,從預計扒開堤岸30米到水毀至1000多米,從河南到安徽到江蘇到黃河改道入大海,雖然阻止了日軍進軍中原的腳步,但8年9個月的時間,幾百萬人失去家園,流離失所。

我想,對於黃泛區的居民來說,這一次,確是「黃河之水天上來」了。

我站在扒口處,再一次眺望黃河,水面的確窄些,水流的確急些,但依然沒有波瀾,依然不是我想像的模樣。

我再次進入了河灘。


此處不是無邊的淤泥,而是漫天的蘆葦,此時葦叢正顯示出冬日的枯黃,從中穿過,葦葉沙沙作響,冬天的葦絮雪白,正在冬日的風中搖擺,不時有飛鳥從草叢中彈出,簡易的栓馬樁上正栓著幾匹百無聊賴的駿馬,見我走過,它們頭也不抬。


因為是冬日,河床上沒有人,於是,我在葦叢中奔跑起來,我想高喊,我想高歌,我想在這密密的草叢裡打個滾,我想高聲朗誦「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我想騎上那匹馬在這草灘上狂奔,可是這一切的感受卻與我讀過的文學作品中的描述大不相同。


此時黃河溫順得就如一隻羊,來自天涯的風浪呢?

沒有。

有的只是稍微有些急的河水及衝刷得有些陡的黃土堤岸,幾隻鸕鷀正在水上低空盤旋,不時從河的上遊漂過幾根黑色的木頭,兩條小船靜靜地等在河邊,但此時沒人擺渡。


1938年黃河如果是這種情況,就是把花園口再炸300米,黃河也難以改道吧。

國泰平安,黃河平緩!

相關焦點

  • 我的黃河故事 ——「母親河·幸福河」黃河文化旅遊微視頻大賽徵集...
    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黃河,正在成為中華民族的「幸福河」。講述你眼中、心中難忘的黃河歷史文化、美好生活、生態保護,特別是黃河兒女自強不息,建設美麗家園的感人故事!「母親河·幸福河」黃河文化旅遊微視頻大賽,旨在用生動的影像、富有真情實感的故事化表達方式,全方位展現黃河兒女篳路藍縷、自強不息,推動黃河文化旅遊帶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把母親河打造成幸福河的真實故事。
  • 我的黃河故事——「母親河·幸福河」黃河文化旅遊微視頻大賽徵集...
    悠悠黃河,泱泱中國;大河奔流,中原形勝。黃河,浩浩蕩蕩,孕育了華夏兒女。黃河,萬裡奔騰,滋養著中華文明。黃河,是炎黃子孫的「母親河」;黃河,正在成為中華民族的「幸福河」。「母親河·幸福河」黃河文化旅遊微視頻大賽,旨在用生動的影像、富有真情實感的故事化表達方式,全方位展現黃河兒女篳路藍縷、自強不息,推動黃河文化旅遊帶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把母親河打造成幸福河的真實故事。
  • 黃河——大自然的「母親」
    黃河——大自然的「母親」——洛陽師範學院國土與旅遊學院暑期實踐黃河文化宣講隊 黃河,文明起源地,中華母親河。她不僅是一條波瀾壯闊的自然之河,也是一條源遠流長的文化之河。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同長江一起,哺育著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黃河文化的本質是「龍」文化。作為黃河文化圖騰標誌的「龍」,以青銅器物上主要部件或圖飾的形式,表達著身份的象徵。
  • 讓黃河成為寧夏的幸福河
    自古以來,黃河水滋養著寧夏美麗富饒的土地,造福著寧夏各族人民。寧夏60%的耕地澆灌著黃河水,78%的人口飲用著黃河水。黃河之於寧夏,飽含著安詳和恩澤。面對母親河這份厚愛,寧夏卻曾一度迷失,重開發、輕保護,致使黃河寧夏段水質下降,部分支流、湖泊斷面水質不斷惡化。
  • 「黃河情」徵文 | 黃河,我的河 | 作者:曹國平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的經史子集裡,永遠少不了黃河的身影。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河洲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長河,從「九曲黃河萬裡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到「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民族危難時國人撕心裂肺的吶喊「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到世界各地華人同唱一首歌「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黃河和我們中華民族,總是如此的骨肉相連!
  • 讓黃河文化浸潤黃河之都
    蘭州因河而存因河而盛,蘭州與黃河的淵源密不可分,豐腴的黃河滋潤了蘭州這片土地,同時積澱了厚重的黃河文化。早在新石器時代,以馬家窯為代表的黃河文化,肇啟了中華文明的曙光。黃河文化是蘭州的靈魂,是蘭州的魅力所在,在新的歷史時期,繼承和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文化浸染黃河之都,蘭州才會持久綻放出迷人的光彩。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但同時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文化。
  • 讓黃河文化浸潤黃河之都
    人們說蘭州有一條河,一座橋,一碗麵,一本書,這是蘭州的特色,也是蘭州的文化。蘭州因河而存因河而盛,蘭州與黃河的淵源密不可分,豐腴的黃河滋潤了蘭州這片土地,同時積澱了厚重的黃河文化。早在新石器時代,以馬家窯為代表的黃河文化,肇啟了中華文明的曙光。黃河文化是蘭州的靈魂,是蘭州的魅力所在,在新的歷史時期,繼承和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文化浸染黃河之都,蘭州才會持久綻放出迷人的光彩。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但同時一方山水孕育一方文化。黃河文化是黃河地域不同時期社會生產力水平、生產生活方式及精神觀念的總和,即黃河流域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 黃河歸來--「母親」的任性與地上懸河
    >在我心中的黃河是浩浩蕩蕩、曲曲折折、氣勢磅礴的;印象裡的母親是溫柔、慈祥、大度的。而黃河「母親」歷經千辛萬苦奔騰而下,在完成了黃河「幾」字形最後一勾,本想揮灑她的大度,不想卻成了她沉重的任性。黃河在繞出三門峽之後,攜帶大量沙石、泥沙的黃河進入平原、落差驟然變小,泥沙大量沉積兩岸、河床不斷抬高,水位也相應抬高。
  • 「我愛母親河 行走黃河源」書畫採風活動首次走進果洛藏族自治州
    本報訊(記者 納玉堂 攝影報導)近日,由青海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的「我愛母親河 行走黃河源」書畫採風活動,首次走進果洛藏族自治州,十餘位來自北京、河南、寧夏、甘肅、青海等地的書畫家,在黃河源頭揮毫潑墨,書寫黃河文化。
  • 用藝術的回歸禮敬母親之河:觀大型舞蹈史詩《黃河》有感
    作為中國首部「舞蹈史詩」作品,在形式上,《黃河》是對上古樂舞史詩的現代再現,劇中融合了音樂、雕塑、油畫、中國畫及行為藝術等多重元素,與舞蹈渾然一體,令人耳目一新。九曲黃河,是自然之河,亦是精神之河。一部《黃河》,是舞蹈,也是史詩。
  • 讓黃河之水滋養心靈!詩人王國欽與《黃河賦》
    在一個物質極度發展的時代,人們更需要賦予心靈滋養的成分……近日,著名詩人王國欽創作了一首《黃河賦》,「七寫」黃河,讓我們先睹為快,去感受詩人的心跳和聲音!詩人心中,黃河是什麼呢?黃河者,生命河、母親河也。黃河者,文明河、恩澤河也。
  • 黃河起源:塔裡木河真的是古代黃河上遊
    對於中國人來說,黃河使我們的母親河。因此,我們對於黃河的興趣一直很濃厚。於是,在黃河身上一直就有一個尋源的課題。近些年,有一個結論,那就是現在位於新疆的塔裡木河在遠古時期是黃河的源頭,而現在的河西走廊在很久之前是黃河的河道。而這個結論得到中外很多學者的認可,但真的是這樣嗎?
  • 張會玲:站在黃河之畔
    固若金湯的小浪底水利工程,讓幾代人的河清之夢,成為現實。幾經奮進,幾番修造,黃河安然無恙,國泰民安。站在黃河之畔,耳聽你和著節拍的鼓點,眼看你浩浩蕩蕩的洶湧,就想起你與中條山和華山的知遇,誕生了泱泱「中華」的美稱,不由心旌蕩漾;站在黃河之畔,遠眺隔河相望的中條山,八百勇士」誓死不做亡國奴」的高呼,猶在耳際,振聾發聵。心中的敬畏,便如這噴湧的浪潮,經久不息。
  • 「我愛母親河 行走黃河源」書畫活動走進河南縣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記者 崔永燾 報導) 8月19日,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2020年「我愛母親河行走黃河源」書畫活動啟動,省內外書畫家現場揮毫潑墨,弘揚黃河文化。青海是黃河文化的起源地,在青海境內黃河文化旅遊資源豐富,青海在促進黃河文化產業和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加快黃河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打造黃河生態文化旅遊帶具有重要意義。「我愛母親河行走黃河源」活動以書畫的形式,綿延和承載青海黃河文化故事,促進著我省文化和旅遊融合和文化產業走出去。活動現場,書畫家們將藝術創作與歷代詠嘆黃河的詩文相結合,既展示了黃河流域豐富的文化底蘊。
  • 黃河母親,您的乳汁還夠嗎?
    古代詩聖們首先想到的是:黃河從哪裡來?  王之渙看見,「黃河遠上白雲間」,  那應該是在天上。  李白不但認為,「黃河之水天上來」,  而且確認「黃河落天走東海」  古人雖然對黃河的認知能力有限,  但從未放棄過尋找「黃河源」的努力。
  • 「黃河人家」潤澤遠方的河
    從「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到「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黃河安瀾、長治久安有了根本保障。黃河就像一條精神紐帶,把家與國如此緊密地連在一起,黃河的保護和治理是流域人民歲月靜好、生活幸福的所在。9月9日起,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黃河人家》,講述沿岸人民與母親河相依相守的故事,記錄他們在時代變遷中,與黃河的和諧共生。11日推出第三篇《潤澤遠方的河》。
  • 生命之河、英雄之河、精神之河!大型舞蹈史詩《黃河》來山東啦!
    》以「生命之河、英雄之河、精神之河」立意,以宏大的視野和獨特的敘事方式,充分反映黃河兒女迎接大自然挑戰的生命意識、誓死抵禦外侵的民族精神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勇往直前的創新追求,以全方位的創新,讓舞蹈展現極致之美,將中華民族藝術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
  • 新鄉作家頌黃河之八:讀,河
    河離村子有五裡,在南邊。河堤在村北。小時候就愛去河邊,那時不是去讀,還不識字。小時候主要是割草,順便在河邊的水坑邊抓幾條小魚,在草叢裡摸幾個鳥蛋,在野地裡攆幾回兔子。小時候對河並沒有什麼印象,一回想關於河的事總是想起在河邊玩的事兒。印象裡河很寬,水很渾,岸邊柳樹多,雜草多,飛鳥多,蛇蟲多。那時候不知道河還有名字,因為誰都沒有提過她的名字。
  • 黃河是什麼時候叫做黃河的,你問黃河流經地蘭州人知道的也不多
    黃河、黃土地、皇帝、黃皮膚以及傳說中的中國龍,這一切黃色表徵,把黃河這條流經中華心臟地區的濁流升華為聖河。這條被譽為「中華母親河」流淌了千萬年,它的名字叫「黃河」,這是它最初的名字嗎?不是,凡讀過上古文獻的人都知道,它叫「河」,那麼它是什麼時候開始叫黃河的呢?
  • 蘭州首屆「黃河母親節」啟幕 傳承黃河文化(圖)
    」暨黃河母親雕塑落成30周年紀念活動。楊娜 攝   中新網蘭州5月8日電 (楊娜 李亞龍)5月8日,蘭州舉行首屆「黃河母親節」暨黃河母親雕塑落成30周年紀念活動。  黃河母親雕塑位於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它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40餘噸,由「母親」和一「男嬰」組成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