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萊比錫:拿破崙與法蘭西第一帝國的隕落

2020-12-17 騰訊網

1813年的10月16-19日,決定歐洲在19世紀命運的萊比錫戰役爆發。不可一世的拿破崙與他的法蘭西帝國,終於在反法同盟的聯軍面前敗北。

風雨飄搖

從俄羅斯撤退的法軍殘兵敗將

時間回到一年前,在1812年的10月19日,拿破崙率領法軍主力離開莫斯科回國。一路上風雪大作,無情地打在法軍十萬官兵的臉上。法軍又冷又餓,加上俄軍不斷地騷擾阻截,兵力越來越少。經過克拉斯內、別列津那河血戰,殘軍在付出重大代價後終於甩掉了俄軍。曾經所向無敵的大軍團,如今只剩下25000-30000人得以逃出生天。

宜將剩勇追窮寇。俄軍很快越過國境,攻入東普魯士。由於有20萬把移動的俄國刺刀撐腰,早就對法國人憋了一肚子氣的普魯士人,立刻跳反向俄國人投懷送抱。和後世民族優越感爆棚的德國人不同,在當時的普魯士人眼裡,「劣等民族」斯拉夫人可是貨真價實的解放者。瑞典國王貝爾納多特見勢不妙也選擇了與俄國、普魯士結盟,強盛一時的法蘭西帝國開始風雨飄搖。

拿破崙回到巴黎後,立刻整軍備戰。在短時間內又徵召了三十萬新兵重新組建大軍團,準備迎接聯軍的反撲。拿破崙憑藉著過人的軍事才華在呂岑和包岑戰場仍然取得了勝利。然而因缺乏騎兵和戰馬,未能殲滅俄普聯軍的主力。雙方均精疲力竭,不得不暫時休戰。

拿破崙的老丈人 弗朗茨皇帝

與此同時,西班牙的狀況同樣岌岌可危。在威靈頓的率領下,英、葡、西聯軍在維多利亞之戰決定性地擊敗了法軍,已逐漸逼近法國南大門。面臨兩線作戰的法軍,戰略態勢非常惡劣。

要想穩住東線的戰局,確保奧地利帝國保持中立至關重要。弗朗茨皇帝派出梅特涅出使法國,向拿破崙提出解散華沙大公國,解散萊茵同盟,讓出薩克森等條件。這些拿破崙絕無可能接受的。事到如今就是親家也不得不兵戎相見了。

1813年8月,聯軍與法軍在德勒斯登展開激戰。雖以法軍的勝利而告終,但未能給予聯軍重創。與此同時,其他戰線上的法軍卻不斷失利。身處大逆風局,曾經不可戰勝的拿破崙還能重現當年奧斯特裡茨會戰的榮光,一舉打垮反法聯盟嗎?

維多利亞之戰 法軍在半島上的最大失敗

外線VS內線

萊比錫之戰的雙方布局圖

外線與內線作戰,從軍事學的角度來說各有優劣。處於內線的一方能夠利用兵力集中和交通線短的優勢,各個擊破外線之敵。而外線在戰略上處於主動,能以包圍的態勢,實施多個方向的進攻以殲滅敵軍。萊比錫之戰正是一場外線對內線的較量。

法軍主力分布在德勒斯登到維滕堡的易北河兩岸。分成三個軍團,分別在烏迪諾、麥克唐納、聖西爾的指揮下,應對聯軍施瓦岑貝格指揮的波西米亞軍團、布呂歇爾指揮的西裡西亞軍團、貝爾納多特指揮的北路軍團。拿破崙唯一的機會就是發揮法軍的內線優勢,讓每一個軍團都儘量纏住當面之敵。等拿破崙率領法軍主力趕到後,集中兵力力圖擊破其中一路。再以各個擊破的方式打垮聯軍另外兩個軍團。如此一來法軍就全盤皆活了。

拿破崙需要一場迅速、決定性的勝利才能奠定勝局。然而要想殲滅聯軍任何一個軍團,都非易事。要殲滅貝爾納多特的北路軍團,意味著聯軍兩個軍團會合,丟失法軍補給基地德勒斯登的風險。要打擊東面布呂歇爾的西裡西亞軍,也並非易事。布呂歇爾滑如泥鰍,只要嗅到一絲拿破崙的味道就會跑的飛快。至於攻打施瓦岑貝格率領的聯軍主力,也同樣面臨著丟失德勒斯登的風險,無論進攻哪一路他都面臨著兩難的選擇。

毫無疑問,聯軍三個軍團一旦有誰被拿破崙揪住,都將不可避免的慘敗。所以,兵多將廣的聯軍充分發揮外線優勢,極力避免與拿破崙直接會戰。一旦拿破崙來到前線的風聲傳來便立刻後撤,令其無機可乘。一旦拿破崙離開,就狠揍拿破崙手下的元帥們。拿破崙面對反法聯軍「捉迷藏」式的打法一籌莫展,戰線逐漸後退。

為了給拿破崙予以決定性打擊,聯軍留下一支人馬繼續圍攻德勒斯登,主力採取鉗形攻勢直取萊比錫城。1813年10月,聯軍三個集團共35萬大軍節節進逼,終於將法軍19萬人馬壓縮在萊比錫這座古城的周圍。最終的決戰即將到來!

施瓦岑貝格雖然名義上是聯軍總指揮

決戰來臨

俄普奧三國聯軍集結

10月16日上午9點,聯軍在數百門大炮的掩護下全線發起了進攻。在北線普魯士老將布呂歇爾以手下30000名步兵、8000名騎兵外加2500名哥薩克與310門火炮,向駐守在莫克恩一線的馬爾蒙第6軍發起了猛攻。法軍僅有步兵19500人,騎兵4800人,面對在騎兵和火炮方面擁有絕對優勢的聯軍,只得後撤至第二線的林登薩爾村進行抵抗。

普軍從左右兩翼發起進攻。左翼隊的指揮官朗熱隆不敢冒然發起進攻。右翼隊由約克中將指揮,首先派出兩個旅組成多個營級縱隊。從下午一點開始發起強攻,很快便在法軍的炮火下傷亡慘重。

普軍衝入村中與法軍交戰

下午三點普軍再次發起進攻。為了壓製法軍炮火,普軍的6磅步兵炮連運動到法軍炮兵陣地的左翼以側射迫使法軍火炮移位。隨後五個營的普軍步兵投入了戰鬥,接連發起的兩次進攻均被法軍擊退。還沒來得及喘息之際普軍就發起了第三次進攻。西裡西亞後備步兵團兩個營以及布蘭登堡團、第12預備步兵團1個營、西普魯士擲彈兵1個營從左翼發起刺刀突擊,終於突破了法軍的戰線,佔領了村中一半的陣地。然後又陷入法軍從右翼和正面構成的交叉火網死傷慘重。普軍死戰不退,用刺刀、槍託同法軍官兵激烈肉搏,眼看防線即將崩潰,馬爾蒙立刻投入法軍數個步兵營實施反擊,總算將普軍再次擊退。

不顧之前進攻的慘重傷亡,約克中將命令普軍繼續進攻,打亂馬爾蒙的部署。鑑於之前的進攻因為法軍炮火而損失慘重,普軍在法軍對面的山脊上設置了兩個炮兵連用來壓製法軍炮兵陣地。但是毫無遮掩的地形,還是讓普軍投入戰鬥的兩個步兵營損失了三分之二的人馬以及幾乎所有的軍官。雙方你來我往,在莫克恩村中逐街逐屋地戰鬥。普軍死守村中的陣地,法軍多次反擊都未能將普軍擊退,雙方趨於相持狀態。

衝入法軍陣營的普魯士驃騎兵

當天下午,左翼的朗熱隆終於發起了進攻,猛攻克萊恩-維德裡茲村。村中僅有波蘭步兵4個營、800名騎兵和2個炮兵連駐守,防禦力量十分薄弱。但看到對面來的是死對頭俄國人,打的非常勇猛頑強。俄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不小的傷亡,雙方反覆爭奪,村子數次易手。

正當朗熱隆準備再次進攻維德裡茲村時,猛地發現法軍援兵排成縱隊正源源不斷地開向維德裡茲村,來援的法軍第9師掩護波蘭步兵進行重整。接著發起反擊將聯軍從兩個村子中逐出。聯軍被趕到溪流附近的樹林裡,2個獵兵團不斷施放冷槍向逼近的法國人開火,打頭的法軍第145步兵團傷亡慘重。發現朗熱隆一線的戰況不妙,布呂歇爾元帥立刻派出了第8軍、第10軍前往支援。朗熱隆重新發起攻擊,再次攻佔了維德裡茲村。

改革後的普魯士軍隊 戰鬥力比之前大為提高

右翼的約克元帥也派出第7旅、第8旅投入進攻,很快擊退了符騰堡騎兵團的衝鋒,與4個法軍步兵營交上了火。雙方你來我往,戰鬥陷入了僵持。約克見狀立刻命令6000名聯軍騎兵出擊。帶頭衝鋒的布蘭登堡驃騎兵團和緊跟著的布蘭登堡烏蘭騎兵團,在莫克恩村繞了個圈,很快殺到匆忙結成空心方陣的法軍步兵面前。他們迅速毀滅了法軍兩個空心方陣,繳獲了6門火炮。

馬爾蒙元帥為了掩護潰散的法軍步兵,命令第25輕騎兵旅前進攻擊普軍騎兵。然而進攻布蘭登堡驃騎兵團左翼的符騰堡騎兵一個團,遭到布蘭登堡烏蘭騎兵團的反衝鋒很快被擊退,整個騎兵旅被聯軍騎兵攆了回來。氣勢如虹的聯軍騎兵接著殺進法軍第1陸戰團的隊列裡,法軍一片大亂。二線部隊也接著被聯軍騎兵衝垮,數個方陣被聯軍騎兵毀滅。普軍步兵排成梯隊跟在騎兵之後,從騎兵打開的突破口蜂擁而入。

布蘭登堡的烏蘭騎兵團

聯軍騎兵繼續猛攻,很快撞上了正在後撤的法軍第1陸戰團的殘兵和第3陸戰團的組成的方陣裡。很快又毀滅了法軍一個方陣,繳獲了一面鷹旗和700名俘虜。剩下的法軍後衛維持著方陣且戰且退,全軍後撤至格利斯村。聯軍很快把2個12磅炮兵連拉了上來向正在撤退的法軍官兵發射霰彈,殺傷了大批法軍官兵。眼見普軍得勝,俄軍第11、第17步兵師也開始猛攻馬爾蒙軍的右翼。東布羅夫斯基指揮第27師試圖利用俄軍兩個步兵師的戰線缺口發起反擊,結果很快被聯軍投入的預備隊擊退,全軍只剩下幾百名殘兵撤離戰場。與此同時,俄軍第9軍也加入了攻勢,擊退了法軍第9師。

在聯軍壓倒性的兵力優勢面前,法軍雖然英勇頑強,但已無法改變戰敗的結局。法軍第6軍的戰線不斷後退,馬爾蒙無奈地命令由傷亡最小的第22師掩護全軍繼續後撤。隨著夜幕的降臨,疲憊不堪的聯軍停止了追擊,法軍撤至帕特村進行重整。經過一天的激烈戰鬥,聯軍傷亡了7506人,贏得勝利的聯軍得以將北面包圍圈收得更緊。根據聯軍的戰報,共繳獲兩面鷹旗、兩面軍旗、53門火炮、大批輜重車以及2000名俘虜。法軍的損失估計在6000-7000人左右,連馬爾蒙自己也掛了彩。

法軍依託村中的石制房屋和圍牆頑強抵抗

中路的戰況也不樂觀。波西米亞軍團進攻法軍中路的林德瑙爾村,該村連接著萊比錫城唯一位於埃斯特河的橋梁,一旦被聯軍佔據即能切斷法軍的退路,所以位置非常關鍵。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第8軍、第8師、第11師等法軍各部進行著頑強地抵抗。可憐的波尼亞託夫斯基在當天剛受封元帥就披掛上陣,勉力維持著搖搖欲墜的戰線。奧軍與法軍圍繞著村莊四周反覆爭奪,好不容易強攻拿下的村莊,又在法軍不斷投入地生力軍反擊下多次易手。雙方一直交戰至傍晚,法軍勉強穩住了戰線,但形勢並未改觀。

在南線聯軍的攻擊也十分猛烈。他們與法軍第9軍、第2軍、第8軍和麥克唐納的第11軍一部圍繞著瓦肖村、馬克-科林貝格村一線交戰。在瓦肖村後山觀戰的拿破崙,發現了唯一的勝機。奧軍大部分人馬都被試圖包抄法軍後路的施瓦岑貝格部署在埃爾斯特河西岸。只要先以守勢消耗波西米亞軍團的銳氣,伺機投入反擊,就有粉碎波西米亞軍團的機會。即便不能將其擊破也能予以重創,儘可能迫使本就不願多死傷、財政困難的奧地利人媾和。剩下俄軍、普軍獨木難支。如此一來就能扭轉如今的不利形勢,實現奇蹟般的翻盤了。

拿破崙與波尼亞託夫斯基在萊比錫戰場

命運的裁決

以縱隊前進的法軍步兵

當天上午,在法軍各部的頑強抵抗下,波西米亞軍團幾次進攻均被挫敗。克萊斯特、歐根第2軍屬下各部在法軍炮兵集群數個小時的炮擊下傷亡慘重,陣線越來越薄弱。覺得時機已到的拿破崙,即刻命令近衛軍各部準備投入反擊。

16日上午10點至11點法軍開始集結。老近衛軍第2師、青年近衛軍第1、第3師、瓦爾特的近衛騎兵開始列陣,第9輕騎兵師、第5重騎兵師、第6重騎兵師、第5騎兵軍在近衛騎兵之後待命。

衝鋒的波蘭近衛第1槍騎兵團

由於身處危局,鑑於法軍沒有援兵和更多的預備隊,究竟要不要在此時投入反擊,拿破崙仍然舉棋未定。為了確保攻擊萬無一失,拿破崙指望著馬爾蒙抽身前來。可惜他被布呂歇爾牢牢纏住,已不得不留在莫克恩附近堵住洶湧而來的西裡西亞軍團了。

麥克唐納的第11軍已受命行進至左翼,牽制東面塞費爾法茨方向的奧軍第4軍。不能再等了,成敗在此一舉。下午兩點左右,拿破崙下令發起攻擊。烏迪諾的第1青年近衛軍和維克多的第2軍很快就將兵力薄弱的俄軍第2軍從馬克-克萊貝格村攆了出去。巴克萊發現情況不妙,立刻命令尼古拉?拉耶夫斯基的兩個擲彈兵師和一個胸甲騎兵師上前支援。但其兵力不足以支撐聯軍整條戰線。

皇后近衛龍騎兵團 他們也投入了戰鬥

「奧軍預備隊在哪裡?」同樣意識到情況危急的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好在施瓦岑貝格在沙皇的建議下,已命令奧軍預備隊在黑森?洪堡伯爵的率領下立刻開赴馬克-克萊貝格村一線增援。然而奧軍需要繞過漲水的河段,才能北上援救正處在危急關頭的克萊斯特、歐根兩軍。路程需要4個小時。從勒塔調來的俄國、普魯士的近衛軍也需要3個小時才能趕到戰場。

事到如今就看誰能堅持到最後一刻了。面對洶湧而來的法軍,駐守在瓦肖鎮的拉耶夫斯基命令俄軍擲彈兵前進。他們高喊著烏拉以刺刀將法軍擊退,但仍無法阻止法軍連綿不斷的攻勢。法軍近衛龍騎兵團擊潰了俄軍第3胸甲騎兵師,攻入了克洛伯恩村,大批法軍步騎兵攆著聯軍的屁股追擊。一線的普軍和俄軍各部不斷後撤已到了崩潰的邊緣,只要再加一把勁,波西米亞軍團就要垮了。

聯軍與法軍步兵在一些地方進行了慘烈的反覆爭奪

就在千鈞一髮的關頭,諾斯蒂茨公爵率領奧軍6個胸甲騎兵團抵達了戰場。阿爾伯特胸甲騎兵團率先發起了攻擊,接著是洛林胸甲騎兵團,黑森?洪堡胸甲騎兵團則衝擊法軍近衛騎兵的側翼。在奧軍胸甲騎兵的兩面夾攻下,法軍近衛騎兵終於被擊退。乘勝追擊的奧軍胸甲騎兵又接著殺進青年近衛軍的隊列裡,被青年近衛軍及時組成的空心方陣擊退。

奧軍步兵在胸甲騎兵之後開始抵達戰場。比安基少將的5個奧軍步兵團和威森沃爾夫手下的8個匈牙利擲彈兵營趕到後,與克萊斯特合兵一處開始反撲,並於當天下午奪回了奧恩海恩村。

威名赫赫的老近衛軍

由於對聯軍左翼的攻勢未能得手,用兵老道的拿破崙很快把注意力轉移到聯軍的中央戰線-戈薩村上。俄普奧三國君主就在戈薩村後的小丘上。如今聯軍的左右兩翼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毫無疑問會從戰線中央抽調人馬支撐兩翼的戰線。這時候若能擊破聯軍中央戰線,就能重演當年的奧斯特裡茨大捷。甚至一舉俘虜三國君主和聯軍總司令施瓦岑貝格奠定勝局。拿破崙很快祭出了自己的經典戰法。

拿破崙很快命令法軍騎兵在中央集結起來。7個法軍騎兵師在前,近衛騎兵在後作為預備隊,由繆拉元帥率領第1騎兵軍的4個騎兵師以及米豪德的第6重騎兵師,共計約有5000-6000名騎兵發起衝鋒。這些人很快就攻入了俄軍步兵隊列裡。俄軍步兵傷亡慘重但並未崩潰,士兵們背對背地站立著組成營級密集陣,保持著紀律和秩序後撤。繆拉也不戀戰,指揮騎兵繞過他們直衝向戈薩村,很快將俄軍近衛龍騎兵團和近衛槍騎兵團兩個攔路虎擊退。洛裡斯東的第5軍和烏迪諾的青年近衛軍緊跟其後,在法軍近衛炮兵的掩護下推進。

反擊中的俄羅斯擲彈兵

普軍紐馬克龍騎兵團、西裡西亞胸甲騎兵團,衝向法軍騎兵東側,試圖拖住法軍騎兵前進的步伐。然而法軍騎兵的滾滾洪流,仍然勢不可擋地淹沒了擋在面前的一切,直衝到了三國君主所在的山丘下。

三國君主有失則萬事去矣。聯軍總司令施瓦岑貝格好說歹說,終於打發走了三位太上皇。臨走前沙皇命令奧爾洛夫?傑尼索夫伯爵率領800名近衛哥薩克騎兵,在俄軍2個騎炮連的掩護下進攻法軍騎兵集群的側翼。終於擊潰了精疲力盡的法軍騎兵集群。法軍騎兵直到得到近衛炮兵、步兵的保護後才收緊了韁繩。

奧地利胸甲騎兵

下午五點,法軍做了最後一次嘗試。第5軍邁松師、兩個青年近衛軍師的進攻遭到了已到達一線補位的俄國近衛軍和普軍頑強抵抗。戰鬥持續了2-3個小時之久,雙方攻防交替。每當法軍被逐出村莊,就又有一批生力軍投入戰鬥。帕甫洛夫擲彈兵、近衛列兵團、近衛軍芬蘭步兵團表現出了非凡的勇氣。芬蘭團傷亡了一半以上的軍官,仍堅守著陣地。最後俄軍以刺刀突擊擊潰了邁松師解決了戰鬥,徹底粉碎了拿破崙的企圖。

決定命運的一天結束了,只要再有一個軍就能把聯軍徹底打垮。可惜拿破崙已用盡了手上的預備隊,攻勢虎頭蛇尾以慘澹收場,無常的命運沒能讓他再次創造奇蹟。

反擊中的奧地利軍隊

三色旗的隕落

奧地利 普魯士與俄國君主一同在萊比錫的戰場

第一天的戰鬥雙方可謂不分伯仲,但聯軍很快就有本尼格森、貝爾納多特兩部超過十萬人的援兵到達。拿破崙卻無援兵可期,唯今之計只剩B計劃,乖乖退守萊茵河一線。

奇怪的是,眼光一貫敏銳的拿破崙卻沒有立即組織撤退。拿破崙向被俘的默費爾特將軍表達了自己求和的意願並命其向三國君主送去求和信。然而三國君主對拿破崙早就憋了一肚火,此時佔了上風怎肯善罷甘休?當即遭到果斷拒絕!

俄軍的帕甫洛夫擲彈兵團

17日白天,伊拉裡翁?瓦西裡奇科夫的驃騎兵師發起衝鋒,把西北方向的法軍攆到了哈雷門附近。一旦聯軍突破了哈雷門進入城內,法軍全軍的退路都將被切斷。施瓦岑貝格等待著援軍的到達,沒有急於發動進攻。當天晚上,本尼格森率領4萬大軍到達了戰場。明天雙方將會有超過50萬人馬,決定著誰會是歐洲的主宰。無數的營火閃動著的點點星光照亮了整個天空,細密的雨水衝刷在雙方將士的臉龐上,似乎在撫慰著他們的疲倦。

看到大勢已去,拿破崙無奈地決定放棄萊比錫。他命令法軍逐漸收縮兵力和戰線,並以貝特朗軍擊退林德瑙方向的奧軍,確保退路的安全。18日上午,聯軍分成六路縱隊開始總攻。黑森?洪堡公爵部4萬人、巴克萊?德?託利部5萬5千人、本尼格森部5萬人、貝爾納多特部近10萬人、布魯歇爾部2萬5千人,從北、東、南三面實施向心攻擊。法軍節節抵抗,憑藉著村莊裡堅固的石制房屋和圍牆抵擋聯軍猛攻。戰至當天下午法軍仍竭力確保了大部分據點。

提前被炸的大橋 葬送了更多法軍撤離的希望

就在這緊要關頭,薩克森人叛變了!薩克森人一看風向不對臨陣倒戈,2800名薩克森官兵帶著十餘門火炮倒向了聯軍。事到如今,誰能保證其餘德意志盟軍沒有貳心?拿破崙只得馬上命令迪呂特將軍、馬爾蒙部後撤,德弗朗斯率領第4重騎兵師填補薩克森人叛逃造成的缺口。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法軍炮彈就要告罄了。16-18日,法軍共發射了16萬9千發炮彈,剩下的彈藥已維持不了一天的戰鬥。

19日凌晨,拿破崙命令雷尼埃將軍的第7軍、波尼亞託夫斯基的第8軍、麥克唐納的第11軍殿後,死死地頂住聯軍24小時,以確保法軍主力順利撤離。法軍各部靜悄悄地從防線上撤了下來,川流不息地跨過埃爾斯特河上的橋梁撤離。行動之隱秘,使聯軍直到清晨才察覺法軍主力的動靜。

遭到俄軍各類輔助騎兵追殺的法軍殘兵

聯軍立刻發起了總攻,繳獲了法軍到處散落著的大批火炮和輜重,數萬人馬很快突破了四座城門,從四面八方浩浩蕩蕩地開進了城裡。萊比錫城中一片混亂,俄軍趕忙派出一個步兵營到宮中給薩克森國王擔任護衛。四周傳來了聯軍越來越響的槍炮聲,正在撤退的法軍人喧馬嘶,到處擠滿了準備撤離的法軍官兵和火炮、軍馬、輜重。一股難以名狀的毀滅氣氛籠罩在法軍官兵的心頭。

上午十點,拿破崙安全離開了萊比錫城。然而還有數以萬計法軍滯留在河對岸,後衛部隊仍在萊比錫外圍拼命阻擊聯軍的前進而未能過河。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法軍負責炸橋的下士看到聯軍接近,驚慌失措之下提前引爆了炸藥。法軍大批人馬被困在了城裡,只得趕忙開始架設第二座橋。急著逃命的法軍人馬很快將橋堵得水洩不通,壓垮了最後的求生之路。

在萊比錫城中勝利會師的聯軍

剩下的殘兵敗將只得扔了武器裝備,化身遊泳健將跳進埃斯特河裡。未能過河的法軍全部成了聯軍的俘虜。麥克唐納等人幸運地遊過了對岸。然而身負兩處槍傷的波尼亞託夫斯基元帥就沒有那麼幸運了,湍急的河水將他捲入河中溺死。帶著「波蘭不會亡」的遺憾,波尼亞託夫斯基永遠地長眠在滾滾的洪流中,此時距離他受封元帥銜僅僅過去了三天。

規模恢弘的萊比錫會戰就這樣結束了。法軍共傷亡了45000人,被俘15000人,另有300門大炮、900輛彈藥車、不計其數的軍用物資成為了聯軍的戰利品。困守德勒斯登的35000名孤軍插翅難飛,也不得不向聯軍請降。

聯軍也付出了21位將軍、1793名軍官,44990名士兵傷亡的慘重代價。拿破崙未能抓住最後的機會,徹底失去了德意志盟邦,法蘭西帝國的榮光已不復存在。

相關焦點

  • 偉大的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一世
    ,11月拿破崙隻身回到巴黎,11月9日發動霧月政變成為法國第一執政(圖為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隨後拿破崙率軍翻越阿爾卑斯山(這幅著名的油畫就是以此為背景創作的)1800年6月14日法軍在皮埃蒙特的馬倫哥之戰中大敗奧軍,法奧籤訂呂內維爾條約,第二次反法同盟崩潰1804年11月6日,法蘭西共和國通過共和十二年憲法,改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波拿巴登基為法蘭西人的皇帝
  •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覆滅:民法典,為什麼沒能拯救拿破崙的敗亡!
    1798年這位左撇子將軍開始遠徵埃及,從此慢慢掌握了法蘭西的絕對權力。兩年後,這位軍事天才越過阿爾卑斯山,並戰勝義大利和奧地利取得馬倫哥大捷。 1804年,拿破崙在巴黎稱帝,並建立起法蘭西第一帝國。不久,法國在與英國的特拉法爾加海戰中失敗,法國徹底失去制海權。與此同時,英國、奧地利、俄國組成第三次反法聯盟。
  • 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
    拿破崙·波拿巴,出生於科西嘉島,十九世紀法國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歷任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年-1815年)。拿破崙於1804年11月6日加冕稱帝,把共和國變成帝國。
  • 安徒生和拿破崙之間微妙的聯繫——萊比錫戰役
    拿破崙,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和皇帝,歐洲第一名將,巔峰時期曾經控制整個歐洲大陸。安徒生,丹麥童話作家,被譽為「世界兒童文學的太陽」,我們每個人小時候都讀過他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皇帝的新裝》。
  • 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締造者——拿破崙皇帝
    上期我們聊到了通過霧月政變掌握軍政大權,成為法蘭西帝國的第一執政者,並修訂法典,出臺了許多政策來管理國家,他的政治生涯馬上到達頂峰。今天我們就來看拿破崙是如何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自我加冕為皇帝,然後打遍歐洲的。
  • 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後,反法同盟為什麼沒有殺了拿破崙?
    拿破崙是一位歷史影響巨大的悲劇英雄,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兩次被反法同盟徹底擊敗後滅亡。法蘭西第一帝國完全滅亡後,拿破崙只能在大西洋南部的聖赫倫那島上孤寂地度過餘生。
  • 1813年前的法蘭西帝國,法蘭西大革合,與法蘭西第一帝國
    在這場戰爭發生以前,拿破崙的很多行為都展現了一個偉大而睿智的統治者應有的風範。即使如此,拿破崙也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了對權力的貪婪和勃勃的野心。他想進一步擴大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歐洲大陸的霸權統治的目的昭然若揭。為了刺激和對抗英國,他公然處決昂吉安公爵路易·安託萬,引起了眾怒,犯下了嚴重的政治錯誤。
  • 網易歷史邀請您觀看萊比錫決戰
    這裡是萊比錫,一代梟雄拿破崙命運轉折的地方;這裡是1813年,全歐洲民族覺醒的時代!1813年,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在經歷了前一年侵俄戰爭的慘敗之後,倉促間又組織起18萬大軍,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及歐洲其他各國的30萬聯軍在萊比錫一決雌雄
  • 拿破崙,法蘭西第一帝國,那個不可一世的帝國大帝究竟是怎麼死的
    拿破崙不可一世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大帝在這裡遭遇慘敗,不得不退位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此後,人們就用這個詞來比喻從意氣風發直接降到大失敗的那個轉折點。,有人拿出來了鐵證,證明拿破崙不是病死的,而是被毒死的。
  • 拿破崙退位的主要原因是兵敗萊比錫?
    拿破崙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作為歐洲四大名將之一,在他的軍事生涯中,很少遭遇敗績。然而有一場關鍵性戰役的戰敗,卻最終決定了拿破崙的命運。看到這裡,如果大家沒有看到我的標題,或許第一時間會聯想到的是拿破崙在1815年,二次登基後所發動的滑鐵盧戰役。
  • 五敗反法同盟軍,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展現非凡軍事天才
    拿破崙有著豐富的戰略戰術體系和思維拿破崙掌握法蘭西統治權之後,在經過了四年(公元1799年—公元1804年)的執政生涯之後,終於登基稱帝,由此法蘭西第一帝國登上了歷史舞臺。而此時的整個歐洲大陸局勢,卻非常兇險和複雜,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實際上是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勝利的直接結果。
  • 歷史遺憾,法蘭西第一帝國的滅亡。是什麼導致了拿破崙最後的失敗
    但是他們所驕傲和無比強大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最後還是不可挽回地走向了滅亡,那麼是什麼導致這個強大的帝國最後毀滅了呢?1, 法國政治並沒有順應歷史的潮流,反而從某種程度上走向了倒退不得不否認在拿破崙時期的法國強大無比,擊敗了他們在歐洲大陸上基本上所有的敵人,法國的領土範圍也一度達到了歷史上的鼎盛。
  • 首次傾覆拿破崙帝國:萊比錫戰役重演
    1813年10月的萊比錫戰役重創在俄國戰役中大傷元氣的拿破崙軍隊,迫使拿破崙退位(滑鐵盧戰役是第二次)。
  • 拿破崙:決戰失敗
    拿破崙:決戰失敗 熊賢江 書蟲悟道 今天 德勒斯登戰役 奧地利加入反法聯軍之後,拿破崙面對的形勢比6月份休戰之前要嚴峻多了。
  • 德6000民眾重演戰爭場面 紀念萊比錫戰役200周年
    當地時間2013年10月20日,德國萊比錫,6000多名演員民眾扮演成士兵重現萊比錫戰役的場景,慶祝該戰役發生200周年。1813年,奧地利、普魯士、俄羅斯和瑞典的軍隊聯合打敗了拿破崙的軍隊,迫使後者退回法國,結束了軍事入侵。
  • 劉怡重溫萊比錫之役:拿破崙的窮途末路
    而在法蘭西帝國的版圖擴展到中東歐和亞平寧半島之後,數以萬計的波蘭人、奧地利人以及義大利人也加入了「大軍」,與法籍官兵混編,後來還組建了完全由波蘭人組成的第5軍。英國著名軍事學者利德爾·哈特(B. H. Liddell Hart)將拿破崙的指揮藝術概括為「在敵人的部署上找到弱點、並迅速集中佔壓倒性優勢的兵力予以打擊」。
  • 凱旋門只修了一半,拿破崙便被放逐孤島,法蘭西帝國從此滅亡
    凱旋門只修了一半,拿破崙便被放逐孤島,法蘭西帝國從此滅亡。拿破崙是歐洲歷史上最著名的小矮子,但他在歐洲的歷史上是非常出名英雄人物,他是法國最偉大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他常年四處徵戰,終於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他曾經多次鎮壓反派勢力的叛變,頒布了著名的《拿破崙法典》,完善了當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法律體系,拿破崙同時還修建了一個著名的法國景點——凱旋門,凱旋門也叫作和平門,小編今天就來講一下凱旋門。
  • 威斯伐倫王國:拿破崙弟弟兼任國王的德意志邦國
    威斯伐倫王國是拿破崙在德意志地區建立的一個王國,國王由他的弟弟傑羅姆·波拿巴擔任,所以威斯伐倫王國實質上是法蘭西第一帝國的附庸國。那麼威斯伐倫王國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拿破崙控制德意志
  • 《法蘭西帝國玫瑰》出版 講述「歐羅巴第一美人」波利娜•波拿巴...
    英國著名傳記作家弗洛拉·弗雷澤在《法蘭西帝國玫瑰:波利娜·波拿巴的自由、愛與歡愉》中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波利娜,並透過浩瀚史料洞燭她的內心世界,詳盡呈現了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同時,這本書也再現了拿破崙叱吒風雲的傳奇經歷和彼時達官貴人的生活狀態,對拿破崙時代的社會風貌、文化風情及政治和軍事紛爭有獨特的闡釋和披露,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一幅輝煌瑰麗的法蘭西帝國畫卷。
  • 帝國史丨法蘭西帝國:正式帝國(上)
    法蘭西帝國示意圖。綠色代表第一殖民帝國時期,藍色代表第二殖民帝國時期,藍色橫條形代表法蘭西帝國極盛時期勢力範圍。一、上海法租界昭示的法帝國性格上海人都知道,市裡最洋氣、最適合逛馬路的地方是在原法租界。我們這邊講起法蘭西帝國,浮想在腦中的景象總跟拿破崙扯不開關係:拿破崙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開創了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他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即拿破崙三世(Louis-Napoléon Bonaparte,1808—1873)建立了第二帝國(1852—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