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黑一雄
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在當今這個世界中寫作,是要把握存在於人們頭腦中的事物。有時是要削弱,有時是要利用。
石黑一雄,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者。瑞典學院將其創作母題歸納為「記憶、時間和自我欺騙」。
並稱:「石黑一雄的小說以巨大的情感力量,發掘了隱藏在我們與世界聯繫的幻覺之下的深淵。」
2017諾貝爾獎一出,石黑一雄的名字已經被無數次轉發。原本是只有少數文學愛好者熟悉的名字,迅速受到全面「熱捧」。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位日裔英籍作家。
石黑一雄
關於石黑一雄,你需要了解的六件事
1
15歲開始寫歌
青年時期的夢想是成 Leonard Cohen
年輕時的石黑一雄熱愛音樂是個嬉皮士,留長髮、背吉他在美國到處旅行。他從15歲開始寫歌,夢想成為萊納德·科恩那樣的歌手。但他寄給唱片公司的作品全都石沉大海。
儘管在音樂上沒有獲得成功,但音樂仍然是石黑一雄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在寫作之餘依然彈得一手好吉他,石黑一雄非常喜歡爵士樂。他把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看做是一首「長版本的歌曲」,希望能夠塑造一種氛圍和情緒,吸引讀者沉浸其中。
2009 年,石黑一雄出版了短篇小說集《小夜曲》,其中的五個故事都以音樂勾連。
2
小說《別讓我走》
源自與村上春樹的一次喝酒
村上春樹說起過和石黑一雄的第一次見面,當時石黑一雄告訴村上,他正在寫一部長篇,將要完成(即《別讓我走》)。小說還沒出版,村上基於禮貌也沒問石黑一雄小說內容和書名,兩人只乾杯祝福小說成功大賣。接著話題聊到了日本爵士音樂家,村上向石黑推薦大西順子,石黑一雄很有興趣,於是隔天村上就送了大西順子的CD給石黑一雄。
幾個月後《別讓我走》出版,村上看見書名《Never Let Me Go》大吃一驚,《Never Let Me Go》正是村上送給石黑一雄的大西順子專輯裡有收的曲目。
3
石黑一雄的日語很差
幼年只在長崎生活過五年
1954年石黑一雄出生於日本長崎。五歲時,因父親工作調動,一家人遷居英國。據石黑一雄說,一開始家人並沒有移民的打算,但機緣巧合,這一住就住下了,之後整整29年,他沒有回過日本。
作為一個日本移民二代,石黑一雄完全是在英語教育下長大的,所以英語就是幾乎他的母語。石黑一雄自己也自嘲,他的日語「很差勁」,作品裡面幾乎從未用日語寫作。
4
石黑一雄
真的寫過劇本
石黑一雄不僅熱愛音樂,也熱愛電影。他曾在採訪中表示,縱使自己是小說家,但許多敘事的觀念卻是來源於電影。
他的小說也被多次改編為電影,他也親自編劇了不少作品,早在1982年,他就擔任英國電視臺第四頻道的編劇,寫了《亞瑟•梅森的略傳》和《美食家》兩部電視劇本。
1987年,他又寫了原創電影劇本《世界上最悲傷的音樂》。
1993年, 安東尼·霍普金斯主演的《長日留痕》大獲好評,石黑一雄也參與了劇本創作。
《別讓我走》日劇,石黑一雄擔任顧問
5
石黑一雄
曾是女作家安吉拉·卡特的學生
作家安吉拉·卡特
1974年,石黑一雄進入英國肯特大學學習英語和哲學,期間,他閱讀了《簡·愛》《戰爭與和平》《荒涼山莊》《傲慢與偏見》等大量經典文學作品,並成為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狄更斯、奧斯汀、夏洛特·勃朗特等文學大師忠實的粉絲,為以後的寫作之路打下了紮實基礎。
大學畢業後,石黑一雄進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讀研究生,學習創意寫作課程。這個課程的創建者是英國著名小說家、批評家和學者馬爾科姆·布雷德伯裡,學習期間,石黑一雄結識了英國最具獨創性的女性主義作家安吉拉·卡特,她給了石黑許多有益的啟發,是他文學旅途上的良師和益友。
6
寫作三十餘年
石黑一雄只寫過八本書
石黑一雄不算高產的作家。
從29歲開始寫作至今,他一共只出版了《遠山淡影》《浮世畫家》《長日留痕》《無法安慰》《我輩孤雛》《別讓我走》《被掩埋的巨人》7部長篇小說,以及一部短篇小說集《小夜曲》。
《遠山淡影》
這是一段迷霧重重、亦真亦幻的回憶。戰後長崎,一對飽受磨難的母女渴望安定與新生,卻始終走不出戰亂的陰影與心魔。劇終,憶者剝去偽裝,悲情滿篇。《遠山淡影》是石黑一雄技驚文壇的處女作,一部問世30年仍在不斷重印的名著。其「感傷與反諷」的融合、平衡令人猶記。
《浮世畫家》
《浮世畫家》同樣以主人公的回憶為基調,以非凡的小說技巧生動地展現了主人公的回憶與思考,寫作筆法含蓄委婉,耐人尋味。主人公曾是位顯赫一時的浮世繪畫家,隨著二戰日本的戰敗,他才恍若大夢初醒:原來整個日本民族的過去竟是在為一種荒誕虛幻的理想獻身,他的藝術理想也真如其名稱一樣毫無根基,虛浮於世。
《長日將盡》
《長日將盡》以最能代表英國社會和文化特徵的男管家為切入點,以現實主義手法入木三分地表現了英國的政治、歷史、文化傳統與人的思想意識。小說以管家史蒂文斯的回憶展開,講述了自己為達林頓勳爵服務的三十餘年時光裡的種種經歷。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回憶,將一個人的生命旅程在讀者眼前抽絲剝繭,同時也折射出一戰與二戰之間那段非常時期的國際政治格局。
1993年根據小說翻拍的同名電影(又名《告別有情天》)由英國著名演員安東尼•霍普金斯和艾瑪•湯普森主演,獲得八項奧斯卡獎提名和六項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成為影史經典。
《無可慰藉》
《無可慰藉》為「石黒一雄作品系列」第四種,秉承石黒一雄的一貫風格,外表清淡,內心強大。小說描寫一位鋼琴演奏家在一座謎樣的城市裡所經歷的謎樣的幾天。他忽而是旁觀者,忽而又被捲入其中,所見之人無不一往情深卻又執迷不悟;所遇之事無不怪異荒誕,充滿變數。在這座人心為怪誕的藝術價值觀所左右的城市裡,在努力尋找夢境出口,為這一切尋求解釋的過程中,他漸漸意識到自己正面臨人生最為嚴酷的一場演奏。
《被掩埋的巨人》
如果說《被掩埋的巨人》是一部奇幻文學,那麼它無疑顛覆了這個類別迄今為止所有的規則。它顯然不是《指環王》那樣的浪漫主義奇想,但也不像《權利的王座》那樣在另一個時空中演繹冷酷血腥的現實主義政治。是的,這裡有劍與魔法,有巨龍,有食人魔,有亞瑟王的遺產,有圓桌騎士,甚至有大法師梅林——但這一切都籠罩在小說中那片滲透了一草一木的「遺忘之霧」中,褪去了全部的絢麗色彩,只剩下單調的灰色。不再有英雄史詩,不再有善惡決戰,亞瑟王的英俊騎士已然兩鬢斑白,就連巨龍都無力地蜷縮在巢穴裡苟延殘喘——這些傳奇中的人物突然間喪失了那種超脫人世的反重力,從藐視時空規律的雲端跌落到一個他們此前從未涉足的世界中—— 一個平凡得近乎無意義的世界。華麗的油畫變成了黑白的水墨畫。後亞瑟王時代的英格蘭奇特地顯現出一種東方式的內斂與憂傷。
《莫失莫忘》
《莫失莫忘》是石黑一雄一部具有反烏託邦色彩的科幻小說,曾入圍2005年布克獎和美國書評人協會獎決選名單。英格蘭鄉村深處的黑爾舍姆學校中,凱西、露絲和湯米三個好朋友在這裡悠然成長。他們被導師小心呵護,接受良好的詩歌和藝術教育。然而,看似一座世外桃源的黑爾舍姆,卻隱藏著許多秘密。凱西三人長大後,逐漸發現記憶中美好的成長過程,處處都是無法追尋的惶惑與駭人的問號……
《我輩孤雛》
《我輩孤雛》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石黑一雄的第五部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2000年。
英國倫敦,1930年代。年少得志的克里斯多福•班克斯是全英國聞名遐邇的大偵探,他的破案傳奇早已在倫敦社交圈中口口相傳。然而,多年來,一樁未解的懸案卻久久地在名偵探的心頭揮之不去,那便是兒時他生身父母在舊上海灘的離奇失蹤案。「追逐著父母消逝的暗影」,我們的主人公從紙醉金迷的倫敦上流社會一路尋覓,*終回到了侵華日軍炮口下的上海。這絕非一次溫存的歸鄉。在這座曾經車水馬龍,如今遍地狼煙的城市中,等待著他的是一個黑暗的秘密,一個殘酷的真相,而他那福爾摩斯式的童話人生也將如同他的兒時故鄉一樣,化作一片廢墟……
《小夜曲:音樂與黃昏五故事集》
石黑一雄《小夜曲》是石黑一雄的第一部短篇集,全書以音樂為線索,由五個看似獨立卻又相互關聯的故事組成。故事的主要人物都同音樂情牽相關:鬱郁不得志的餐廳樂手,風光不再的過氣歌星,孤芳自賞的大提琴手,為求成功被迫整容的薩克斯手等等,多是對音樂一往情深,對生活卻滿腹牢騷。情節或荒誕不經,或令人唏噓,借音樂人生這個主題,表現了作者一貫的對現代人生存狀態的反思:理想與現實的差距,命運的嘲弄,才華的折磨,以及龐大社會機器控制下被壓抑的情感……
值得一提的是,《小夜曲》中大量出現的音樂家、歌手、歌名,絕大部分都是真實的,令人仿若置身於上世紀五十至八十年代的當紅歌手和經典曲目之中;而音樂,恰是作者年輕時曾經涉足,並浸淫於其中,乃至立志從事的。
【內容轉載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