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距離國慶黃金周只有一周時間了,這個黃金周準備去哪裡玩?來自馬蜂窩的數據顯示,今年黃金周的首個出行高峰已提前至9月26日——看來不少人已經急不可待了。
對於已經「憋屈」了大半年的旅遊業而言,自然是迫切希望能夠利用這個黃金周大幅「回血」。不過,在9月23日召開的2020中國休閒度假大會上,著名旅遊經濟和管理專家魏小安卻潑了些「冷水」。在其看來,與2003年非典後的黃金周不同,目前並不是疫後,而是疫情防控常態化,旅遊市場不會像當年非典後那樣迎來大爆發,對於今年的黃金周不要過於樂觀,「大家對跨省遊不要有那麼高的預期,現在去外地出差,大家是不是心裡還有點擔心呢?跨省遊的全面恢復,要等到疫苗出來後」。
休閒度假遊「異軍突起」
相比之下,魏小安更看好城市周邊的「休閒度假」。
「今年國慶期間的跨省大流動不太可能,但是休閒度假這方面會很火爆,這是很自然的,高頻次、短距離、低單價、大眾化是一種趨勢。以短補長是一種選擇,也是一個趨勢,這個趨勢已經很明顯了。」
對於「雙循環」下的旅遊業,魏小安表示:「循環的核心就是要轉起來。這就涉及到流量和流速,流量越大、流速越快,作用越大。『雙循環』對旅遊行業而言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大循環的條件沒有完全成熟;另一方面,內循環的條件現在已經完全成熟,甚至可以說條件非常之好,這一系列的條件實際上讓我們迎來了新世紀最重要的戰略機遇。」
事實上,內循環下的休閒度假遊,已經被提升到「定心丸」和「基本盤」的程度。
中國旅遊協會會長段強在會議致辭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在對全球旅遊業造成巨大衝擊的同時,也為以休閒度假為代表的旅遊新業態、新產品的跨越發展和創新變革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休閒度假作為高頻次、低密度的消費模式,正在成為旅遊業發展的「定心丸」和「基本盤」,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旅遊業轉型的「引爆點」和「先行者」,並將在未來中國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段強看來,休閒度假正在從中國老百姓的「調味鹽」變成日常生活的「剛需」。旅遊業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就需要大力推動休閒度假的發展。「休閒度假是中國旅遊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發展休閒度假產業有利於豐富中國旅遊業的類型,有利於增加中國旅遊業的效益,有利於提高中國旅遊業的整體競爭力,是實現中國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發現「周邊之美」
數據顯示,在世界旅遊消費構成中,休閒度假佔整個旅遊的比重僅為20%左右,遠低於旅遊發達國家50%左右的比重,但已具備了相當規模,且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
中國旅遊協會休閒度假分會秘書長、北京聯合大學中國旅遊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曾博偉表示,過去傳統的旅遊方式是扎堆式的旅遊。在休閒觀念的引導下,城市休閒有非常大的發展,最為突出的是城市公園,比如,寸土寸金的上海,去年僅城市公園就增加了52個。未來,城市周邊2小時車程內2天一晚的鄉村微度假業態也將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中短程的休閒度假變得更加頻繁。
來自馬蜂窩的數據亦顯示,自駕遊和定製遊是今年國慶假期的出行熱點。此外,9月22日,馬蜂窩發布的《「後疫情時代」攻略:發現中國新秘境》,列出了近期人氣飆升的50個小眾城市和50個小眾景點。
馬蜂窩旅遊研究中心負責人馮饒表示,大家越來越喜歡戶外的、更自由的旅遊場景以及更私密的旅行體驗。「新秘境」得以浮出水面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由於休閒度假需求的增長。
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李寶春表示,此次疫情沒有改變人們對旅遊的熱愛,反而催生了旅遊新模式、新需求。休閒度假產業應藉此時機,提升人們對休閒旅遊的認知和意識、激發市場活力。此次疫情也使旅遊投資的方向發生了轉變,不斷上升的休閒遊需求必將帶來新一輪的資本投入、資源整合以及方式升級,從而使休閒度假產業進入前所未有的變革和升級階段。
文化和旅遊部資源開發司資源利用處張夕寬表示,對於旅遊行業來說,2020年註定不凡,從疫情防控的大局出發,控流量成為重要任務,整個行業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如今疫情防控取得決定性成果,旅遊行業正在加速恢復,高質量將成為旅遊業發展主旋律,大眾出遊也更加注重公共衛生環境,景區限量、預約、錯峰成為旅遊業運營的基本性要求,大空間、重體驗、慢生活的休閒度假必將成為更多民眾的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講,2020年也將是旅遊業涅磐重生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