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一個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是善良過頭了,反而是害了自己,很容易吃啞巴虧。幫助別人的時候,要看清楚對方是誰,人品怎麼樣,別把一片善心,給了一個狼心狗肺的人。
不管你多善良,這幾種忙也不能幫,容易惹禍上身。你要明白,幫助別人是情分,不幫別人是本分。你要在守好本分的前提下,再去幫助別人。
俗話說:「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當你遇到夫妻吵架的時候,不管任何事情,都要勸和不勸離。不管他們吵架到什麼程度,甚至都動手打架了,也不要鼓勵他們離婚。如果他們要離婚了,請你去做見證人,最好是不要去。
我的同學美美,在小區裡是一個大善人,誰家有事情,她都去幫忙,有夫妻吵架,她也會去勸架。很多夫妻,在她的勸導下,本來感情不好,後來也感情變好了。
有一次,小區裡的小王和小柳,兩口子吵架,小王有了婚外的愛情,並且常常夜不歸家,小柳就鐵了心要離婚,請美美去作個見證。美美要小柳原諒小王,看在孩子的份上,別鬧離婚了;美美還勸小王,要以家庭為重,別惦記著婚外的愛情,要顧全大局。經過美美的勸導,他們兩口子一段時間都沒有吵架了。
但是上個月,小王和小柳兩口子打起來了,小柳說:「如果不離婚,我就把這個家燒了。」美美當時在場,看著小柳拿起打火機點燃了窗簾,就對小王說:「你表個態,這婚到底是離,還不離。」小王也急了:「好,離婚就離婚,誰怕誰。」美美幫助他們草擬了一份離婚協議書,讓他們兩個人籤字,第二天就辦了離婚手續。
現在,小柳一個人帶著孩子過日子,後悔離婚了,就對小區裡的人說:「都怪美美,當初勸我們離婚,否則我也不會走到今天。」小王也記恨美美,說美美拆散了他們的家庭。美美是百口莫辯,不知道如何對小區裡的人解釋,算是吃了啞巴虧。
有人說:「要看清一個人,就向他借錢。」借錢的事情,最容易看清楚一個人的心,但也最容易得罪人。很多朋友,因為借錢的事情,就鬧翻了;很多親戚,也因為錢的事情扯不清,親戚都有矛盾了。最可怕的是,別人借錢,你去擔保,一不小心就被人利用了,債務就落到自己身上了。
同事利君的表弟阿九,前年冬天,想開汽車修理店,需要錢,就向銀行借錢。銀行裡的人告訴阿九,如果有單位上的人擔保,就可以借十萬塊錢。阿九找到利君,求利君擔保,希望看在親戚的份上,拉他一把。利君是一個善良的人,看著可憐兮兮的表弟,就在擔保書上簽字了。
去年夏天的時候,阿九的修理店關門了,具體什麼原因,也不得而知。阿九去了廣東打工,人都找不到了。銀行裡的人,天天找利君催債,沒辦法,利君把自己的存款都取出來,還借了兩萬塊錢,把債務先還上了。但是阿九什麼時候才能找到,什麼時候才會還錢,遙遙無期,利君是「悔之晚矣」。
「防人之心不可無,害人之心不可有。」做人要坦坦蕩蕩,要有道德底線,千萬不能做違法亂紀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因為講義氣,重感情,就做出了衝動的事情,就做了違法亂紀的事情。
我的表弟李震,高中畢業後,去了一家職業學校讀書。學校管理比較寬鬆,因此李震常常不去上課,和社會上的人混在一起。有一天夜裡,幾個朋友請他喝酒,他們喝得暈暈乎乎,還沒有散場。忽然,有朋友說:「最近,有個人敲詐我,兄弟們是不是願意幫忙?」他們趁著酒勁,都說:「好,這個忙,幫定了,馬上行動。」那天晚上,他們找到當事人,狠狠地打了一頓。
事後,李震被派出所帶走了。到了派出所,李震才知道,朋友根本沒有被敲詐,只是看對方不慣,就故意鼓動大家去打對方一頓。李震因為這件事,被學校開除了,畢業證都沒有拿到,人生還因此留下了汙點。
不管 你多麼善良,不要去做違法亂紀的事情,就是你最好的朋友要做違法亂紀的事情,你要阻止他,而不是幫助他。不要因為講「江湖義氣」,結果害人害己,惹禍上身。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一個人做了什麼事情,遲早會暴露,一個人說了什麼,都會被傳出去。如果你在以訛傳訛,那麼你就是一個傳播謠言的人,讓自己陷入口舌之爭。
我的同事顧軍軍,前天遲到了兩個小時,本來這是一件小事,和上司說清楚就可以了,但是顧軍軍沒有這樣做,而是請另一個同事劉柱幫他「圓謊」。顧軍軍說:「下午下班的時候,上司如果追問這件事,我就說是去打針了。你幫我作證一下,也就沒事了。」到了下班時間,上司在開例會的時候,問顧軍軍:「今天遲到了,是怎麼回事啊?」顧軍軍說:「早上起床後,感覺頭暈,就去打針了。」劉柱馬上應和:「是的,我可以作證。」上司又問:「劉柱,你知道顧軍軍是到哪一家醫院打針啊?」劉柱愣了老半天,支支吾吾說不出來。謊言當場就被識破。
昨天,顧軍軍和劉柱一起寫檢討書,張貼在單位的公示欄裡,他們還被扣了一個月獎金。劉柱唉聲嘆氣:「沒想到,一句謊言,就損失了一個月的獎金。這個顧軍軍,坑害我。」其實,劉柱不知道,真正坑害他的人,是他自己,過分的善良,還讓自己「幫錯了人」。
任何的謊言,都有漏洞,如果你幫助別人圓謊,註定會被戳穿,同時,你會被謊言牽連,對自己沒有好處。
不管你多善良,都別隨便幫助別人,千萬別惹禍上身。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