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首次「嘗鮮」的市民李女士(前)在工作人員幫助下找到座位。 長江日報記者劉海鋒 攝
近日,東湖高新區居民陳先生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http://liuyan.cjn.cn/)反映的高校「社會讀書證」辦理問題,已成功得到解決。長江日報記者了解到,自2018年5月下旬東湖高新區與4所高校籤訂合作開放圖書館的協議以來,已有4000多名成年常住居民、企業職工辦理了「社會讀書證」。
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第四十八條規定:「國家支持學校圖書館、科研機構圖書館以及其他類型圖書館向社會公眾開放。」首次通過立法鼓勵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閱讀者開放。2017年武漢發布的《全民閱讀三年行動計劃》也明確表示,要發揮高校、社會圖書館的作用,推動全民閱讀活動廣泛深入開展。
連日來,長江日報記者走訪發現,武漢高校圖書館對社會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服務內容更加豐富。
試點不到一年
4000多人辦理「社會讀書證」
2018年5月下旬,東湖高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南民族大學、武漢工程大學等4所高校圖書館籤訂合作開放協議,對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凡東湖高新區內成年常住居民(16歲至60歲)或企業職工均可申辦「社會讀書證」。
居民和職工可分別於所在社區和企業所屬園區辦理,提供身份證、照片及介紹信,選擇其中一所高校申辦即可,15天左右可直接去申報的高校圖書館領取「社會讀書證」。
東湖高新區教育文化體育局工作人員介紹,這項服務目前仍處於試點階段,全區共有4000多人辦證。在使用方面,「社會讀書證」基本與校內讀書證一致。在相關高校未對承載量提出要求的情況下,對申辦人數沒有限制。
光谷生物城負責辦理「社會讀書證」的工作人員表示,園區職工隨時可來辦證。與最開始相比,現在申辦的人數相對少些。
社會讀者
最好提前了解借閱流程
長江日報記者12日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看到,持有「社會讀書證」的市民可像大學生一樣,刷卡通過閘機,自由閱覽館藏書籍、資料。不過,與在校大學生相比,持「社會讀書證」的人借書數量要少一些,借閱時間也要短一些。比如,本科生持校內讀書證一次最多可借閱5本書,借閱時間為兩個月,而持「社會讀書證」的人一次最多只能借閱兩本書,借閱時間為一個月。目前,該校圖書館共辦理「社會讀書證」1301張。
在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閱讀的市民李女士12日告訴記者,年前辦好「社會讀書證」後,她是第一次過來「嘗鮮」。「由於不太清楚流程,我剛開始沒找到座位。在工作人員幫助下,我才有了一個座位」。原來,該校圖書館大部分閱覽室的座位都需要提前在網上預約。「如果直接過來,就只能碰運氣。有少量座位是不需要預約的,但一般不好找。」工作人員說。
李女士說,辦理「社會讀書證」,一方面是為了自己閱讀,另一方面是為了帶孩子過來接受文化薰陶。「如果能專門開闢一塊區域給校外人士就更好了」。
中南民族大學圖書館的閱覽室多,不需要提前預約,基本上去了就有座位。該校圖書館目前辦理了1341張「社會讀書證」,除了遇上「考試周」等特殊時段不對社會開放外,其餘時間均開放。工作人員稱,該校圖書館不僅對東湖高新區居民開放,還對其他市民開放。比如洪山區居民,持身份證也能進去閱讀。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相關負責人透露,該館對東湖高新區及洪山區居民和職工開放,目前為東湖高新區辦理了741張「社會讀書證」,為洪山區辦理了500多張「社會讀書證」。社會讀者主要集中在周末入館。
高校圖書館
對社會開放程度越來越高
位於武漢開發區的江漢大學圖書館早在2008年就面向社會開放了,至今共辦理「社會讀書證」約2000張。全市社會讀者憑身份證均可在這裡辦理「社會讀書證」。
該校圖書館工作人員表示,在滿足學校教育科研、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學校圖書館向居民、企事業單位職工開放,是以實際行動積極響應全民閱讀活動。作為武漢地區最早一批面向社會開放的高校圖書館,江漢大學圖書館於2018年獲評武漢「十大閱讀基地」。
此外,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高校圖書館都為洪山區居民和職工辦理了一定數量的「社會讀書證」,湖北大學圖書館已為社會讀者辦理了1萬餘張「社會讀書證」。
除了向社會開放外,各高校圖書館還會經常舉辦各種文化活動,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江漢大學圖書館經常開展閱讀活動,參與社區共建,贈送書籍、資料。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圖書館則經常舉辦講座,邀請社會讀者參加。華中師範大學圖書館為社會讀者提供民俗、法律、科普等服務。華中農業大學圖書館還走進洪山區的社區和監獄,贈送圖書及該館部分不需入庫的期刊。記者劉海鋒
來源: 長江日報 轉自:新華網
責任編輯:唐詩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