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此詩作於安史之亂爆發、詩人被貶華州司功參軍之後。詩寫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寫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見,格外親。
然而暫聚忽別,卻又覺得世事渺茫,無限感慨。 詩的開頭四句,寫久別重逢,從離別說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從生離說到死別。透露了幹戈亂離、人命危淺的現實。從「焉知」 到「意長」十四句,寫與衛八處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熱情款待。表達詩人對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視。最後兩句寫重會又別之傷悲,低徊婉轉,耐人尋味。全詩平易真切,層次井然。
【原文】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譯文】
人生離別後不能時常相見,就像參星與商星永隔一樣。
可今晚卻是個怎樣的晚上,和你相聚共對著跳躍燭光。
少壯的青春年華能有幾時?如今鬢髮花白你我全變樣!
問故舊親友多半已經謝世,禁不住驚呼心中無限悲傷。
怎想到一別就是二十多年,今天還能夠重登你的客堂。
昔日分別時你還沒有成婚,倏忽間你的子女成群成行。
個個含笑迎接父親的好友,親切地問我來自什麼地方。
問答交談的話語還未說完,你已吩咐兒女把酒菜擺上。
冒著夜雨割來的春韭炒菜,新煮的黃粱米飯可口噴香。
你說這次相會十分不容易,開懷暢飲一連乾杯十幾觴。
連飲十幾杯也都沒有醉意,由衷地感謝友人情意深長。
明日別後又相隔千山萬水,世事難料不知各自會怎樣。
【賞析一】
近日,看了杜甫《贈衛八處士》一詩,筆者甚為作者的寫作風格和特點,感到由衷佩服。故寫以下拙文,在和眾人共賞一番詩聖的大作。
首先,我認為杜甫的詩是由心而發,它絕對不是無病呻吟,為寫詩而寫詩。此詩雖120字,但它卻以極其簡練的語言,給我們刻畫了一幅朋友相聚時的動人圖畫,流露出作者珍惜友誼的真實情感,和對今後再次相聚的渴望。完全說明了杜甫的這篇佳作,確實來自對生活的深刻感受。它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把生活中發生的點滴事物通過以詩的形式,進行了升華。
其次,我為作者對於事物的刻畫技巧更是欣賞。詩中述及的人物活靈活現,栩栩如生,事情發展的過程來龍去脈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比如,「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僅10個字,就說明了朋友相聚一燈下的由衷感嘆。又如「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同樣說明了作者當得知好友大半作古後的感慨之情。
再次,我為作者惜墨如金,對文字精心推敲,和駕馭文字的能力,更是折服。杜甫無愧為詩聖。如「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僅此幾句,就刻畫了時間的長期變遷,世事的發展,朋友子女的形象動態。這說明了作者在寫文章上,確實下了相當功夫。據說,杜甫每次寫好詩後,往往多次徵求老農婦的意見,以此決定修改取捨。這不能不說明作者為了寫好一首詩,自始至終有著一個嚴謹的態度。
另外,我為作者以其樸素的語言,說明深刻的道理和哲理,感到值得稱道。他完全不像有的詩人那樣,只求詩的華麗,辭藻的堆砌,很有一張譁眾取寵的面孔。誠然,文章應該講究色彩,但是應該以達意為要。只要說明自己的意圖,上口押韻,達到教育人和流傳於世的良好效果,那就是一首好詩。就是一句好的格言警句!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等佳句,至今廣泛流傳,被今人所採用,就說明了這個道理。詩詞不在長短,不在其華麗,只要被世人長期流傳,有著很長的壽命,那就達到了作者的預期目的。
總之,杜甫的詩,之所以能夠千古流傳是與他的寫作風格和特點,緊密相連的。他的寫作風和特點也是今人所注意學習的。但願,今人能夠繼承和發揚「詩聖」的寫作風格,為世人提供更多更好的詩歌。發揮詩歌在兩個文明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賞析二】
宗乾元元年(758), 杜甫被貶華州司功參軍,冬末赴洛陽。次年春又從洛陽返華州,途中遇衛八處士。當時正值安史之亂,局勢動蕩不安,詩人能與少年友人相會,並受到熱情招待,自 然又欣慰又感慨。詩中有相逢艱難的感嘆,久別重逢的喜悅,也有舊友逝世的悲傷,世事茫茫的惆悵。全詩以憂患餘生(時年四十八)話家常,以敘為主,而又句句 關情。
全詩情勝乎詞,平易真切。其特點是:儘管句句轉折,而層次井然,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分析說:「首敘今昔聚散之情。次言別後老少之狀。末感處士款情(款 待之情),因而惜別也。」具體而言,篇首四句為第一層,寫久別重逢,從離別說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少壯」以下十句為第二層,先從生離說到死別, 透露出幹戈亂離、人命危淺的現實;再寫與衛八處士的重逢聚首。「問答」以下十句為第三層,寫主人及其家人的熱情款待,表達詩人對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視;最 後兩句,寫重聚又別的傷悲,是全篇感情的高潮,筆力如鈞,激蕩人心,而又低徊婉轉,耐人尋味。
這首詩以白描寫實的手法,記述了與少年知交難得的重逢情景,表現了亂離年代特有的世事變化、別易會難的感慨。其描寫曲盡人情,宛然如在眼前。它通過具體細 膩的敘述,抒發真摯深厚的感情,情感隨著賓主相見、主人款待的過程起落轉換,悲喜更迭,情景逼真,生動如畫。這在杜詩中是別具一格的。明末王嗣奭《杜臆》 評價這首詩「信手寫去,意盡而止,空靈婉暢,曲盡其妙」。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則認為這首詩「古趣盎然,少陵別調。一路皆敘事,情真,景真,莫乙其 處。」
一首詩寫盡了泰山的雄偉壯觀,杜甫《望嶽》深度翻譯和賞析
一首詩寫盡了詩人的孤獨豪放,李白《月下獨酌》深度翻譯和賞析
終南訪友,酣醉放歌,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