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細數日本14名甲級戰犯滔天罪行錄(組圖)

2020-12-10 搜狐網

侵略亞洲的頭號戰犯 東條英機

「九·一八」的罪魁禍首 板垣徵四郎

日本國會議員參拜靖國神社

  侵略亞洲的頭號戰犯  東條英機

  東條英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與希特勒、墨索裡尼齊名的三大法西斯頭目之一,是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侵略亞洲的頭號戰爭罪犯。

  1935年9月,東條出任關東軍憲兵司令官,為加強對偽滿洲國政權的支持,殘酷鎮壓中國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

  1937年「七·七」事變後,東條英機率日軍直撲察綏和晉北,並炮製偽「察南自治政府」。

  1940年2月,東條就任臨時軍事參議官,7月就任近衛內閣陸軍大臣兼對滿事務局總裁。他擔任陸軍大臣後,即派遣日軍進入印度支那南部,並提出建立日本領導下的「大東亞共榮圈」口號。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偷襲珍珠港。8日,美國、英國等向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與此同時,東條英機下令開始對泰國、馬來亞、菲律賓及香港等地發動進攻,全面實施日本蓄謀已久的「南進」計劃。不到半年時間,日本侵佔了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近380萬平方公裡的廣闊土地,淪陷地區人口達1.5億之眾。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所到之處,瘋狂掠奪資源,殘害當地居民,虐待盟軍戰俘。

  1945年9月12日,作為日本頭號戰犯的東條英機自殺未遂,被捕入獄。1948年11月12日,東條英機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以犯有發動戰爭、侵略別國等罪行判處死刑,12月22日被執行絞刑。  

「九·一八」的罪魁禍首  板垣徵四郎

  板垣徵四郎,日本陸軍大將,是日本昭和時代重要將領,第二次世界大戰甲級戰犯之一。

  從1917年至1919年,板垣徵四郎任參謀本部部員,被派往中國從事特務活動。1922年起任日本參謀本部中國課課員,從此更加頻繁地出入中國,從事侵華陰謀活動。他與土肥原賢二、磯谷廉介一起,號稱日本陸軍中的三大「中國通」。

  從1929年7月起,板垣籌划進行了三次所謂「參謀旅行」,對中國東北進行全面徹底的調查。經過這些「參謀旅行」,板垣對當地地形以及中國軍隊部署等軍情進行了刺探,並以此為基礎制定了侵略中國東北地區的作戰計劃。

  1931年,板垣徵四郎策劃發動「九·一八」事變,在瀋陽北郊柳條湖炸毀南滿鐵路路軌,以此為口實出兵佔領瀋陽,進而佔領整個中國東三省。

  1932年,板垣徵四郎炮製偽滿洲國。同年8月,板垣晉升為陸軍少將,並被任命為偽滿洲國執政顧問。

  1937年3月1日,板垣返回日本,任日軍陸軍第5師團長。該師團也以「板垣師團」的名稱在中國大地上橫行肆虐,犯下了累累罪行。

  1948年11月12日,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決板垣為甲級戰犯,處以絞刑。  

侵華間諜頭目  土肥原賢二

  19世紀,日本確定以中國和朝鮮為侵略對象的大陸政策後,在中國建立了許多特務機關。其中,最著名的是一脈相承的日本陸軍三大特務機關:清末時期的青木宣純機關、北洋政府時期的坂西利八郎機關和20世紀30年代建立的土肥原賢二機關。

  土肥原賢二,日本陸軍大將,是長期在中國從事特務活動的侵華陰謀家。他是出生在日本軍人家庭的「中國通」,被稱為「東方勞倫斯」,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中的重要人物。

  「九·一八」事變後,土肥原積極搜集情報,配合日軍全面控制中國東北的行動。為了使東北變為日本的殖民地,土肥原提出應抓住溥儀一心想復闢的心理,在東北四省和內蒙古,建立以遜帝溥儀為首的日本傀儡政權。任內還策劃華北「自治」運動,建特務機關扶植汪偽政權。1943年土肥原調任新加坡第七方面軍司令官,統轄日本駐馬來亞的第29軍、駐蘇門達臘的第25軍、駐爪哇的第16軍和駐婆羅洲的日本守衛隊,虐待戰俘,造成大量戰俘死亡。

  1948年11月,土肥原以「破壞和平」、「違反戰爭法規慣例及反人道」,「對中、美、英等國實行侵略戰爭和戰爭陰謀」等罪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為甲級戰犯,在巢鴨監獄被執行絞刑。  

南京大屠殺的元兇  松井石根

  松井石根長期在日本軍隊機關供職,前後駐華13年,是一個典型的「中國通」。在其任職期間,曾參與策劃並積極支持侵略中國的行動。

  1937年12月7日,松井石根發出「南京城攻略要領」,稱即使守軍和平開城,日軍入城後也要「分區對城內進行掃蕩」,對戰俘問題隻字未提。12月15日,松井再發出作戰命令,「兩軍(上海派遣軍和第十軍)在各自警備地區內,應掃蕩失敗殘兵,收集隱匿之武器與軍需器材,掃除戰場。」日軍佔領南京後,由於受到作為日軍華中方面軍最高長官松井石根的縱容與默許,各師團基本採取了「不留俘虜的方針」,將所有俘虜全部「處理掉」,從而使日軍在南京這座千年古都內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事件。在此後約6個星期的時間內,日軍官兵在南京城內肆無忌憚地燒殺淫掠,犯下了極端殘暴的反人道罪行。南京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被日軍以槍擊、刺殺、活埋、水溺等各種殘忍手段集體屠殺或零星殺害的達30萬人以上,被日軍姦淫的婦女超過兩萬人。日軍還對南京城進行了大搶劫、大縱火,歷史名城被毀1/3,財產損失不計其數。松井石根對南京大屠殺事件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被處絞刑的「緬甸屠夫」  木村兵太郎

  甲級戰犯木村兵太郎被冠以「緬甸屠夫」的惡名。1939年以前,木村兵太郎是日本的炮兵專家,以提高日本的火炮殺傷力為己任。

  1939年3月,他被任命為第32師團長,晉升為中將。1939年4月14日,木村兵太郎率領8000多名日軍對魯南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率隊「出徵」前他對部隊下達命令要不惜一切代價全殲八路軍及根據地,還要施行「三光」政策。當受到八路軍重創時,氣急敗壞的木村兵太郎便命令日軍士兵對手無寸鐵的中國老百姓進行血腥屠殺,並將2000多名老百姓關押在「新華院集中營」做苦工。此後每年達10萬餘人的中國勞工從這裡被擄掠到東北、日本的礦區做苦工,山東、吉林、遼寧、山西等地從此出現了罪惡的「萬人坑」,也給日本侵略軍的罪行留下了血的證據。

  1940年10月,木村被調任關東軍參謀長,專事討伐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1944年8月30日,被調任駐緬甸方面軍司令官。在與中國遠徵軍作戰中,他所率的日軍損失大半。他將失敗遷怒於當地民眾,一手製造了仰光大屠殺血案,並因此得到「緬甸屠夫」的惡名。日本戰敗後,他在仰光舉行的盟軍受降儀式上放下了屠刀,立即被作為甲級戰犯押送回日本。後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絞刑,是甲級戰犯中最後一個被絞死的「屠夫」。  

南京大屠殺的主謀之一  武藤章

  武藤章,日本陸軍中將,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時任陸軍軍務局局長,侵華戰爭中擴大派的代表人物,東京審判被絞死的甲級戰犯之一。

  關東軍侵佔中國東北期間,日本策劃了民族分裂分子、內蒙古貴族德穆楚克棟魯普(即德王)成立偽蒙古軍政府的陰謀。武藤奉命潛入內蒙化德,企圖說服偽蒙軍進攻並佔領綏遠,進而窺伺中國甘肅、寧夏,以擴大偽蒙軍政府領地,繼而成立受日本控制的「蒙古大元帝國」。

  1937年8月,在武藤章的積極策劃下,日軍在上海挑起「八·一三」事變,在中國華東地區燃起戰火。

  同年12月,武藤章擔任侵華日軍華中方面軍副參謀長,協助松井石根攻佔南京。武藤章是指揮製造南京大屠殺的主謀之一。他藉口「城外的宿營地不足」,「由於缺水而不敷使用」,命令城外的日軍可隨意在南京城內選擇宿營地,從而給南京市民帶來了滅頂之災。12月17日,在舉行攻佔南京入城儀式時,他與松井石根以及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朝香宮鳩彥等一同耀武揚威,檢閱道路兩旁的日軍部隊。

  1941年,武藤章升為中將,1943年至1945年先後任日本駐蘇門答臘第2守備師團長等職。在此期間,他對當地居民進行屠殺,犯下了累累罪行。

  戰後,1948年武藤章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死刑。  

「廣田三原則」的始作俑者  廣田宏毅

  1915年,日本向北京政府提出了企圖把中國的領土、政治、軍事及財政等都置於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條」,廣田便是這一侵略性文件的起草人之一。

  1933年9月,廣田弘毅進入內閣,擔任外相,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活動。1935年8月,廣田提出了對華關係三原則,其實質是:(1)中國停止抗日活動,拋棄依賴英美政策,與日本合作;(2)中國要承認偽滿洲國,藉以促進華北與「滿洲」的經濟文化關係;(3)中國應與日本合作,「防俄」、「防共」,旨在絞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解放運動。廣田的對外侵略政策得到了軍部法西斯的支持和信任,「二·二六」兵變以後,在軍部法西斯的支持下,廣田弘毅出任內閣首相,從此,日本軍事法西斯專制體制正式確立。

  1936年8月,廣田召集「五相會議」,確立了新一屆內閣的「國策基準」,提出了「內求國基之鞏固,外謀國運之發展」,「確保帝國於東亞大陸之地位,同時向南洋發展」的基本方針。方針著眼點在於,在繼續推行對華侵略擴張的同時,更要兼顧向東南亞地區的侵略滲透。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廣田弘毅被判處絞刑,是7名被處以絞刑的甲級戰犯中唯一的文官。1948年12月23日凌晨,在東京被處死,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日本法西斯教父、短命首相  平沼騏一郎

  平沼騏一郎是日本近代法律界的核心人物。他在日本政界有「敬神家」之稱,主張天皇親政。

  1924年,平沼騏一郎著手創立奉行國家主義和國粹主義的右翼團體—「國本社」。 「國本社」是日本法西斯的大本營,擁有20萬名會員。在平沼的影響下,日本軍隊內部也出現了法西斯團體,這些團體成員後來大多成為軍國主義分子,其中的陸海軍人物均成為發動侵略戰爭的骨幹成員。

  1939年,平沼騏一郎就任日本第35屆首相,上臺伊始便頒布了《擴充生產力計劃要綱》,擴大軍工生產規模,藉以維持侵華戰爭。隨後,他又修改了兵役法,廢除短期兵役制,延長國民服兵役的時間。同年3月,平沼內閣設立「國民精神總動員委員會」,實施更殘暴的警察憲兵統治制度,建立法西斯戰爭體制。

  平沼騏一郎組閣後還緊鑼密鼓策劃成立汪偽漢奸傀儡政權。1939年2月,平沼內閣通過了由汪精衛出面組織「新中央政府」的方案。

  1940年7月至1941年,平沼出任第二次近衛內閣內務大臣和國務大臣。他又積極推動內閣走上擴大戰爭、對美開戰的道路。

  1947年11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因平沼對中國、美國、英國、荷蘭的「侵略戰爭罪」以及發動諾門坎戰役的責任,以「共同謀議侵略戰爭罪」判處其終身監禁。1952年8月,平沼因病保釋出獄,隨即病逝。  

謀劃「九·一八」事變的罪犯  小磯國昭

  小磯國昭1912年出任關東都督府參謀,開始其逞兇中國東北之路。他在參謀職位上提出加強日本統治中國東北的一系列建議。1916年3月至9月,小磯積極參與第二次「滿蒙獨立」運動,主張擁立宗社黨愛新覺羅·善耆一派,後因一系列中國政局變動作罷。不過,小磯以武力解決「滿蒙問題」,奪取中國東北的野心從未停止。「九·一八」事變的爆發,即是時任陸軍省軍務局長小磯國昭與板垣徵四郎、石原莞爾等人合謀的結果。

  1932年8月,小磯國昭被任命為關東軍參謀長,血腥鎮壓東北各地抗日義勇軍,實施殖民統治政策。小磯還調兵遣將,發動熱河戰役,並在侵佔熱河後發動長城戰役,迫使國民政府籤訂了《塘沽協定》,實際上確立了以長城為界的「滿洲國」邊界。小磯國昭於1932年10月組織500名在鄉軍人移民中國東北,首開武裝移民的先例,並將法西斯組織「正義團」引入東北,作為輔助關東軍實施殖民統治的工具和幫兇。

  在統治朝鮮半島4年半的時間裡,小磯國昭大力推行「內鮮一體」的奴化教育,保甲連坐式的「愛國班」活動,強徵兵員和勞動力,掠奪支持侵略戰爭的各種資源,給朝鮮半島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

  戰後,小磯國昭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1950年病死於獄中。  

鼓吹戰爭、散布流毒的惡魔  白鳥敏夫

  白鳥敏夫主張實行強硬外交政策,積極推行日本的大陸擴張政策。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白鳥敏夫站在軍部和關東軍的立場上,積極鼓動日本拒絕接受國際聯盟調查團報告書,叫囂「日本應該立即退出國際聯盟」,「調解只不過是一種外交手段」,最終使日本退出了國際聯盟,並支持在中國東北建立傀儡政權。

  1935年11月4日,白鳥致信日本外相有田八郎,建議日本應該抓住當前的時機,立即發動北上進攻蘇聯的戰爭。

  1937年12月,白鳥作為日本外務省特派員,到中國華北和華中戰場進行調查,其間與日軍將領板垣徵四郎密談,返回日本後便竭力鼓吹板垣「要舉全國之人力、物力、財力,支持侵華戰爭」的觀點,宣揚日軍在中國的戰果,企圖更大程度地動員日本國民及政府投入到戰爭中。

  1940年7月近衛文麿二次組閣,松岡洋右出任外相,德、意、日三國締盟正式提上日程。松岡立即邀請白鳥敏夫擔任外務省顧問,白鳥大肆鼓譟,瘋狂推動三國締盟。

  1948年11月,白鳥敏夫以「共同謀議侵略戰爭罪」被判處無期徒刑。法庭認為,白鳥是擴大侵略戰爭的「最有力宣傳者,其流毒最深」,「在量刑時不是考慮他的職務,而是他的活動超越了自己的職務,所以造成嚴重的後果」。

  1949年,白鳥敏夫因患喉癌,病死於東京巢鴨監獄。  

推行「三光政策」的「暴君」  梅津美治郎

  梅津美治郎,日本陸軍上將,日本侵華戰爭重要罪魁之一,東京審判的28個法西斯戰犯之一,最高軍銜為大將。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軍事壓力陡增,梅津與小磯國昭和永田鐵山協商,制定出軍備改革方案,以滿足應急軍備的需要。

  1934年3月,梅津美治郎被派任為中國駐屯軍司令官,積極採取措施,鞏固偽滿,分裂華北,排擠東北軍和國民政府駐華北的軍隊。

  1935年5月,梅津向國民黨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提出「驅逐東北系及中央勢力出華北」的無理要求,並從東北調遣日軍入關,逼迫何應欽籤訂「何梅協定」。這一協定使中國喪失了河北省的幾乎全部主權,同時也等於為日軍向華北地區發動全面進攻敞開了大門。此後,華北危機日益嚴重。

  1938年5月,梅津美治郎接任日軍第一軍司令官,率部侵佔山西,進行「治安肅整作戰」,展開殘酷「掃蕩」,實行野蠻的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作戰」政策,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1940年,梅津晉升為陸軍大將。其間,梅津籤署創立第731部隊4個支隊的秘密命令。1941年、1942年,梅津下令進行「關特演」(以蘇聯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訓練關東軍部隊。直到1944年,關東軍向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等輸送了大批精銳部隊。

  1948年11月12日,他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  

攫「滿鐵」偷襲珍珠港的罪人  東鄉茂德

  東鄉茂德歷任駐德國大使及駐蘇聯大使,曾勸說蘇聯放棄援華。他極力維護日本所謂的「國益」,主張以戰爭手段,實現日本的「大國」地位。

  1912年,他進入日本外務省。在擔任歐美局長期間,東鄉同蘇聯代表就日本贖買北滿洲鐵路問題進行談判,以低價攫取了北滿鐵路及其附屬設施的所有權。從此,日本設在中國東北的經濟侵略機構「滿鐵」完全壟斷了中國東北全境的鐵路運輸。

  1939年5月至9月,東鄉茂德負責處理「諾門坎事件」,與蘇聯達成停戰協定。這是他外交活動的得意之作。後來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他還以此狡辯,自詡「敢於同軍國主義鬥爭的和平主義者」,冀望減輕對自己的懲罰。

  1941年10月至1942年9月,東鄉茂德擔任東條英機內閣的外務大臣兼拓務大臣,參與太平洋戰爭的籌劃和準備。他的角色也從政策的執行者轉變為政策的制定參與者。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他還與其他閣僚合作指導太平洋戰爭及對華戰爭。

  1948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處東鄉犯有「共同謀議侵略戰爭罪」,以及對中、美、英、荷的侵略戰爭罪,判處有期徒刑20年。1950年,東鄉在服刑期間病死於東京巢鴨監獄。  

「三國同盟」慫恿者  松岡洋右

  松岡洋右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夜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外交官,人送外號「五萬言先生」。他尊崇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思想,以此指導自己的外交活動。

  「九·一八」事變前,松崗洋右多次擔任日本駐中國領事,曾發表臭名昭著的《駁中國的滿洲論》演說,強調「滿蒙是日本國防上不可缺少的」,「滿蒙是日本的生命線」,要以別國領土作為自己的「生命線」和國防要地等言論,為日本侵華大造輿論。「九·一八事變」後,他作為日本駐國際聯盟的首席代表,為日本入侵中國東北辯護。

  1933年3月8日,日本內閣決意退出國際聯盟,松岡洋右也在離開日內瓦後前往義大利,拜會義大利法西斯黨魁墨索裡尼,以尋找日本未來潛在的盟友。

  1940年7月,松岡洋右受邀出任近衛文麿內閣的外務大臣,隨即實施其利用歐洲戰局之利在東亞擴大侵略的野心與行動。同年9月,日軍鐵蹄踏上中南半島北部。松岡洋右認為,此際「首先應當強化與德國、義大利的關係」,力主籤訂德意日三國軸心同盟,清洗了外務省中的親美英派,為結成三國軸心同盟鋪平了道路。9月27日,德意日三國同盟正式籤字,松岡在東京舉行盛大的慶祝會。

  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未來得及受審,便於1946年6月27日病死。  

發動「一·二八」的「狂人」  永野修身

  永野修身是日本元帥、海軍大將,太平洋戰爭時期的日本海軍第一號首腦,是一個積極主張擴充日本海軍實力和實行對外侵略的戰爭狂人。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永野修身下令在上海製造「一·二八」事變,造成中國軍民傷亡3.4萬多人,財產損失16億元,僅閘北就有五六十萬人無家可歸。此後,日本軍艦溯江而上,炮擊中國當時的首都南京,迫使國民政府暫時遷都洛陽。

  1936年1月15日,永野代表日本政府發表了退出倫敦裁軍會議的聲明,率日本代表團回國。由於日本的退出,英、美、日的海軍軍備競賽進入了「無條約時代」,正式拉開了造艦競爭的戰幕。永野修身還會同外交、大藏、陸軍大臣一起制定了廣田內閣的「國策基準」,其主要包括4項內容:一是在東亞體現皇道精神;二是安定和鞏固日滿國防;三是剷除蘇聯威脅,防備英美;四是發展南方民族的經濟,即確保日本帝國在東亞大陸的地位,同時向南方海洋發展的戰略。

  1941年初,他出任海軍軍令部總長,指示山本五十六制定「海軍南進計劃」和偷襲珍珠港的具體方案,並竭盡全力協助東條英機指揮海軍進犯東南亞國家,同年12月他籤署了偷襲美國珍珠港的作戰命令。

  1946年5月3日,他被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為甲級戰犯,還未等法庭對其罪行進一步深究,便於1947年1月5日病死在美軍醫院。

相關焦點

  • 日本20多名甲級戰犯書法作品被發現
    日本20多名甲級戰犯書法作品被發現 《 青年參考 》( 2013年08月14日   04 版)
  • 又是誰的縱容使那14名甲級戰犯...
    而它之所以臭名昭著的主要原因,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負有戰爭罪行的14名甲級戰犯的牌位,被日本人冠冕堂皇的稱為「英雄」而移入裡面供奉祭拜。公然不顧歷史上各受害國人民的感情,為日本的軍國主義招魂。二戰結束以後,作為侵略戰爭的發動者,日本人本來就是應該受到嚴懲的。可美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卻沒有深入追究,特別是當時的裕仁天皇作為戰爭的發起者,最後卻平安無事。而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也僅僅是判處了14名甲級戰犯。
  • 二戰後這七名日本甲級戰犯被處以絞刑,真是大快人心
    二戰後由美國、中國、英國、法國、蘇聯、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11國指派的11名法官組成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日本東京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首要甲級戰犯進行國際大審判。圖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外景。
  • 東條英機等20餘名日本甲級戰犯集體籤名被發現(圖)
    被發現的日本甲級戰犯集體籤名,中間為前首相東條英機所寫。國際在線專稿:據日本共同社8月13日報導,二戰後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東京審判)被起訴並關押在巢鴨監獄的日本前首相東條英機等二十多名甲級戰犯的集體籤名近日被發現。該手書1946年秋季被贈予看守牢房的日裔美軍士兵,日前在美國加州該士兵女兒的家中被發現。 新發現的手書被保存在64歲的珍妮位於加州奧克蘭的家中。
  • 供奉在日本靖國神社的十四大甲級戰犯
    土肥原賢二 侵華戰爭甲級戰犯,日本特務頭子,第一軍總司令,1948年被遠東軍事法庭判處絞刑,且經抽籤第一個被行刑。松井石根 日本陸軍大將,駐紮中國13年的中國通,南京大屠殺締造者之一,1948年被遠東軍事法庭作為甲級戰犯,判處絞刑。松岡洋右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外交官,戰敗後,作為甲級戰犯在公審中病死。
  • 二戰日本戰敗,東京審判,28名甲級戰犯由這位中國人定罪量刑
    當時成了一個法庭,叫遠東軍事法庭,由此機構宣判日本戰犯的罪行,不同的戰犯會受到不同的罪行。整個法庭由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戰勝國擔任。在收集甲級戰犯的罪行時,一直是一個問題,有的明明罪惡深重,但缺乏證據,真讓人咬牙切齒。這時,一名中國人站出來了。他就是:梅汝璈。
  • 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七大甲級戰犯,最終下場就是這樣
    中日戰爭期間,日本人就像是惡魔,燒殺搶掠姦淫無恥,而有幾個人更是惡魔般的存在,他們掌手握權勢、主持戰局。想起一句話:「上梁不正下梁歪」,我想再貼切不過了,什麼樣的領導者,就有什麼樣的手下和隊伍。日本兵如此,他們更是始作俑者。這幫人是二戰期間的甲級戰犯。甲級戰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的A級戰犯。
  • 被處以絞刑的4名日本「甲級」戰犯,他們分別是誰?
    在1948年建國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到了尾聲,而在這場世界大戰中,一些罪行累累的戰爭犯,也必將受到國際的制裁,尤其是對中國犯下滔天罪惡的日軍甲級戰犯,這批人即將在遠東軍國際軍事法庭進行審判,其中,4名日本「甲級」戰犯被絞死並且挫骨揚灰,他們是誰?
  • 日本靖國神社裡都供奉著哪些甲級戰犯?歷史不應遺忘
    靖國神社位於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九段坂。裡面供奉著東條英機等14名甲級戰犯。東條英機。他曾是日本陸軍大將、陸軍大臣,及至內閣總理大臣。作為一名狂熱的軍國主義者,他策劃了侵華、侵蘇戰爭,並策劃珍珠港事件,引發了太平洋戰爭。
  • 東京審判時,溥儀撒了一個小謊,最後讓日本7名甲級戰犯被判絞刑
    ——中國法官梅汝璈1946年1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由美國、中國、英國、法國、蘇聯、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印度、菲律賓11國指派的11名法國組成,決定在日本東京審判日本戰犯,中國法官梅汝璈則代表中國方面參加東京審判,東京審判時間長達13個月。
  • 日本靖國神社供奉二戰甲級戰犯罪行錄
    日本領導人曾口頭對日本侵略中國和亞洲一些國家的罪行表示過道歉
  • 妄稱「甲級戰犯已不是罪人」 日本政要意欲何為
    就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日本厚生勞動省政務官森岡正宏和自民黨總務會長久間章生在5月26、27日相繼發表談話,妄稱「甲級戰犯在日本國內已經不是罪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是「任意以反和平罪和反人道罪進行單方面審判的」,由此引發了一場事關日本國家發展道路與中日關係走勢的「政治地震」。
  • 日本甲級戰犯中唯一一個民間人士,開庭打了東條英機,卻逃過審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籤訂投降書,這標誌著二戰正式結束。二戰結束之後,盟國就開始針對日本進行清算。首先就是找到那些發動戰爭的人,這些人最終都被定為戰犯。根據罪行的輕重劃分標準,其中罪行最嚴重的是甲級戰犯。當時一共有28個甲級戰犯。
  • 東京審判:大多數日本甲級戰犯為何能逃脫死罪?
    同盟國分別在歐洲和日本進行了紐倫堡審判和東京審判。 東京審判持續了兩年半,12個國家參與,開庭818次,庭審記錄多達48412頁。而最終的判決書多達1212頁,光宣讀這份判決書就用了7天。 在這份看似很長的判決書上,不少戰犯的名字並沒有列在上面,事後,更有不少甲級戰犯被過早地釋放,無數軍人和人民的鮮血都白流了。
  • 日本史學家津津樂道的陸士16期,果真是惡魔扎堆,清一色甲級戰犯
    當時就連中國不少學習兵法的學生也會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黃埔軍校、保定軍校和各地講武堂每年都會派遣不少學生到日本留學,國內比較出名的軍閥也大多有日本留學經歷,比如何應欽、湯恩伯、蔡鍔、利爾康等人,都曾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過一段時間。
  • 土肥原賢二:甲級戰犯的四種傳說
    土肥原賢二 來源:日本新華僑報中新網6月16日電日本新華僑報16日刊文稱,在戰後日本甲級戰犯中,首相、將帥、大使級別的人,可以一大把一大把地抓,其中土肥原賢二的職位並不算是最高的。但是,他為什麼能夠在甲級戰犯中赫赫有名並最後享受絞刑的「殊榮」呢?歸納起來,大致有四種說法。文章摘編如下:第一種說法是,戰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28名甲級戰犯進行審判時,把他們的名字按照英文拼寫來排順序,結果是土肥原賢二被排在第二,這下子「爆棚」,知名度大為提高。
  • 日本第一兵家石原莞爾主動申請當甲級戰犯
    現在我石原莞爾卻不是坐在戰犯席上,而是坐在證人席上,這十分可笑,不符合邏輯!石原莞爾一通的發洩,發洩著沒有成為日本甲級戰犯的不滿。可是在場的人都看傻了,哪有人自己申請當戰犯的,而且因為沒有成為戰犯還感到氣憤,真是難得一見的怪事。石原莞爾是瘋了嗎?不是,他只是覺得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在他看來當甲級戰犯其實是一種「榮譽」,然而這種「榮譽」卻被剝奪了,他當然感到不滿。
  • 此人被稱為「日本法西斯主義之父」,是唯一逃脫審判的甲級戰犯
    二戰後東京審判的28個甲級戰犯之一,曾因在法庭上大鬧裝瘋逃脫審判而名噪一時。但和其他甲級戰犯身份有所不同,大川周明在軍政兩屆並沒有什麼具體的職位,是28個甲級戰犯中唯一的民間人士。能被定為甲級戰犯也是有一定的本事的,大川周明能夠閱讀中文、梵文、阿拉伯文、希臘文、德文、法文和英文。
  • 1948年12月23日,日本二戰甲級戰犯被執行絞刑
    1946年1月19日,駐日盟軍司令部與受降同盟各國磋商,正式宣布成立「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對二戰中犯下罪行的戰犯進行審判。2月25日,盟國最高統帥部與各同盟國政府提名,任命11名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法官。法庭將戰犯的罪行分為甲級(A級)、乙級(B級)、丙級(C級)3種種類。甲級罪行專為參與或謀劃開戰的罪犯而設,而相關國家的最高決策機關的成員也會被定甲級罪行。乙級罪行就是為有「計劃、命令、允許、或在指揮機關的上層未有盡力防止類似罪行」的罪犯而設。丙級罪行是為犯下傳統暴行或違反人道罪的罪犯而設。圖為受審的甲級戰犯。東條英機(圖)、廣田弘毅等28人被指控為甲級戰犯。
  • 實際一半日本人還是甲級戰犯親戚!
    請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 為您呈現最精彩的軍事資訊  接受西方媒體採訪辛東彬在談到中國時表示,他熱愛這個國家。他稱中國是祖先的故土,樂天當然希望繼續在中國開展業務。但是,中國似乎並沒有對他的公司抱有同樣的感情。  不查不知道,一查可真的嚇死寶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