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平叔 平叔閒譚
喜歡東門市井,是喜歡它的市井味道
作者 ▏平叔
今天的成都,它就像一個五彩繽紛的萬花筒,包羅萬象。它既有身為西南大都市的快節奏,又有成都特有的、侵入城市骨子裡的閒適慢生活。
有太多的人,愛著成都的時尚現代,而我卻因老成都於我的愉悅與歡欣,始終尋覓著這座城市裡市井煙火。
我以為,只有帶著煙火氣味的生活,才是屬於這座城市真正的安逸生活。
安逸,是成都特有的一道風情。
於是,忙裡偷閒,一有機會,我總會到位於獅子山下的東門市井去逛逛,去嗅嗅那裡的市井氣息,回味回味李劼人先生筆下的老成都滋味。
似乎在這裡,才擁有未曾被時間磨平的角落,才依舊殘留著記憶裡的「老成都畫面」。你只需暼上一眼這裡的「皇城壩」,「菜市壩」、「指揮街」字樣,就會感到滿滿懷舊的人文氣息和濃鬱的成都味道便朝你撲面而來。
這就是我總喜歡來這裡的理由。
漫步在東門市井的街巷裡,兩旁是曾經熟悉的老成都鋪板門面。不由得駐足,有些久遠的記憶立馬被喚醒……窄小的街道兩旁佇立著密不透風的老舊建築,臨街開著各色食肆商鋪,平凡的百姓在其間過著安逸的生活,抽抽菸,看看報,喝喝茶,聊聊天,聽小販吆喝,就這麼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繁衍生息……這不正是老成都市井小民別具特色而又豐富多彩的生活縮影嗎?
東門市井就是個市井之地,市井之地永遠不乏讓人喝茶的地方。而東門市井恰恰最吸引人的是菱窠茶鋪,這裡每天早早的就坐滿了茶客,去晚了,很難找得到座位。
都知道成都是個被茶水浸潤著的城市,成都到處都可以喝茶,但我以為,在菱窠喝茶卻有著與其它茶館喝茶完全不一樣的感覺,就因為這裡緊鄰李劼人先生故居「菱窠」,茶碗裡或起「大波」或泛「微瀾」,反正這裡的茶湯就是特別有文化的滋味。
還不僅僅是文化氛圍,在這裡喝茶肯定是件讓人特別自在的一件事情,你可以很隨意地把身體擱在「菱窠茶鋪」寬鬆的竹椅上,只需一聲招呼,茶館的「阿慶嫂」敬妹很快就給你端來一盞蓋碗兒老三花,須臾,那茶與茉莉花的香氣便立刻纏繞著你,於是你就愜意了,放鬆了,那思緒便開始自由地胡思亂想、再不受什麼約束……
你還可換個地方喝茶,於是你拾階而下,就直接去到下沉式的天井裡,這裡有家名叫「哈哈茶鋪」的茶肆。
這裡可以聽相聲,可以看曲藝表演,可以打麻將,還可以找微胖的薇師聊天耍。等到沒得聊了,又可以起身在天井裡的商鋪轉轉,順便買點茶葉,買點鹽蛋皮蛋或臨江寺豆瓣之類的土特產回家。
來東門市井就會嘴饞的,我總是要吃上一碗肥腸粉的,再配上一個鍋盔,嘴裡就開始吸溜著,就是讓人身心很舒服的一件事了。
我經常是早晨來這裡,早上這裡的人不太多,於是這個時辰就少了幾分嘈雜喧鬧,多了幾分融洽祥和,還不愁沒有凳子坐,還可以拍出沒有人牆做背景的照片。
朋友總是要問我,你覺得這裡的肥腸粉,比青石橋比甘記比滿大街的白家肥腸粉如何?我答,各有千秋,各有講究,說不好太具體的,我只是覺得東門市井的肥腸粉滑溜、順口而已,反正就好這裡的這一口。
倘若是下午或夜晚來這裡,那我一定得去叄杯坐坐。叄杯是家有著浪漫氣息的啤酒館,來這裡喝啤酒的很多人都是帶著故事來的,因為叄杯的老闆自己就有故事。
哦,對了,你要是第一次來這裡,可以直接找小敏,一個很細心、很招人歡心的美女。
成都被譽為美食之都,成都的「東門市井」自然也不例外。人來到東門市井,倘若不去主動招惹這裡的美食,那就太無趣了。
我是個吃貨,我走一路就喜歡吃一路,我當然不會放過東門市井的各式美食!
在這裡,如果你喜歡長筷出手翻江倒海的,可去【大妙火鍋】;愛戀魚擺擺的,就去【三可鮮弄魚館】;如果是你幾爺子久了不見、想聚在一起整口小酒的,那就直接殺到【幾爺子江湖菜】裡面坐起;如果喝茶喝到中午、只是隨便吃個便飯,那【鄧么姑豆花飯】就是你不二的選擇;到了夜晚,那個燈火通明、籤籤林立的地方就是【耍辣】,一個吃串串的地方;還有,不分春夏秋冬,永遠【有火烤】的燒烤攤攤……但在這裡,最讓人矚目的還是【小雅堂】。
小雅是個有歷史的餐館,是一個可以一路追溯到指揮街的一家小餐館,一個當年由李劼人先生創立、並親自掌勺的小餐館。只是年代實在有些久遠,營業時間還是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初期……我聽到過許多關於小雅傳說,都是大大的美食,比如酒煮鹽鴨、豆瓣蔥燒鯽魚、怪味雞、黃花豬肝湯、厚皮菜燒豬蹄……全是讓人垂涎欲滴的節奏啊!
而今,拂去歷史的煙塵的遮蓋,【小雅】終於回來了,而且就在李劼人先生故居身旁。
我想,先生在天之靈會感到欣慰的。
如果有人問我:你最愛成都的什麼?
我可以很輕鬆地告訴他:我愛成都的繁華,也愛成都的市井味兒。因為市井味才是成都最真實、最傳統的文化本色。
我愛成都的市井生活。
END
原標題:《喜歡東門市井,是喜歡它的市井味道》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