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東門市井,是喜歡它的市井味道

2021-02-08 澎湃新聞

原創 平叔 平叔閒譚

喜歡東門市井,是喜歡它的市井味道

作者 ▏平叔

今天的成都,它就像一個五彩繽紛的萬花筒,包羅萬象。它既有身為西南大都市的快節奏,又有成都特有的、侵入城市骨子裡的閒適慢生活。

有太多的人,愛著成都的時尚現代,而我卻因老成都於我的愉悅與歡欣,始終尋覓著這座城市裡市井煙火。

我以為,只有帶著煙火氣味的生活,才是屬於這座城市真正的安逸生活。

安逸,是成都特有的一道風情。

於是,忙裡偷閒,一有機會,我總會到位於獅子山下的東門市井去逛逛,去嗅嗅那裡的市井氣息,回味回味李劼人先生筆下的老成都滋味。

似乎在這裡,才擁有未曾被時間磨平的角落,才依舊殘留著記憶裡的「老成都畫面」。你只需暼上一眼這裡的「皇城壩」,「菜市壩」、「指揮街」字樣,就會感到滿滿懷舊的人文氣息和濃鬱的成都味道便朝你撲面而來。

這就是我總喜歡來這裡的理由。

漫步在東門市井的街巷裡,兩旁是曾經熟悉的老成都鋪板門面。不由得駐足,有些久遠的記憶立馬被喚醒……窄小的街道兩旁佇立著密不透風的老舊建築,臨街開著各色食肆商鋪,平凡的百姓在其間過著安逸的生活,抽抽菸,看看報,喝喝茶,聊聊天,聽小販吆喝,就這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繁衍生息……這不正是老成都市井小民別具特色而又豐富多彩的生活縮影嗎?

東門市井就是個市井之地,市井之地永遠不乏讓人喝茶的地方。而東門市井恰恰最吸引人的是菱窠茶鋪,這裡每天早早的就坐滿了茶客,去晚了,很難找得到座位。

都知道成都是個被茶水浸潤著的城市,成都到處都可以喝茶,但我以為,在菱窠喝茶卻有著與其它茶館喝茶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就因為這裡緊鄰李劼人先生故居「菱窠」,茶碗裡或起「大波」或泛「微瀾」,反正這裡的茶湯就是特別有文化的滋味。

還不僅僅是文化氛圍,在這裡喝茶肯定是件讓人特別自在的一件事情,你可以很隨意地把身體擱在「菱窠茶鋪」寬鬆的竹椅上,只需一聲招呼,茶館的「阿慶嫂」敬妹很快就給你端來一盞蓋碗兒老三花,須臾,那茶與茉莉花的香氣便立刻纏繞著你,於是你就愜意了,放鬆了,那思緒便開始自由地胡思亂想、再不受什麼約束……

你還可換個地方喝茶,於是你拾階而下,就直接去到下沉式的天井裡,這裡有家名叫「哈哈茶鋪」的茶肆。

這裡可以聽相聲,可以看曲藝表演,可以打麻將,還可以找微胖的薇師聊天耍。等到沒得聊了,又可以起身在天井裡的商鋪轉轉,順便買點茶葉,買點鹽蛋皮蛋或臨江寺豆瓣之類的土特產回家。

來東門市井就會嘴饞的,我總是要吃上一碗肥腸粉的,再配上一個鍋盔,嘴裡就開始吸溜著,就是讓人身心很舒服的一件事了。

我經常是早晨來這裡,早上這裡的人不太多,於是這個時辰就少了幾分嘈雜喧鬧,多了幾分融洽祥和,還不愁沒有凳子坐,還可以拍出沒有人牆做背景的照片。

朋友總是要問我,你覺得這裡的肥腸粉,比青石橋比甘記比滿大街的白家肥腸粉如何?我答,各有千秋,各有講究,說不好太具體的,我只是覺得東門市井的肥腸粉滑溜、順口而已,反正就好這裡的這一口。

倘若是下午或夜晚來這裡,那我一定得去叄杯坐坐。叄杯是家有著浪漫氣息的啤酒館,來這裡喝啤酒的很多人都是帶著故事來的,因為叄杯的老闆自己就有故事。

哦,對了,你要是第一次來這裡,可以直接找小敏,一個很細心、很招人歡心的美女。

成都被譽為美食之都,成都的「東門市井」自然也不例外。人來到東門市井,倘若不去主動招惹這裡的美食,那就太無趣了。

我是個吃貨,我走一路就喜歡吃一路,我當然不會放過東門市井的各式美食!

在這裡,如果你喜歡長筷出手翻江倒海的,可去【大妙火鍋】;愛戀魚擺擺的,就去【三可鮮弄魚館】;如果是你幾爺子久了不見、想聚在一起整口小酒的,那就直接殺到【幾爺子江湖菜】裡面坐起;如果喝茶喝到中午、只是隨便吃個便飯,那【鄧么姑豆花飯】就是你不二的選擇;到了夜晚,那個燈火通明、籤籤林立的地方就是【耍辣】,一個吃串串的地方;還有,不分春夏秋冬,永遠【有火烤】的燒烤攤攤……但在這裡,最讓人矚目的還是【小雅堂】。

小雅是個有歷史的餐館,是一個可以一路追溯到指揮街的一家小餐館,一個當年由李劼人先生創立、並親自掌勺的小餐館。只是年代實在有些久遠,營業時間還是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初期……我聽到過許多關於小雅傳說,都是大大的美食,比如酒煮鹽鴨、豆瓣蔥燒鯽魚、怪味雞、黃花豬肝湯、厚皮菜燒豬蹄……全是讓人垂涎欲滴的節奏啊!

而今,拂去歷史的煙塵的遮蓋,【小雅】終於回來了,而且就在李劼人先生故居身旁。

我想,先生在天之靈會感到欣慰的。

如果有人問我:你最愛成都的什麼?

我可以很輕鬆地告訴他:我愛成都的繁華,也愛成都的市井味兒。因為市井味才是成都最真實、最傳統的文化本色。

我愛成都的市井生活。

END

原標題:《喜歡東門市井,是喜歡它的市井味道》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東門市井:從李劼人書裡走出來的文創園
    「哈哈茶鋪」是老成都戲院茶鋪,室外喝茶,室內看戲成都東門的菱窠是著名作家李劼人的故居,自展現李劼人筆下市井生活的文創園區「東門市井」去年開街以來,菱窠也日益熱鬧。下一步,東門市井還會延續老成都傳統,將成都傳統的曲藝,如清音、揚琴,還有被稱為「活化石」的相書請進茶館,讓成都的年輕人加深對成都傳統市井生活的了解。東門有座李劼人故居博物館李劼人先生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實業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創作的「大河小說三部曲」——《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享有盛譽。
  • 逛東門市井,別忘了整一碗肥腸粉
    原創 閒譚編輯 平叔閒譚逛東門市井,別忘了整一碗肥腸粉作者 ▏平叔1一日,去東門市井喝茶,恰好遇著劉勇,就乾脆扯把竹椅子歸到一張桌子坐下,各自捧碗蓋碗老三花埋頭「嘖嘖」猛啖了幾口,茉莉花香頓時在兩個光腦殼上盤旋
  • 東門市井開街 生動還原李劼人筆下老成都
    「東門市井」內的茶館28日,成都「東門市井」正式開街,在李劼人故居「菱窠」旁,還原了他筆下的老成都。無論是集市廣場、鋪板小館,還是老式茶鋪、涼亭水榭等,都生動再現了老成都熱鬧的市井生活。巴蜀文化學者袁庭棟告訴記者,他參與了「東門市井」的規劃建設,希望更多人能夠來到這裡感受成都市井生活。灰牆、黛瓦、木樑……經過全新打造,這個與李劼人故居「菱窠」比鄰而建,佔地40餘畝的「東門市井」,無論是大體建築還是細節設置都凸顯了老成都安逸之感。「茶館一定要木桌配竹椅,銅壺配老虎灶。」
  • 成都東門市井被稱「劼人公園」,依託李劼人故居打造,成都新地標
    成都自從成功建設了錦裡和寬窄巷子這一地標性的老成都街區後,各地陸續推出了新的老成都景點,但名氣和人流大多沒有超過錦裡和寬窄巷子,9月底,又一個古老的成都旅遊區「東門市井」正式對外開放,「東門市井」在錦江區菱窠西路,去東門市井坐地鐵最方便,乘坐地鐵7號線在「獅子山」下車,在地鐵站,可以看到介紹李陳人作品的巨大壁畫,從地鐵A1出口出來,往前走100米以上就到了。
  • 周末成都再開2條假日公交專線 遊玩東門市井、錦門更方便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鄧童童)12月11日,記者從成都公交集團獲悉,本周末(12月14日)起,成都將再開兩天假日公交專線:東門市井地鐵2、7號線假日接駁專線,錦門地鐵3號線假日接駁專線。新開線路一覽:·東門市井地鐵2、7號線假日接駁專線(周末、節假日開行)起訖點:通匯街通桂路口——東門市井(地鐵獅子山站A1口)線路走向:通匯街通桂路口發出經通匯街、匯源北路、匯源東路、古雅坡路、下沙河鋪街、大涼山路、
  • 享受市井文化
    享受市井文化王業松前天,看了家人給我發了當今北京胡同裡的市井生活,引起了我對市井文化的關注和興趣。 什麼叫市井?古語曰:「因井田以為市,故俗語曰市井」。現在說的市井,就是街道,更是小街小巷,就是北京人說的胡同,上海人說的裡弄。什麼叫市井文化?市井文化,是指街巷中底層百姓的具有生活氣息的、傳統的經久不衰的、特色文化現象。
  • 原創散文:市井生活
    市井生活文字/香襲書卷春風中,街頭走過來一群熱鬧的人。爽朗的聲音引起了我的注意,抬頭一看是一群年過半百的老太太們,她們圍著鮮豔的紅色圍巾,穿著大紅大綠的衣服,頭髮收拾得服帖,興是去某個地方遊玩,興致濃鬱,邊走邊說著。她們讓我想起了還沒有開完的花朵,慢慢綻放著老去。
  • 記實| 重現成都市井文化,菱窠或成成都打卡新地標
    而今,它以先生名字命名,改作「劼人路」,並將一條與之相交的馬路東西隔開。李劼人先生的故居,便位於菱窠西路70號,一處不起眼的小巷之中。多次修葺 菱窠成成都文化新標籤「菱窠」,是李劼人故居的名字。而今,除了讀書尋味,我們還能在現實中品味到老成都市井文化,那就是建在菱窠門前的東門市井。▲東門市井大門 攝影/界面四川 華苓據介紹,東門市井是三環內首個老成都市井文化街區,其文化內核源於作家李劼人的優秀文化作品,其建築和設計將以多種形式演繹老成都市井味。
  • 喜歡聽古風歌曲的都是自命清高的人?不過久居市井望山人罷了
    好像有一段時間,坊間流傳著說喜歡聽古風歌曲的人都有點自命清高,有朋友說把自己喜歡的古風歌曲推薦給好友,結果不是被敷衍了事就是對方黑人問號,說這詞寫的啥?這旋律一點品味都沒有。嗯,古風歌曲風評被害+1。那麼喜歡古風歌曲的都是自命清高的人嗎?
  • 探訪百家村,廈門最早的安置房社區,依然散發著濃厚的市井味道
    處處散發著濃厚的市井文化氣息。百家村村口偶遇廈門百家村:很多在廈門的人對於白家村也許早有耳聞,而真正走訪過這個地方的人並不多,單從百家村這個名字就感覺應該是島外的某一個村落,可它就在島內如果你在廈門中山公園閒逛,在東門的位置往馬路對面看,一片甚有年代感的紅磚小樓,一定會吸引你的目光,也許經不住內心的困惑,就走了進去,此時你就會發現,原來百家村就在這。廈門百家村名字的由來:
  • 市井與雅致的巧妙混合
    這是我小時候喜歡跟著母親去買菜的理由,我相信這一條理由也是當年所有孩子跟著大人去菜場的理由。雖然也被母親指定在一個菜攤前排隊,母親去別的菜攤搶購,但是勞動常有所回報,在菜場走了很長的路,排了很久的隊,終於走到這一家點心店。這一家點心店不是大餅油條攤,有糕團生煎饅頭。大約地處小菜場,價錢是便宜了點的。
  • 迷戀廣州的日常和市井,文和友創始人翁東華造了「市井博物館」
    「我本人很喜歡西關,老城區給人的感覺非常細膩,那裡的小街小巷和慢節奏的日常生活,讓我很著迷。一開始的時候,我們還想過在這裡做一個菜市場。」翁東華透露,在討論方案過程中發現,太古匯就近區域的居民買菜並不是特別方便,要麼走到石牌村裡的菜市場,要麼是太古匯裡的超市,然而,對設計者來說,還原菜市場是個更高級別的挑戰,在目前還無法實現的情況下,我們選擇了還原老社區。
  • 最近老聽到市井火鍋,什麼是市井火鍋?我們去探索一下
    最近老有一個詞出現在腦海裡【市井火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來看看官方解釋市井火鍋,是分布於城市街巷之中貼近地方百姓生活繼承地方傳統美食特色的一類火鍋的統稱傲嬌的我的解釋就是成都更傳統的菜品巨多巨好吃小火鍋
  • 5本家長裡短市井生活種田文,《長安小飯館》《市井人家》真好看
    大家好,我是毛毛蟲,今天推薦5本家長裡短市井生活種田文,溫馨無虐,值得細細品味!男主深情強大,女主在家有家裡人寵,出嫁,除了男主愛,連婆婆也喜歡,婆家裡的其他親戚都各種羨慕,描寫雖都是家長裡短的,但不會不耐看,女主通過自己和家人的共同努力,讓生活越來越好,全文親情愛情氛圍溫馨,強烈推薦!
  • 花與劍市井介紹 遊戲內市井百態一覽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花與劍市井介紹,遊戲內市井百態一覽。這裡匯總了遊戲內市井百態的相關場景,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吧。市井百態  長安柳絮飛,箜篌響,路人醉。
  • 「市民文學」與「市井文學」辨
    但是,在新的空間理論背景下,「市井文學」概念受到關注和深入研究,也是學術發展規律使然,它更能凸顯此類文學形態的主體特質、倫理內涵和民族文化特色。  首先,「市民」屬於主體身份範疇,它的階層結構複雜、體量巨大,用來指涉某種文學類型顯得有些寬泛。
  • 9.9元【市井火鍋】,老闆不虧麼?
    \ 9.9元的市井火鍋來了! 不過真的勇士都愛咀嚼這純粹的火鍋味道,不用蘸料碟,燙熟後直接吹吹就吃,即使辣到咳嗽也直呼爽快!
  • 市井民俗風情街——錦裡
    它吸納了三國精神的閃涵,明清風貌的建築,川西民風民俗的文化;同時增添了現代時髦生活的元素。這裡不僅是對歷史的複製和再現,同時也是展示巴蜀民風民俗、市井百態的風情街。錦裡的建築分為一至兩層,立面以黑、白、灰色搭配構成,形成視覺統一的主體色調。灰牆黛瓦,棕黑色木梭門窗、歇山頂、飛簷角、馬頭牆,造型獨特的飄廊,栩栩如生的木雕藝術。
  • 澳門打卡地推薦之氹仔:看美麗風景,逛市井小街!
    從路環島到氹仔,只需15分鐘車程,你就能從一個安靜的漁村穿越到熱情洋溢的市井鬧區,這裡保留了大量的葡式文化和味道。 官也街 與龍環葡韻僅一石階之隔的官也街,是一個經常出現在遊記攻略中的大眾景點,不少人很喜歡這兒
  • 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市井的火鍋,帶你一秒感受極致的辣
    成都人在這種時候必須吃個鍋,比如說有拈頭市井火鍋:在80年代老成都範裡,兩三筷子就能拈出最懷念的市井味道。古龍的小說裡有個顛簸不破的真理:高手在民間。在市井中有最靈的藥,最烈的酒,還有最好吃的火鍋。走進有拈頭,就能真實感到市井火鍋帶來的美味和煙火氣,人間值得~話說他家的龍王廟街店和小關廟街店從開業起就被吃貨們攻陷了,排隊到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