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學會這6點,孩子就會成為情緒管理的高手

2020-12-04 老餘讀書

1

情緒管理是什麼?

是讓孩子生氣時能快速閉嘴,哭鬧時能迅速止住,然後整天沒有煩惱、無憂無慮的傻樂麼?

不是。因為這裡只有傻,沒有樂。

但還是有很多人以為:

情緒管理就是消滅消極情緒,整天像打了雞血一樣的快樂著;而學會了情緒管理的孩子不會傷心、難過,沒有悲傷和恐懼,整天積極向上。是這樣嗎?不是這樣的。

真正的情緒管理是:

學會識別自己的情緒,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然後不被情緒所綁架,做情緒的主人。

情緒管理容易嗎?不容易。

為什麼不容易?

因為作為家長的你,必須先學能控制自己的情緒。

但每當我看到小區裡、大街上、商場裡的父母對著年幼孩子不耐煩的樣子、對著孩子嘶吼的樣子,對著孩子說出那種威脅話的樣子,在大庭廣眾下辱罵、毆打孩子的樣子,我就知道,太多太多的父母自己在情緒面前,還是個嬰兒。

嬰兒去教育兒童,結果可想而知。

所以,本篇把成人的情緒覺察和控制,放在了首位,希望對你有用:

自我控制:如何讓自己冷靜下來?自我控制:我們之所以上火,是因為沒有找到情緒背後的合理原因;接納情緒:說出孩子的情緒;接納情緒:對話時,注意你的語氣;處理方法:鼓勵孩子說出來,「能說出來,就不會做出來」;處理方法:積極暫停。

2

自我控制:如何讓自己冷靜下來?我們都知道,只有自己是冷靜的,我們才能幫助孩子處理情緒,不然就是兩座火山互噴,雖然這是我們常見的場景,但普遍不代表是正確的。

我所了解快速調節情緒,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就是:

第一步:暫時離開爭吵現場。

如果你不是真想吵架,那就暫時離開現場,這會讓大腦快速切換,能稍微降溫。

但你要知道,暫時的離開是為了保護關係(不僅是親子關係、夫妻關係也可這樣處理),而不是遺棄孩子。

這點非常重要,我常常看見商場裡大人對孩子說,你再哭,我就走了,你就留在這裡哭吧。這是什麼?這是赤裸裸的威脅,徹底的遺棄。

所以這時候孩子會怎麼樣?會哭鬧的更厲害,一來自己的情緒還很激烈,需要自己來調節,二來還要擔心你真的走掉,還要自己來控制恐懼。

你這是在給自己的孩子出天大的難題,會情緒管理的父母都是成為孩子的「情緒容器」,現在好了,孩子成了你的情緒容器。

因此,你要非常清楚,你的暫時離開是為了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免你的爆發給親子關係帶來更大的傷害。

所以,在孩子情緒好時,我們要給孩子打預防針說:

「媽媽也會生氣,可能會不小心對你很兇,你也不喜歡兇兇的媽媽,對不對?所以以後你生氣哭鬧時,媽媽可能會離開一下,等我覺得比較不生氣時,媽媽就會來找你的。」

真到了那個時刻,你也要簡短的給孩子說:「媽媽要去冷靜下,10分鐘之後,媽媽就會好很多,就會回來找你。」

為什麼要強調你會回來?甚至是強調確定性的10分鐘?

這會讓孩子覺得媽媽不會遺棄我,而是需要通過這種方式冷靜,這樣孩子就有了掌控感!

看我的文章的家長都知道,我一直在強調掌控感,為什麼要這麼強調?因為掌控感是抵禦恐懼的最好辦法,我們之所以恐懼,就是對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是未知的,未知是最大的恐懼。

比如你看日本的恐怖片,讓你恐懼的不是鏡頭有多血腥,而是不知道下一秒會出現什麼。

第二步:轉移注意力。

你看那些發火的人,鼻孔放大,呼吸急促,就是身體自己在平衡情緒。

我們要主動的深呼吸,這會加快情緒穩定,或者去外面散步、幹會兒家務,都是轉移注意力、進一步控制情緒的好辦法。

我們控制情緒的方式,也正是在言傳身教,有趣的是,你處理情緒的這種方式久了後,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在情緒激烈的時候,突然會說:

「我現在需要冷靜下。」

此時的你,會不會熱淚盈眶?

3

自我控制:我們之所以上火,是因為沒有找到孩子情緒背後的合理原因;當我們真的冷靜下來了,才有能力去回應、處理孩子的情緒。

對著孩子的哭鬧、甚至是你眼裡的無理取鬧,最重要的事是什麼?就是接納,你要深深的明白,無論你覺得他的情緒是多麼的不合理、不可理喻,但站在他的角度,都是有合理的理由。

如孩子吃飯時不斷的扔勺子,你一遍一遍的撿起來,到手後他還是樂此不疲的扔到地上。

一般我們就會很惱火,這孩子怎麼回事,這麼不省心,然後你的情緒就來了。

但如果你知道,1歲左右的孩子突然發現一個「真理」:

物體恆存。就是以前,這個東西不在我眼前時,我以為它是不存在的,現在終於知道,即使這個東西不在我眼前,肯定在別的什麼地方。

而不斷的扔勺子,就是在驗證這個真理。

如果你知道了這一點,對孩子扔勺子的事,你還會如此生氣嗎?

我想大概不會了,不但不會,可能你還很高興,起碼證明孩子發育是正常的。

你看,我們生氣的原因,往往都是沒有找到孩子行為背後的合理性。

所以,我們要堅信孩子背後行為和情緒,總有他的道理,這樣在接納時,你的心就是堅定的,你就不會那麼容易上火。

接納情緒,我們具體該怎麼做呢?

有兩個重點。

做好了,孩子情緒管理能力自然就上來了。

4

接納情緒:說出孩子的情緒能說出孩子的情緒,就等於他被理解,孩子就會停止用情緒的方式來求救。

如何讓孩子覺得被理解了?那就是你能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立場,直接將他的感受說出來,就像你是他肚子裡的蛔蟲一樣。

我們怎麼說呢?如:

媽媽今天工作太多沒有陪你,你覺得很難過是不是?弟弟搶了你的玩具,你覺得很生氣對不對?

一切情緒都是有目的性的,但只要你說出了孩子當下的情緒,當即就被理解了,就舒坦了。

其實我們大人也是一樣的,例如你向閨蜜抱怨你老公,閨蜜說,是哦,你老公真不是個東西,你這麼好,怎麼能這麼對你呢?你是不是立馬感覺很爽,感覺被理解了。

那我們怎麼判斷自己是否說對了?一個很好的判斷標準,就是:

你說出一個感受後,孩子情緒更加激烈了,還在不斷重複,那說明你沒有說對;如果孩子從憤怒變為了委屈,從大哭變為了抽泣,那就表明你拿捏對了。

我知道,這對你的要求確實有點高,但能被父母如此對待的孩子,能夠被父母「聽懂」的孩子,無疑是幸福的。

接納情緒,還有一個重點,接著看。

5

接納情緒:務必注意你的語氣溝通中,其實語言本身傳遞的信息只佔7%,非語言(如肢體動作、語氣等)佔了93%。

當你用不耐煩的語氣說:我知道你很生氣。這背後表達的含義是什麼?是:

「你這麼生氣是無理取鬧。」

所以即使你的說對了孩子的情緒,但只要你的語氣不對,孩子會立馬感受出來,他們的感受話外之音的能力比你我都強。

所以我們在回應孩子情緒時,你說什麼不是關鍵,語氣才是關鍵。

好了,「準備工作」做完了,接下來就進入正題——處理孩子情緒。

6

處理方法:鼓勵孩子說出來,「能說出來,就不會做出來」;處理好自己的情緒、理解了孩子情緒背後原因的正當性後,才是真正到了處理孩子情緒的時候了。

我們必須提供給孩子練習表達情緒的機會,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

例如孩子哭了,我們現在就可以問:發生了什麼事?怎麼會哭了呢?

如果孩子說不出來時,你再替孩子表達:是媽媽沒陪你,委屈了嗎?

為什麼讓孩子自己說出情緒很重要?

因為兒童心理學裡有一句話,叫「如果能說出來,就不會做出來」。

什麼意思?

就是如果這個情緒自己能清楚的用語言表達出來,就不會用行動來表達。

其實這在成人中也很常見,你看那些在衝突中說狠話的,罵的很厲害的,基本不太會動手,而默不作聲的,往往下手賊狠。

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把心情說出來,這是教孩子「情緒管理」的第一點。

這是在情緒比較平緩時的處理,但如果孩子情緒已經很激烈,我們該怎麼做?

7

處理方法:積極暫停孩子情緒比較激烈了,也可以用之前你自我冷靜的辦法:拉孩子離開現場、教他深呼吸、轉移注意力,只要有效,就是最好的。

但這可能還不夠,在《正面管教》裡,有一個很好用的辦法,叫「積極暫停」。

什麼是積極暫停?就是:

當孩子情緒激烈時,可以讓他去一個他覺得安心的角落,在這裡,孩子可以儘可能的做一些讓自己舒服、開心的事。有的孩子在角落裡放自己最愛的玩具,在這裡他覺得安全,能和玩具說話,有的孩子甚至會去洗個澡。

千萬注意!!!

這個並不是讓孩子罰站,這裡有「積極」兩個字,所以這完全和懲罰無關,如果懲罰教育真的有用,那就沒有這麼多形形色色的教育法了,孩子犯錯、不聽話,直接棍棒伺候就得了。

這個角落,這個空間,是可以讓孩子自己去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情緒,就像你發火時需要出去走一走一樣。

難道有了這個空間,孩子就會乖乖的去嗎?當然不會,在平時,我們必須和孩子討論這個空間的意義:

孩子情緒好時,就和孩子說這個事。

怎麼做呢?

第一步: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有這個空間?你可以說:寶貝,你還記得我們昨天的爭吵嗎?當時我們兩都很不開心,也沒有辦法好好說話,所以下次我們不開心時,可以找一些方式,先讓自己好過一些。第二步:提出「積極暫停」,給孩子布置一個「角落」。你可以說:這個角落裡,你可以布置任何你喜歡的東西,媽媽不是要懲罰你,是要讓你在非常不開心時,能到這個地方讓自己平靜下來。

孩子會接受你的建議嗎?大概率不會。特別是孩子已經比較大了,他會覺得這樣很傻。

此時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那就以身作則,在再次情緒激烈時,你可以說「我要先去自己的空間,讓自己快速冷靜下來。」,等我好一些了,我再來找你說話。

我相信,這樣下來幾次後,孩子會對「積極暫停」有嘗試的欲望。

8

總結我們在教孩子處理情緒時,我們得先自己能處理好情緒,一個半吊子師傅,是不可能教好徒弟的,所以我們先得學會讓自己冷靜下來,這是我們說的第一點。

1、自我控制:如何讓自己冷靜下來?

我們之所以發火,是因為對方的行為你無法理解,但你要知道,你的孩子不差,他所有的行為背後,站在他的角度,都會有合理的原因,即使這個原因在你看來是那麼的幼稚、可笑,甚至可惡,但站在他的角度,就是合理的,這是我們說的第二點。

2、自我控制:我們之所以上火,是因為沒有找到情緒背後的合理原因;

當我們能自我控制,並能合理化孩子的行為後,你的眼神和語言都會柔和很多,此時,你要做的就是說出他的情緒,這樣他就學會了為自己的情緒命名,只要能說出來,就不會做出來。這是我們所的第三點。

3、接納情緒:被理解,孩子就會停止用情緒的方式來求救;

溝通,有93%的都是用非語言來表達的,你的手勢、你的語氣,是重要的溝通內容,但往往又容易被我們忽視。孩子的感官非常發達,他會非常敏感這些非語言部分,所以這是溝通的關鍵。這是我們說的第四點。

4、接納情緒:對話時,注意你的語氣;

最後,我們說了具體的處理方法,主要講了《正面管教》的積極暫停,這個方法很好用,你和孩子都會發現,其實人人都有自己處理情緒的能力。

5、處理方法:鼓勵孩子說出來,「能說出來,就不會做出來」;

6、處理方法:積極暫停。

情緒管理,絕對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以前我們沒有契機讓自己再次成長,現在這個契機就在眼前。

有時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一個以前吊兒郎當的大男孩,有了孩子後變得異常有魅力,我想肯定是他找到了一個讓自己再次成長的契機,而這個契機就是:

你想當好孩子的老師。

絕大多數的親子問題,都是從糟糕的溝通開始;我計劃把《如何成為親子溝通的高手?》做成一個系列,預估20篇左右;感興趣的家長可以關注我,如果身邊有需要的朋友,也請順手分享給她。謝謝。

【溫故知新】

「爸媽,忘了我這個孩子,再見!」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如何培養?

你不教孩子「界限」,社會就會替你教,以你不能承受的方式

相關焦點

  • 孩子喜歡發脾氣,父母做好這三點,幫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不是所有人都能一直做到這樣,很多時候由於一些事情的發生會導致人的情緒變得失控。父母應該要從小培養孩子管理情緒的辦法,讓孩子能夠養成較為穩定的性格,這對孩子未來無疑有著很大的幫助。如果父母不加以引導,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那麼孩子將會一味放縱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的肆意妄為。所以情緒管理的意義在於幫助孩子束縛自己的情感,遠離任性。情緒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讓孩子學會這項基本技能也是非常必要的。
  • 《當情緒來敲門》,讓孩子學會管理情緒,先從培養內在感知力開始
    第一次打開《當情緒來敲門》這本繪本,我和女兒讀完第一頁就被吸引住了。幾句話的引導,讓我有種想要靜下來傾聽自己內心的感覺。而女兒則是充滿好奇,想要認識這位來敲門的「客人」。引領孩子去認識情緒,感受情緒,這本由專業的心理學家打造的兒童情緒管理繪本,能夠幫助家長理解孩子,並且引導孩子通過內在感知力去感受情緒。
  • 孩子如何學會情緒管理?試試這3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而是直接的說「我很害怕」,這就是正確的表達情緒,也合理的控制了情緒。在生活中,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們會「拉長臉」或者不理他,或者吼叫,這都是通過情緒表達出來我們感覺,並不是真正的控制情緒。想要孩子情商高,在社會中更容易立足,自然就要幫助他們學會控制情緒和控制自己,這些能力不是天生的,都需要從小培養,這樣做,可以助他們一臂之力。試試這3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 0-6歲兒童情緒管理繪本推薦《我的情緒管理圖畫書》
    而無意中聽到爸爸媽媽的爭吵,在學校操場上成為被欺負的對象,想做的事不能做被粗暴的禁止…… 這些事情不僅會讓孩子的心情變得糟糕,而且還很有可能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刻的負面影響。
  • 壹拾壹:教會孩子認識時間和情緒,明白時間和情緒管理非常重要
    其實這些學子都是時間管理高手,情緒管理高手,他們只是懂得時間管理和情緒管控。高爾基曾經說過一句話,不知道明天做什麼的人都是不幸的。對於孩子的時間管理,學習管理,情緒管理,很多父母都是茫然的、手足無措的,孩子更是這樣,今天學完了,就不知道明天做什麼。
  • 比管理情緒更重要的,是學會管理憤怒
    在他們看來,不能管理自己的負面情緒,是情商低的表現。事實上,憤怒這種情緒,經常以某種「審醜」的方式被人看到。在綜藝節目《這就是鐵甲》中,鄭爽就因為裁判的計時失誤,發飆了——鄭爽越說越生氣,但身邊沒有一個人理會她,於是她更加歇斯底裡了。當時,不少觀眾被這一幕嚇到。
  • 利用好這幾種情緒工具,讓孩子學會正確認識、管理自己的情緒
    一、《情緒卡》幫助孩子認識情緒 平常的學校教育中,情緒管理的內容是比較少涉及的,很多孩子不懂得去理解、接納並調控情緒,所以我由此萌發了將情緒管理變成一套可以玩的遊戲卡片及相關工具
  • 搞定壞脾氣,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搞定壞脾氣,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澎湃新聞記者 楊思超 2020-07-15 15:29 來源:澎湃新聞
  • 《傑瑞的冷靜太空》:學會這3點,有效幫助孩子解決情緒問題
    那麼我就從「情緒問題處理」這個角度來解讀《傑瑞的冷靜太空》:通過學習這3點,有效幫助孩子解決情緒問題。現代實踐派兒童心理學奠基人魯道夫德雷克斯說:「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智力的內涵是多元的,它由8種相對獨立的智力成分構成。其中一種就是人際智力,即人際交往智能。學會正確表達並積極處理情緒的能力是人際智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 怎麼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心理學博士:從學會情緒管理訓練開始
    情商並不只是大人的專利,往往孩子在從小到大成長的過程中,他們自身對情緒的管理就暗中影響到了今後的學習、生活、社交等各個方面。他們可以散發可愛的光芒成為一位小天使,當然他們亦能夠變成破壞力超強的小惡魔,關於孩子是否能夠學會情緒管理,這還是主要依靠父母的教育與協助。
  • 0-3歲情緒管理繪本|塑造孩子一生的好情緒
    情緒不流動的孩子,會陷入內耗,別人忙著專注的發展自己,這類孩子卻在情緒裡難過。情緒不流動的孩子,會影響交往,同伴不知道他到底發生了什麼,動不動就不舒服了,怎麼玩呢。我一直覺得,繪本,是噴湧而出的語言,是豐富多彩的世界,它在帶給孩子無限想像力的同時,也讓我們成人恢復青春的活力。
  • 孩子總發脾氣怎麼辦?3招讓他學會管理自己情緒,未來情商會更高
    而孩子在小時候通常是沒有情緒的管控能力的,這時就需要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小張的孩子在學校與同學爭吵,還把同學打了。後來孩子的班主任就叫小張到學校裡開家長會。當然,家長平時在孩子面前就應該注意好自己的情緒管理,倘若家長都不注意自己的情緒的話,那孩子還會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嗎?孩子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家長要想教育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可以嘗試一下這3個方法。
  • 學會這三招,家長做好情緒管理,孩子會變得更懂事
    文/赫媽育兒父母的情緒,對孩子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力。如果父母常常用憤怒的激烈情緒來教育孩子,很有可能會引來孩子的反抗,或者是給孩子的內心造成傷害。所以我們在親子教育中應該做好情緒管理,用平穩和理智的情緒來面對孩子。用愛才能讓孩子變得聽話懂事,越來越優秀。
  • 著名心理學家:父母2種「常見」行為,正在培養一個低情商的孩子
    著名心理學家:父母2種「常見」行為,正在培養一個低情商的孩子「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 ——《情商》作者、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現實生活中,我們家長一直重視孩子的教育與成績,很少重視孩子的情緒教育,但是由於社會的發展。無論是學校還是工作中,會發現孩子的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要,特別是孩子的情緒管理與情商。
  • 著名臨床心理學家:情緒管理的六大重要原則
    這一概念由耶魯大學的薩羅威(Salovey)和新罕布夏大學的瑪伊爾(Mayer)提出。本文側重「己」的方面,科普了情緒管理的六大原則和相關研究共識。本文編譯自nickwignall.com,作者為臨床心理學家兼作家尼克·維格諾(Nick Wignall),原文標題「Emotional Clarity: 6 Key Principles for Managing Your Emotions」。
  • 心理學家:過於在乎他人情緒的人,常常有著情感被忽視的童年
    所謂CEN,就是在小時候家庭的成長環境中,由於養育者強勢、或是對孩子不負責任等原因,讓孩子感覺到,自己不被允許表達自己的情緒。在這種環境中,他們逐漸學會了忽視自己的感受,而注重他人的感受。長大之後,這種模式就會在人際關係中沿用。 我們身邊也不乏這樣的例子,同事之間聚會KTV,總會有人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大家,照顧好他人。
  • 孩子太容易「崩潰」?培養孩子情緒自控力,要學會畫「情緒地圖」
    都說孩子的臉就像六月的天,說變就變。上一秒臉上還洋溢著快樂的微笑,下一秒就出現暴風雨式的哭泣,有時還伴隨著打砸東西的地動山搖。孩子們之所以會頻繁情緒崩潰,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樣面對自己的情緒,更別說控制情緒了。而家長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情緒自控力」,讓孩子學會畫出屬於自己的「情緒地圖」。
  • 3-6歲寶寶的情緒管理圖畫書
    這套書適合家長和自己的孩子一起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家長能從孩子的角度幫助他們充分認識、體驗、接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孩子總是在不斷探索中發現自我並逐漸長大成熟,在成長的過程中,一次次的挫折和成功,串起了孩子生活與學習的點點滴滴。這其中,孩子收穫了什麼?戰勝了什麼?又汲取了什麼呢?
  • 孩子懂得處理負面情緒,有多重要
    入睡前給女兒講繪本《費加爾氣得冒煙了》,這是一個告訴孩子情緒管理的故事。主人公費加爾是只火爆的小龍,每次遇上不開心的事情,就會氣得冒煙還要幹出點損人不利己的事,很多時候他都駕馭不了自己的負面情緒。心理學家安東尼羅賓曾說:「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懂得怎樣控制痛苦和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如果你能做到這一點就能掌握自己的人生,反之你的人生就會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制。
  • 孩子憤怒時為什麼打媽媽?培養情緒管理能力,比學習知識更重要
    有些很小的事引起的命案,跟人的情緒失控有關,而這些人大概是因為從小並沒有被很好地引導要如何看清和表達憤怒,如何合適表達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不能學會恰當地表達情緒,就不能很好地學會管理情緒,也更有可能產生各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