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磚工廠不建了,改為建智能馬桶工廠了。
昨晚(4月27日),衛浴上市公司惠達發布《關於公司變更部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公告》,稱將原本用於年產300萬平方全拋釉瓷磚生產線的1億11798萬資金變更為年產80萬件智能衛浴生產線,在重慶榮昌建廠。
作為國內知名的衛浴企業,去年,惠達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衛浴行業少有的A股上市衛浴企業(其他還有帝王潔具、海鷗住工),共實際募集了8.25億元,其中有1.18億用於建年產300萬平方米的全拋釉瓷磚生產線。要知道,作為一家陶瓷衛浴為主業的企業,瓷磚在惠達整個公司的營收比重雖然不大(2017年全年27.48億營收中,瓷磚僅為3.13億,只佔了全部營收的11.39%)。但是,事實上惠達瓷磚產能嚴重不足,2017年一年銷售1042萬平方,自己生產的只有282萬平方,外面採購了742萬平方。也就是說,惠達超過7成的瓷磚在其他工廠貼牌。
如此巨大的瓷磚產能缺口,卻要暫停建設生產線,改為建智能衛浴,為哪般?惠達在公告中稱,建智能衛浴產品線是傳統陶瓷衛浴製造行業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也是為實現公司「向整體衛浴解決方案服務商全面轉型,實現廚衛產品的智能化」的戰略目標。惠達認為,目前國內智能衛浴普及率不及1%,市場空間大。簡言之,惠達覺得花錢建智能衛浴工廠會比建瓷磚生產線更有前途、更能賺錢。
對於此次瓷磚生產線停建,巨大瓷磚缺口如何萊彌補?惠達稱,計劃收購現有成熟的、規範的、穩定的和先進的陶瓷磚生產線。而在收購前,將繼續貼牌來保證瓷磚供應。
事實上,不僅是瓷磚產品生產線不足,惠達多個衛浴產品的生產線都有缺口。2017年,惠達五金產品在外貼牌349萬件,佔一年銷量705萬件的近一半;浴缸淋浴房貼牌5.15萬件,佔一年10.74萬件的銷量將近的48%。在眾多的產品產能缺口中,惠達唯獨加大對智能馬桶的,也是謀劃已及。
惠達稱,無論是技術創新還是產品創新,其都具備了智能衛浴產品生產製造的技術條件和基礎。2017年8月,惠達與深圳麥格米特電氣合資成立了惠米科技,首期建設年產50萬套智能產品的工廠。麥格米特旗下有一家位於台州的智能馬桶工廠怡和,這是惠達從前貼牌智能衛浴產品的主要代工廠。2016年、2017年,惠達在怡和智能馬桶產品的採購量分別為1個億和1.3億,是怡和最大的客戶。而惠達在大力增加智能衛浴產品的自主生產,此次將募投資金變更也是基於此。惠達稱,待此次年產80萬件的智能衛浴生產線建成,年收入講達到4.28億。這個體量,躋身國內智能衛浴第一陣營生產廠家講沒有懸念。
受制於上市公司的制度約束,惠達的這個投資方案需要股東大會的批准。看惠達的決心和在董事會順利通過,應該問題不大。由此,在保證傳統衛浴陶瓷產品優勢的情況下,惠達的智能衛浴特別是智能馬桶至少在量上將有大幅提升,對其他整體衛浴品牌會有觸動,會否引發整個衛浴行業的連鎖反應,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