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經濟學:在日常生活中定義生活的意義

2020-12-04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蒙格斯智庫

導 言

生活的意義是什麼?面對如此龐大的哲學問題,可能永遠沒有統一的答案。但是仍有無數的人對此孜孜以求,因為很多人認為找到了生活的意義會使人生更有目標感和幸福感。生活的意義(Meaning in Life)被認為是幸福的基石,因此理解什麼使生活有意義是每個人的重要目標。一項研究發現,尋找生活的意義可能並不需要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日常的常規行為就可以讓生活變得更有意義。

該研究來自於新澤西州紐瓦克羅格斯大學的的Samantha J. Heintzelman和密蘇裡大學的Laura A. King的一篇論文,題為《生活的常規和意義》(Routines and Meaning in Life),該論文於2018年發表於《人格與社會心理學公報》(PSPB)雜誌上。

研究背景

研究者把常規行為定義為日常生活中規律的行為,如每日喝咖啡跑步等,並認為有意義的生活至少具有三個方面的特徵:意義、目的和一致性。首先,常規行為可能有助於通過日常實踐創造和反映出一種持續的自我意識,潛在地促進意義感;其次常規行為也可能是實現長期重要目標的途徑,從而產生一種使命感,使得日常生活中有方向感;最後,常規行為符合生活的意義定義中「一致性」這一成分。因此常規行為可能會對生活的意義產生積極的作用,研究者設計了兩個實驗以檢驗二者的關係。

研究設計

在實驗一中,研究者選取了317名來自MTurk的個體,並調查這些個體是否存在穩定的常規思維和行為,即常規性的偏好,如「我每天做的事情幾乎都是一樣的」,並詢問被調查者是否會注意和覺知到該事件,即正念,如「我發現自己對做的事情不會投入注意」,最後評估生活的意義,如「總體上我的生活是有意義的」。

在第二項實驗中,研究者採用取樣的方法來檢驗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與生活的意義之間的瞬時關係,目的是探究與非常規行為相比,個體在進行常規行為時是否具有更強的生活的意義感知。研究者選取了85名學生,在每天早上9點到晚上9點,會向這些學生發送6次調查連結,每次調查中都要求他們簡要描述正在做的事情,並詢問其當前活動是否為一次常規行為的一部分,最後會要求被調查者完成生活意義存在性問卷以及評估其當時的情緒。實驗最終收到2950份數據。

實驗結果

實驗一中結果發現常規性的偏好與生活的意義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並且在生活的意義的成分中,一致性與對常規性的偏好相關度最高。正念也與生活的意義正相關,且當常規性的偏好和正念同時加入回歸分析時,二者都能夠顯著且獨立地正向預測生活的意義。

在實驗二中,首先在個體水平上的分析發現,被調查者對生活的意義評分和對常規行為的評分呈正相關,在控制年齡、性別和完成的調查數量後,偏相關分析依然顯著。平均情緒水平也和生活的意義以及常規行為有顯著正相關,在控制情緒水平後常規行為和生活的意義之間的關係減弱。

最後研究者對工作日和周末分別進行了探究,由於工作日人們會做更多常規化的行為,而周末人們的情緒會更加積極,因此研究者並沒有假定哪種情況下生活的意義更高。結果也發現,工作日被調查者的常規行為評分更高,而周末的情緒評分更積極,並且生活的意義在周末和工作日之間沒有水平上的差異。

在此之前,常規行為和生活的意義之間的潛在聯繫的研究極少。不過有很多研究發現了常規行為和幸福感之間的關聯,比如常規行為與舒適的感覺、信心、安全感和控制感等有相關性。還有一些研究,特別是針對老年人的研究,發現充滿常規行為的生活可能會降低幸福感並帶來更多的痛苦。

研究者通過上述兩項研究證明了常規行為在生活的意義體驗中的預測作用,即被調查者當前行為符合一種典型常規的程度與同時進行的生活的意義評分有關,這說明獲得生活的意義體驗不一定要經歷非凡的體驗,也可以出現在日常的世俗經驗中。

常規行為的特點在於簡單的重複,因此容易讓人聯想到無聊的狀態,不過該研究認為常規行為與無聊之間的聯繫可能取決於常規性是否缺乏方向,只有那些沒有功能或目的重複的常規行為才會導致無聊。

結語

生活中的哲理也可以被科學的實驗所探討,這樣的結論或許比某些大師更有說服力。

平淡的生活,充滿了瑣碎和重複,但生活的意義可能就隱藏在這些瑣碎與重複之中。

可怕的不是平淡,而是平淡背後方向的缺失。

在當下這樣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我們並不缺少刺激和變化,正相反,或許我們更缺少的是把平淡過好和在平淡中堅持的力量。

相關焦點

  • 《新賣桔者言》,生活中的經濟學
    只要同學們能用心嘗試,客觀得想火星人看地球,他們會體會到經濟學是有趣非凡的學問。」——《新賣桔者言》的構思。我本人因和院裡的圖書資料室的老師關係甚好,所以在空餘時間也會去資料室裡翻看書籍,當我看到這本書時我感到很意外,因為這本書裡邊既然沒有一個公式,沒有一個定理,也沒有一個數字,完全不像一本正經的經濟學書籍。加之又看到上面那段《新賣桔者言》的構思,我就開始看上了這本書。
  • 生活有趣的4個經濟學現象,看完漲知識!
    在多數人看來,雖然經濟學與日常生活脈脈相通,但經濟學卻經常出現過多的高深詞語與圖表,從而讓不少人失去了對經濟學的學習熱情。不過,了解一點經濟學知識對自己還是有所幫助的,不僅能夠讓自己更好地去保護個人資金,興許還可能給自己帶來財富的收穫。
  • 生活中有趣的經濟學現象——個人篇(下)
    對於經濟學,很多人可能感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為身邊的很多事情都暗合經濟學原理,經濟學就在我們生活中,陌生是因為不知道暗合的是什麼經濟學原理,簡單來說,就是知道有這麼回事,不知道為什麼。為了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身邊的經濟學現象,小編推出系列文章,從個人、企業和社會三個角度分別介紹生活中有趣的經濟學現象,希望大家喜歡。現在進入第一篇——個人篇。
  • 給大家推薦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有趣小妙招!
    我們平時生活經常是反反覆覆的重複一些事情,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往往會佔用很大一部分我們日常生活中休息的時間,那麼如果我們能夠掌握一些生活中的小妙招我們就能夠更好的處理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瑣事,那麼本文小編就來給大家推薦一些生活中有趣的小妙招吧!
  • 臥底經濟學1-4:用最幽默的話語,解密生活中的經濟學原理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書籍是《臥底經濟學1-4》,這四本書是蒂姆·哈福德經濟學家寫的,他們被譽為英國「最有趣的生活和經濟大學」。他的專欄是英國《金融時報》歷史上最受關注的專欄之一。他擅長的是用最新的經濟理論對我們生活中的問題提供簡單而幽默的經濟解釋,這就是為什麼他在「親愛的經濟學家」專欄中如此受歡迎。下面帶大家用30秒的時間快速了解這4本書的核心內容《臥底經濟學1》核心內容是解釋一個經濟概念「稀缺」,並教你如何用稀缺思維來觀察經濟現象,更理性、更明智地生活。
  • 《牛奶可樂經濟學》玩轉生活中的經濟學原理
    他喜歡在自己的課堂上給學生布置「博物經濟學作業」,讓學生寫小短文,提生活中的問題,並以經濟學的視角做出回答。經過幾年的積累,這些問題被收集成冊,就成了此書的藍本。在接受《商業周刊》採訪時,弗蘭克教授被問及,為什麼對「博物經濟學」情有獨鍾時,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個基本的經濟學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關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 《經濟學與生活》:普通人能看懂的經濟學書
    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經濟學塑造生活,從中國製造的一雙新鞋需支付多少費用的全球政策到能否從搭橋手術中挺過來等都包括在內。沒學過經濟學?沒關係。不必糾結於晦澀難懂的經濟學書籍,通過《經濟學與生活》,一樣可以直達生活真相:攝影棚賺取的大多數收入是怎麼來的?為什么女人能成為更成功的投資者?人是一種經濟動物嗎?未來金融危機還會爆發嗎?……正如賓夕法尼亞大學經濟系研究生教育教授、主任德克·克魯格所說:「該書非常通俗易懂,而且在描述經濟學能告訴我們關於真實世界是什麼樣的問題上精煉簡潔、詳略得當」。
  • 經濟學達人「珍大戶」:抖音記錄生活,知識傳遞美好
    「珍大戶」認為,學經濟讓她平凡的每一天變得不同,是經濟學引起了她對世界的好奇心,以下是「珍大戶」演講全文:大家好,我是珍大戶,在抖音上為大家講解有用有趣的經濟金融知識。我接觸抖音的時間並不長,珍大戶的帳號開通抖音是在2018年的四月,我像大家一樣,用抖音記錄生活中美好的事情。直到2018年的7月17日,我才開始通過抖音,向大家講解經濟學知識。
  • 符合婚姻經濟學理論的婚姻生活就一定幸福嗎?
    ,所以在婚姻關係中重新落於下風。那麼婚姻真的是可以用經濟學理論解釋的嗎?按照經濟學的理論締結和維繫的婚姻真的可以更幸福嗎?我們可以先看看社會公認對婚姻幸福的定義。根據百度百科對婚姻幸福的定義,幸福的婚姻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保持和睦相處、彼此吸引、感情投入、付出真愛、耐心包容、共同創造一個和諧的家庭。
  • 讀懂諾貝爾經濟學獎對現實的指導意義
    2017年諾貝爾獎授予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方面的貢獻。  有趣的是,在今年該獎開出之前的預測中,塞勒不是最熱的經濟學家。畢竟近十餘年來已有多位研究行為經濟學的學者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 千克被重新定義了,但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不大
    在今年舉辦的國際計量大會上,千克被重新定義了。 會議中,來自全球 60 個國家的計量學家和國際計量委員會成員一致通過了 4 個計量單位的新定義,這 4 個單位分別是千克、開爾文、安培和摩爾。新定義將於 2019 年 5 月 20 日生效。
  • 經濟學其實是門生活哲學 --《薛兆豐經濟學講義》讀後感
    網上有很多人噴這本書中的觀點,確實有些觀點我也不完全贊同,但就一本經濟學興趣入門的書籍來說,我覺得這本書還是很不錯的。畢竟作者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能聽到經濟學的「音樂」,從而了解經濟學思維模式,並非習得一套權威的經濟學理論。經濟學最早來源於哲學中的思辨,又加入了對人性的理解,既是一門科學,又像是一門生活哲學。
  • 書評丨鍾志軒評薛晨《日常生活意義世界:一個符號學路徑》
    符號學是人類歷史上有關意義與理解的所有思索的綜合提升,本書作者從傳播符號學角度出發,圍繞人類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動展開論述,結合典型實例加以論證,層層剖析,探究當代日常生活表意活動及其規律,為我們了解日常生活之本質打開了新大門,對於解決日常生活領域中的意義諸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全書共十章,前兩章為理論基礎部分。作者首先探討意義世界的構造問題,以明確日常生活在廣闊世界中的定位。
  • 這些日常現象隱含著深刻的經濟學,你看懂了嗎?
    今天跟大家聊聊日常現象中的經濟學邏輯。經濟學對於很多人來說,是一門充滿概念、函數、公式、方程的學科,這裡面的概念也很抽象並且晦澀難懂,聽起來一頭霧水,但是經濟學其實和我們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事實上也很簡單經濟學與文學作品、音樂一樣,都是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
  • 經濟學到底是什麼?
    經濟學原來是幫助人們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幫助人們洞察世事,學習人與人相處之道的有趣學問,更多地經濟學研究者卻走進象牙塔將其變成沉悶的科學,這種背離經濟學本質的情形越來越嚴重,為了能更好的讓人們認識正確的經濟學規律迫在眉睫。我們清楚所有的人不必都成為經濟學家,但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
  • 這些計量單位被重新定義 但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影響不大
    「千克」、「安培」、「米」、「秒」等計量單位重新定義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正式使用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將為科研插上翅膀今天,省市場監管局透露,質量單位「千克」、電流單位「安培」、溫度單位「開爾文」、物質的量單位「摩爾」、時間單位「秒」、長度單位「米」、發光強度單位「坎德拉」等國際計量單位進行了重新定義,從5月20日起正式使用。 「新定義的國際計量單位更精準、更穩定。」
  • 初中物理: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識總結,很有趣!收藏學習
    很多人覺得物理很難,其知識也與我們的平常生活相差甚遠,仿佛都是存在於抽象中的概念。其實,物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處都能接觸到,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將它們與物理聯繫上罷了。在晴朗的天空下,我們看樹蔭下的枯草,是綠色的。這是由於兩種不同的顏料色彩混合,可獲得第三種色彩。在顏料混合中,加入的色彩愈多顏色越暗,最終變為黑色。
  • 聖誕老人的經濟學意義
    幼兒園有一個聖誕老人和神秘禮物的活動,家長自然要多買一個玩具、一盒巧克力,也算是體現了聖誕老人的經濟學意義    【中外玩具禮品網】100多年前,有個8歲小姑娘寫信給《紐約太陽報》,問有沒有聖誕老人。
  • 實用|有趣=幸福?豐富精神生活的意義
    對有些人來說,「心理豐富度」和快樂、意義一樣重要。作者:Elizabeth Gilbert整編:澤小童編輯部翻譯整理轉載請聯繫澤小童是什麼造就了「美好生活」?哲學家和心理學家歷來關注兩個方面:幸福和意義。
  • 我們究竟該如何定義生活的意義?
    這也直接導致了每個人對生活的意義有不同的看法。一般情況下,人類通過自己的行為來詮釋生活的意義,因此生活意義也是不盡相同的。在思考和定義生活意義時,我們會習慣性地依賴於「現實」。但通常,我們一直以賦予現實的意義來感受現實,而非真正的現實。事實上,「真實」指的是每個個體對自己、及其目標和計劃的真實,除此之外,沒有所謂的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