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起「唐詩」這種文學體裁,應該很多人都會說自己很熟悉「唐詩」,畢竟絕大多數的人從小就開始學習背誦唐詩,現在你隨隨便便找一個還在上幼兒園的孩童,相信每一個孩子差不多都能夠搖頭晃腦的隨口背出幾首唐詩,說出一兩個著名的唐朝詩人的名字。
上學時學習唐詩,教語文的老師總會問某句詩歌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久而久之在心中就留下了這樣一個印象。作者的性格與思想,是與他所作的詩歌中所展現出來的情感是一致的,其作品便是其內在表現。
只是很多時候,一些事情並非像我們想像的那般簡單美好。有人曾評論說這唐詩就好比是唐朝詩人大咖們的微博,所展現出來的,未必是真正的現實。名人也是普通人,詩人更是如此。他們並非都是不食人間煙火之人,也如同你我一般都是俗人一個。
詩聖杜甫曾有「人民詩人」的美譽。在他的詩歌中展現了安史之亂時期,人民大眾在戰爭影響下的艱難痛苦生活,飽含著不幸民眾們的血淚故事。人們對於杜甫本人及其詩歌作品的印象與評價也大多都是能夠反映人間疾苦現實主義詩歌。
可是事實上,從前的杜甫可並不是如此的高大上。年輕時的他也曾是一紈絝子弟,也曾眼高手低的盲目自信,自命清高不接地氣。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這樣的人註定是要處處碰壁,也正是經歷了頭破血流滿頭包之後,杜甫才漸漸開始體恤民間疾苦,不管是為人還是作詩都接了地氣。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李白是多麼的灑脫不羈,寫出「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嚮往著山水田園。而千古名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作者元稹,定是一位深情之人。
我們以為背誦了那麼多的唐詩,讀過了那麼多唐朝詩人的故事經歷,對唐詩對唐朝的詩人都很熟悉了解了。可是事實卻是我們不管是對這些人還是這些人所寫的詩歌,都實在是了解得太少了。
這本由微信知乎歷史大神溫伯陵所著的《唐詩裡的煙火人間》中的內容,並不同於以往我們所看到的那些釋讀唐詩的書籍。作者通過深度剖析歷史人物,擊碎通常世人對唐朝詩人的認知,為讀者講述隱藏在唐詩背後的故事,帶領讀者去認識一個個與以往不太一樣,卻又更加真實的唐詩大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