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那些一語成讖的故事,既是透徹的眼光,更是宿命的註定

2020-12-21 沉墨I方之城

歷史有很多一語成讖的故事,有些事情讓人感覺不可思議,冥冥中似乎是天註定。

蔣百裡的預言

蔣百裡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他對整個民國時期我國的局勢發展具有極強的洞察力,同時又將世界列強的戰略目的和動機看得及其透徹。

1936年,蔣百裡從歐洲考察歸來,立刻前往西安面見蔣介石,向他匯報歐洲之行的所見所聞。蔣百裡非常明確地告知蔣介石,日本軍方陸軍和海軍高層爭論不休,最近頻頻在重要的內閣、軍事會議上爭相要求入侵我國,日本天皇接見了日本陸軍大臣。

蔣百裡更是很清晰地告訴蔣介石,明年將是日本入侵中國的關鍵之年,日本陸軍將起到重要作用,介於日本陸軍在我國之部署情況,日本全面發動侵華戰爭極有可能就在東北地區。

第二年,1937年……

趙烈文的直言不諱

1867年,曾國藩與重要幕僚趙烈文閒坐而談,聊及滿清國運,趙烈文說了一番令後世驚訝的精準判斷:

「天下治安一統久矣,勢必馴至分剖。然主威素重,風氣未開。或非抽心一爛,則土崩瓦解之局不成。我估計,異日之禍,必先顛僕,而後方州無主,人自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曾國藩開始還不相信趙烈文的判斷,還詢問他,難道就不能學南北朝,偏安一隅,隔江劃治?趙烈文回答非常堅決——絕無可能。

大清朝也就五十年的氣數了,這樣的論斷讓曾國藩都覺得不可能,當時大清已經滅掉了最大的禍患太平天國,兩江總督曾國藩更是兵強馬壯,清朝基本上已經平息了國內的農民起義,國際上滿清雖然受到列強的覬覦,卻並沒有大規模的外敵入侵,滿清的國運怎麼算也不可能就50年。

事實證明趙烈文不愧是晚清第一幕僚,1912年,滿清徹底倒臺,中華民國成立。

章太炎對聯一語成讖,名士黃侃終命50

1935年,著名的國學家、語言學家,民主革命的先鋒,辛亥革命的先驅黃侃50大壽。黃侃的老師是與他並稱三大國學大師的章太炎,章太炎為自己的弟子寫了一副對聯以祝壽。

上聯:季剛劬學有年,溫溫不試;下聯: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裁好著書;落款:年五十當著書,今正其時,書以勉之。

這副對聯是對黃侃在學術上極大的激賞與勉勵,當黃侃看到這副賀聯時,臉色驟變,內心驚恐。原來,這副對聯裡暗藏幾個字及其不利:年五十,黃絕命書。

果然,當年的10月,一生好酒的黃侃因飲酒過度,吐血而死。章太炎得知後,更是懊悔不已,自己一副賀聯既一語成讖的要了黃侃的命。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有什麼著名的「一語成讖」的故事?
    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一語成讖」的故事。在漢娜·帕庫拉的《宋美齡傳》中,提到了當年常凱申被迫下野,轉而和宋美齡求婚,實現「中美合作」。但是常凱申是有夫人的,而且從原配毛福梅到姚冶誠再到陳潔如,見證了常凱申的風流。
  • 【妙語聯珠】一語成讖
    妙語聯珠  一語成讖  文|嘉南  讖,這個字許多人不識,念作「趁」。讖語,就是不好的預言。多是無意間說出,沒想到日後竟成了暗合人生命運的「結論」,頗具神秘色彩。  歷代都不乏這樣的故事。可還沒待他弄明白,自己就病死人間,這也成了近代史上有名的「一聯成讖」。後來據說章大師也悔不當初,「好端端的,用什麼『絕命』對聯去祝壽!」  難怪有人說,給別人寫東西要講究,前人還總結了幾條經驗:「富貴中不得言貧賤事,少壯中不得言衰老事,康強中不得言疾病死亡事」,否則一不小心,就變讖語,還要鬧出笑話。
  • 一語成讖的來歷
    讖就是預言的意思,預言真的這麼準嗎?俗話說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人類的預言文化從一個意想不到的角度全面演繹著中華文明的進步,唐代從大唐十二帝的預言開始到「唐三世後,則女武王代有天下」等等,這些預言或真或假,都體現著中華民族五千年之久的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
  • 話不能亂說,金庸小說裡的一語成讖
    今天,我們把目光收一收,不看那些角色劇情的塑造,先來看看先生行文走筆時巧妙的鋪墊。這類技巧往小裡說是小說裡角色一語成讖,人生無常,往大裡說是金老草蛇灰線,伏筆千裡。有多少玩笑,一旦說出口,就好像給命運開了一條整蠱你的「綠色通道」。人在江湖飄,一定謹言慎行。
  • 歷史上十大「一語成讖」的預言
    在中國歷史的各個重大轉折點,讖語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甚至改變歷史進程。這些讖語有些事人為杜撰,完全為了政治服務;有些則是無稽之談,恰好被後來的歷史印證了,就成了「一語成讖」。我們來看看歷史上十大「一語成讖」的預言。一、帝傳三世,武代李興。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六月初,長安城中出現了「太白屢晝見」的天象。
  • 最文藝的皇帝之宋徽宗:一語成讖,藝術預言了歷史
    在歷史上,一語成讖的事情不少。比如漢獻帝元年,長安城傳出童謠:「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預言了董卓亂政,及迅速敗亡的結局。 似乎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但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其實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統一。
  • 麟稀讀紅樓:一語成讖!賈寶玉王熙鳳晴雯們的「神預言」
    ,我是麟稀換個角度,來讀書年前,看過一篇文章寫一語成讖的在曹雪芹筆下,很多地方都「一語成讖」,當事人只是隨口一說,誰料想,過後某事某刻,竟然應驗了。一,惜春說自己惜春笑道:「我這裡正和智能兒說,我明兒也剃了頭同他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兒來,若剃了頭,可把這花兒戴在那裡呢?
  • 中學成語之一語成讖
    本篇介紹一語成讖這個成語,拼音為yī yǔ chéng chèn,多方查找沒有找到這個成語的原始出處,就說下本人第一次聽到這個成語的出處,在聽漢朝歷史時,講述到好的不靈壞的靈的時候,引入這個成語的。由此可見,這個成語是一個貶義詞性,指將要應驗的預兆,但是應驗的事情一般是不吉利的事情。與此成語相近的有一語中的。
  • 一語成讖!哈利波特最後悔的一句話!
    一語成讖!哈利波特最後悔的一句話!「多比,一個自由的小精靈,長眠於此」這是《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中,哈利親手為多比刻下的墓碑這個獨一無二的小精靈用它的善良勇敢和忠誠,贏得了無數觀眾的眼淚。之後一系列的行為更是讓哈利和朋友吃盡苦頭,雖然他是為了「幫助偉大的哈利波特」遠離危險,但確實一直好心辦壞事。不過,由於哈利一直沒有傳統巫師的很多習慣,第一次面對家養小精靈,從來沒有被平等對待的多比,因為哈利的一句「你要不要先坐下」而崩潰大哭。這次見面也為後來兩人的經歷埋下了伏筆。
  • 成語故事之「一語成讖」:張局長都不讓進?
    他一下車,就來了一句「張局長都不讓進?明年不要來找我籤合同了」。這是什麼情況呀?對著一個現場執勤的交警人員說什麼籤合同?官架子也不是這麼耍的呀,是喝大了,還是被氣糊塗了呀?應該這麼說:「張局長都不認識?找你領導過來!」不好意思,這個執勤交警還真的就不認識他張局長哈。因為他是臨時調過來執勤的,真的氣死這個張局長了。
  • 書劍恩仇錄:香香公主,情深不壽,一語成讖
    陳家洛太過於偉大,偉大的人在個人情感和大業之間只會選擇後者,這段感情正如乾隆贈與陳家洛的玉佩上那句話:情深不壽,一語成讖。不是說陳家洛,而是指香香公主。香香公主用情之深,無人能及,陳家洛不及、霍青桐亦不及。霍青桐能把陳家洛推出去,陳家洛會在姐妹中徘徊不定,說到底還是愛得不夠深不夠堅定。
  • 古代有哪些「一語成讖」的操作手法?從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說起
    歷史上,「一語成讖」的故事很多,比如清末,就有這麼一句話流行京城-----不用掐,不用算,宣統兩年半。基於對未來所發生事件的好奇及恐懼心態,人們往往會對那些能夠未卜先知的人充滿極大的興趣,如諸葛亮、劉伯溫、袁天罡、李淳風皆是能掐會算之人。古代那些「一語成讖」的現象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歷史上有哪些一語成讖的事?
    只不過其是變法派也就是新黨領袖,所以在歷史上很多人將其歸類到奸臣一派,這實在是對章惇的待遇很不公平,對其的功績很不客觀。所以章惇這個人經驗豐富,他沒看錯人,他的話真的應驗了,宋徽宗真不是當皇帝的料,最後宋徽宗被金人直接抓到五國城當了昏德公,所以北宋滅亡的責任人一定是宋徽宗,章惇真是一句成讖。章惇評價宋徽宗還是宋哲元去世後,由於帝位繼承之爭所引發了皇太后和宰相之間的分歧。
  • 一語成讖很常見
    一、薛濤年幼時的一語成讖。一語成讖的意思就是,你張口就來的一句話,多年以後,說不定就成為現實了。唐朝有個大才女薛濤,小時候就曾經說過這樣的話。薛濤號稱是唐朝四大才女之一,她老爹薛鄖本來也是朝廷命官,他們家世代讀書。因此薛濤的文化功底很深厚。
  • 「一語成讖」的真正含義原來是這個
    小靜姐姐說:「讖」這個字在漢語當中並不是一個常見字。讖,原本是指不吉利的事情。一語成讖,就字面的意思而言,是指說了一句不吉利的話,最後反被應驗了。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我們總說好的不靈壞的靈。由於現代社會競爭意識強烈,很多人一旦失利或得失上不如意,便會出言傷害那些比他得到更多或者比他能力更強的人。這樣做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人們缺乏自我價值感並且好嫉妒。希望在語言上進行宣洩和報復。在阿聯的宜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們分別挑選了兩株同樣大小和種類的植物,兩株植物都給予相同的水分及養分。
  • 古代神奇的「讖語」——一語成讖,全靠「好事者」一張巧嘴
    上一文,從《春秋緯》之一的《命歷序》,了解過緯書。現在咱們再從歷史上兩個著名的讖語來了解一下讖語。《戰國策》上講過一個「曾子殺人」的故事,充分說明了讖語的性質和影響力。一、一語成讖,「代漢者,當塗高也」漢武帝巡行於河汾,中流與群臣飲宴時說過,「漢有六七之厄,法應再受命,宗室子孫誰當應此者?
  • 歷史上五個一語成讖的故事,每一個都準到不行,令人唏噓
    一語成讖是一個成語,指的是一句漫不經心的話,隨口一說,但是後來卻應驗了。歷史上這樣的例子非常多。傅斯年,死于田橫之島傅斯年是著名的歷史專家,曾經出任北大、臺大校長,培養了一大批的人才。田橫是秦朝末年平定齊國的原來貴族,後來因為懼怕劉邦率領幾百門徒逃到荒島上。傅斯年這裡把臺灣比作田橫之島,後來果然病逝臺北。
  • 柳宗元很冷門的一首詩,卻一語成讖,預言了自己的死亡
    漢語詞語中有一個詞詩讖,是指作詩無意中預言、預兆了後來發生的事,一般都是一些「兇」事,不吉利的預言。它與成語一語成讖的意思相近,又略微有些不同。一語成讖所涉及的人群範圍更廣,詩讖則一般特指詩人寫詩,預言了對自己不利的事件。
  • 讀點| 歷史上第一副春聯是他題的 為何卻一語成讖?
    人們在桃木板上畫或刻上降鬼大神神荼、鬱壘的畫像,掛在大門兩側,用以闢鬼祛邪。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載:「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桃者,五行之精,厭伏邪氣,制百鬼也……帖畫雞戶上,懸葦索於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唐朝以後,唐太宗的兩名愛將秦叔寶和尉遲恭成為門神。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王安石有《元日》詩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 他之前那句自己成了儒門千古罪人的話,竟然一語成讖
    他之前那句自己成了儒門千古罪人的話,竟然一語成讖。匆匆收拾包裹、書冊,惶惶如喪家之犬離開學舍,在混亂的揚州城中被亂兵們衝撞,甚至是打殺的儒門士子,在好不容易出了揚州城,走向不可預知但註定坎坷悲慘的前途時,已經是哭聲一片。