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對玉石的選擇是不一樣的,女人比較鍾愛玉鐲,那麼,男人最愛的就是玉牌了。例如我們都很熟悉的馬雲,他就非常鍾情墨玉玉牌,一塊小小的玉牌,方寸間融繪畫、書法、雕刻及故事、文化於一身,賦予了一方溫潤的玉以鮮活的生命靈氣。
「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言羽,趨以採齊,行以肆夏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遠則揚之,然後鏘鳴也。故君子在車,則聞鸞和之聲,行則鳴佩玉,是以非闢之心,無自入也。」
意思是說君子出入進退、俯仰之間,身上的佩玉只有在不快不慢、富有節奏的步伐下才會發出富有韻律、悅耳動聽的聲音,這聲音不僅集中君子的注意力,同時也告訴周圍的人們:君子來去光明正大,從不偷聽偷看別人的吉談舉動,於是佩玉就變成了君子有道德修養、行為光明磊落的標誌。
故「君子無故,玉不去身」,佩玉是為了保持優雅與合乎身份的儀態。
說起墨玉,大家會想起「黑如純漆」,墨玉是和田玉中極為少見的深色玉種之一,其色重質膩,紋理細緻,漆黑如墨,不僅繼承了和田玉溫潤如脂的質地特徵,其如墨如漆的皮色,還給人一種端莊厚重,光潔典雅之感。
馬雲收藏的2塊玉牌,這讓墨玉聲名鵲起。因為中國人傳統喜歡朱雀紅色,重要的喜慶的場合都是用紅色,而玄武所代表的黑色,是武夫,僕人衣服的顏色,一身玄色衣裳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下等人的顏色。
可是,黑色走到今天,成為年輕人炫酷,反叛,不羈的象徵,是另類的時尚,佩戴墨玉飾品是一種傳統與潮流的混搭,是倔強與順從的矛盾體,非常符合年輕人的喜好。在東亞,「少年亞文化」所代表的刺青,反叛,街頭其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直是青少年主流文化。尤其是日韓,港澳臺地區。
和田玉的主要含量是透閃石,墨玉,石墨含量來決定玉色的,墨玉打燈發白光,是因為它的底色就是白玉,石墨鱗片致黑色,主要含石墨60%以上,密度在2.95左右。而黑碧打燈透綠光,帶有黑點,因為黑點是碧玉才獨有的,不要把墨玉與黑碧搞混。
墨玉要求顏色為全墨,即整體都是黑色的。有細膩的質地和油潤的光澤。對墨玉來說,漆黑者為上品,但玉的邊緣也要恰到好處的透光。要鑑別真正的墨玉,還需要多看、多玩、多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