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物是中華第一劍,屬河南博物院鎮院之寶,曾改寫中國冶鐵史

2020-12-21 琅琊神話

說起中華第一劍,很多人會想起黃帝的軒轅劍,可那僅僅是傳說中的神器。也有說入選國家寶藏的越王勾踐劍,以及乾隆皇帝的九龍寶劍。我們今天要說的,是考古界公認的「中華第一劍」,歷史價值遠遠高於其它古劍文物,那就是河南博物院的」九大鎮院之寶「之一的虢國玉柄鐵劍。他因其貌不揚,鏽跡斑斑,被戲稱為文物界的「烤番薯」。

虢國玉柄鐵劍

這件玉柄鐵劍於1990年出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虢國墓地,距今2800多年,曾險些為盜墓賊所踐踏。考古學家在虢國墓地共發現各類珍貴文物26000多件,玉柄鐵劍被認為是其中最偉大的發現,為什麼它會獲得如此殊榮呢?那是因為它改寫了中國冶鐵的歷史。

虢國玉柄鐵劍

關於中國最早的人工冶鐵年代,國際上最早認為是秦漢時期,後來修正為春秋戰國。上世紀70年代在河北發掘的商朝鐵鉞,最後證明是隕鐵製成,因此普遍認為西周還沒有冶鐵技術。但虢國墓地出土的這件玉柄鐵劍屬於西周晚期,由玉柄、銅芯和鐵身3部分人工冶煉而成,將中國的人工冶鐵歷史提前到了西周時期。它宣告了青銅時代的結束,鐵器時代即將到來,因此中國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稱它為「中華第一劍」。

虢國博物館

說起虢國,我們首先會想到成語「假途滅虢」,那個順手就被滅亡的虢國肯定是不堪一擊的弱國,歷史上並非如此。虢從字形上看是徒手搏虎,說明其國民英勇善戰。據《左傳》記載,虢國最早的國君是周武王的叔叔,屬姬姓王族。後來的歷代國君也均是周王朝重臣,深得周天子信任。西虢在三門峽一帶,抵抗西部戎、狄少數族的侵擾,保衛周都鎬京。東虢在滎陽一帶拒守虎牢關,防止山東諸國作亂。春秋時期以「千乘之國」、「百乘之國」等戰車數量區分國家實力,虢國作為周王室的近衛軍,僅僅虢國墓地陪葬的戰車就有幾十輛,因此你可以推測它的實力。 另外,虢國被認為是郭姓的發源地,如果你姓郭,進虢國博物館參觀是享受半價的。

虢國墓地車馬坑

目前,虢國玉柄鐵劍被收藏在河南博物院,同入選國家寶藏的「婦好鴞尊」和「雲紋銅禁」一起,被列為「九大鎮館之寶」。1999年6月20日,江澤民總書記曾親自到訪河南博物院,參觀此劍後連聲稱讚。 可惜的是,因這件文物太過珍貴,保存技術難度高,目前已撤展入庫,除非有重大展覽時才會出現,你想親眼看到它,那就只能看緣分了。

相關焦點

  • 閉館5年,河南博物院要開了?眾多鎮院之寶搶先看
    01河南博物院為什麼很重要?河南博物院始建於1927年,是中國建立較早的博物館之一,為國家級重點博物館。它目前收藏有17萬餘件/套的文物,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是見證和展示華夏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脈絡的文化藝術殿堂。
  • 閉館5年,河南博物院可能真的要開了!眾多鎮院之寶搶先看
    100多件文物,多數都國家一級文物,還有鎮院之寶,共同展示了河南古代文明的輝煌成就。它的出土,改寫了先秦音樂史乃至整部中國音樂史,具有無可比擬的重要地位和價值。④玉柄鐵劍 西周晚期朵朵看展:改寫歷史的「中華第一劍」。
  • 「每日文物鑑賞」玉柄鐵劍——「中華第一劍」
    13釐米屬西周晚期器物是我國目前出土的最早冶煉鐵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玉柄鐵劍玉柄鐵劍被譽為「中華第一劍」儘管「年老色衰」看上去像塊不起眼的「烤紅薯」但歲月不能掩埋它昔日的光華它是一柄仿生寶劍
  • 一支骨笛為何能成為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一支骨笛為何能成為河南博物院的鎮院之寶?一支骨笛的出土何以能震驚考古界?將華夏文明史向前推進4000年人們一提起中華文明,都會說是五千年古老文明,其實,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其時間遠不止五千看,1984年~2001年,在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相繼出土的由仙鶴(丹頂鶴)尺骨(翅骨)製成的骨笛,就是距今7800年~9000年的、華夏族先民的智慧留存。賈湖骨笛的出土,一下子將中華文明向前推進了將近4000年。
  • 此劍一出土便被稱為中華第一劍,它的劍身材質讓考古專家震驚不已
    眾所周知劍被譽為兵器中的君子,傳說早在軒轅黃帝時期劍就已經出現。春秋戰國時期劍就已經普及為主要兵器,最廣為流傳的莫過於湖北江陵望山一號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踐劍,當然此劍也是名副其實的青銅劍。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則是中國河南博物院鎮院之寶的中華第一劍—玉柄鐵劍。
  • 河南博物院鎮院之寶:鄭州進中國八大古都,發現人獎勵兩張戲票
    地下古城深且厚,墓中遺物富有殊……",果不其然1974年出土的一件文物印證了這首詩,同時也使得鄭州成為"中國八大古都"之一,自此挺進中國大古都俱樂部——這就是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的杜嶺方鼎:每一個時代都有不同的主題,1974年的主題就是"深挖洞,廣積糧",在河南省鄭州杜嶺街和張寨南街也有著一群環衛工在地下施工
  • 河南博物院主展館試開放,九大鎮院之寶亮相八件,另一件哪兒去了?
    23日,猛獁新聞·東方今報記者來到河南博物院主展館發現,基本陳列「泱泱華夏 擇中建都」形象呈現了河南的獨特氣質,而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九大鎮院之寶,八件出現在觀眾面前。河南博物院主展館的改造提升工程,用了五年時間,讓觀眾望眼欲穿,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九大鎮院之寶為啥缺了一件?主展館試開放後,每天限流多少人?
  • 河南博物院超強攻略來了
    從新石器時代到宋金元,圍繞各個歷史時期中原都城文化以及人文生活進行展示,可以說從文物數量、時間跨度、知識多元等方面來看,都是非常宏大的。整個展覽位於主展館的1、2、3層,共分為10個展廳,告訴我們中華文明最早的都城在河南,最早的「中國」在河南。
  • 五年等待今朝展現,河南博物院、國寶級文物等你來看
    包括鎮院之寶等珍貴文物還有近幾年新發現的文物河南博物院小編已經去過好幾次這次參觀發現好幾件」1號展廳 走向邦國 新時期石器時代國寶骨笛「中華第一笛」見證西周邦交禮節「下大夫相見以雁」「中華第一劍4號 展廳逐鹿中原 東周時期鎮院之寶
  • 探寶|河南博物院裡鮮為人知的九大珍寶,你記得幾件?
    中國的青銅藝術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都能稱得上是濃重的一筆,青銅器的發展離不開技術、文化、制度、軍事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河南地處中原地區,曾是多朝都城的定都地,有著悠久豐富的歷史文化,曾出土過很多具有深厚文化價值的文物,這其中不得不提的也是青銅器。  河南博物院是一所國家級的重點博物院,這便註定了它豐富的內涵,博物院的九大鎮館之寶中有五件屬青銅器,由此也見青銅器的重要。
  • 河南博物院鎮院之寶 蓮鶴方壺
    1923年,包括蓮鶴方壺在內的一批鐘鼎重器在經歷了兩千年風雨後,驚現於河南新鄭李家樓村一個普通的菜園。經過發掘,「鄭公大墓」出土了完整的青銅器近百件,另外還有玉器、陶器等數百件文物,是中國當時空前的特大發現。其中的近百件青銅器更為引人注目,史稱「新鄭彝器」。專家們認為,這批文物是鄭國王室的祭祀重器,其主人可能是鄭國國君子嬰。
  • 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四神雲氣圖》迎來數位化「新生」
    8月10日,河南博物院「九大鎮院之寶」之一的《四神雲氣圖》迎來了數位化「新生」,專業技術人員對其進行了數位化採集與梳理,這也是首次系統地將面積高達16.8平方米的《四神雲氣圖》以600dpi的超高精度完整記錄下來。
  • 河南博物院攜鎮館之寶亮相《國家寶藏》為我大河南打call
    12月17日晚播出了第三集——河南博物院。作為華夏文明的發源和傳承之地,河南博物院攜婦好鴞尊、雲紋銅禁、賈湖骨笛三件極具代表性的國寶現身,驚豔全場。今天,小旅兔就給大家介紹下河南博物院。河南博物院,坐落在河南省鄭州市農業路,是國家級重點博物館,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在此一覽無遺。它是河南五千年歷史脈絡的展示區,也是了解河南最好的窗口。
  • 河南博物院主館、鄭州博物館「閉關」升級,但這仨博物館免費開放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文 鄧萬裡/圖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國史。隨著暑期的到來,「文化遊」成了不少遊客的選擇,而文化底蘊深厚的河南更是備受青睞。目前,河南博物院主展館、鄭州博物館都在閉館改造,讓慕名而來的遊客倍感失望。到底該去哪裡看文物,了解河南的厚重歷史?讓很多遊客感到困惑。
  • 河南博物院全面開放,九大鎮院之寶集結!不過首日還有這些小插曲……
    河南商報記者 鄭超 文/圖九大鎮院之寶一次集齊,兩個重磅展覽正式「上新」。自12月26日起,河南博物院整個陳列展覽迎來全面開放,16個展廳悉數亮相。河南博物院1至10展廳,為「泱泱華夏·擇中建都」基本陳列,精心挑選了5000餘件套精品文物,按照中原建都歷史為主線進行展覽。11展廳為「明清河南專題陳列」,12展廳為「國寶特展」。
  • 瀋陽故宮博物院三大「鎮院之寶」——大家選出來的「清宮三寶」
    1926年,在此開始籌辦博物館。抗戰時期,館藏文物部分南遷,而流落各地。新中國成立後,改稱「瀋陽故宮博物館」。1981年,正式定名瀋陽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主要以清宮廷珍藏為特色,展示滿清帝王及其族群發展的相關歷史。2006年時,瀋陽故宮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專家從2萬餘件館藏文物中,評選出10件作為「鎮院之寶」。
  • 北京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是贗品?一幅名畫失而復得真相揭秘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的存世精品,屬於傳世名作、一級國寶,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為故宮的鎮院之寶。曾有一段時間,有消息傳聞,這幅中國家喻戶曉的曠世名畫竟然是贗品。中國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是贗品?消息一經傳出,立即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其實,這個傳聞也不是空穴來風,從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問世的900多年,歷朝歷代有很多畫家臨摹仿畫的多種版本。僅僅是全球各大博物館中收藏的,稱得上是文物珍品的《清明上河圖》,就有幾十種乃至上百種之多。
  • 河南發現西周墓,出土「烤紅薯」,專家:中華第一劍,改寫歷史
    河南發現西周古墓,出土「烤紅薯」,專家:中華第一劍,改寫歷史中國的古文典籍中有十大名劍的說法,泰阿魚腸、幹將莫邪,每一把寶劍都有自己傳奇的經歷。不過可惜的是這些寶劍大多只存在於史籍文獻中,現實中還沒有一把寶劍出土。
  • 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曾是他捐贈,晚年生病進高級病房:你級別不夠
    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曾是他捐贈,晚年生病進高級病房:你級別不夠老話說得好: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很多人想著一夜暴富,就開始自己收集古董,等著轉手賣個好價錢。而相信很多人都對故宮博物館收藏的文物非常的感興趣,那麼這些文物都是怎麼來的呢?就牽扯到的我們的主人公。靠著政府部門也是很難辦到的。而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故宮博物院大多數文物的捐獻者,他就是張伯駒。張伯駒於1918年從袁世凱的陸軍混成模範團騎兵科畢業,先後在軍閥曹錕、吳佩孚、張作霖等部任職,曾任過調參議。
  • 為什麼翡翠白菜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
    翡翠白菜這所以能夠成為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鎮院之寶是有它特殊身份來歷的。不是所有的翡翠都能成為鎮院之寶的。此白菜位於臺北雙溪臺灣故宮博物院,是所有內地遊客必看的一個景點。親切的題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到十分熟悉而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